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shù)篇優(yōu)質自由主義文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fā),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捅動著一股對自由主義作家的閱讀與研究的熱潮,如張愛玲熱、錢鐘書熱、王小波熱等等。與此緊密相關的思想文化界,陳寅格、顧準、儲安平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敢成為輿論與出版的焦點話題。然而,對自由主義文學從整體上作宏觀研究和系統(tǒng)地進行歷史考察的專著尚未出現(xiàn)。劉川鄂先生歷數(shù)年教學與研究推出力作《
對
論文 關鍵詞:自由主義文學 民主主義文學 左其文學 文學史
論文摘要:對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捅動著一股對自由主義作家的閱讀與研究的熱潮,如張愛玲熱、錢鐘書熱、王小波熱等等。與此緊密相關的思想文化界,陳寅格、顧準、儲安平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敢成為輿論與出版的焦點話題。然而,對自由主義文學從整體上作宏觀研究和系統(tǒng)地進行歷史考察的專著尚未出現(xiàn)。劉川鄂先生歷數(shù)年教學與研究推出力作《
在仔細梳理了
論文摘要:探討中國自由主義詩學主要研究對象、內容及方法,可以看出詩學研究將對自由主義文學中審美研究弱化現(xiàn)象起著糾編的作用。
自由主義詩學的提出是建立在自由主義文學研究的基礎之上,且是對當今自由主義文學研究受到質疑、尋求走出研究“困境”的一種重新思考。
中國自由主義文學研究的“中興”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海外現(xiàn)代文學研究成果開始影響到大陸的現(xiàn)代文學研究,一批長期被忽視、被批判、被貶低的現(xiàn)代作家如、周作人、林語堂、徐志摩、沈從文、錢鐘書、張愛玲等被大陸學界“重新發(fā)現(xiàn)”,既往文學史結論受到質疑,進而帶動起人們對文學史中名聲不佳的現(xiàn)代評論派、新月派、論語派、京派等的關注與研究,“自由主義文學”是人們對這些作家與文學流派的總體稱謂。近20年來有關“自由主義文學”的研究,既有綜合性的思潮研究,如劉川鄂等對“自由主義文學思潮”的梳理,更多的是對自由主義作家群或流派的研究,或對、周作人、梁實秋、宗白華、朱光潛、沈從文、劉西渭等自由主義文學批評家的理論研究。
在這種看視龐大的研究狀態(tài)下,一些對自由主義文學研究的反思開始出現(xiàn)。人們開始質疑“自由主義文藝”、“自由主義文學”、“自由主義作家”等概念的界定。洪子誠曾在《問題與方法》中談到自己的疑惑:“為什么叫做自由主義文學?自由主義文學是怎樣形成的?這個概括方式在什么時期、被什么樣的力量所使用,它的含義是什么?這些問題,都需要清理。”川在他看來,這個“政治性質”的概念,“現(xiàn)在用得很普遍,而且好像有點擴大化,或者說非常膨脹。在有的文章中,幾乎囊括了激進的左翼文藝之外的所有作家,都包括在‘自由主義’這個概念里了。”他引了吳福輝先生的相關文章,似乎比較認可吳所提出的觀點:真正能夠體現(xiàn)“自由主義文學”特征的,大概是《新月》的詩,京派的小說,“九葉詩人”的作品這一結論。客觀來說,質疑的聲音含有“合理性”:比如,在思潮研究中,研究者對“自由主義思潮”的研究,較多地限于“理論思潮”而未落實于創(chuàng)作思潮;再比如,一些并未成為“流派”或加人“團體”、處于零落狀態(tài)的作家創(chuàng)作,可否是“自由主義文學”,并未得到翔實的論證。一些間題要認真追究其實不難回答,但現(xiàn)有研究往往語焉未詳,確實,自由主義文學仿佛一個大筐,只要不是左翼作家,便可以裝進去。
一般而論,不滿于概念界定模糊的人們,往往會采取將標準與尺度縮至最小的方式,以求相應的保險,操作起來固然容易了,但就像將散文強行縮略為“藝術性散文”一樣,往往以犧牲研究對身的精彩、豐富、多元為代價。因,我以為,一定褚度上穩(wěn)定自由主義文學的范圍,防止“無邊的自崖主義”傾向自有必要,但采取濃縮簡略,或人為翅分割文學史發(fā)展中的這一帶著文化與精神特質配品種的流脈,或下結論說“自由主義文學”就是一個僅有20年生命的文學現(xiàn)象等等,都是對復雜值題的簡單化處理。對于一個帶著政治屬性的榴念,確實有著豐富的文本資源,有著經(jīng)典創(chuàng)作作丈支撐,一度中斷卻又重新出現(xiàn)的品種,應當有更靈活的處理方式。
