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手術室壓瘡的護理措施范文

手術室壓瘡的護理措施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手術室壓瘡的護理措施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手術室壓瘡的護理措施

第1篇

Study on 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Pressure Sore in Operating Room

LI Shan-shan1 JIN Xiang-shu2

(1.Department of Nursing,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Yanji 13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Province, Yanji 13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pressure ulcer in operating room patients. Method to consult the literature method. Results The common causes of pressure ulcers in operating room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pressure ulcers were made. Conclusion The pressure sore is important in the prevention. The operating room nurses should do th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preoperative visit work, preoperatively provide the patients with a comfortable and safe environment and soothe the patient's nervous emotions, and put the body position and the use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reasonably , Equipment nurses surgery 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doctor, after the transfer to do a good job.

【Key words】Operating room pressure sore; Related factors; Nursing measures

2007年美??國家壓瘡協會(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NPUAP)將壓瘡重新定義為皮膚或皮下組織由于壓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導致的[1]。肌肉和皮下組織的局限性損傷,常發生于骨隆突處。手術室壓瘡(pressure ulcer in operation room)目前認為在術后數小時至6d內發生的壓瘡(大多發生在術后1~3d)[2]。壓瘡會給患者帶來諸多問題,如住院時間延長繼而加重經濟負擔,嚴重者可引起感染危及生命[3]。因此,本次對手術室發生壓瘡的常見原因進行分析,并給予相應預防性護理措施如下。

1 術中壓瘡的概述

1.1 力學因素

如上所述,壓瘡不僅由垂直壓力所引起,還有摩擦力和剪切力的間接作用而導致,通常是2~3種力共同作用所致[1]。其中,壓力是造成壓瘡最重要因素。當持續性壓力作用于受壓面時即可阻止毛細血管對組織的灌注,營養物質無法供應,代謝廢物排出不暢,導致組織缺血、缺氧。有研究表明壓瘡還與組織耐受性有關[4],由于肌肉和脂肪的代謝比較活躍,因此最先受累且容易發生變性和壞死。摩擦力[1]作用于皮膚時,損傷皮膚保護性屏障,致使病原微生物入侵皮膚增加壓瘡發生的風險。剪切力[1]是由壓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導致。剪切力發生時,由于毛細血管被牽拉、撕裂,繼而導致局部皮膚、皮下組織、肌層的血液供應受阻,引起深層組織壞死,形成潰瘍。

1.2 皮膚抵抗力的改變

手術中患者皮膚容易受到汗液、血液、以及體液的刺激,使皮膚抵抗力下降,皮膚的保護功能下降,使皮膚組織破潰繼發感染。

2 術中壓瘡的相關因素

2.1 自身因素

2.1.1 體重

患者自身體重是發生壓瘡的重要因素, 肥胖和消瘦都是壓瘡的危險因素[5]。患者太胖則壓力源均來自自身體重。若體重太輕皮下脂肪少,壓力會直接作用于使皮膚血管,造成血液循環障礙從而導致皮膚缺血、缺氧, 造成壓瘡。

2.1.2 年齡

郭月等[6]對115例發生手術室壓瘡的患者進行總結,其平均年齡為(40.23±18.31)歲;蔣琪霞等[7]研究中發生手術室壓瘡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1.72±18.47)歲,與朱琳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由此可見,年齡與手術室壓瘡發生率并不是獨立危險因素,其關系有待進一步驗證。

2.1.3 自身疾病

患者還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等易導致末梢循環不良引起感覺障礙;肝腎疾病患者易引起水腫,都會造成壓瘡發生的風險[9]。

2.1.4 心理因素

患者情緒緊張時可使蛋白質的合成受限,腎上腺素分泌增多,糖皮質激素生成受限導致組織容易被分解,易發生壓瘡。

2.2 手術相關因素

2.2.1 麻醉

麻醉使用的藥物對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會使血管擴張,血壓降低引起組織灌注不足,造成血液循環減慢,局部皮膚缺血缺氧,易出現壓瘡。

