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高熱驚厥是兒科常見急癥,發病率為3%~5% ,復發率為30%~40%[1]。患兒起病急,如得不到及時救治,驚厥時間過長或多次復發可使腦細胞受損,影響智力發育。因此,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以及對患兒家長進行有效的出院指導,對于及時控制驚厥和有效地預防再次發作尤為重要。
1 臨床資料
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高熱驚厥患兒30例,均符合高熱驚厥的診斷標準。6個月~1歲11例,1~3歲16例,3~8歲3例,男18例,女12例。
2 急救與護理
2.1 立即控制驚厥 驚厥時間過長,可引起缺氧性腦損害。30例患兒均給予吸氧、退熱、抗驚厥等急救處理。其中18例首先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腸,一般劑量0.5 ml/kg,操作簡單,省時間,較安全,但作用持續時間短。9例肌內注射苯巴比妥鈉,一般劑量為6~10 mg/kg,本藥物作用慢兼有阻止產熱作用,作用時間較長,為最基本的抗驚厥藥物。3例用10%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鈉后給地西泮靜脈推注,劑量為0.05~0.1 mg/kg,作用快,1~
3 min可生效,有時用藥物數秒鐘即可止驚。
2.2 控制高熱 在止驚的同時必須降低體溫:①頭部冷濕敷或枕冰袋,毛巾浸透,略擰干以不滴水為宜,敷在患兒前額及大血管流經處,每10分鐘左右換1次,但此操作費時且冷水容易浸濕衣被或滴入身體其他部位。我科現在采用3L降溫貼,方法簡便且降溫效果良好。冰袋的操作:將碎冰塊置盆內,放進少量冷水,輕輕攪拌除去冰塊棱角,裝入冰袋內,驅除空氣,擰緊冰袋蓋擦干后裝入套中,置于頭部或頸兩側等大血管流經處,此法安全,可減少腦細胞耗氧。②溫水或乙醇擦浴,遵醫囑用溫水或25%~30%乙醇擦浴降溫。對嬰幼兒降溫效果好,但需注意有時擦浴后,只是皮膚表面溫度下降,肛溫仍可很高,因此應及時給予藥物降溫。③藥物降溫,遵醫囑口服泰諾退熱糖漿或布洛芬等藥物,但是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盡量不用退熱藥,以物理降溫為主。
2.3 降低顱內壓 若驚厥發作連續30 min以上,或間斷反復發作,在間歇期意識不能恢復時,應降低顱內壓,靜脈推注20%甘露醇及地塞米松。
2.4 病因治療 高熱驚厥多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遵醫囑使用抗病毒的藥物及抗生素。
2.5 保持呼吸道通暢 取右側臥位,以防嘔吐物嗆入氣管,備好吸痰器,及時吸出過多分泌物。抽搐發作時從臼齒處放入壓舌板,以免舌咬傷。
2.6 吸氧 保持鼻導管通暢,減輕腦細胞缺氧。
2.7 加強護理 抽搐發作時做好安全護理以防墜床受傷,保持靜脈輸液的通暢。
2.8 密切觀察病情 注意體溫、脈搏、呼吸、瞳孔的變化。
3 出院指導
首次高熱驚厥發生后30%~40%的患兒可能再次發作,75%的患兒再次發作發生在首次發作后1年內,90%在2年內[1]。因此,對患兒家庭做好耐心細致的宣教,讓家屬思想上做好準備,認識到高熱驚厥復發的可能性及預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備好一切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藥品,如體溫計、壓舌板、退熱藥、止痙藥等[2]。
3.1 疾病知識 任何突發高熱的感染均可引起驚厥,是小兒驚厥最常見的原因。多見于6個月~3歲的小兒,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因為6個月~3歲小兒的大腦發育不完善,分析、鑒別和抑制能力較差,以致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腦引起強烈的興奮與擴散,導致神經細胞突然異常放電而發生驚厥。
3.2 護理知識教育
3.2.1 飲食起居指導 指導家長平日要供給患兒足夠的營養和水分,合理搭配膳食,生活要有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較大孩子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居室要清潔通風,注意保暖,避免接觸傳染源,防止感染。
