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肩周炎患者的健康教育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摘要】目的:觀察綜合療法治療肩周炎的效果。[方法]綜合療法對68例來自門診的肩周炎患者進行治療。[結果]治愈92例,顯效34例,好轉8例,無效2例,有效率98.5%。[結論]綜合療法為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肩周炎 綜合療法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多繼發于岡上肌腱炎、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炎或肩峰下滑囊炎。其病理變化主要是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損傷性、退行性非細菌性炎癥病變。本病若不積極治療,任其發展則多導致肩關節功能受限,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筆者通過溫針、推拿、藥物熱敷為主,并結合運動、肩部組織解剖和病灶特點進行選穴,結合健康教育治療此病68例,療效滿意。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均為門診患者,共13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周疼痛、壓痛、多方向活動受限,所有病例均按謝立信主編的《診療常規》[1]中肩關節周圍炎的診斷標準確診。其中男54例,女82例,年齡43~76歲,病程2周~8個月;左側52例,右側84例。1.2治療方法
1.2.1取穴 以祖國醫學經筋理論和以痛為腧原則為指導,先進行運動檢查,即患肩先主動和被動做屈伸、上舉、外展、旋內、旋外等不同動作。在此動作下,醫者參照肩關節局部組織結構解剖及病灶特點用拇指在肩前面、后面及外側面尋找疼痛最集中、敏感點作為治療用穴。此處常可觸及條索狀硬結,每個患者都能在2~3個面探及這樣的點,肩前主要為喙突外緣和下緣的肱二頭肌短頭、胸小肌、喙肱韌帶起止點、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經行之結節間溝;肩外主要在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肩穴或其下2cm處,其淺部為三角肌,深部為岡上肌肌腱止點;肩后則為肩貞穴上1~1.5寸處關節盂后結節肱二頭肌長頭起止點及與小圓肌相交處,這些都是肩周炎主要痛點和粘連點。
1.2.2操作 根據部位深淺選擇1.5~3寸毫針直刺達骨面后略提1~2mm運針至酸脹明顯,針刺得氣后留針,將2 cm長的艾條點燃后插在針柄上,待其艾條全部燃盡后出針。肩部針刺結束后,手法按摩放松肩部5min,然后點、按、揉、彈撥10min。按摩結束后,條口透承山,強刺激,同時令患者根據病情選擇性勉力做患手搭對肩、后伸內旋、劃圈、爬墻動作共10min,并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上述功能鍛煉。以上方法溫針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間隔2~3天。1.2.3中藥熱敷 藥物組成:當歸,紅花,澤蘭,乳香,沒藥,制草烏,制川烏,大羅傘,小羅傘,王不留行,三棱,莪術,降香,兩面針,大黃,梔子,蒲公英,地丁,銀花藤,寬筋藤,荊芥,白芨,藕節,側柏葉等打粉,加水煎煮成膏糊狀熱敷肩部,每次10小時,可重復蒸、熱敷。不可受涼。每天1次,連續熱敷10天為一療程。
1.2.3健康教育 根據病人的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的功能鍛煉指導。主要以手指爬墻、太極云手等鍛煉為主。同時避免肩部受涼,以防局部感受風寒,引起肩部疼痛。
1.3療效觀察1.3.1療效標準 治愈:癥狀、體征消失,肩關節活動恢復正常;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肩關節活動明顯改善;好轉:癥狀、體征減輕,肩關節活動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1.3.2治療結果 治愈92例,顯效34例,好轉8例,無效2例,有效率98.5%。隨訪24個月,復發6例,復發率4.4%。
2討論
肩關節周圍炎屬中醫“肩凝證”“漏肩風”等范圍。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多由肝腎虧損,氣血虛弱,血不榮筋,或局部損傷,氣血運行不暢,痰濁瘀阻,感受風寒濕邪凝滯肩部筋脈而成。故治療應以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散瘀止痛為法,主要解決疼痛與粘連。綜合療法治療肩周炎療效明顯,好于單一療法。針灸取穴法以祖國醫學經筋理論和以痛為腧原則為指導。肩部是手三陰三陽經筋結聚之所,經筋病則使肩痛活動不利,如《靈樞?經筋》所述“(手太陰經筋)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痛……,(手陽明經筋)其痛當所過者支痛及轉筋、肩不舉,頸不可左右視……,(手太陽經筋)其痛小指支,肘內銳骨后廉痛,循臂陰,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繞肩胛引頸而痛……”。