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幼兒音樂教育培訓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我國幼兒音樂教育的發展歷史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相關教育方法和觀念,同時也會有許多方法和觀念會在消失,中國幼兒音樂教育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又一個具體的方法和觀念不斷產生或消失的過程。但是這種方法和觀念的產生或消失不是憑空的,而是要依據某些環境和條件的。幼兒音樂教育的方法和觀念由一個時期過渡到另一個時期,后一個時期根據自身的調節,對前一時期進行選擇。如果與自身的相關條件不出現大的矛盾,可能會直接小作修改或直接采用,在此基礎上會形成適合這一時期的方法和觀念,而隨之而來的前一時期的會消失。
二、我國幼兒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
1.幼兒音樂教育培訓機構發展迅速
上個世紀末以來,我國對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隨著獨生子女的不斷增加,社會對幼兒音樂教育在精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人,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人們對幼兒音樂教育尤其重視與關注,“音樂熱”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鎮,到處都能看到音樂培訓機構的影子。以山東省日照市為例,音樂藝術培訓中心達數十家之多,海納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現代音樂學校、春之聲藝術培訓中心等等。在這些音樂培訓機構中,開設課程有樂器、聲樂、舞蹈等,其中樂器又分為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聲樂分為美聲和民族。舞蹈分為拉丁、華爾茲、倫巴等等。科目之多,科目之廣,基本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們對音樂學習的要求。
2.家庭幼兒音樂教育受到很大重視
幼兒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對孩子進行教育是父母和教師的本職、責任。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騰飛和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及國家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而音樂教育是美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又是實施美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手段。它的最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音樂教育—這不是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人”。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說也說過,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育一些少數偉大、杰出的所謂‘天才’,而是希望通過音樂教育,把每一個孩子都提升到擁有一顆高貴的心靈與完美的人格到極優秀的程度。而事實上這也是每一個人所應追求的目標。”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是注重教育所有的兒童,以使發揮出他們的音樂天分,盡管有些兒童在音樂方面的能力稍顯遜色,但這并不影響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家長們認識到了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不惜花費時間、精力、金錢來培養幼兒音樂素質。在調查中發現,送進音樂培訓機構,找家教進行教學,對幼兒進行樂器、舞蹈或聲樂方面的訓練。家長們的目的相同,但采取的方式、方法卻不盡相同。有些家長希望通過音樂來陶冶孩子的情操,帶動其他方面的學習,從而達到全面發展,所以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考級或者走音樂這條路,在監督、教學的過程中諄諄教導,尊重孩子的意見、想法;有的家長卻以考級為目的,整天壓迫孩子練習,一不聽話,輕則罵,重則打,把孩子弄的苦不堪言。不管采用何種方式,何種方法對幼兒進行教學,幼兒音樂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進步。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能演奏樂器、舞蹈表演、歌唱;越來越多的兒童音樂比賽、兒童專場音樂會、兒童專場演出。對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幼兒園更加重視幼兒音樂教育
