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目前,小學音樂教學的決定性因素在于教師的個人素質。作為音樂課堂的領導者,小學音樂教師對音樂的把握,對教學的理解直接決定了小學生的音樂素養與水平。而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教學本質的游離。
隨音樂教學手段的不斷發展,小學音樂課堂上越來越多的科技手段把整個課堂塑造得應接不暇。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有很多教學活動可以參與,有很多教學亮點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點。在練唱時,學生情緒高昂;在識音時,學生莫名的興奮。可以說,每一個新奇教學方法的引入都能為音樂課堂帶來一個點。但音樂并不是一個表演性教學,歸根到底需要學生沉下心來細品每一個音和細究每一個發聲部分,如此才能真正掌握到音樂教學的精髓。正因如此,當下小學音樂教學的不足就在于過于新奇的教學活動設計讓教學的本質產生的游離。學生在音樂課堂上鬧一陣,叫一陣,但真正學到的音樂知識并不多。
2.喧賓奪主的教學過程。
由于越來越多的關注點放在了對學生天性的解放上,音樂課堂的教學主體也順其自然從教師轉移到了學生身上。過去,音樂課堂的傳統教學方法是教師領唱,學生跟唱,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模仿教師的發音方法進行演唱。而現在,由于學生為教學主體的側重,音樂課堂上教師擔心打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于是便把教學主導地位過渡給了學生。一方面,學生的參與性上漲,課堂氣氛活躍。但另一方面,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容易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具體表現為:課堂紀律渙散,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來唱,甚至還認為這樣才叫唱出了個性,唱出了感覺。實際上,課堂秩序的失控無法讓教師完成音樂教學任務,再個性的音樂也需要扎實的音樂素養作底子。沒有這些底子,學生的音樂水平與素養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而現在的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讓學生進行討論與角色扮演時,借此機會聊天的學生非常多。從根本上來說,當學生還不具備自主討論音樂問題的能力時,過于散漫自由的教學氛圍無助于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3.有待提高的教學意識。
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對于自身的職業定位也直接影響到了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很多小學音樂教師認為小學音樂很容易教,只需要教會學生唱幾首歌就可以了。再加上有些教師自身的聲樂基礎知識與器樂演奏方面的水平并不高,在教學時依賴于多媒體設施進行教學,甚至是直接拿視頻或者音頻作配樂讓學生進行練聲與演唱。這樣的教學無法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意義,教師也無法及時發現學生的發聲錯誤,更遑論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了。同時,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音樂專業性知識理解度不足,如果教師一味以專業性強的枯燥講解來教學,學生容易喪失學習興趣,教師也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生動而準確的教學語言、細致而到位的練唱練耳都需要教師良好的音樂素養為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的水平。
二、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措施
1.善于利用音樂教材。
自課程標準以后,小學音樂教材就迎來了改變。一方面是音樂專業類知識的內容調低,小學階段的學生不需要學習太多過于專業的音樂知識,教師有了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設計符合學生審美趣味的音樂教學流程。教師在教學中發揮的空間增大,也就從側面為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打下了基礎。另一方面,教材專業性音樂知識的減少并不意味著音樂教學難度的降低。只有在全面理解與掌握教材內涵后,才能從音樂中挖掘時代意義,進而完成音樂教學任務。例如,在人教版小學音樂第一冊第六課的“勞動”主題里,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不應拘泥于教材中的內容,而應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情感動員。如引入《大家來勞動》與《洗手絹》兩首歌來讓學生感受勞動中的氣氛。讓學生講一講這些歌曲里表達出的意思,讓學生聯系自己洗東西時的感受來貼合這些歌曲。接下來,教師可以根據這兩首歌的音樂特點,用相關的打擊樂器讓學生一起來試著表現這首歌。越貼近現實生活,學生與歌曲的距離就越近,也就能最快地體會到“勞動”的情感與音樂表達方式。當然,要結合教材,更要結合現實。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講一講自己在學校參加大掃除活動時的感受、勞動后的心理情緒等等,還可以引申到談一談五一勞動節,講一點過去勞動的故事與音樂,如繡花、拉纖、鋤地等。播放此類音樂片段給學生聽,打開學生的耳朵,讓學生更多地感受同一主題下不同勞動的音樂表達,進而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提高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與理解能力。
2.提升音樂教學水平。
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越強的專業素質越能塑造出高質量的音樂課堂。一方面要從自身的聲樂理論知識方面入手進行加強,并提高自身的器樂演奏技能。另一方面,在音樂的文化性上,作為教師應兼收并匯,提升自身的音樂境界與視野。小學音樂教學,主要集中在聲樂理論教學與聲樂技能教學兩方面。在教學時,不僅要應用到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還涉及到了教學水平、職業操守等方面。一個擁有良好音樂素養的音樂家不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小學音樂教師,因為小學音樂教師在于激活學生的音樂細胞,用學生最感興趣的方式去主動接觸音樂。但一個沒有一定專業能力的音樂教師是教不好小學音樂的。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沒有辨別能力,教師所講的就是金科玉律,甚至會影響到學生一生對于音樂的認同度。所以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時,作為教師,應立足于自身的專業素質,優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音樂的正確感知,感受到音樂中的真善美。例如,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學生感受為重的原則。教學語言應淺顯易懂,比喻生動有趣,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專業詞匯。而在聲樂訓練時,多示范、多引導才能讓學生逐漸找到音樂的感覺。正確認識學生的音樂水平,更要正確理解學生的課堂表現。在保證學生積極性的同時,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紀律與課堂發言規定,以保證學生能在安靜的環境下聽清音與音間的區別,沉下心來品味不同音樂表現方式帶來的不同情緒與感受。如在教學中,當教師使用木魚或者三角鐵等很少看見的樂器進行演奏示范時,學生們會非常好奇,甚至課堂紀律都會渙散。這就體現出了音樂教師對于課堂的掌握力,也就體現著教師的教學水平。一般來說,當課堂氣氛比較嚴肅時,教師才會取出這類樂器進行演奏示范,并且在拿出樂器后不會直接進行演奏,而是先讓學生嘗試著用自己的理解去演奏,然后才通過示范與指點讓學生逐漸掌握不同器樂的演奏要點。這樣的教學既避免了教師只做講解或教學語言似說明書一般枯燥,也避免了樂器只拿在教師手里,學生只能干看著卻不能嘗試的現象。因此,當學生的參與度在教師的掌握之中時,教師的課堂教學節奏也能保持,進而達到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目標。
