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文學的美學價值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中文翻譯;英語文學;美學價值
美學價值最初源于美術界,但是美學價值不僅僅是美術界的追求,英語翻譯也同樣如此。在英語文學的翻譯中,美學價值可以全面地體現出原作品的思想情感和主要內容,是對原作品的一種尊重,也是對廣大讀者負責任的表現。(高博,2017)然而要在英語文學作品翻譯中體現出美學價值,翻譯人員就必須要深人地了解美學的相關知識和各種價值,關注美學的藝術特性,關注原作品作者的情感。對于作品的翻譯,美學價值追求是英語文學翻譯中突出藝術特性的基礎和前提。在進行英語文學翻譯的過程中,不能將翻譯的重點放在單字單詞的翻譯上,而是要結合全文,注重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運用生動形象、恰到好處的語言,達到最完美的翻譯效果,從而體現出英語文學的美學價值。這樣的作品才能讓讀者深刻體會到外國作品的精髓之處。日美學價值的概念美學價值是一種美的體驗,是一門專門研究美的價值意義的學科,也是一門充滿美感經驗的價值體現。美學是哲學中的一部分,探討的是文學作品中的本質內容。具有深刻美學價值的問題,討論的就是哲學問題。美學價值是客觀帶有的自然屬性,是研究人的審美和對現實生活的評價。(左琳,2015)美學是人區別于動物的一種特征,是一種特有的感官感受,這種感官感受是動物所不具備的。藝術特性是追求美學價值中的一種特殊形態,美學從個人的現實生活出發去評價,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在英語作品的翻譯中,既要注重翻譯作品的整體性,又要體現翻譯作品的美學價值。
英語文學翻譯中的美學價值
(1>傳達美學之感,彰顯美學價值英語文學作品與其他的藝術作品有相同之處,即將藝術的魅力用文字表達出來。翻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了解不同地域的差異。英語文學翻譯中,不同的翻譯學者有不同的翻譯風格,對美的感受也存在不同的見解,翻譯出來的作品就會在美學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左琳,2015)英語作品和中文作品一樣就有作者自身的創作風格和表達的思想。翻譯就需要對原作品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翻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想將原作品的美學價值用文字體現出來,就需要在遵循英漢的基本邏輯關系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加工,用心去感受原作品中的美學價值。(2)突出形象傳達,獨顯藝術特色翻譯者的翻譯特色不盡相同,不同的翻譯風格對原作品的美學價值會有不同的表達技巧,也會在美學的表達上存在差異,對美的感受不同,挖掘美的形式也不同。有的翻譯者習慣將文字平鋪直述,也有的翻譯者喜歡悠柔婉轉。比如在《布哈拉歷險》經典小說中有一句話:ThefullmoonstoodhighabovethecityofBukhara.如果按照平鋪直述的翻譯就是“布哈拉城的上面站著一輪滿月?!边@種翻譯結果很顯然沒有彰顯出藝術特色,讓讀者感覺很枯燥。但是如果我們換一種形象的翻譯:一輪滿月高掛在布哈拉城市的上空。這樣的翻譯給讀者的感覺就大不相同,向讀者展現一副多彩的城市夜景,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3)發揮句式優勢,表達原文的優美我們之所以要去翻譯外國的文學作品,是因為外國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有其獨特的亮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外國文學作品的風格和表達方式也各不相同,要想真正體會到外國作品的內涵,就必須把好翻譯這一關。所以翻譯人員在翻譯的過程中,要盡量在把握原文的基礎上,發揮出譯語的優勢,從而最大程度地還原原文的感情。(劉志偉,2014)比如在英國文學作品《伊坦弗洛美》的翻譯過程中有這么一句:Well,mattersain'tgoneanytoowellwithhim,這句話的直譯就是:好吧,他有很多該做的事情做不了。