2001年9月國家頒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該《綱要》總結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經驗,體現幼兒園課程的新理念,更是將作為幼兒園課程的綱領性文件指導今后的課程改革。中國幼兒園課程正在從封閉走向開放,從預設走向生成,從關注課程的結果走向關注課程情境的變化,關注課程進行中幼兒的經驗、興趣及需要,課程有了不確定性。教師與幼兒已成為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課程意義的創造者。同時,通過幼兒園課程改革,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本園課程三級幼兒園課程并存的局面正在形成。幼兒園的數量增多。幼兒園中的音樂教育的力度也在加大。音樂課增多,有以前的一周一節課增到現在的一周兩節三節,甚至每天都有音樂課。并在幼兒課外活動加以背景音樂,通過日常的訓練和熏陶,使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促進我國幼兒音樂教育發展的對策
1.立足于幼兒音樂教育目標,轉變教學方式
音樂教育目標在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具有指導性作用,它是選擇音樂教學內容,確定音樂教學組織形式,設計音樂教學方法,評價音樂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因此,幼兒園音樂教育要有明確的目標,如果沒有明確的音樂教育目標,音樂教學和相關的管理工作必然會盲目、隨意。這個音樂教學目標必須要符合幼兒的發展、成長規律。2001年教育部頒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其中將幼兒園藝術領域的教育目標定為三個方面;(1)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因此,教師在幼兒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太死板,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的人來隨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
2.盡量發展幼兒的音樂潛力,培養其音樂細胞
音樂教學活動不僅是建立在尊重幼兒內在的獨立性和健康成長的基礎上,而且還要為幼兒的未來著想。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組織者和引導者。音樂教師不再像以往一樣的單向傳授知識,而是在教師主導下幼兒探索性創造性學習,當然也需要教師的講授或示范。
3.家長對孩子多鼓勵,少譴責
家長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多采用鼓勵、表揚的方式。了解孩子內心真正需要的,譬如:看幼兒對哪種音樂類型感興趣,根據其興趣選擇適合的音樂在家庭中播放;如果打算讓幼兒學習一種技能,可以在學習音樂各個科目之前,征求幼兒的意見,“你喜歡唱歌,跳舞,還是樂器?”“樂器里面你喜歡中國的,還是外國的?”“舞蹈里面喜歡哪一種啊?”等等,仔細了解幼兒的喜好,再根據其興趣選擇適合音樂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促進音樂刁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能穎.學前音樂教育[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育;幼兒教師
一、問題的提出
西方古代學者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曾指出:音樂對人的性格形成有著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凈化、美化人的心靈世界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1]我國幼兒科學實驗的奠基人陳鶴琴提出,“音樂是兒童生活中的靈魂……因此,我們在教育上,就應該加強利用音樂來改善兒童的意志,陶冶兒童的情感,使之表現真實的自己,導向于創造性的發展。”[2]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將“藝術”作為幼兒教育五大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了“藝術”在不同領域的綜合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這種作用是其他領域所不能達到的。由此可見,把音樂教育首先作為培養人的基本素質的教育手段,是全人類的一種共識。
幼兒音樂教育活動是指向幼兒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音樂教學與音樂實踐,以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引導幼兒個性及創造性的發展,促使幼兒獲得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隨著我國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幼兒園的音樂教育與以往相比,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但是,這種發展在各地、各幼兒園是不平衡的,在有些地區、有些幼兒園中仍然存在不少誤區和弊端。基于此,筆者深入到山西省忻州市一些有代表性的幼兒園進行實地調查研究,發現了其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試圖探索問題解決的對策,以推動幼兒園音樂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11所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按照幼兒園的辦園類型(公辦園、社會力量辦園),選取中、大型規模的公辦園4所,社會力量辦園7所,每所幼兒園抽取20名幼兒教師作為本次調查研究的對象。