3.優化音樂多媒體教學。
目前的小學音樂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主要是通過播放視頻、音頻等方式讓學生進行聽力練耳。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很多音樂教師對于多媒體教學的認識不清,造成了音樂課教學的重點偏離。例如,教師一節課完全依靠多媒體進行音樂播放,讓學生跟著音樂一遍遍練歌。這樣的教學完全不顧音樂教學的實質,因為多媒體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通過電子設備播放出來的音樂其音質遠遠達不到演奏樂器所出來的音質。學生長期在這樣的音樂教學下,只能是逐漸喪失對音樂的辨別能力。基于此,教師在進行音樂多媒體教學時,應側重使用其資料搜索功能,而非其音樂播放功能。
三、總結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良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小學生的思想還沒有成熟,在學習中還處于根據自己對教師的喜好來進行學習的階段。因此,加強師生關系、構建平等和諧的交流平臺,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對此,教師一定要多了解學生,不僅要明白他們對音樂的訴求,而且要了解他們的學習能力、受教育水平,甚至家庭情況,和學生成為朋友,構建一個平等交流、互相信任的平臺,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二、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學會利用現代化技術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所以,一定要不斷地完善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應用,將信息化設備引入音樂課教學中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音樂授課中利用多媒體設備不僅能夠豐富教學手段,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一定要不斷完善自我,學會使用新式設備。
三、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如今,傳統的呆板教學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也不符合社會的發展方向。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教育方法的多元化,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1.直觀示范教學法
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設備,在講授口琴、長笛、鋼琴等樂器的時候,最好能夠進行現場演示,如若不能,也可以帶領學生到音樂教室,讓孩子們看到真實具體的器材,從而擴寬視野,提高審美能力,激發學習熱情。
2.情境模擬法
小學音樂課教學內容多元,涉及專業的音樂知識時難免有些枯燥,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情境的創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開動腦筋編兒歌,培養識譜興趣
識譜知識的傳授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掌握好識譜知識,可以更加準確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為使學生對枯燥無味、難學難記的識譜知識感興趣,我常把一些識譜知識編成兒歌幫助他們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生認識五線譜的線數和間數時我編了如下的兒歌,讓他們邊指邊讀:張開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個小手指,就是五條線;四個手指空,就是四個間;從下往上數,一二三四五;好象上樓梯,越上音越高。這樣的兒歌,學生既動手又動腦,流暢上口,易懂易記,使他們對五線譜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啟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唱歌興趣
如我在教學生唱《火車開啦》時,只領學生按節奏讀了兩遍歌詞,他們就會唱了。但由于學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車時的激動心情,部分學生唱起來很呆板,面無表情。對此,我便啟發學生:“你們誰見過、坐過火車,能說一下自己坐火車時的心情嗎?”這一問,同學們可來情緒了,紛紛舉手回答。接著我又問:“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現在就要坐火車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當火車‘咔嚓、咔嚓’啟動的時候,你的心情怎么樣?”這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同學們爭著舉手回答,他們說著笑著,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歡樂之中。我又說:“同學們,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旅游’,你們想到哪兒去呢?”同學們高興地喊起來:“青島”、“北京”、“上海”、“廣州”……“好!咱們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師來當播音員。”于是我當起了列車播音員,音樂一起,同學們便高興地唱起來,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車。他們有的高興地搖晃著小腦袋,甜甜地笑著;有的同桌興奮地交流著感情,那眼睛活象是在說話;有的合著音樂節奏愉快地拍著手;還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來。歌聲中充滿了真摯的情感,歌聲中浸染著美的色彩。
三、引導學生做表演,增強學習興趣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系的,是教學中倍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會根據歌詞內容啟發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記憶歌詞。在啟發學生表演時,我是這樣做的:1、啟發學生進行即興表演;2、根據學生的表演編排一套好的動作教給學生;3、個別檢查。在個別檢查時,學生常常會被一些漂亮的動作和優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學里常常會自發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臺下的“觀眾”紛紛舉手要求上臺表演,連平時最膽小的學生也躍躍欲試,臺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勁,課堂氣氛達到了。這樣一來,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四、自制樂器練伴奏,提高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和識譜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由于條件所限,各種打擊樂器都不能達到人手一件,這就大大影響了學生的情緒。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發動學生在家長幫助下自制打擊樂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裝入沙子作沙錘、用鐵絲將酒瓶蓋兒串在一起當串鈴、用兩個香脂盒對擊做小镲、用鉛筆敲紙盒當小鼓等。學生們用自制的樂器邊唱邊奏得意極了。我在教學生學唱《過新年》時,做了這樣一個集體練習:全班學生分為4個組,第一組擊小鼓,第二組打小镲,第三組唱歌,第四組手持彩綢表演。這樣反復練習,邊唱邊奏邊舞,寓藝術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學生體會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整個教室洋溢著幸福、歡樂、喜悅的氣氛,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