而這些結筋病灶點與解剖學有關,肌腱、韌帶抵止點大都吻合。結合前述運動和局部解剖等特點,就能更準確探及病灶點。此病據其病因病理屬“筋痹”范疇,以理氣活血、舒筋止痛為原則。《素問?長刺節論》所述“病在筋,筋攣節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為故,刺分肉間,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靈樞官針》所述“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均肯定了刺筋對筋痹的良效。條口透承山為肩周炎經驗用穴,強刺激并令患者勉力做患肩關節活動可進一步活血舒筋松解粘連。艾灸可散寒除濕、溫通經絡、理氣活血、散瘀止痛。《本草叢新》云:“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因而配合溫針灸溫筋散寒,行氣活血,使之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臨床中應重視肩部組織結構的解剖和病灶特點,并結合運動,有利于找到主要的致痛粘連點,從而有效地針對性治療。按摩可以松解粘連、促進炎癥吸收。藥物熱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消腫止痛。
通過治療總結,筆者認為對肩周炎的治療應提倡綜合治療,針刺治療應重視經筋理論與運動及肩部組織結構和解剖特點相結合,重視特殊取穴,并結合按摩和中藥熱敷,從而更有效、更快捷地達到治療效果,并且能縮短療程,更符合患者需要。臨床研究資料還顯示,病程越短療效越好,治愈率越高;反之,病程越長療效越差,治愈率越低。針刺期間運動患部是使疼痛加快緩解,防止局部粘連的重要因素,因此肩周炎患者宜盡早積極治療,聽從健康教育的指導配合肩部功能鍛煉,以促進疾病的早日痊愈。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臂叢麻醉;推拿;肩周炎;護理
[中圖分類號] R2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36-0098-03
The value of brachial plexus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frozen
SHAO Hongmei
Massage 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Hangzhou, Hangzhou 310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brachial plexus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with frozen. Methods A total of 9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of 45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brachial plexus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the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treated with brachial plexus block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then before surgery compliance, intraoperative vital signs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fter shoulder mobility situ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the rate of preoperative with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reatment was greater tha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Brachial plexus anesthesia; Massage; Frozen; Care
肩周炎治療的原則是徹底松解局部的粘連,達到完全恢復肩關節自主運動功能的目的。推拿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外力直接作用于肩關節內的粘連帶進行手法松解,配合臂叢麻醉,解除患者疼痛及肌肉緊張的對抗,促使關節間隙、關節囊得到最大限度伸張,從而徹底地松解肩關節的關節囊及其周圍的粘連組織,起到松解粘連、滑利關節的作用,且對局部軟組織變性者,能改善局部營養供應,促進新陳代謝,從而使變性的組織逐漸得到改善或恢復[1]。直接推拿,患者往往由于疼痛難忍而很難接受,在臂叢阻滯后,再做相應的手法,就可避免由于疼痛刺激而引起的肌肉收縮對抗和患者的主動對抗,更能發揮手法松解的優勢[2]。