如果在翻譯的過程中直接這么表達,顯得太平淡無味,沒有任何表達效果。我們可以通過對上下文的串讀,在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情況下,帶點感彩的翻譯,就更能達到需要的表達效果。比如我們可以譯為:哎!他的日子不太好過!這樣翻譯出來的句子就富有一定的感彩,也具有更高的美學價值。(4)優化語言因素,引領思維定勢思維定勢又稱}h}陛思維。在環境不變的情況下,定勢能夠使人運用已經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此類問題,在英語作品的翻譯中,這樣的思維模式會妨礙高級翻譯的結果。不管是漢語還是其它語言,不同的詞語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含義,而翻譯就是需要將這種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做到傳神。這也是考驗翻譯者的文學水平和綜合能力。比如單詞intern,在英式英語中它的意思是“替換”,而在美式英語中,它的意思卻是“關押”。這兩種翻譯具有很大的差別,這就需要翻譯者熟悉各國語言和翻譯習慣,從而作出最準確的判斷。如果一味地運用思維定勢去翻譯,就很可能會出現翻譯錯誤,無法準確翻譯出原文的意思,也就更談不上美學價值了。
英語文學翻譯中的藝術品質
文學作品的翻譯,需要體現出翻譯的魅力所在,讓翻譯發揮其應有的價值。作為翻譯者,翻譯作品的過程就是對作品的藝術品質進行解讀的過程。英語文學翻譯就是一種體現藝術感的能動性的活動,可以創造美感,從而將作品的藝術品質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任何語言翻譯的目的都不是單純字面上的翻譯,翻譯者必須注人相應的思想感情,運用自己的翻譯能力去完美地彰顯原文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內容情節,這需要一定的翻譯功底。在翻譯過程中,翻譯者可以使用模糊的手法,將英語文學中作品的人物形象淋漓精致地展示出來(王艷艷,2014);同時,需要結合作者創作作品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文化環境要素,了解與當時歷史背景、傳統文化相關的文學作品,運用相應的表現手法去翻譯,才能更好地展現藝術作品中的文學特質和美學價值。
結語
在現代社會,各國之間的交流更加緊密,許多優秀的英語作品開始流人我國,這就需要翻譯者對原作品進行恰到好處的翻譯。本文分析了美學的概念和美學價值,在翻譯中需要認真揣摩詞句本身的思想情感,將這些優秀的英語文學作品翻譯成恰到好處的中文。對于原作品的合理翻譯能夠體現美學的價值所在,更能體現出原作品表達的感情。
參考文獻
[1]高博.探究英語文學翻譯中美學價值與藝術特征所在[[J].教育現代化,2017(2):145-146.
[2]劉志偉.自議英語文學翻譯中的美學價值與藝術特征[[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11):143-144.
[3]王艷艷.法律英語翻譯的美學鑒賞價值—法美學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4(9):56-57.
[4]左琳.自議英語文學翻譯中的美學價值與藝術特征[[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9):130-131.
一、突出形象,獨顯特色
文學的基本特征包括借助文學形象將現實生活真實的反映出來。英語文學翻譯經過自己對原文的了解和他們所掌握的英語表達技巧,對原文進行二次的創作,將原文的藝術特征進行深層次的探究,不同的翻譯者會翻譯出不一樣的作品,不同的翻譯內容表現出了原文多角度的美學內涵。有的翻譯者會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反映在翻譯作品里,有的翻譯者只是簡單的進行探究,不同的翻譯方法表現出原文不一樣的特征,文學翻譯不再是簡單的譯文,是將譯者真實的個人情感融入其中,不去追究表達方式的差異,不去追究是否與原文內容一樣,文學翻譯是一種美學體驗,將美學的不同面展現出來。譯者在翻譯文學作品的時候,依據自己的真實感受來展現作品的價值,有的譯文簡單明了,有的譯文蕩氣回腸,有的譯文溫馨和煦。翻譯者依據自己對生活的感知和對原文的了解來翻譯文學作品,不管翻譯者會翻譯出怎樣的譯文,他們都體現了不一樣的翻譯特色和對文學的感知水平。