2.2.2 手術持續時間

手術時間是組織損傷的重要指標。時間越長發生壓瘡的幾率越大。

2.2.3 術中皮膚未能保持清潔干燥

手術前醫生使用消毒劑進行消毒及術中沖洗傷口,都會使消毒劑和沖洗液流到患者受壓部位,引起受壓部位潮濕容易發生壓瘡。

2.2.4 體溫過低

手術過程中患者新陳代謝減慢,且術中輸液量較大、失血及使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都會導致外周血液循環不良,增加手術室壓瘡發生率。

2.2.5 手術類型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心臟類、肝臟類、血管類、脊柱手術、顱腦手術以及器官移植手術等, 因手術需要大量時間, 手術限制, 更加容易發生壓瘡[10]。

2.2.6 手術

手術類型不同采取的手術也不同發生壓瘡的風險也不同,有研究認為[11]側臥位發生壓瘡高于平臥位,俯臥位高于側臥位。

2.2.7 矯正器械使用不當

骨折患者應用石膏固定和牽引時,患者肢體活動受限易發生壓瘡。特別是在夾板內側襯墊位置不當、石膏內側不平、矯正器械固定過緊都會引起血液循環障礙,從而發生壓瘡。

3 手術室壓瘡的預防性護理措施

3.1 術前訪視與心理護理

在手術前以壓瘡評估量表評價危險因素,如患者感知覺、皮膚潮濕度、營養、及術中可能產生的摩擦力及剪切力、手術及時間、麻醉方式等,對高危患者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在進行術前訪視的過程中,對患者基本情況及心理狀況進行初步評估給予針對性指導。

3.2 術間環境

巡回護士要隨時注意觀察術間溫濕度以及患者自身體溫的變化,及時調整術間溫度和正確使用輸液加溫器。

3.3 正確擺放手術

術前在手術操作允許得到前提下為患者選擇最好的,保證患者的呼吸功能、循環功能不受影響。術前應用約束帶時,確保松緊合適,在受壓部位充分使用軟墊避免局部組織損傷。

3.4 合理應用墊及壓瘡貼

術前要充分了解患者采取的手術類型、評估手術時間選擇合適的手術床及床墊,目前最常用的是海綿墊及透明敷貼。

3.5 手術時間

由于手術時間超過2.5h是發生壓瘡的高危因素,所以要不斷加強醫師的培訓,以提高手術效率[12],護士在術前熟知手術流程,做好器械準備減少手術時間,預防壓瘡的發生[13]。手術結束后確定患者皮膚是否完好,一旦出現皮膚潮紅、水泡及早處理并填寫壓瘡報告單,仔細記錄壓瘡位置、程度、大小做好術后交接。并向科室負責人報告,制訂合理有效的壓瘡預防措施,提高壓瘡的預防效果[14],術后對患者皮膚做好回訪。

第2篇

[關鍵詞]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術中壓瘡;護理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8-128-03

術中壓瘡是指患者在手術中或手術結束后幾小時至3d內發生的壓瘡[1]。手術壓瘡的發生有其特殊的原因,手術、手術時間等因素都會影響術中壓瘡的發生,而某些因素并不是手術室護士能控制的;及時作出壓瘡風險評估,采取正確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減少手術室壓瘡的發生;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RAS)中Braden量表被認為是目前較理想的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2],并廣泛應用于臨床,但運用于手術室過程中發現有很多不符合本科室護理工作的項目,評出的分數不夠客觀,因此,在本院壓瘡小組的幫助下制訂適合手術室的壓瘡風險評估表并投入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3月我科手術例數為1654例,術前訪視1279例,隨機選擇手術患者116例分為兩組,每組5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壓瘡預防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自制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進行評估,并對中重度危險的患者給予針對性預防措施。對照組中男37例,女21例,年齡24~75歲,平均(42.8±6.9)歲,住院時間15~46d,平均(25.2±3.4)d;原發病:骨折手術32例,腫瘤手術12例,其他14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23例,年齡21~72歲,平均(41.5±4.6)歲,住院時間17~43d,平均(24.4±5.1)d;原發病:骨折手術35例,腫瘤手術10例,其他1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入院時均未發生褥瘡;(2)年齡均大于18歲;(3)患者均為臥床被動;(4)無精神疾患;(5)有正常溝通能力;(6)均具有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單獨或在他人幫助下能夠完成問卷。以上條件需同時滿足。