3.2.2 加強患兒觀察 告知家長家中一定要備好體溫計并指導家長熟練掌握體溫計的使用,以便及時掌握孩子的體溫變化。指導患兒家長注意觀察孩子發熱時的表現。避免發生驚厥時才發現孩子在發熱。高熱驚厥與發熱程度密切相關,本組38.5℃以上發生驚厥的占98.4%,而且大多數驚厥在發熱后12 h內發生,說明驚厥與發熱程度有關,尤其在發熱早期和體溫驟升時,更應防止高熱驚厥的發生。多數小兒發熱時精神不振,但有些小兒發熱時往往精神好,能照常玩耍,不易覺察。因此如發現患兒面色潮紅、呼吸加快,額頭發熱應立即測量體溫,特別是對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更應注意觀察。
3.2.3 用藥知識教育 ①指導家長家中應備有一些常用退熱藥,并正確掌握其藥物的劑量及用法。藥物劑量不足、服藥后嘔吐均達不到退熱目的。對于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體溫在38℃時就應使用退熱藥,再給予苯巴比妥口服。大量研究證實,苯巴比妥有保護神經作用,可降低腦代謝率,使腦耗氧量減少,減少腦血流和細胞內外水腫, 降低顱內壓,抗驚厥及鎮靜效果良好,還能清除由于腦缺血缺氧產生的大量自由基,減輕腦損害[3], 以防再次發生驚厥。必要時服藥后應就近就醫;②指導患兒家長觀察用藥后效果。服藥退熱藥后家長應給患兒多飲水,1 h后必須測量體溫,觀察用藥效果,用藥后不會立即退熱,一般1 h后開始出汗逐漸退熱,退熱藥物用后體溫暫時降至正常,藥物作用消失后體溫仍會升高。要隨時注意體溫變化,如體溫再次升高,4~6 h后可重復使用退熱藥物。
3.2.4 指導家長正確掌握物理降溫的方法 如溫水擦浴或乙醇物理降溫。擦浴中注意觀察患兒神志、面色、皮膚等全身情況。
3.2.5 高熱驚厥的緊急處理 若患兒在院外一旦發生高熱驚厥,應立即指壓人中,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而發生窒息,并立即送往醫院搶救。
雖然高熱驚厥大多預后良好,但2%~5%[1]的患兒可發展為癲癇,其發生率與復發次數有關,即復發次數越多,癲癇的發生率越高。加強健康教育,普及高熱驚厥有關知識與適當預防性使用抗驚厥藥物可減少復發已被證實[4]。
總之,做好高熱驚厥患兒的急救護理及出院指導,使患兒家長能夠全面系統地掌握有關疾病知識,對預防高熱驚厥發生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蔣莉,蔡方成.高熱驚厥預后與防治的研究進展.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9.14(1):52.
2 桂紅民.高熱驚厥復發的危險因素及家庭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2,18(5):43.
3 馮玉琴.新生兒驚厥急救58例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35.
關鍵詞:小兒高熱驚厥;急救;護理;健康教育
驚厥是指刺激引發大腦皮層功能紊亂,神經元突然異常放電而致全身或局部骨骼肌強直或痙攣的運動性發作[1]。高熱驚厥( Febrile Convulsion,FC) 是兒科臨床常見急癥,首次發作多見于6月~3歲的嬰幼兒,發病率為 5%~8%[2]。典型高熱驚厥的臨床癥狀表現為:熱性疾病初期體溫驟然升高(大多39.0℃)時,多數呈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持續數秒至10min,可伴有發作后短暫嗜睡,不留任何神經系統體征。高熱驚厥如不能及時醫治,會持續性發作甚至在第一次發作后又存在多次發作,嚴重的可致呼吸衰竭和腦功能障礙[3],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傷害。
本文通過選取我院 2010年2月~2012年2月醫治的87例小兒高熱驚厥患兒作為臨床資料,通過及時采取急救措施(清理呼吸道、吸氧、鎮靜止驚、快速建立靜脈通道和控制高熱)和護理措施(基礎護理、監測生命體征、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研究急救及護理對小兒高熱驚厥治療和預防的作用和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研究中,男64例,女23例,平均年齡(1.5±0.3)歲,體溫(38.6±0.6)℃,體重(10.6±2.3)kg。此次調查研究中病因統計如下:上呼吸道感染53例,肺部感染26例,感染性腹瀉8例,總計87例。