二、傳達美感,彰顯價值
英語文學翻譯是借助文字將作品的藝術特色盡情的表現在作品中。所有的文學作品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文學翻譯的美學意義也在文學作品中進行展現。譯者翻譯風格的不同會表現出不一樣的美學感受,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會有屬于自己的特征表現在里面,作品的美學價值表現在譯文中,通過譯文來彰顯原文的美學價值,傳達原文的內在美感。作品的魅力都需要用心去感受,《讀書論》是英國學者佛朗西斯.培根著名的散文代表作,國內有許多的翻譯版本,王佐良先生翻譯的作品最具有影響力。For expert men can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one by one;but the general counsels,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come best,from those that are leared.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謀劃,則舍好學深思者莫屬。
三、優化變量,引領定勢
在相同的環境下,要想使用已有的辦法快速的處理問題可以借助思維定勢的作用。當情景出現改變以后,定勢不會影響新辦法的使用,如果思維定勢不積極的話,創造性思維就會被發散,實現不了精準的轉達。譯者精準的翻譯,可以真實的反應出作者的心聲,譯者一定要較好的掌握兩種語言的特點,翻譯不單單是兩種語言的轉換,它反映出兩種語言的不同特點。通過不一樣的思維定勢反映出文化的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會表現出語言表達上的區別,還會對翻譯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作者的文化風格受諸多因素的制約,語境會給語言使用造成一定的影響,每個單詞都有很多的含義,語境不同翻譯的意思也會不同,一定要將思維定勢掌握好,詞與詞之間要保持意義的連貫。
四、創造靈感,體現意境
在文學作品里面,作品美學價值的表現是通過意境來實現的,文學作品的情感需要意境進行烘托,因此,意境是文學作品美學價值的核心表現形式。譯者在翻譯文章的時候,如果沒有將作品的意境充分的展現出來,他們翻譯的作品就不能稱之為合格的翻譯作品,因此,原文的語境是譯者翻譯過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作品創造環境的反應是通過語境來實現的。譯者不能直觀的感受到原文的語境,只有經過不斷的推測、揣摩原文的詞語才能感受語境,譯者在翻譯原文的時候,一定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帶著美學觀點去感受原文的語境,這樣原文的創造性語境才能得到顯現,譯者翻譯出來的文章才能與原文更加相似。比如,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 trees.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urs are in full bloom 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fragrance of theirblossms。從詞義上翻譯:桂花公園因有許多的桂花而得名,多彩的桂花開放會使公園里充滿花香。如果模糊的進行翻譯效果就會不同,金桂花芳香撲鼻,紫砂桂花味濃通透,桂花公園里所有的桂花競相開放,當游人走進公園里就會有進入人間仙境的感覺。譯文不但要表現出原文的含義,還要將原文的意境展現出來,譯文不能只從表面含義進行翻譯,這樣翻譯的文章會非常的枯燥,缺失美感。
五、語文學翻譯中的美學價值
在開展英語文學翻譯時,基本上是和其它形式的文學體系翻譯是一致的。其最主要的一個特征就是需要把原著中的情感體現出來,這也正是在進行翻譯時需要追求的美學價值。通過以下兩個方面的步驟,能夠體現出英語文學美學價值。
