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文化營銷的特點范文

文化營銷的特點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yōu)質文化營銷的特點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fā),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文化營銷的特點

第1篇

[關鍵詞]《呼嘯山莊》;改編;敘事;文化

英國知名女導演安德里亞?阿諾德于2011年改編、執(zhí)導的愛情巨制《呼嘯山莊》以現代的電影敘事特點及深刻的文化內涵,讓其在世界電影的發(fā)展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影片成功地將小說敘事轉化為現代電影敘事,刻意回避了傳統(tǒng)電影照搬原著的敘事形式,讓電影變得唯美感人的同時,也展現了導演對于宗教、人性等問題的思考。本文試圖從電影《呼嘯山莊》的個性化敘事特征角度入手,對這部經典影片進行全面分析,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意蘊。

一、電影《呼嘯山莊》的敘事特征

(一)電影采用較為單一的敘事視角,凸顯價值和感情取向

不同于原小說超前的多視角敘事,導演在影片中故意將視角縮小為單一的全聚焦形式,導演阿諾德故意從希克利的男性視角出發(fā),從他的眼中觀察呼嘯山莊及畫眉山莊中各色人物之間的糾葛。影片刪除了小說中洛克烏的外聚焦敘事的作用,消除了娜麗的內聚焦敘事身份,讓整部電影的視角更加簡單,矛盾更加集中。從小說多視角到影片單視角,導演故意刪除洛克烏的外在敘述,來強化男主人公在影片發(fā)展中的作用,讓其從被敘述轉為主動敘述。同時,導演阿諾德讓黑人來演繹希克利,以黑人的視角淡化小說中種族的意義,讓電影在新的時代更容易被社會所接受,這種改編是原作者在殖民主義的背景下難以企及的目標,可以說代表了現代的、先進的人權及種族觀念,促進了現代觀眾的吸收。當然影片的成功與導演大膽地確定希克利的膚色,在影片敘事中關注時代語境下的種族問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導演采用單一的敘事視角也成功地凸顯了希克利與凱瑟琳之間超越一切的愛情及復雜多義的人性。影片讓觀眾對于主人公之間的愛恨情仇、人性的墮落及回歸歷程有了明晰的認識,一目了然。導演阿諾德之所以采取固定、單一的敘事視角,主要是考慮了電影特性需求,在深化原著小說主題的基礎上,完美地改善了電影無核心、無頭緒的弊端。

(二)電影采用簡單的敘事結構和情節(jié),突出故事主題和色彩

電影《呼嘯山莊》以符合影視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敘事結構和情節(jié)設計,擺脫了原小說對于情節(jié)的限制,讓原來艾米莉獨創(chuàng)的復雜敘得簡單易懂,提高了觀眾對電影的理解程度。電影《呼嘯山莊》中導演在敘事情節(jié)的安排上只保留了原小說的三分之一,對角色及劇情大刀闊斧地簡化,將故事局限在希克利和凱瑟琳身上。雖然導演將電影的全部情節(jié)限制在129分鐘之內,但是這種簡化卻突出了影片的愛情主題。為凸顯浪漫的愛情,影片故意采用了現代觀眾更易接受的浪漫溫馨橋段,如當凱瑟琳香銷玉殞時,希克利將其擁入懷中遙望童年的“城堡”,這一情景不僅使得影片浪漫感人,也符合戲劇化的影視效果,讓觀眾如醉如癡,同時也讓觀眾淡忘了影片的悲劇色彩。盡管影片伊始大量快速切換的景深鏡頭讓觀眾產生了疑惑感而略顯突兀,但是也讓愛情敘事情節(jié)更加集中緊湊,讓故事的敘事結構顯得如行云流水,并以脫俗的、另類的故事結構打破了觀眾早已形成的既定觀影思維和模式,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和滿足感。雖然敘事情節(jié)和結構與原小說有所不同,但是讓觀眾在觀影中產生了更加美好的心情和心理,緩解了觀眾在現代社會的心理壓力,不失為電影的點睛之筆。