2.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本研究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在抽取的11所幼兒園中,共向幼兒教師發放問卷220份,回收211份,有效問卷203份,有效率為92.3%。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園教師隊伍基本情況
幼兒教師是開展幼兒音樂活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是在幼兒教師的精心設計的基礎上開展的。在整個幼兒培養過程中,一切有關的因素,最終必須通過幼兒教師這一環節作用于幼兒。因此,幼兒園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所學專業情況、教師對幼兒音樂理論和技術的掌握、教師業務培訓情況都會對幼兒音樂活動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1.幼兒園教師的年齡結構
統計顯示(表1):忻州市幼兒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各類幼兒園趨勢基本相同。其中24歲以下的有81人,占總數的40.1%;25-35歲的有71人,占總數的34.9%;35-45歲的有35人,占總數的17.2%;45歲以上的有16人,占總數的7.8%。數據統計表明,教師年輕化的趨勢更為明顯,幼兒園教師隊伍年輕化的狀況一方面符合幼兒教育規律,另一方面也說明隨著幼兒園教育事業的發展,新加入幼兒教師隊伍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2.幼兒園教師的學歷、所學專業結構
教師的學歷指的是一個人所受教育的經歷,是達到某種教育程度的標志。它是衡量一名教師理論水平和發展潛力的標準之一,同時也蘊涵著一名教師在教學科研和教學技能方面的潛在能力。在所調查的教師第一學歷中,中專以下有4人,占調查總數的1.9%;中專學歷的有95人,占調查總數的46.8%;大專學歷的有98人,占調查總數的48.2%;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有6人,占調查總數的3.1%。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發現,忻州市幼兒園教師基本上是以大中專幼教專業為主,而本科及本科以上高學歷的教師為數甚少,幼兒園缺乏高學歷的人才。
在調查的教師中,所學專業是幼教專業的有151人,占被調查人數的74.5%;所學專業是非幼教專業的有52人,占總數的25.4%。從調查中發現,她們絕大多數畢業于學前教育專業,雖然了解幼兒身心發育的一般特點和基本的音樂教學方法,但缺乏基本音樂知識的系統學習。
3.幼兒園教師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
數據表明,多數幼兒教師的音樂專業理論知識、表演技能、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較差。僅有12.7%的幼兒教師基本掌握音樂樂理知識,完全掌握專業技能的占54%,調查結果見表3。
(二)幼兒園教師音樂教學現狀
幼兒園音樂教學是決定一所幼兒園音樂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所以了解音樂教學現狀也是研究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本研究在設計上把音樂教學現狀分為四個部分,即音樂教學目標、音樂教學內容、音樂教學方法、教師參加音樂教研活動形式的情況。
1.幼兒園音樂教學目標的調查
表4表明,幼兒園每學年有本園具體的音樂教學工作計劃的占82.7%,可見,目前幼兒園對音樂教學工作計劃比較重視。幼兒教師對音樂教學目標的認識,認為提高幼兒音樂興趣的占10.8%,傳授音樂知識、技術技能的占45.3%,提高幼兒知識、技能與興趣的占41.8%,其他的占2.1%。大部分教師認為音樂教學目標就是為了向幼兒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對音樂教學目標的認識有所欠缺。
2.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教學內容的調查
調查顯示,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教學內容單調。教師在教學時大多以教唱歌曲為主,有76.6%的教師日常課堂教學內容為唱歌活動,而能夠培養幼兒審美能力與意識的音樂欣賞活動只有45.9%的教師涉及,對于能夠培養幼兒動作協調、節奏感的打擊樂器演奏活動接觸較少(圖1)。
3.幼兒音樂教育活動教學方法的調查
調查表明,教師選擇幼兒音樂教育方法較單一。48.6%的幼兒教師都采用課堂示范講授的方法,以示范講解為主;63.1%的幼兒教師經常對幼兒進行節奏訓練;幼兒教師進行音樂教學時大多結合故事和游戲,分別占52.1%和42.2%。
4.幼兒園教師參加音樂教研活動形式的調查
教師參加的教研活動形式選擇開展問題討論、案例分析的為35.4%,占大多數,一起交流備課和說課、聽課、評課的分別占24.6%和23%,專題講座和校際交流的占很小一部分,僅為10%和7%。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當前幼兒園師資隊伍呈現年輕化趨勢。幼兒園師資隊伍以青年教師為主,學歷主要以大中專為主;本科及本科以上專業的幼兒音樂師資較少。
2.大多數幼兒園教師專業理論知識貧乏,專業思想不夠牢固,在實踐工作中經驗不足。調查表明,多數幼兒園教師對音樂教育活動教育目標認識不很明確,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本質認識不夠徹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仍存在著功利性色彩,“重技能,輕審美”的現象較嚴重。