1.3 排除標準

(1)患者不愿參加本研究;(2)住院時間低于24h;(3)因病情強迫者。有以上任何一條均予以排除。

1.4 方法

1.4.1 壓瘡風險評估與應用 根據手術患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3],從患者、手術、麻醉三方因素中確立相關指標,從年齡、體質或皮膚、受力點皮膚、手術部位、預計術中施加的壓力、預計手術時間、特殊手術因素共七項內容對手術患者進行壓瘡的風險評估;套用Waterlow評估表的計分方法,確定評估表內每個項目的分值范圍。手術壓瘡風險評估由術前訪視護士完成,在術前訪視時對手術壓瘡高危患者進行評估,在評估表相應項目中寫出分數并計算總分,對評分≥12分的患者應在交班上重點提示,并上報科護長及大科護長。對高風險患者,要進行相關內容的宣教,告知患者可能采用的護理干預措施,讓患者有心理準備從而更好地配合手術的擺放及手術的進行。患者進到手術間后,巡回護士應再次仔細查看評估表,確認風險評級,按相對應的風險評級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并在評估表上注明所采取護理干預措施的編號,完成評估表各項目的填寫;科護長在該患者手術擺放時及時進行督導,必要時應請大科護長或院內壓瘡小組進行現場指導,如手術完畢后發生了術中壓瘡的患者,應及時填術室壓瘡記錄表,并按醫療不良事件處理流程進行上報。

1.4.2 制訂護理干預措施 (1)執行常規手術擺放的基本原則和要求;(2)骨隆突受壓部位使用海綿軟墊、布墊、采用懸空法;(3)嚴格落實術中患者保溫措施,將室溫保持在22~25℃,術中注意非手術野身體遮蓋,沖洗液加溫至36~37℃,嚴防術中患者低體溫;(4)保持手術鋪巾的干燥、平整,嚴防皮膚消毒液、沖洗液流至受壓部位;(5)保持臥位穩定、肢體舒展,床墊銜接部位凹陷處用軟墊支撐,選擇柔軟、有彈性、組織相容性好的高分子凝膠手術墊或凝膠托頭架;(6)保持各種墊與皮膚之間平順、無皺折、無皮膚擠壓;(7)約束帶應柔軟、平滑,固定松緊適宜,必要時內襯柔軟布墊避開粗糙面;(8)預先在皮膚受壓的支撐點涂抹醫用液,并墊上燒傷棉墊或泡沫敷料,增強局部皮膚屏障功能;(9)骨盆固定架固定正確,充分抵抗術中身體向下滑動及左右擺動的力量;(10)保護角膜,全麻手術患者雙眼貼眼貼。

1.5 風險級別[3]

評分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 or 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014年1~3月我科采用自制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評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壓瘡風險評估正確,護理干預措施落實到位,觀察組壓瘡發生1例,發生率為1.7%。對照組壓瘡發生6例,發生率為10.3%,兩組患者壓瘡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435,P

3 討論

3.1 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更符合手術室的實際情況

正確的評估壓瘡高危患者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步驟,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在國內外已使用較廣泛,雖亦包含有手術相關因素,但不能抓住手術中的關鍵影響因素,不適合評估手術患者[4-5]。自制的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評估項目貼近手術室的臨床實際情況,易于掌握及使用,使術前訪視的護士能正確、客觀評價患者各方面情況,對高危患者進行分值評估并記錄,提高各護理人員對手術壓瘡風險的預見性[6]。本研究結果顯示我科采用自制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評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壓瘡風險評估正確,護理干預措施落實到位,觀察組壓瘡發生1例,發生率為1.7%。對照組壓瘡發生6例,發生率為10.3%,兩組患者壓瘡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435,P

3.2 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減少術中壓瘡的發生

在評估表中,除能直觀顯示壓瘡的高危因素及風險評級外,同時還列出可行的護理干預措施,巡回護士可根據表內相應的指導完成各項防范措施,提高了手術室護士對術中壓瘡的預見性和護理業務能力,減少手術室壓瘡的發生率[7-8]。

3.3 提高業務能力

在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制訂完成后,科室組織全體護士進行培訓,該評估表清楚列出各種引起術中壓瘡的因素,在培訓過程中,對護士來說相當于進行了一次壓瘡知識的普及,加深護士對壓瘡形成的認知,提高了各人對術中壓瘡的重視[9-10]。同時,評估表中也作出具體指導,列出各項防范壓瘡的護理措施,使年資較低的手術室護士也能正確掌握,提高其護理業務能力[11]。

[參考文獻]

[1] 張秀平,張蘭梅,任杰平.術中壓瘡護理單在手術室壓瘡高危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7): 2237-2238.