(三)電影采用了互文性敘事場景和人物,實現了小說與現代影視的雙重享受

作為原小說的視覺文本,電影《呼嘯山莊》以對小說特殊的敘事時空及人物設計,表達出一種當下流行的情感闡述及文化闡述方式,以多變的視覺享受來映射原小說內涵,在文本和視覺兩種形式上達到完美的契合和呼應。影片在場景的選擇上煞費苦心,一開始就以陰郁灰暗的荒原及孤零的山莊為開場,借助影視直觀的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出風雪夜空中狂風的怒吼、幽靈哀怨的尖叫聲,極為準確地展示了原著中世界的猙獰恐怖,讓觀眾有種戰(zhàn)栗感,同時也將觀眾引入對洛克伍德的好奇情緒之中。影片中,在畫眉山莊及凱瑟琳的墳墓等多個場景中也同樣與小說的場景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將小說中的文字意象以逼真形象的視覺文字直接呈現給觀眾,讓觀眾步入了電影既定的情景氛圍,身臨其境地理解影片中要表達的真實意圖。電影《呼嘯山莊》與小說的呼應,實現了文本與視覺藝術之間共同的功能,讓有該小說閱讀經歷的觀眾深刻領悟影片的情感和主題。與此同時,在影片的人物刻畫方面,電影《呼嘯山莊》完全借鑒了小說對人物的描述和刻畫,將小說中人物的語言、肖像、心理及動作都活靈活現地展示在大銀幕上。以凱瑟琳為例,電影演員的氣質、相貌、衣著和語言等精確地再現了原小說。當然,電影以黑人演員演繹希克利,其樣貌及表情神態(tài)容易導致敵意和排斥,但是也豐富了小說原有的人物形象和內涵。同時依托影視的技術優(yōu)勢,《呼嘯山莊》中導演將音樂效果及演員表演結合在一起,將希克利的自私、孤傲及愛恨分明的性格與凱瑟琳單純、奔放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總之,影片迎合了對小說擁有閱讀經歷觀眾的審美喜好及思維,也讓觀眾在影視和文本的對比中更能透徹地理解人物性格。

(四)電影采用蒙太奇的拍攝手法,增加了鏡頭的感染力

《呼嘯山莊》中,導演采用了隱喻性的蒙太奇電影敘事風格的拍攝手法。影片通過多組鏡頭連續(xù)性地播放,達到類比、隱喻的目的,非常形象地將人物命運傾向和活動傾向表達給觀眾。例如,在影片中,希克利和凱瑟琳在荒原游玩之前,影片先將恩肖帶著狗、牽著馬,甚至空中還有鷹隼相隨的無關鏡頭展示給觀眾。這些蒙太奇鏡頭看似在展示著狗、馬、鷹隼的追逐玩耍,實際上是在隱喻男女主人公之間青梅竹馬的感情。當希克利晚上偷偷溜到林頓家看望養(yǎng)傷的凱瑟琳時,也出現了一串蒙太奇的鏡頭,如花蕾凋萎隨風抖動、溪流寥落、雜草敗落、枯樹孤立、狂風瑟瑟等。這一組鏡頭展示的事物好像沒什么直接關系,但實質上都展示出蕭條、孤獨、衰敗的跡象,這也暗示凱瑟琳逐漸改變的婚戀觀,她必將與希克利出現感情裂痕,導致分手,而希克利的愛情之路也必將崎嶇坎坷。影片中,蒙太奇的敘事手法展示出極為強大的表現力和概括力,把迥異的事物間的聯(lián)系性凸顯出來,讓影片擁有了強大的情緒影響力,激發(fā)觀眾的思考和聯(lián)想,加深觀眾對影片寓意以及人物內心的理解。

二、解析電影《呼嘯山莊》的文化意蘊

電影雖然講述的是愛情和復仇,但是浪漫的故事背后卻隱藏著影片對于宗教的質疑和顛覆、對自然文明的向往以及對超世俗愛情觀的贊頌,這些無不體現出該影片深刻的文化內蘊,值得深思。