3.幼兒園教師教學內容和方法單一。唱歌活動、韻律活動、打擊樂器活動、欣賞活動及音樂游戲是音樂教育活動最主要的教學內容。調查發現大多數幼兒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只選取一個或幾個內容進行教學,沒有意識到音樂教育活動是綜合性的藝術活動,沒有將藝術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相互滲透進行教學。教學方法也不夠靈活,幼兒園教師多采用傳統的集體教學形式。
4.幼兒園教師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較低。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為幼兒創作、改編音樂、創編歌舞以及進行打擊樂配器等活動。在科研能力方面,有的幼兒教師對搞科研研究的認識不足,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有的教師認識充分,但在具體實踐行動中沒有得到切實貫徹,教師參加教研專題講座和園際交流很少。
5.幼兒園與社會的支持力度不夠。在幼兒園方面,主要表現為幼兒園為音樂教育活動提供的經費不足和對音樂教育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經費原因,幼兒園音樂教學設備配備不齊全,有的幼兒園雖然配備了鋼琴、電視機等價格比較昂貴的設施,但配備的數量明顯不足,出現了教師輪流使用教學器材的現象。只有極少數條件好的幼兒園引進了全套奧爾夫打擊樂器、多媒體設施和音樂專用教室。其次,幼兒園為幼兒教師繼續學習或接受音樂教育培訓提供的機會較少。在社會支持方面,幼兒園和教師也很少能得到政府與教育主管部門以及社區各階層人士對幼兒音樂教育提供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幫助。
(二)建議
1.提升幼兒園教師自身的音樂素質
在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自身的音樂素質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幼兒教師自身音樂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幼兒園音樂教育質量的好壞,只有幼兒教師自身素質提高,才能在具體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準確把握音樂教育目標、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和豐富教學方法。如:在音樂教學中,將唱歌活動、韻律活動、打擊樂器活動、欣賞活動及音樂游戲各個內容相互滲透。將音樂與其他藝術學科或其他非藝術學科綜合,使幼兒感受到音樂與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系,開闊啟發幼兒的思維。
2.提高幼兒園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
幼兒園作為幼兒學習的教育機構,首先應重視幼兒音樂教育。幼兒音樂教育所需的基本硬件條件要得到足夠的保障,如音樂教學所需的設備、器材等配備要完備齊全。其次,幼兒園要在教學軟件方面下硬功夫。如充實幼兒園音樂教師隊伍,使幼兒教師隊伍不斷知識化、專業化。同時,幼兒園要為幼兒教師多提供在職培訓的機會,定期組織幼兒教師進行音樂理論學習和討論,經常選派幼兒教師參加區、市、省組織的一些音樂教育培訓課程,多支持與鼓勵幼兒教師通過函授、自考、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等形式不斷深造。
3.加大教育主管部門與社會的支持力度
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階層人士應積極關注幼兒音樂教育,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幼兒園要向家長宣傳音樂教育的真諦,要爭取家長的支持、配合,要通過捐資、集資等多種形式組織音樂教育活動,使社區文化和幼兒園特色相結合,建立社會、家庭、幼兒園三位一體的音樂教育體系,以此來保證幼兒音樂教育順利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教師;幼兒音樂教育現狀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8-0265-01
一、緒言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早期音樂教育是開啟幼兒智慧的一把金鑰匙,音樂是人生巨大的快樂,是人類亙古不變的精神食糧,在社會的發展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所以說對兒童的音樂教育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對于幼兒音樂教育的師資力量,音樂教學設備,師資待遇,這些關乎幼兒音樂教育一切的硬件與軟件設施,同樣需要引起重視。
二、當前幼兒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1.注重表演而忽略幼兒表現
由于受結果性評價的影響,幼兒教師和幼兒園管理者往往更多關注幼兒能否順利地進行音樂表演,而不是幼兒能否自主自由自覺地進行音樂表現活動,這就使得對于幼兒的音樂教育過于片面化。幼兒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只是單純的注重幼兒的唱歌與跳舞技巧,而恰巧忽略了對于幼兒樂感的培養。忽略了在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調動幼兒主動學習和充分施展各種感官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2.注重學科而忽略整合工作