第一,由于不同國家之間會存在有一定的文化坐,這樣會對文學思想產生一定的差異性,這樣的一種差異性會導致在進行翻譯時所表達 的情感也有區別。所以,在進行英語文學作品翻譯時,要對文學作品的類型進行區分。比如:詩歌、小說、散文等。這些不同的文學類型都會具有不同的情感表達,所以在進行翻譯過程中,要能夠把握住不同文學類型來進行情感的還原。同時還需要注重作者在進行文學作品創作時的情感,要對所其作品中感情的形式美進行體現。比如:我們在進行培根先生的《讀書論》這個作品進行翻譯時,應該對其作品以及作者的創作風格進行分析。從這部文學作品的一段原文:“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is intric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is in the judgment,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我們可以總結出,其作者在進行創作的風格是一種較為細膩的風格,而且在其情感表達方面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較為淡然的表現形式。所以,我們在進行翻譯時就需要針對作者的這一個特征來進行翻譯。對于這段原文,從當前許多的翻譯版本中,我們可以發現王佐良先生所采用的古文翻譯,讓整段文字得到了升華,并且從其翻譯的譯文中,我們可以讀出作者的細膩情感,讓其英語文學作品的翻譯內容顯的更加典雅,有效地提高了這部文學作品所具有的藝術感染力。
第二,我們通過對許多的優秀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作品中之所有被大家都關注與認可,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文學作品中能夠向讀者展示出一定的文學韻味以及優雅的意境。所以,我們在對英語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時,應該把握住作品中所具有的文學意境。通過把作品中所包含的意境進行表現,才能夠更好地體現中文學作品的美學價值。在對英語文學作品進行中文翻譯過程中,要認真地對其意境進行揣摩,要結合我國的文化特征來進行意境的表達。讓其作品的文學意境能夠以我們較為熟悉的方式進行表現,讓讀者能夠更好地體會到其作品中所具備的文學意境,讓讀者體會到其作品中的蘊藏的美。同時,我們在進行英語文學作品翻譯時,要把英語原著中的韻律進行表現。要能夠讓讀者像在閱讀我國古代文學作品時的那種感受,感受到英語文學作品中所具有的韻律之美。所以,在進行翻譯過程中,一定要把原著作品中的句式、氣勢、形式等能夠體現英語文學作品美學價值的內容,盡可能地按照我國的審美來進行翻譯,這樣才能讓我國的讀者能夠在閱讀時,感受到作者進行創作時的情感以及審美,充分地體現出了英語文學作品翻譯中的美學價值。
關鍵詞:文學作品 意象 美學價值
文學作品所具有的美學價值是其之所以會被永久保存的主要原因,從古至今,人們對文學作品的重視與研究從未間斷過,文學作品的魅力與價值使其成為眾多讀者和學者的眼中瑰寶。意象是文學作品中經常會應用到的一種描法,它的存在給文學作品的美學價值增色不少。意象是我國古代美學思想中獨有的特征之一,它的產生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審美體驗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意象的概述
在文學作品鑒賞中,我們常常會提到意象這個詞語,尤其是在鑒賞古詩詞時,我們發現多數詩人對意象這一描法的采用更是頻繁,如:孟浩然的《春曉》中的“啼鳥、風雨、落花”;賀知章的《詠柳》中的“柳”;杜甫的《登高》里面的“秋風、蒼天、猿、清渚、白沙、飛鳥”等等詩詞中都應用了意象這一手法,利用自然環境中具體存在的事物現象來表達作者想要抒發的感情。所謂意象,即是表意之象,文學作品中的意象主要是指作者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形象的描寫,引發出讀者豐富的聯想,借以讓讀者體會到熔鑄在客觀事物上的作者的主觀感情。意象入詩,是喻示,抒發感情;意象入文,是象征,深刻形象。
二、意象的美學價值的概述
1、意象與意境的區別
一般認為,意象一詞是起源于我國的,它是我國古代藝術形象的一個基本特征。意象與意境的區別在于,前者的側重點在于“意”,所描寫的物象雖然是客觀存在、可以感知的,但只是為了作者“意”的抒發而借助的一種手段;后者的側重點是整個情境,意境的概念是需要讀者自行聯想、領悟的,它沒有可實體借助的物象來進行情感的表達,它所強調的是一種境界和情調。意象是形成意境的基礎,如果借助數學中計算方法,我們可以對其進行這樣的形容:意象+意象+……=意境。
2、意象美的概念