(一)電影蘊含了對基督教的文化質疑,顛覆了觀眾對于宗教的認識

影片中,無論是希克利還是凱瑟琳,甚至是亨德利等角色,都在劇情的發(fā)展中透露出對代表終極真理的上帝的懷疑及排斥。例如,影片中,希克利用自我的愛情動機及復仇動機摒棄了上帝所謂的福音,每個場景中希克利的活動都在抵抗著宗教的影響,甚至吶喊著要“打掉牧師的門牙”。同樣,女主人公凱瑟琳在影片中也毅然放棄了宗教中所向往的幸福終點,不承認天堂是她的歸宿。凱瑟琳在影片中對于幸福的定義,突破了基督教的道德約束,以自己愛的本能取代了宗教意志的安排。除此之外,在電影中,各色人物大都矢志不渝地沿著自己設定的路在一步步地走著,無論結果是什么。例如,亨德利堅持自己的做法,從本質和形式兩方面徹底地顛覆了宗教的教義和教規(guī),在觀眾群體中衍生出某種虛無主義以及非道德化的意識傾向。可以說,影片透露出的反宗教文化內涵釋放了觀眾在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中精神及價值觀上的壓力,讓觀眾獲得了暫時的、虛假的心理安慰,迎合了觀眾對抗命運安排的潛在意識需求。總之,影片《呼嘯山莊》中對宗教文化的質疑讓觀眾產生出對自我理想化的認識,知道自己并不是宗教的囚徒,自己的生活應該自己決定,即使困難重重,即使碰得頭破血流,也要讓自己的意志凌駕在所謂的“命運”之上。

(二)電影蘊含了人性的思考,揭示了社會文明秩序對人性的摧殘

影片中亨德萊是山莊的新莊主,代表了所謂的文明秩序,他的出現讓希克利進入了悲慘的黑暗時光,也促使與凱瑟琳之間悲劇的開始。導演阿諾德將亨德萊塑造為暴君,代表著男權社會中身披文明外衣的施暴者,同時也象征 “文明”對人性的扼殺。亨德萊言行的準繩是《圣經》,卻在文明社會中代表了陳腐和粗暴,與其父老歐肖淡化希克利獸性的做法不同,亨德萊卻以慘無人道的暴行激發(fā)了希克利的原始狂暴。亨德萊虐待希克利,讓他體驗到人世的冷暖,同時還讓本來單純的凱瑟琳產生了等級觀念,讓她意識到希克利是個黑人,與她并不匹配。 影片中,導演阿諾德個性化地呈現了她眼中的男女主人公,讓希克利和凱瑟琳代表了人性的兩面。希克利代表了人原始的野性,而凱瑟琳代表了內在文明的秩序性。但他們之間的差異是由于受到外在文明的影響而形成的,阿諾德認為所謂的文明秩序讓男主人公以抗拒、漠然的心態(tài)看待世界,也讓凱瑟琳對世間的浮華和身份充滿了無限的好奇。看似是亨德萊讓男女主人公分道揚鑣,其實是人性在文明社會遭受到了同樣的壓榨和打擊,讓同樣單純普通的人在文明社會的分岔路口有了不同的選擇。影片中盡管希克利也曾身著紳士服裝,卻遭到他人的嘲諷。希克利主動地向社會文明妥協(xié),卻遭到無情的打擊,導致其原始野性暴發(fā)。凱瑟琳卻在這種文明中如魚得水,這就凸顯了兩種人性的鴻溝。但影片結尾希克利奔向荒原的最深處時,男女主人公童年玩耍的鏡頭不斷地回放,暗示了愛情最終會戰(zhàn)勝死亡,也預示著盡管人生坎坷,但人性終將返璞歸真。