[2] 謝小燕.手術患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的研究[D].廣州:第一軍醫大學,2005.

[3] 錢維明,黃立峰,項海燕,等.手術患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的研制[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8):24-27.

[4] 陸彩萍,劉秋鳴,黃淇敏.風險管理在護理安全工作中的實施及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6,6(3):4950.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5年醫院管理評價指南(試行)[S].2005.

[6] 王永明.壓迫性潰瘍的原因及預防[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9):407-409.

[7] 中國醫師協會,衛生部醫政司.病人安全目標手冊(2008)[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3.

[8] Bristol N.Patient safety alliance to tackle hand washing world wide[J].Lancet,2005,366(94):973-974.

[9] 彭雪花.1例Ⅳ期壓瘡患者應用中藥馬勃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9):26-27.

[10] Harriso MB,Logan J,Joseph L,et al.Quality improvement,research,and evidence-based practice:5yeays experience with pressure ulcers[J].Evidence-Based Nuring,1998,1:108-110.

第3篇

關鍵詞:手術患者;壓瘡;手術室相關原因;護理對策

壓瘡又稱為壓力性潰瘍、褥瘡,當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造成該組織及組織周圍出現缺血、缺氧、營養不良、甚至是潰爛壞死現象。據相關文獻報道[1-2],每年死于壓瘡綜合征的人數可達到六萬人次以上,可見壓瘡已然成為影響手術或住院患者生存質量的嚴重并發癥。本研究選取73例手術壓瘡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手術患者發生壓瘡的手術室相關原因,并針對具體原因,提出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具體如下。

1R床資料

本次選取我院在2016年1月~6月收治的73例手術壓瘡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33~79歲,平均年齡(53.21±2.14)歲;手術時間為3~7 h,平均手術時間(4.65±1.22)h;Ⅰ度壓瘡51例,Ⅱ度壓瘡22例。所有患者在手術前均未發生壓瘡,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參與依從性良好,可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手術室相關原因分析及臨床護理。

2結果

手術患者發生壓瘡部位依次為:骶尾部22例,所占比例為30.14%;髂部16例,所占比例為21.92%;足跟部14例,所占比例為19.18%;踝部12例,所占比例為16.44%;肩胛部9例,所占比例為12.32%。

3手術室相關原因分析

3.1手術室工作人員的重視力度低下 在手術室工作中,手術室工作人員為配合手術,往往對患者進行錯誤的指導,單純的滿足了手術的實際需求,而忽視了發生壓瘡的潛在風險。一些手術室工作人員并沒有認真研究配合醫師手術的正確,這不僅增加了手術壓瘡發生率,同時也增加了患者承受的痛苦,激化了醫患矛盾。此外,當患者安置不當,使其局部組織長期處于受壓情況下時,則會造成患者的血液循環能力受到阻礙,致使其發生壓瘡。并且,手術室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隨意壓、靠患者肢體,也增加了壓瘡發生率。

3.2手術室人員操作不規范 手術室工作人員的不良工作習慣也會增加壓瘡發生的風險。例如,術前手術臺上的手術鋪巾不平整,造成患者局部皮膚及周圍組織受力存在不均勻性。針對局部組織上存在血液、沖洗液或物,不能及時進行清理,或在其未干透的情況下就讓患者平臥,造成局部皮膚組織受潮,大大降低了皮膚自身的免疫能力和組織保護能力。在此種情況下,皮膚上繁殖了大量細菌,皮膚則較容易發生破損和感染現象。除此之外,手術室內的電線、管道、導管等放置不當,也會造成患者的肢體受到壓迫,發生壓瘡。