如何為中國的“自由主義文學”溯源追根,域提出界定的標準,這可另文來談。這里,提出“自由主義詩學”研究,意在對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展開彌補。其不足處體現(xiàn)為:一,自由主義文學的創(chuàng)作者主要不是用文學去表達其政治上的自由主義訴求,而是以文學折射出其濃厚的自由主義文化意味和文化姿態(tài)。二,自由主義文學在百年的中國文學中呈現(xiàn)出最為豐富的詩學形態(tài),但這一形態(tài)又不是零散和各行其是的,它們有著某種內在的統(tǒng)一精神,這也是既往研究中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目前比較通行的主題學研究思路,即以現(xiàn)代自由主義作家思想理念的闡析,作為解讀、闡釋、理解其文本的主要依據(jù),以思想內容分析替代對文本詩性意義的探索。這種主題學研究,對于那些以文學的情境和意象而不是以科學論文的邏輯規(guī)則來構筑文學世界、來探究人類的內面精神、具有超越性和恒久性的詩性文本來說,既忽略了作品本體,也忽略了讀者本體的審美經(jīng)驗和參與。僅僅用文學與政治、中心與邊緣、永恒與當下、責任與自由等二元對立思維方式去解釋現(xiàn)代自由主義作家在特定的歷史政治文化語境下獨特而豐富的詩性想象力,就無法揭示他們對思想自由與文學審美自由的追求二者間的內質關系,當人們頭頭是道地分析自由主義作家表現(xiàn)出的思想觀念時,卻可能對其創(chuàng)作的審美旨趣及其成因一籌莫展。此外,如果說,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自由主義文學研究有意回應當下中國的文化狀態(tài)和思想狀態(tài),出現(xiàn)了向外擴張到自由主義思想史研究的傾向,那么它當然可以而且應該向內重新返回文學審美的中心,兩翼并舉,才是自由主義文學研究的全部。因此,自由主義詩學研究具有理論的原創(chuàng)性和研究的可行性,“自由主義詩學”的提出將突破現(xiàn)有的自由主義文學研究范式。“詩學”的概念向來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的詩學專指詩歌理論與詩歌創(chuàng)作。廣義的詩學將各種文類包括在內,有的是“從詞源學的角度看,即把詩學看成是與作品創(chuàng)造和撰寫有關的、而語言在其中既充當工具且還是內容的一切事物之名,而非狹隘地看成是僅與詩歌有關的一些審美規(guī)則或要求的匯編,這個名詞還是挺合適的。”有的指包括小說、詩歌等文體在內的顯示著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存實踐的一種方式,是一種“詩性智慧”。
對大量的“藝術形式”進行整合性研究僅是第一步,其接著要完成的任務是進一步發(fā)現(xiàn)某些共同存在的詩學類型、詩學范疇及詩學規(guī)則,剖示自由主義詩學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進而展現(xiàn)現(xiàn)代自由主義作家的主體精神、審美趣味、人生哲學、文學理想。我們不能否認,自由主義詩學面對的是20世紀中國最具有文學情懷和人文精神的作家,以及大量具有超越性和永恒性主題的文學作品。自由主義詩學關心的不僅是作品,更是作家通過文本所展示的全部精神世界。現(xiàn)代自由主義作家從未以文學充當自由主義思想或理念的傳聲筒,而是以文本形式的原創(chuàng)性、多樣性、個體性去體現(xiàn)獨立思想與自由精神,以文學關涉?zhèn)€體乃至國家的精神教養(yǎng)的原則去展示一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追求,無論在創(chuàng)作方法、還是在審美體式、藝術風格上都呈現(xiàn)出充沛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體現(xiàn)出最為自由和最具解放性的詩意。因此,自由主義詩學研究可能成為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中國自由思想者和自由主義文學者們的“詩性智慧”,接近、進人自由主義作家復雜的思維空間與精神空間的一條充滿魅力的通道,亦有助于進一步探討中國現(xiàn)代詩學與傳統(tǒng)詩學、與西方詩學的關系。
從研究方法上看,文學研究強調同中辨異,異中見同,然而現(xiàn)有的自由主義文學研究中,文類、流派的研究各自獨立,同中辨異者多,而異中見同者少。要使自由主義詩學研究有效進行,必須解決方法論上的難題。