(三)電影蘊含了迥異的浪漫主義韻味,展示著人類對于自由的渴望

影片《呼嘯山莊》一改小說中浪漫主義的自然描寫,將原來較為鮮明的環(huán)境色彩予以弱化。影片中荒涼悲壯的荒原風光,不僅僅是主人公生存客觀環(huán)境的視覺呈現。荒原自然景象就像一個凄涼而又陰郁的幽靈,和畫眉山莊生機勃勃的環(huán)境形成鮮明的對比,即使是希克利管理下的山莊也顯得那么冷酷和陰暗。在導演阿諾德眼中,自然荒涼的景色其實與人性的荒原一樣,都指向了人精神的荒涼和無奈,充斥著冷漠與殘酷的人性掙扎。除此之外,影片中導演將荒涼可怕的荒原視作希克利和凱瑟琳逃避痛苦和災難唯一的避難所,無論是男主人公被亨德萊殘忍地虐待后,還是在老莊主洗禮失敗后,希克利和凱瑟琳兩個人都會奔跑到荒原上。在荒原上,男女主人公仍建立了愛情與信任的棲息地,也尋找到最真實的自我。兩個人的戀情就像荒原上的巨石一樣奔放自然而又渾然天成。即使他們面對著狂風和阻礙,也仍然在堅持著對自然人性的追尋,希望找回原來的自由和純潔,這也體現出影片對于現代社會中自由的渴望,也反映了導演獨特的浪漫主義思維。

三、結語

電影《呼嘯山莊》采取了一種更為現代的敘事視角、敘事結構、敘事場景及拍攝風格,將相對復雜的原著予以簡化,增強了電影的藝術感染力,同時也讓影片更加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能力。同時,影片融入了導演對于宗教、人性及浪漫主義的思考,讓影片的娛樂性和文化性達到完美的統(tǒng)一。我國的影視界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將個性化的敘事與文化意蘊融入電影中,促進本土影視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羊青.女性的個人書寫――英國導演安德里亞?阿諾德的電影世界[J].當代電影,2013(02).

[2]覃志峰.約克郡荒原上的石楠花又開了:《呼嘯山莊》別樣的電影闡釋[J].電影文學,2013(01).

第2篇

關鍵詞:高職 校園文化建設 學生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224-02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長時期積累、沉淀、凝聚起來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總和。校園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學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學生的獨特特點,使得校園文化建設在高職院校里更為重要,如何規(guī)劃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就成為了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1 高職學生特點分析

從總體上看,高職的學生和普通高校學生有相同之處,但又有其獨特的一面:

(1)文化底子偏差,入學成績普遍偏低。

近幾年來,隨著高校全面擴招,高等教育的學生綜合素質也在明顯的下降,高職層次的學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層次,學生的素質特別是文化課的成績偏低。很多高職學校只要考生過了專科提檔線就可以上,所以其文化基礎可想而知。

(2)對人生的目標模糊,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不足。

學習習慣不好,是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差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同學都帶著原來的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使他們在接受知識上要慢一些,而且在課余時間,他們也不能自我加壓。對于人生的長遠打算更是缺乏認識,或者說有的同學是害怕考慮,在回避或者在逃避這個問題。缺乏青年人那種對知識廣泛涉獵,銳意進取的精神。

(3)活動性較強,組織紀律性差。

高職學生雖然文化底子偏差,但大多活動性較強,動手能力普遍較好;課堂注意力保持時間相對較短,這也是導致他們文化底子薄弱的原因之一,課堂講授效果不理想,因此,曠課、遲到、上課睡覺、考試作弊等平時不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事件屢見不鮮。但由于大多數學生的動手能力強,與技能培訓相關的實訓課程效果反而較好。

(4)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不良風氣影響。

大學生活相對于中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沒有了父母老師在身邊的管束,學生更感到自由。各種社團活動、學生干部工作、社會兼職、宿舍活動、專家講座、自習課、網絡游戲、戀愛等,這些豐富的生活讓一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無法正確處理學習與其他生活活動的關系。也有不少新生入學以后聽高年級學長、老鄉(xiāng)的一些不負責任、不正確的言論,說大學很自由,上課可以逃課,考試時臨時抱佛腳或采取作弊等不良手段也可以勉強通過,最后導致學習動機不明,學習興趣降低,反而把學習當做了副業(yè)。

2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針對以上高職學生的特點,原先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主渠道的課堂教育教學,在實際操作中,對學生素質的提升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而校園文化建設反而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姿態(tài),可以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