幼兒機械的模仿難以激發幼兒對音樂教育活動的興趣,從而影響幼兒在音樂教育方面的發展。對于音樂的題材,表演的動作等,很多教師直接復制,這樣的音樂教學方式是效果不明顯的。幼兒音樂教師的思想和行為呈現機械化,這就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創造力的發揮,使幼兒一味的模仿,而無半點興趣。
3.注重技能而忽略幼兒對節奏感知
許多幼兒園在進行如何音樂教育時,過多地注重對幼兒音技能技巧的訓練以及對相關音樂教育材料的掌握。對于幼兒音樂教育太過注重技能而忽略幼兒的節奏感知,是由來已久的。很多教師只是一味的將音樂的技能傳授給幼兒,而忽視和忽略了幼兒內心的感受,并且,對于如何認識音樂,如何提升音樂審美,教師本身也存在著疑惑,這就使得對于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和知識傳授方面做的不到位。
4.教學方式單一死板,呈現出枯燥的狀態
大多教師在音樂活動中教的意識強,很少引導幼兒運用靈活的思維幼兒往往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教,從而失去自主創造的機會。由于我國幼兒教師的資質參差不齊,又沒有將國外先進的教育方式引入幼兒教學課堂,這就導致了教學方式單一死板,呈現出枯燥的狀態。
三、提高幼兒音樂教學有效性思考
1.情感教育
提高幼兒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首要任務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教育工作者要用善良的,美好,溫暖的,正面積極的方式引導幼兒,并且時刻關注幼兒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為幼兒營造一個愉悅的環境氛圍,使幼兒的身心得到陶冶。只有用真誠的心與心交流,才能促進幼兒道德情感的正面發展。才能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音樂氛圍。
2.培養幼兒音樂能力
長期對幼兒進行音樂熏陶不僅僅可以培養幼兒對于音樂的熱愛,還可以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只有運用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出幼兒的音樂能力和學習音樂的欲望。
3.順應幼兒發展規律
音樂的教學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要將教學內容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用心選擇一些易于被幼兒接受的音樂曲目,在不同的情境出現不同的音樂,可以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如在體育課時,選擇快節奏的音樂,可以激發幼兒躍躍欲試的欲望,這樣的音樂選擇是順應幼兒發展規律的。如果幼兒教師將晦澀難懂的歌曲強加給幼兒,這將無法順應幼兒發展的規律。
4.培養幼兒學習音樂興趣
幼兒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充分的調動幼兒自主的求知積極性,只有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喜歡,才能使幼兒很好的享受音樂,表現音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非常重要。其實,在教學中,只有將幼兒的表現欲望調動出來,讓幼兒在自創中,自我表現中得到了自信感,才會對音樂的學習有興趣。對于幼兒的音樂教育要采取生動的教學方式,調動幼兒肢體與大腦一起運轉。
5.注重對幼兒家長日常教育培訓
在日常生活中,社會與教育機構為孩子提供了音樂教育環境,而家庭是幼兒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因此家長對于幼兒音樂教育的認知有著很關鍵的作用。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知識的培養遠遠重要于對孩子音樂方面培養,這種觀念是非常片面的。只有家長錯誤的思想觀念有所改變,幼兒的音樂教育才能有所提高,才能有利于幼兒的長足發展。
6.開展豐富多元的社會音樂活動
音樂的表現手法有許許多多種,因此音樂的教育活動不應該僅僅局限于音樂課堂中,開展豐富多元的社會音樂活動,有助于幼兒對音樂的領悟。在日常生活中,社會各界力量應該多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音樂環境,多舉辦社會音樂活動,使幼兒參與到社會音樂活動中,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進一步激發幼兒對音樂的熱愛。
四、結語
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鮮活的,具體的,有豐富情感的,在不斷成長與發展的個性個體。孩子們的心理活動,以及種種需求都是需要教師敏銳洞察力感知,用細心去觀察了解的。由于幼兒群體,因為社會、家庭環境影響的不同,有著較大的差異性,這就要求新時代的幼兒教師要不斷的探索,研究出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師也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致力于提高幼兒音樂教育工作質量。隨著時代的進步,幼兒音樂教育的研究與探索也將不斷變化著,對于幼兒教育的課題還有待我們繼續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劉楓.關于幼兒音樂教育游戲化的討論[M].南方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