1.2臨床特點 ①首次發作多見于6月~3歲的小兒;②驚厥多在體溫驟升之時,突然出現短暫的全身性驚厥發作,多伴有意識喪失;③一次發熱疾病過程中大多只有一次發作,不留有任何神經系統體征;④EEG正常; ⑤約 1/5 患兒有復發,多在初次驚厥后2年之內發生。
2急救和護理對策
2.1呼吸道管理 立即解開患兒衣領,使之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如痰液黏稠可吸痰。對于已出牙患兒,可將牙墊放于上下齒之間來防止舌咬傷,若患兒牙關緊閉勿強行撬開。
2.2吸氧 驚厥患兒需立即給予吸氧,常用鼻導管吸氧(流量1~2L/min)或面罩給氧(流量2~4L/min)。
2.3鎮靜止驚,迅速建立靜脈通道 ①穴位刺激法:反復按壓人中、合谷等相關止驚厥的穴位。②藥物治療法:?首選靜注地西泮 0.2~0.3 mg/kg,滴速一般不超過1~2mg/min,過快會造成呼吸抑制;?肌注魯米那 5~10 mg/kg;?5%~10%水合氯醛灌腸,劑量為0.5 ml/kg,加入生理鹽水10 ml保留灌腸,盡量保留15min以上,促進藥物吸收;?對持續和(或)頻繁抽搐的患兒,使用20%甘露醇1~2g/kg,30min內推完。
2.4控制高熱 ①物理降溫:采用冰帽,也可用35℃~40℃溫水或35%酒精擦浴。②藥物治療:安乃近滴鼻或肌注復方氨基比林或口服布洛芬或靜滴皮質激素等藥物。
2.5加強口腔及皮膚護理 用生理鹽水輕拭口腔,2次/d,對昏迷患兒次數應相應增加。熱退后大量出汗,需保持患兒衣被、床單干燥清潔。患兒驚厥后需臥床休息,將各種刺激降至最低。
2.6監測生命體征 密切觀察患兒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同時需詳細記錄抽搐的持續時間、發作類型、伴隨癥狀及停止后的精神狀況等,及時與醫生溝通,確保醫生能在患兒病情發生變化的第一時間醫治。
2.7飲食護理 患兒應進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流質半流質飲食,出汗較多時應適當補充水分和鹽分。
3健康教育
3.1在院指導 護理人員除了要配合醫生治療,更需對患兒家長進行相應的健康指導,安撫家長情緒,消除其恐懼和焦躁的心理,使醫療工作順利進行的同時也使患兒家長對高熱驚厥有一定的認識。
3.2出院指導 家長在家中備好所需的急救物品和藥品,如體溫計、壓舌板、退熱藥等;既往無高熱驚厥史的患兒發熱時,家長應及時測量體溫,當高于38.5 ℃時應口服美林等退熱藥; 對既往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在發熱早期即應使用苯巴比妥或者地西泮,來預防驚厥發生;若患兒出現抽搐,家長應立即用拇指掐患兒人中穴及合谷穴,同時將患兒頭偏向一側,將指頭或勺把用紗布包住,立即置于患兒上下臼齒之間,同時送往醫院急救。患兒平時需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
4結果
通過醫護人員的積極救治與護理,患兒全部治愈;2年追蹤隨訪示復發率14.94%(13/87),均未留有后遺癥。
5討論
小兒高熱驚厥是小兒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其與感染、高熱、年齡、遺傳因素有關, 其中年齡因素是首要的, 但感染、高熱是高熱驚厥的條件[4]。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嬰幼兒神經系統的發育暫不完善,高熱時腦細胞代謝紊亂,引起神經元突然放電有關。驚厥時間過長會引起呼吸困難,使得大腦供氧量減少,腦細胞缺氧壞死,最終造成小兒智力發育障礙,給家庭和社會帶來重大傷害。因此,急救和護理時要求醫護人員迅速、準確及科學。為贏得搶救時間,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驚厥的急救程序,配合醫生急救,積極準確地執行醫囑。 同時做好患兒家長的健康教育工作,消除焦慮心理,同時需要患兒家長加強對高熱驚厥的認識,掌握對高熱驚厥的預防。
參考文獻:
[1]莫繼芳.小兒高熱驚厥65例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08):109.
[2]張智榮.78例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和護理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03):75.