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一種環(huán)境育人的力量,它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chuàng)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筑起他們健康的人格,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校園文化建設在育人方面有著強大的功能。首先是德育功能。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及健康的集體輿論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規(guī)范作用。當學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規(guī)范及集體輿論的要求時,他就會自我調節(jié)矯正。學生有時可能不接受老師的教育,但卻不能反駁同學們的批評,誰都不愿意成為“眾矢之的”。以核心價值觀教育、主題教育等為代表的校園文化形式對于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其次是美育功能。高職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正是追求美、熱愛美的年齡,但他們卻不善識別美,常把新、奇、特視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內在美,不懂得美具有廣泛復雜而深刻有內涵。而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建設則應當通過一系列審美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念。這比輔導員(班主任)在課堂上以師長的身份強迫學生改變他們的審美觀念更為有效。最后是實踐功能。高職學生面臨著就業(yè)市場的種種考驗,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增強自己的競爭實力。以各種竟賽活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等為載體的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既增強了學生的竟爭實力,也能使學生在這些校園活動中受到鍛煉,提高竟爭能力。

3 適應高職學生特點的校園文化規(guī)劃

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的培養(yǎng)目標有所不同,高職院校更著力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質”包含三層含義:第一,是具有高尚的德育素質、品格健全的綜合型人才;第二,是具有正確審美能力的可造性人才;第三,是具有合理的知識與人文素質的技能性人才。校園文化需要進行規(guī)劃設計,從而更好地彌補課堂教育教學主渠道,增強德育、美育、實踐等教育的實效性與針對性。

(1)緊抓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價值觀是在家庭、學校、社會生活的影響教育下,在個體成長經歷和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和成熟起來的。成熟的價值觀,包括對各個方面事物的評價標準和態(tài)度體系。而高職學生的核心價值體系則具有鮮明的職業(yè)特征,其基本要素包括職業(yè)價值取向、職業(yè)價值理想、職業(yè)價值目標、知識和技能結構以及道德品質。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所學專業(yè)的特點和未來職業(yè)的特點,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主義、感恩勵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關愛教育、成長教育、職業(yè)人生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其專業(yè)能力、職業(yè)能力及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這些主題教育活動設計要有層次性,形式要有多樣性,在學生的每個階段達到不同的目標,將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學生三年的學習生涯當中。

校園文化建設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通過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中心的主題教育活動,把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滲透到各類活動中去,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凈化校園精神環(huán)境,增長學生的才干、發(fā)展他們的個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把握校園文化活動的審美導向。

校園文化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學校在組織活動時,應把握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與多樣性,保證學生的參與面,為每一名學生提供施展的舞臺,保證他們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勇于創(chuàng)新,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

社團活動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體現,學校還應把抓好學生社團活動導向放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位置上。學校要在社團活動的內容、形式、發(fā)展方向上加以引導,不斷擴大社團活動的參與面,努力提高社團活動的質量,除了發(fā)展文體性社團(如,籃球協(xié)會、街舞社、樂隊等),還要著力發(fā)展公益性社團(如,義工站、志愿者協(xié)會等)、專業(yè)性社團(如,電子協(xié)會、汽車愛好者協(xié)會等),將學生社團打造成為學校重要的育人陣地。

(3)突顯高職校園文化的職業(yè)特色。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具有“職業(yè)文化”這一獨特性,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職高專院校培養(yǎng)的是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高職教育的這種定位,要求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比普通本科生要強,技術水平比中職學生要高。因此,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要緊緊圍繞學校的辦學主旨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職業(yè)技術能力和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不斷提高。

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職業(yè)定向性,人才培育的途徑要體現三個結合,即學校與企業(yè)的結合、師生與實際勞動者的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鍛煉的結合。由此,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yǎng)”模式,雙師型隊伍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應運而生。實際上,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要突顯職業(yè)文化這一特色,圍繞“三個結合”,不斷改進文化融合方式、豐富文化內涵、提升文化水平。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細致、系統(tǒng)的工程,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手段,而高職學生的獨特性與其職業(yè)特性則決定了校園文化建設在高職院校推動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促進學校內涵發(fā)展的提升等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在科學、合理地對校園文化建設進行規(guī)劃之外,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不斷探索,與時俱進,發(fā)揮其無可替代的作用。