具體而言,中國現(xiàn)代自由主義詩學在體系上,應包括對詩學的思維方式與表現(xiàn)型態(tài)、詩學觀念、詩學風格等的研究。首先,藝術形式的分析不僅僅是語言修辭文體風格的問題,而是哲學化了的詩學理論體系。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能發(fā)現(xiàn),自由主義詩學視野下的鄉(xiāng)土與都市、審丑與審美,智性與感性、幽默與諷刺、動態(tài)與靜態(tài)、現(xiàn)代與古典、時間與空間、歷史及現(xiàn)實與未來等等,都隱含于種種“有意味的形式”中,昭示著自由主義作家的詩性思維和獨特的認知方式,凝聚著他們無限豐富、充滿矛盾、富于詩性魅力的全部精神世界。由于這一世界是作家在特有文化歷史政治語境中的精神反應方式,因此是有序的,是可以通過意象、意境、抒情方式、文本結構等來分析、歸類的。比如,討論現(xiàn)代詩學對知性的認同與追求,光談30,40年代的自由主義詩歌并不夠,情與理的平衡、玄學的思辨、機智悖論與辯證性、晦澀的風格等同樣存在于廢名、何其芳、錢鐘書等的小說或散文中。再比如,文本的矛盾性、動態(tài)性和審丑詩學不僅是現(xiàn)代詩歌的追求,同時也是小說詩學的內容,而且,在審丑的同時,還共存著和諧的靜態(tài)的審美的詩學追求,尤其體現(xiàn)于現(xiàn)代散文及現(xiàn)代抒情小說中。還有更多作家則將傳統(tǒng)的意象、意境與西方的現(xiàn)代意象與意境等詩學元素,融合為一,化人各種文體的寫作中。這些自由主義詩學的思維方式與表現(xiàn)型態(tài)的分類與闡釋,應當成為研究的重點。
其次,在大量文本綜合解讀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厘清和探討自由主義詩學體系的源頭及構造。現(xiàn)代自由主義詩學理論相當豐富,盡管其中不乏矛盾和領頑之處,但在“自由主義”原則下,隱含著某些規(guī)律和必然性,潛隱地存在著一些共同的話語規(guī)則。自由主義思想觀念在19世紀初由域外引人,自由主義詩學與西方詩學話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西方自由主義詩學的影響下,尊重文學本身的獨立地位和價值,強調文學的非功利性,“純文學”“純詩”“言志”觀的倡導幾乎在小說、詩歌、散文等領域同時展開,顯示了自由主義詩學反撥幾千年“載道”觀念,將純粹與審美作為文學本質屬性的基本立場和原則。與此同時,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與審美文學傳統(tǒng)的返顧,又使其詩學體系中包容了對中國詩學傳統(tǒng)的繼承與改造。可以說,自由主義詩學是中國現(xiàn)代詩學中最具學理色彩的話語體系,也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文學追求現(xiàn)代性的話語體系,它的基本立場,是將純粹和審美作為文學的本質屬性,因此,諸如“浪漫”“古典”“性靈”“閑適”“趣味”“頹廢”“晦澀”等文學概念的討論,其本質都是對文學自由獨立圖景的浪漫想象。這樣一個意義和價值系統(tǒng),提供給后人不斷闡釋的空間。
過去一百年的自由主義文學具有多元、自由和開放的精神,文學的實驗性、創(chuàng)造性、個體性相當強。但是在異彩紛呈的藝術風貌深層,同樣隱約可見某些相對穩(wěn)定的詩學范疇。即以“意境”“意象”等詩學范疇來看,不同文類、不同流派、不同作家的某些文本均可歸結在一起研究,并可進一步衍生出現(xiàn)代主義、古典主義、象征主義等次類型。立足于文本這一原點,對類型與次類型進行深人研究,最終能夠更清晰地把握自由主義文學家了門的審美取向與藝術追求。這種研究思路,是從自由主義文學活潑生動的藝術本體出發(fā),而不是以作家的文論或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總結為導引按圖索驥,對作品進行僵硬呆板的圖解。因此,在研究中,不僅要揭示自由主義詩學一些概念范疇的產(chǎn)生和演變,還要在對大量文本進行考古學式考察和具體闡發(fā)中,發(fā)現(xiàn)這些詩學理念本身的相通、變異與傳承,將那些負載著自由知識分子審美趣味和人生旨趣的話語還原為一種活生生的精神存在。而最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是1949年后尤其是最近30年的一些作家應當納人“自由主義詩學”的研究視野中,探討在20世紀文學中的流與變,如汪曾棋、張中行、王小波等具有代表性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