雖然臂叢麻醉結合推拿治療肩周炎的臨床效果已經得到肯定[3],但還是有部分患者因為緊張、焦慮、經濟拮據以及擔心麻醉影響等各種原因而不能接受這種治療方法,所以本研究主要探討臂叢麻醉結合推拿治療肩周炎中護理干預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6月間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90例,按照數字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各45例,排除肩關節惡性病變、骨質疏松、對局麻藥物過敏、穿刺部位感染及拒絕行麻醉穿刺治療者,其中觀察組男11例,女34例,年齡39~76歲,平均(50.2±1.8)歲,病程3~11個月,平均(5.4±1.1)個月,治療前疼痛視覺模擬(VAS)評分4~9分,平均(6.3±1.3)分;其中,對照組男10例,女35例,年齡40~77歲,平均(50.3±1.7)歲,病程3~11個月,平均(5.4±1.2)個月,治療前疼痛視覺模擬(VAS)評分4~9分,平均(6.4±1.3)分。兩組r 性別、年齡、病程、治療前疼痛視覺模擬評分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臂叢阻滯方法
術前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連接心電監護,取仰臥位,患肢置于身體平行位置,選擇肌間溝入路注入0.125%羅哌卡因+0.5%利多卡因+0.5 mg甲鈷胺+40 mg甲潑尼龍共25 mL,觀察注入藥物后10 min患者的患肢感覺和運動功能變化。
1.3 推拿方法
患者取坐位,雙肩下垂,操作者使用右手拇、食、中3指對握患側三角肌束,在肌纖維走行方向上進行垂直撥動5次,之后手法按摩肩前、肩后和肩外側部,力度以患者本體感覺適宜為度,避免力氣過大而在麻醉失去保護性疼痛反射的狀態,出現副損傷,隨后操作者通過左手扶住患側肩部,右手掌握患側手掌進行牽拉和抖動,并配合適當的被動旋轉肩關節的運動,最后對患肢進行外展、內收和前曲后伸等四周肩關節被動活動。
1.4 護理方法
對照組僅實施臂叢神經阻滯聯合推拿治療,觀察組則對每位患者實施臂叢神經阻滯聯合推拿結合護理干預,其中將護理分為術前、術中和術后護理三部分,術前護理包括心理護理、術前準備、麻醉訪視及解答等,術中護理主要是配合麻醉醫師進行麻醉穿刺和推拿科醫師進行推拿操作,監護患者生命體征,及時發現并發癥及時處理、術后護理則包括健康教育、康復運動指導、避免壓傷燙傷指導、疼痛應對指導等。
1.5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依從性、術中生命體征、術后恢復情況及治療后肩關節活動度情況。術前依從性包括:主動配合治療、試一試態度和抵觸治療三種類型,術中生命體征主要為麻醉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推拿存在的風險。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使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依從性、術中生命體征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前主動配合治療的比率顯著大于對照組(P
2.2治療后兩組肩關節活動度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肩關節前屈、后伸、內旋、外展和外旋的角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P
3 討論
對肩周炎患者進行推拿手法,早期可以達到活血止痛、疏經通絡的效果,并能有效地加快肩關節內炎性滲出物的吸收,對于改善肩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有較好作用[4],而對于病程較長的晚期患者,主要通過拔伸法、搖擺法結合扳法及肩關節的被動活動等治療,以達到滑利肩關節、松解肩關節內粘連組織并促進肩關節功能恢復的目的。臂叢阻滯一定要通過具有麻醉資質的醫師進行,而且臂叢阻滯存在一定的并發癥,其中最嚴重也較為常見的是氣胸,護理上要密切監護患者在實施臂叢阻滯后患者的生命體征,并觀察患者呼吸及血氧飽和度變化,同時注意臂叢神經阻滯使用的局麻藥,還要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局麻藥中毒表現、以及是否有局麻藥進入蛛網膜下腔而引起高位硬膜外麻醉,甚至全脊麻的可能性[5]。
中醫推拿手法應以輕柔為宜,對于發病初期的患者,適宜輕柔的按摩推拿手法,對于后期病程較長的患者,可以適當增加力度,已達到使肩關節被動運動的目的,而且在推拿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因為在對患肢進行臂叢麻醉后,患者疼痛感覺消失,本體感覺僅能通過視覺得以體現[6],而進行用力被動活動肩關節時,可能出現關節內粘連帶的斷裂而出現咔咔聲,這會對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使其擔心出現治療并發癥。