第3篇

[關鍵詞]文化節(jié)慶;活動;特點;效應

深圳市文化部門在堅持公共文化服務政府主導的原則下,從公共文化服務主體的多元化、籌資渠道的多樣化、服務對象的公眾化和服務隊伍的社會化等方面入手,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社會化運作機制,充分發(fā)揮社會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便利服務方面的積極作用。2005年出臺的《深圳市重大公益文化活動實行社會化運作試行辦法》經過近12年的運作,常設性群眾文化節(jié)慶如外來青工文體節(jié)、少兒藝術花會暨學校藝術展演、鵬城金秋社區(qū)文化藝術節(jié)、元旦、春節(jié)、“五一”、“八一”等重大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效應突現,社會影響力空前,全市群眾文化活動創(chuàng)新發(fā)展。每年舉辦各類社會文化活動超過千余場次,觀眾達幾百萬人次,初步形成了重大文化節(jié)慶、常設性群眾文化活動、流動演出相結合的群眾文化展演網絡,全市各區(qū)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實現市民參與文化享受文化的權利,極大滿足了市民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效應進一步彰顯。

一、常設性群眾文化節(jié)慶活動體現了公益性社會意義

《深圳市重大公益文化活動實行社會化運作試行辦法》經過12年的努力,邁上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快車道。在當年舉辦的深圳市第六屆鵬城金秋社區(qū)文化藝術節(jié),首次嘗試由政府進行文化采購公益性文化活動社會化招標,取得成功。從2005年開始,深圳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主辦的大型慶典晚會、大型文化節(jié)慶、精品節(jié)目的創(chuàng)作演出、重點文化藝術展覽演出活動、政府慰問性文藝活動、送戲(展覽、電影、圖書)下鄉(xiāng)活動等重大公益性文化項目,通過信息,經資格認定、專家評審、授權實施、監(jiān)督審計等一系列規(guī)范程序,以公開透明、公平競爭、公正的原則,交由符合條件的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及社團、民間組織來承辦,使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進一步規(guī)范運作程序,擴大運作范圍,吸引社會力量進入群眾文化建設行列,初步形成了社會文化社會辦的格局,推動了文化部門從辦文化向管文化的職能轉變,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與市場化。同時,群眾參與文化熱情高漲,家園意識進一步增強,安享文化帶來的精神愉悅和福利,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對于提升市民幸福指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實踐證明,公共文化服務引入社會力量,不僅不會減弱政府財政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保障、削弱公共文化服務的功能,反而會彌補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公共文化服務的不足,有效地引導、吸引和調動社會文化資源,做大公共文化服務的“增量”,優(yōu)化公共文化服務的客觀主體,從整體上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效率和效益。

二、常設性群眾文化節(jié)慶活動體現了品牌創(chuàng)新特點

(一)常設性群眾文化節(jié)慶活動實現了科學化、規(guī)范化運作

“鵬城金秋”社區(qū)文化藝術節(jié)是深圳市常設性的每兩年一屆的大型群眾文化工程項目,從1992年舉辦首屆,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三屆。由深圳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等政府機關聯(lián)合主辦,深圳市文化館等承辦單位共同承辦,每一屆均有活動主題,呈現不同活動特色,展現了“繁榮社區(qū)文化,建設和諧家園”的文化成果,在全市范圍內造就了一道頗為壯觀的文化藝術風景。經過政府采購確定的活動項目由各區(qū)、社會民間團體、企業(yè)單位等十幾個單位分別承辦運作,活動內容涵蓋社會各個層面,充分調動了社會文化資源,發(fā)揮社會辦文化的積極性。如第十三屆“鵬城金秋”社區(qū)文化藝術節(jié)共演出43場,展覽3個,講座7場;685個舞臺節(jié)目和1946幅參賽作品參賽,共有6165名參演者和946名參賽者參與各項活動。發(fā)動面、參與人數和活動規(guī)模空前。