意象理論在我國的起源很早,最早時候的應用是在周易卦象上,屬于哲學的統籌范圍,后來被借用并引申到詩學中,利用對自然事物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感情,“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從美學角度來講,這句話說的意思便是:最理想、最極致的美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與表達的。文學作品中,意象的“言不不盡意”,“立象以盡意”說的便同此理。
三、以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為例,具體分析意象及美學價值
史鐵生是我國著名的小說家以及文學家,他所創作的散文《我的地壇》感動與鼓勵的無數的讀者。本文主要以《我的地壇》為實例,從意象的角度對史鐵生熔鑄在文中的感情與靈魂作主要分析,并圍繞其意象與作者的心路歷程的關系對意象的美學價值進行探討。
1、殘疾和終極關懷
史鐵生在21歲時突然間雙腿癱瘓遭遇了殘疾,病殘之軀下的心靈經歷了一場更為殊死的搏斗。他沒有聽天由命,殘疾帶來的缺憾、不幸、苦悶、壓抑使他產生強烈的補償欲求,化為揚起生命風帆的動力。命運的偶然改變了他的一生,他因殘疾而走上了創作之路。殘疾寫作的審美經驗是獨特的,作為一個雙腿殘疾比一般人更痛切體驗人類困境的作家,史鐵生的全部文字都有其生命存根。他的作品充滿了對于人生苦難的冷靜思索,對于命運的探詢理解,對于生命存在、生命意義、生命價值的關心垂問,厚重的哲學意味顯然與他的殘疾有關。
當史鐵生的目光由對殘疾人遭遇的傷痛轉向對整個人類境遇的思索時,他作品中的主角由殘疾人特別是腿有殘疾的人擴大到整個人類。差異帶來的痛苦只是表層顯示的背景在更為深層的終極關懷的緯度上,殘疾人和健康人的差異得以消解。史鐵生選擇“存在”作為心靈記錄的主體,對生命作不同層次的探索和叩問。在生命意義的追尋之中求索靈魂對信仰的慰藉。他為自己的信仰、為存在、為更多人的精神覺醒,為生命留下點痕跡。
2、意象的美學價值
史鐵生為什么愛用意象去表現人生感悟?這與他的經歷個性、藝術追求以及意象的基本特點有關。殘疾促使史鐵生走上寫作道路。剛開始是生存自救,走著走著才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一份價值感。他由個體生存進一步關注人類的存在。對人的價值關懷使他鐘情于意象,文學意象是審美性的意象造型。蘇珊?朗格認為,審美意象起于由感知得來的表象,表象訴之于想象,經過再造,成為“浸透著情感的表象”是謂意象。文學作品是符號化了的審美意象。這種符號是審美體驗化了的結果,它不具有嚴密的語法規則和邏輯規則,但是有濃烈的意象色彩及其情緒性,因此具有生命力,可以用來表現那些真實的生命感覺。
地壇,明清皇帝祭地之壇,在民間是帶有神物的意象。在鐘鼓弦歌的熱烈氛圍中,寄寓著對神力、祖先的崇拜和突破現世時空的要求。祭壇象征著墳墓,又象征著復活之地-----死亡轉化為永恒生命之地。
地壇從歷史中走來,歷盡滄桑四百多年,淡褪了神秘的光芒,以其荒蕪和沉靜等待著史鐵生的到來。十五年來,日升月落,史鐵生與地壇默默地交流,溶為一體,完成生命的對話。地壇給了他無限冥想的時空和心靈的自由。對他來說,有三個問題至關重要:要不要去死?為什么活?干嘛要寫作?他想清楚了死是必然到來的節日,于是決定活下來試試,而寫作是為了活著。雖然每一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然而,“宇宙以其不熄的欲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恒”。(《我與地壇》)
地壇不僅此凝聚著史鐵生的生命之思,更有母親那意志堅忍,毫不張揚的愛。母親凝視的目光總在身后。靈魂的理解為他撐起精神的家園。史鐵生為宿命尋找精神上的支撐和說明?!暗貕卑萘耸疯F生博大的生命之思,啟示他要接受苦難。
史鐵生通過創造意象表達生命的感覺,把對生命的感悟賦予意象,努力尋找跟自然,人生的相通之處,使意象成為生命的象征,共同承擔人類的命運。意象是史鐵生把握其世界的一種審美方式,是他建造精神家園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是他精神上的棲息地乃至生存理由。他在意象中尋找精神家園,體驗生命,領悟存在。意象中籠罩著宿命的色彩和影子,貫穿著他對宿命的獨特思考和生命的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