3.3手術室人員對手術情況評估不足 大量研究證實[3-4],手術患者出現壓瘡與手術時間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因此,在預防壓瘡時,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承受到的壓力及剪切力。同時,在手術過程中,要盡可能的緩解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局部組織承受的壓力。若手術醫師及手術室護理人員未在手術開始前對患者的基本信息、手術時間以及發生疾病的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則難以對患者的手術情況做出正確、科學的評估。手術室人員對手術時間及手術相關信息的評估不足,對手術室中的高危人群未制定相關的護理對策和預防措施,極有可能導致患者發生手術壓瘡。除對手術情況評估不足外,手術室人員對物的使用情況沒有進行及時評估,也會增加壓瘡發生率。

4護理對策

4.1提升手術室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 首先,要加強對手術室工作人言的業務培訓,利用晨會、崗前教育等多種形式,向手術室工作人員宣傳預防壓瘡的相關知識,指導患者對出現壓瘡的原因進行綜合性評估。通過正確的風險評估,對手術操作進行規劃,提升手術室工作人員對壓瘡的認識,保障各項手術護理操作的順利進行,降低手術患者壓瘡發生率。其次,改變手術室工作人員的不良工作習慣,在手術過程中要時刻檢查并督促手術人員不能隨意壓在患者的肢體部位上,避免由于手術室工作人員個人原因造成患者發生壓瘡[5-6]。最后,提升手術室工作人員應急處理不良事件的效率。在發生壓瘡后,手術室工作人員要及時查找發生壓瘡的原因,并針對具體原因提出針對性的整改措施。

4.2規范術中操作 在手術過程中,手術操作者要嚴格遵守手術的操作規范及相關操作流程。術前,保持手術巾放置平整,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腰部麻醉后,需要待消毒液干透后調整。若患者的手術時間相對較長,則需要在手術開始前,為患者留置導尿管,避免體液外滲導致皮膚浸濕。護理人員需要將患者手術切口處的引流袋連接好,避免發生體液、血液滲漏等情況,避免外部沖洗液引流造成患者的皮膚受潮引發壓瘡。此外,護理人員要正確擺放患者,使其在配合手術醫師的基礎上,盡量保持舒適。必要情況下,可使用柔軟的壓瘡凝膠墊,保障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能力,從而降低局部受壓迫組織的摩擦力,降低壓瘡發生率。

4.3加強對患者的綜合評估 ①對患者進行術前評估。術前,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進行詢問,通過患者主訴及生命體征監測結果,了解患者術前的基本情況。在術前評估中,需要向患者講解手術的相關知識,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安撫患者情緒,使其積極接受手術,提高手術依從性。同時,對可能發生壓瘡的高危因素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和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②對患者的皮膚狀況進行評估。手術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出現皮膚的情況,覆蓋患者肢體的末端,從而避免局部組織受到低溫的影響而出現血液循環障礙的情況。此外,手術醫師要使用吸引器將手術視野之外的血液及體液吸出,保持患者皮膚干燥、清潔。

5結論

在手術室工作中,手術患者發生壓瘡與手術室的多種因素相關,其中主要包括手術室人員重視程度不夠、對手術情況評估不足以及手術操作不規范等。針對此種情況,需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規范手術操作,加強對患者手術前后的綜合評估。通過進行針對性的手術室護理和干預,進而大大降低手術壓瘡發生率,減少手術患者承受的痛苦,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提升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雷璐敏.腹腔鏡手術患者發生壓瘡的手術室相關原因以及護理對策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6(11):230-231.

[2]郭盼盼.手術患者發生壓瘡的手術室相關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5,36(10):1196-1197.

[3]郭曉杰.手術室患者發生壓瘡的相關原因及護理對策分析[J].遼寧醫學雜志,2016,30(1):45-46.

[4]楊高,李民,胡秋芳,等.圍手術期壓瘡發生的手術室相關原因及護理措施[J].河北醫藥,2015,37(21):3352-33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 一区二区免费看 | 欧美色99| 男女羞羞视频网站18 | 久热免费 | 亚洲欧洲自拍偷拍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 久久久久亚洲 |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情 | 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性爱视频欧美 | 亚洲五月花丁香花社区 | 在线免费国产视频 | 99资源| 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 男女污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久久 |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久久入口 |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孩交 | 丁香婷五月 | 亚洲阿v天堂2021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a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成人午夜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影院 | 高清免费久久影院 | 日本欧美黄色 | 亚洲免费小视频 | 色爱综合区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 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 久久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亚洲男人天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