本組護理上,首先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在治療之前分散和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促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我們發現觀察組術前主動配合治療的比率顯著大于對照組,同時抱著試一試態度和抵觸治療的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通過護理干預能很好地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在進行臂叢阻滯之前要配合麻醉醫師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并告知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麻醉成功后出現的患者感覺和運動的變化,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數,更好地配合醫師治療。本組發現觀察組術中出現循環抑制、呼吸抑制和術中明顯疼痛的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對患者進行語言上的安慰及擺放好,使患者消除緊張情緒。在患者臂叢麻醉后感覺尤其是痛覺消失、但是運動恢復或者保留時,指導患者進行患肢主動運動,如內旋、外展等四周運動,有條件時可以指導患者練習正確的爬墻姿勢,但要避免提重物。
同時針對所實施的臂叢神經阻滯,護理上在進行臂叢阻滯之前,要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和禁飲禁食史,了解患者心理狀態以及心肺肝腎功能,鑒于肩周炎長期疼痛和反復遷延不愈等特點,患者往往容易并發焦慮、抑郁情緒,對于推拿治療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尤其是需進行臂叢神經阻滯,更加重了患者緊張、顧慮甚至恐懼心理,為患者認真解答疑問,耐心講解治療方法的優點和有效性,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推拿治療結束但麻醉還未完全恢復時,告知患者如何進行主動功能鍛煉以及對肢體的保護措施。術前應向病人講明手法松解術的必要性和過程,手法松解術不用開刀,在臂叢麻醉下進行,無任何痛苦,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快,鼓勵病人樹立治療信心[7]。本組發現術后患者行患肢主動爬墻者顯著多于對照組,出現患肢壓傷和燙傷的比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能是因為護理干預上囑咐患者術后24小時內嚴禁使用熱療或熱敷等操作,以防松解組織出血,而對于術后患者存在的關節腫脹及疼痛,可以使用靜脈或口服鎮痛藥物以及消炎去腫等藥物處理,對于合并有疼痛的患者要密切觀察患者疼痛的誘因,正確評價疼痛程度以及使用鎮痛藥物的量及時間,并記錄使用后的臨床效果,同時通過告知患者進行心理調節、轉移注意力等方法緩解疼痛,以尋求最佳的非藥物干預疼痛的方法。對于使用臂叢麻醉后進行推拿手法的患者,如果出現術中的明顯疼痛,首先要考慮因為麻醉穿刺定位欠準確,導致麻醉效果不佳,護理上為了避免因為麻醉效果不佳引起患者的抵觸感甚至誘發醫療糾紛,可以在麻醉醫師行臂叢穿刺時,配合麻醉醫師詢問患者手臂易感的出現情況,有條件時可以使用神經刺激儀進行準確的神經定位,同時注意觀察患者注入藥物后的反應,必要時可以協助麻醉醫師進行再次穿刺。同時告知患者,術后第1天禁止患肢過度活動,并用大旋臂帶固定,以免松解后創面出血、滲血過度等,防止肩關節脫臼,適當給予消炎藥及鎮痛劑;術后第2天進行功能鍛煉,向患者說明功能鍛煉的可靠性和預期效果,鍛煉期間詢問有無發熱、疼痛加重或其它不適等[8]。通過本組研究患者術后肩關節活動度上,觀察組治療后肩關節前屈、后伸、內旋、外展和外旋的角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治療后,且內收角度小于對照組治療后。
對肩關節進行選擇運動時,一定要注意范圍,宜以小至大,并以外展、后伸的動作為主[9,10],尤其是在麻醉狀態下,肌肉的緊張性被阻滯,肩關節失去了肌肉的保護性反射,僅靠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的張力進行對抗[11],在被動活動范圍過大時,可能出現肩關節的脫位[12,13]。臂叢神經阻滯聯合推拿、結合護理干預治療肩周炎,解除患者術前緊張焦慮情況,更好地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保證治療效果和減少術后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趙峰,張翔,黃明華. 鈹針配合推拿治療肩周炎的療效觀察[J]. 北京中醫藥,2011,30(8):603-604.
[2] 薛青理. 臂叢阻滯、推拿手法松解結合穴位注射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J]. 針灸臨床雜志,2010,26(9):15-18.
[3] Yilmazlar A, Türker G, Atici T.Functional results of conservative therapy accompanied by interscala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d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in cases with frozen shoulder[J]. 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10,44(2):105-110.