關鍵詞:小兒;高熱驚厥;原因;急救護理
高熱驚厥為臨床兒科的一種常見疾病,具有起病急、發病率高以及病情發展快的特點[1]。患兒臨床表現主要為呼吸節律紊亂、意識突然喪失以及呼吸暫停等,部分患兒伴有全身或者局部肌群陣發性或者強直性抽動,雙眼上翻、皮膚青紫以及大小便失禁等臨床癥狀。本組研究中,對引發小兒高熱驚厥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研究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8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高熱驚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患兒均滿足高熱驚厥的相關診斷標準[2]。其中,72例男患兒,48例女患兒,年齡8個月~7歲,平均年齡(2.7±0.5)歲;體溫38.2~40.5℃;原發疾病:42例支氣管炎,32例腹瀉,24例化膿性扁桃體炎,22例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表現:患兒主要伴有意識障礙、高熱、口唇發紺、大小便失禁、面部及四肢肌肉抽搐以及全身陣發性或者強制性痙攣等。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經對比,兩組患兒性別、年齡、體溫、原發疾病以及臨床癥狀等五項指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取患兒平臥位,使其頭部微偏,及時清除患兒口、鼻以及咽部等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暢通,保持環境安靜;注意氣溫變化,避免發熱因素,適當增加、減少衣物。
研究組患兒實施急救護理,主要包括院前緊急護理、驚厥控制護理、院內常規護理、給氧護理、降溫護理等,具體如下:
1.2.1院前緊急護理 兒出現高熱驚厥癥狀時,在場家長要保持鎮靜,禁止用力搖晃患兒;保持患兒平臥位,使其頭部微偏一側,避免口腔分泌物誤吸入到氣管內引發窒息;如有必要,應用注射器或者吸痰器吸出;解開患兒衣物,保持呼吸道暢通;應用木塊、布條或者壓舌板放置患兒口腔內部,這樣能夠避免出現患兒咬傷唇舌的情況。
1.2.2驚厥控制護理 患兒出現驚厥后,要以防止患兒出現缺氧性腦損傷為主要控制措施,盡量在最短時間內緩解或者消除患兒抽搐癥狀,避免反復性出現驚厥現象;另外,家長日常儲備地西泮、苯巴比安等藥物,一旦患兒發生驚厥,可遵照醫囑指導患兒服用,有效鎮靜;如未準備藥物,可應用手掐人中法有效控制驚厥癥狀。
1.2.3院內常規護理 為患兒營造一個安靜、舒適、柔和、整潔的病房環境,控制室內溫度為20℃,這樣有利于進行散熱護理;護理人員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并應用無刺激藥物,加強消毒;指導患兒家屬為患兒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結構,避免食用低蛋白、辛辣刺激、高脂肪以及不易消化等食物,飲食主要以高蛋白、高纖維素的流食為主。
1.2.4給氧護理 及時清除患兒口腔內異物,如情況危急,可應用吸痰器輔助;嚴密觀察患兒呼吸情況,如出現呼吸不規律的現象,則立即采取藥物控制;清除阻礙呼吸的分泌物后,對患兒給予高濃度吸氧,能夠避免降低血氧濃度,緩解腦水腫,促進患兒腦細胞供氧快速恢復;且能夠大大降低腦損傷程度,降低后續并發癥。
1.2.5降溫護理 持續高溫癥狀,會導致患兒機體功能紊亂,藥物降溫為最快捷、有效的護理方法,且與物理降溫相結合,能夠大大縮短病情持續時間和治療時間,增強療效,并降低并發癥。其中,藥物療法可應用泰諾林、小兒退熱栓、美林、阿尼利定以及復方乙酰水楊酸片等藥物,能夠快速降溫、退熱;物理降溫法可應用冷敷法、酒精擦拭法等,將冰袋或者毛巾放置患兒前額處或者腋下位置,按照每次4min的頻率進行更換;酒精擦拭法:將40%酒精與溫水進行配制,擦拭患兒身體;應用該種方法,不僅能夠降溫,而且還能夠大大降低腦水腫癥狀率。
1.3觀察指標 護理后,對比兩組患兒的恢復時間(主要包括蘇醒時間、呼吸恢復時間、撤管時間)以及復發率等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使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如兩組數據間對比結果P
2結果
2.1兩組患兒的恢復時間對比 研究組患兒蘇醒時間、呼吸恢復時間以及撤管時間等指標均短于對照組(P
2.2兩組患兒的復發率對比 研究組出現4例復發,復發率為6.7%;對照組出現17例復發,復發率為28.3%;研究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3討論
3.1引起小兒高熱驚厥的原因分析 高熱驚厥患兒具有發病急的特點,且驚厥復發率較高。目前,臨床關于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晰,主要受到感染因素與非感染因素兩個方面[3]。發熱以感染最為常見。單純小兒驚厥發生主要以6個月~3歲的階段為主,該階段,小兒大腦發育不成熟,大腦與體溫調節中樞之間未建立好充分聯系,不具備較好的鑒別、分析以及抑制能力,即使受到較小刺激,也會導致大腦產生激烈興奮,從而使神經細胞出現突發性異常放電,最終導致驚厥。
3.2急救護理措施在小兒高熱驚厥中的護理效果 小兒一旦出現高熱驚厥癥狀,如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則會導致出現延誤病情、加重顱腦損傷損傷的情況,嚴重者引發窒息、骨折等不良事件,給小兒生命安全產生威脅[4]。本組研究中,研究組護理后,大大降低患兒復發率,并縮短蘇醒時間、呼吸恢復時間以及撤管時間,有效保障患兒生命安全,且發揮出對癥干預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高熱驚厥患兒實施急救護理,能夠大大降低復發率,并縮短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以及撤管時間。
參考文獻:
[1]劉桂蓮.135例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5,38(1):134-135.
[2]姚潔.小兒高熱驚厥的院外急救護理體會[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7(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