每年一屆的外來青工文體節(jié)于2005年首次e辦,其中的“全國外來青工風采”攝影大賽是“文體節(jié)”唯一的一項全國征集作品的大賽活動,由深圳市藝術攝影學會承辦,為全國專業(yè)業(yè)余的攝影者開辟了一個攝影園地,特別增設“外來工拍外來工”攝影活動更是每一屆其中的特色和亮點,深受外來工攝影愛好者們的歡迎。從一屆比一屆來稿之踴躍、作品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質量之高,充分體現了社會各界對外來工的關愛,在全國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今年第十三屆外來青工文體節(jié)圍繞“展外來青工風采,繪中國夢想藍圖”為活動主題,在為期兩個月的時間里,將開展25項全市性重要活動和19項文體賽事,展現了外來工的藝術風采和技能。一年一度的文體活動豐富了外來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外來工的文化素養(yǎng)。常設性群眾文化節(jié)慶活動對于營造我市文化藝術氛圍,壯大各區(qū)群眾文化隊伍,促進群眾藝術創(chuàng)作和挖掘培養(yǎng)藝術人才,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常設性文化節(jié)慶活動體現了群眾性和深圳特色文化風采

深圳市常設性群眾文化活動明確時間,明確對象,深圳特色明顯;堅持政府推動,社會參與,規(guī)范運作的模式;實行面向社會,繁榮文化的宗旨;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共享文化資源,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為目標。鵬城金秋社區(qū)文化藝術節(jié)作為常設性的具深圳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活動面和參與人數每屆大幅增長;在活動內容上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群眾認知度和滿意度逐屆提高。第十三屆“鵬城金秋”社區(qū)文化藝術節(jié)以各區(qū)街道辦文化站為基層報名單位,各社區(qū)、各民間社團、各企業(yè)以及以家庭為參賽單位的,參與者中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6歲,11個活動項目吸引了50余萬觀眾觀看。如老齡文藝匯演全市參演隊伍39支,參演節(jié)目54個,逾千名老齡人參加演出。年齡最小的50歲,最大的72歲,54個決賽節(jié)目是從250個初賽節(jié)目中評選出來的,節(jié)目量比上屆增加了30%,顯示了活躍在各社區(qū)的老齡文藝隊伍不斷成長壯大。以比賽促精品,以活動提高文化品位,為廣大市民展現藝術才華搭建平臺。本屆藝術節(jié)11個活動項目,突破了傳統(tǒng)藝術局限,活動面涵蓋社會各個層面,涌現了一大批藝術精品,反映了多姿多彩的社區(qū)文化生活,展示了健康向上的社區(qū)精神風貌。如由港龍舞蹈發(fā)展公司和深圳市國標舞研究會承辦的“交誼舞大賽”共有300多名選手報名參賽,分業(yè)余組和專業(yè)組、中老年組、少年組和青年組,集中展現了深圳國標舞的發(fā)展水平。在流光溢彩的皇崗村文化廣場的決賽現場,近4000名轄區(qū)居民欣賞了一臺高水準的藝術表演。具有深圳特色的活動項目讓越來越多的市民主動體驗文化藝術帶來的精神愉悅,體現以人為本,交流民藝民情的活動特色。這與承辦單位高度重視,悉心策劃,狠抓落實,措施得力密不可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在經費上給與扶持補貼,確保活動圓滿成功。

(三)常設性群眾文化活動促進辦節(jié)內容模式和運作機制的全面創(chuàng)新

每項常設群眾性大型文化品牌活動的成功舉辦,促進了群眾文化隊伍不斷壯大,群眾藝術創(chuàng)作繁榮發(fā)展,藝術人才層出不窮,社區(qū)文化建設向前發(fā)展的可喜成績。在活動內容上,創(chuàng)新辦節(jié)理念。深圳市少兒藝術花會創(chuàng)新小戲專場比賽,參賽作品含蓋了快板劇、小京劇、小黃梅戲、采茶戲、東北二人轉、小粵劇、小音樂劇、童話音樂劇等7大戲種,具很強的觀賞性,展現個學校小戲創(chuàng)作蓬勃興旺的可喜景象。在運作機制上,結合深圳的實際,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對文化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益,通過規(guī)范程序,以項目補貼的方式將節(jié)慶活動項目授權于文化事業(yè)單位、文化社團和企業(yè)承辦,政府搭臺,社會參與,企業(yè)協(xié)辦,促進了公益文化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在運作手段上,扶持和壯大民間團體。深圳市藝術攝影學會、群文學會等多家民間社團參與承辦,形成了公平競爭的機制;同時鼓勵和吸引企業(yè)等社會力量參與協(xié)辦活動項目,用好用活文化品牌,體現社會文化社會辦的活動宗旨。