[4] Jaber A,Whitworth JM,Corbett IP. Effect of massage on the efficacy of the mental and incisive nerve block[J]. Anesth Prog,2013,60(1):15-20.
[5] 程曉莉,楊仁巨. 異丙酚用于手法松解治療肩周炎的護理[J]. 臨床護理雜志,2009,6(4):45-46.
[6] Sharma D, Srivastava N, Pawar S.Inf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Comparison of posterior cord stimulation with lateral or medial cord stimulation, a prospective double blinded study[J]. Saudi J Anaesth,2013,7(2):134-137.
[7] 王燕. 肩關節周圍炎松解術的手術配合與功能鍛煉[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18(2):322-323.
[8] 林榕. 臂叢神經阻滯下手法松解治療重癥肩周炎130例護理體會[J]. 齊魯護理雜志,2009,13(2):88-89.
[9] 譚順貴,羅麗婷,黃磊. 推拿手法治療肩周炎80例[J]. 中醫正骨,2011,23(9):49.
[10] 陳桂珠,樊遠志,吳耀持,等. 中醫護理技術對粘連型肩周炎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 上海護理,2011,11(6):18-20.
[11] 顧潤,潘楊紅,姚小燕. 藥物注射加手法松解治療肩周炎護理體會[J]. 泰山醫學院學報,2011,32(11):871-872.
[12] 唐受愛. 我院重癥肩周炎病人的綜合康復治療及護理[J]. 護理研究,2010,24(8):2201.
山西 馬進
馬進讀者:
有的腹部手術病人手術后雖然感到小腹膀胱區脹滿,但卻怎么也解不出尿來,十分痛苦,這種情況,醫學上叫“急性尿潴留”。
手術后發生急性尿潴留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①麻醉尤其是脊髓麻醉麻痹抑制了位于脊髓的低級排尿中樞,暫時不能引起排尿反射。②術后刀口疼痛,腹壁肌肉收縮無力,造成腹肌逼尿困難,使術后第一次尿液難以排出。③精神高度緊張,不習慣躺在床上排尿。
一旦術后發生急性尿潴留,可采用下列方法,促其自行排尿:①熱敷,用熱毛巾或熱水袋在下腹膀胱區域或會熱敷,以松弛膀胱與尿道括約肌,便于尿液排出。②按摩,患者本人或家屬用雙手掌的大魚際部分輕輕按摩下腹部,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00次。③壓穴,用右拇指指腹在臍下4橫指,腹前正中線相當于膀胱底部處,緩緩向下壓迫,持續1~2分鐘,患者有明顯排尿感即可。④變換,當患者能轉身或坐起時,可試用不同排尿,或站起或蹲著排尿,或請周圍人走開再排尿。⑤誘導,到廁所擰開水龍頭,利用水流聲刺激,讓嘩嘩的水流聲刺激患者產生排尿條件反射,增強尿意。⑥服藥,請醫生給予藥物,以促使膀胱括約肌收縮而達到排尿的目的。
經上述方法患者仍解不出尿,此時可請醫護人員在嚴格無菌操作下進行導尿。切勿等待過久,致使膀胱過度膨脹而破裂,釀成不良后果。
肩痛就是肩周炎嗎?
我今年45歲,是油漆工。最近不知為什么,總覺右肩疼痛,干活時手臂抬高疼痛加重,夜間睡覺時更明顯。社區醫生說是肩周炎,但吃藥、貼膏藥、做“爬墻”鍛煉都不見效,請問這是為什么?
江西 程峰
程峰讀者: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炎的簡稱,中醫稱為“漏肩風”或“肩痹”。由于肩周炎多見于50歲左右的人,故民間俗稱“五十肩”。肩周炎的主要癥狀是肩痛、患側上肢上舉受限。但肩痛的癥狀不僅僅見于肩周炎,還有一種常見的疾病也會出現肩痛卻鮮為人知,那就是“肩袖綜合征”。
解剖學上,肩部有一個部位叫“肩袖”,位于肩關節下方處,由肌肉、肌腱、韌帶等組成。圓筒形結構形似衣袖,故稱“肩袖”。肩袖是肩關節的易損傷部位,一旦受到損傷或活動過度即可造成撕裂而出現疼痛,夜間尤重。但患者往往不能指出疼痛明確部位,手臂難以舉過頭。無論怎樣用力,舉向斜前上方的手臂就是“不聽使喚”,好像有人在腑窩將衣袖緊緊拽住一樣。
肩袖綜合征多見于中老年人。究其原因,是由于隨著年齡的增長,肩關節及周圍組織因外傷、慢性勞損引起不同程度的退變,形成骨贅與滑囊炎癥,引起肩周軟組織充血、水腫,肩峰下間隙狹窄。當手臂上舉時,肩峰易受到摩擦、牽拉甚至撞擊,造成肩關節活動受限而出現疼痛。
治療肩袖綜合征,輕者可內服云南白藥膠囊、強力天麻杜仲丸等舒筋活血化瘀藥物;西藥可選布洛芬緩釋膠囊、扶他林乳膏止痛;還可以選擇推拿、理療、針灸、拔火罐、封閉等,既可單用,也可交替應用或聯合應用。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可選擇關節鏡微創手術,效果好、痛苦小、恢復快。需強調的是不可按照肩周炎的康復訓練方法,早期應充分休息,不宜過早活動,以免引起關節僵硬的后潰癥。
有效率等于治愈率嗎?
我患2型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一直不夠理想。不久前我在報紙上看到有廣告介紹一種專門治療糖尿病的新藥,說總有效率可達90%以上,于是就興沖沖地買了一些回來。誰知服用3個療程之后,血糖雖然有所降低,但一些相應的癥狀卻沒有改善。難道這10%的無效就偏偏讓我攤上了嗎?
甘肅邱 文林
邱文林讀者:
臨床上將治療疾病的療效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4個級別。還有些特殊病種是根據病情特點來確定療效的等級,例如癌癥的近期療效就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進展等。這些標準是根據患者治療前后的自覺癥狀、體征及其他客觀指標來綜合判斷。除藥物以外,患者的年齡、體質、個體差異、病程長短以及精神因素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療效。
總有效率是指痊愈、顯效、有效3部分總和所占的百分比,并不是指痊愈的比例。所謂90%的總有效率,也不是患者服藥后90%都痊愈了。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總認為有效就等于痊愈,總有效率就是痊愈所占的比例,這顯然是誤解了。須知在實際醫療工作中,任何藥物都是很難達到100%有效的,100%的痊愈更不可能。
再說,糖尿病是一種由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或胰島素在細胞中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所致的內分泌疾病。是一種終身疾病,臨床上迄今尚無根治的方法。因此,一旦確診為糖尿病,應在醫生指導下,從糖尿病健康教育與心理治療、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和糖尿病監測5個方面(即人們通常所說的“駕好五套車)進行干預,而不能片面指望應用某種藥物就能徹底根治和讓所有癥狀都消失。
排便時看書易患痔瘡嗎?
平時我在排便時總喜歡看書看報。上個月我因便血去就診,醫生說我患了痔瘡,還說痔瘡的形象與排便時看書看報的習慣有關。請問是這樣嗎?
甘肅 周永江
周永江讀者:
痔瘡實質上是直腸粘膜下靜脈叢瘀血、屈曲和擴張后形成的團塊,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種。引起痔瘡的原因很多,譬如習慣性便秘、慢性腹瀉、坐立過久以及長期咳嗽、前列腺增生、懷孕生育、尿道狹窄、盆腔瘀血所致的腹壓增高,長期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經常飲酒等,均有助于痔瘡的形成。殊不知,排便時看書看報、蹲廁時間過長也是誘因之一。
究其原因,是由于人的排便動作是一種反射性動作,一部分是隨意的,另一部分是不隨意的。人的意識可加強或抑制排便:當排解大便時,隨意與不隨意同時起作用。所以,排便時看書看報極易轉移排便的注意力,使主動排便的意識減弱,導致排便時間延長。久而久之,逐漸形成了排便無規律的習慣。而排便時間長,又會使壓力保持在高水平狀態,容易因血液瘀積而發生痔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