(四)常設性群眾文化活動充分展現民間藝術特色和本土文化創(chuàng)新意識

利用地域文化和客家文化特色,在創(chuàng)作上涌現出不少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民間藝術特色濃厚的佳作。如龍崗區(qū)有良好的民間藝術活動基礎,基本形成了“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區(qū)一特色”為主題的基層文化格局。龍崗街道的“民間舞龍之鄉(xiāng)”、橫崗街道的“交誼舞之鄉(xiāng)”、坪山街道的“麒麟之鄉(xiāng)”、南澳街道民間藝術“水上迎親”、“舞草龍”、坑梓街道“腰鼓”、坪地街道“客家山歌”、大鵬街道“舞獅”等民間特色表演和本土民間藝術精華之作,成為一道豐富的民間文化盛宴。其中在民間藝術匯演中獲得金獎的沙頭角的民間舞蹈《漁燈舞》和南澳的《水上迎親》,充分體現了本土文化藝術的精髓。《漁燈舞》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近年來,深圳市鹽田區(qū)對“沙頭角魚燈舞”這個國家級保護項目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作,創(chuàng)編成少兒版《魚燈戲鼓》和舞臺精品《海角魚燈》,在此基礎上,又組織創(chuàng)作了廣場版魚燈舞《魚S人歡》,深受群眾歡迎,并廣為流傳,吸引了香港新界山咀公立學校240名學生來到沙頭角沙欄嚇村學習魚燈舞。由深圳市少兒藝術團創(chuàng)編并排演的《魚燈乖乖》亮相廣東省第八屆少兒藝術花會,獲得評委的高度評價,一舉奪得金獎。此作品就是根據沙頭角魚燈舞重新創(chuàng)作的少兒舞蹈精品。魚燈舞這種本土文化項目經過藝術再創(chuàng)造,在現代生活中得以不斷傳承發(fā)展。本土民間藝術作品經過藝術創(chuàng)新,成為更具觀賞性和藝術性的文化品牌。充分展示深圳招攬八方英才,藏藝于民的地域特色,展示了深圳人的文化底蘊和內涵。

結語

深圳市重大文化節(jié)慶工程公益化運作卓有成效。每年由宣傳文化部門組織的元旦、春節(jié)“關愛行動”、“五一”文化下基層進社區(qū)、“八一”深圳市宣傳文化系統(tǒng)慰問部隊等專題文藝演出活動均以節(jié)慶為重點,活躍節(jié)日期間居民和打工者的精神文化生活為宗旨,持之以恒,成為深圳市常設性節(jié)慶文化品牌活動,文化特色和社會效益相得益彰。對于營造全市文化藝術氛圍,壯大各區(qū)群眾文化隊伍,促進群眾藝術創(chuàng)作和挖掘培養(yǎng)藝術人才,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并在全市各區(qū)形成輻射,為基層服務的功能定位更加突出。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在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资源网 | 伊人网影院 | 五月激情在线 | 亚洲国产最新 | 精品麻豆 |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 五月天丁香花婷婷视频网 |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区 |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 不卡午夜 | 久久久久一 | 久热国产视频 | 水蜜桃视频在线高清观看 | 久久久久久国模大尺度人体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 | 羞羞视频在线 |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 五月花婷婷|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片亚洲 | 永久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蜜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 丁香五月欧美成人 | 日本一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欧美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羞羞网站| 国产黄色精品 |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 国产精品女仆装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精品另类 | 中文字幕97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 免费自拍偷拍 |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