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軟件開發市場研究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app store;在線應用商店;swot分析;啟示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3g時代孕育而生。蘋果公司憑借app store這一應用軟件平臺不僅助推了3g時代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起在線應用商店的熱潮。繼蘋果公司推出app store之后,諾基亞、黑莓、三星等手機終端廠商均紛紛踏足在線應用軟件的領域。我國各大電信運營商也紛紛進入這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一、 引言
appstore即application store的簡稱,是蘋果公司為iphone等產品設計的提供應用軟件的平臺,同時也是蘋果公司戰略轉型的一個重要策略之一。iphone用戶可以根據app store提供的搜索和排行榜下載需要的應用軟件開發程序,及其方便。與此同時,由于app store完善的渠道和產業鏈,app store大大降低了軟件開發商進入手機應用軟件這個領域的門檻,吸引了眾多的軟件開發商,從而加強了app store應用軟件的多樣化。自從蘋果公司推出app store開始,至今app store已經擁有相當規模的應用軟件程序以及應用下載量。app store不僅成功地推動了蘋果公司的戰略轉型,同時也促進了全球手機軟件業發展,建立了“硬件+軟件”的完美結合。
二、 蘋果公司app store商業模式分析
1. iphone+app store模式。iphone+app store的產業鏈主要涉及蘋果公司、軟件開發商和用戶三個方面。其中,蘋果公司在整個產業鏈中起著的主導作用。app store則作為中間的紐帶聯結用戶、軟件開發商以及蘋果公司。而軟件開發商主要負責軟件的開發,通過app store為用戶提供應用軟件。
iphone+app store的產業鏈明晰且權責分明。作為產業鏈的主體,蘋果公司用確保渠道、認證以及運營的唯一性來保證app store的價值鏈牢固且安全。具體來說,app store必須是iphone下載應用軟件的唯一渠道;同時,開發商所提供的應用軟件必須通過蘋果公司審核認證后才能供用戶使用;最后,應用軟件必須只能與iphone配套使用。在完成某個應用軟件的開發、使用和支付后,蘋果公司app store則以3:7的比例和應用開發商進行為應用收入的分成,而應用軟件開發商占有較多的應用收入分成,這無疑極大的刺激了軟件開發商的積極性。其中,app store在提供給用戶的軟件方面采取一次性收費的方式,而由于很大部分的應用軟件是不需要付費的,這也給用戶免費體驗的機會,從而達到吸引用戶使用付費應用的目的。
2. app store的swot分析。
(1)優勢。首先,蘋果公司內部擁有優秀的團隊組織和完備的企業構架,具備創新意識以及完美主義,這無疑是app store發展的源動力。而app store作為在線應用軟件領域中第一個開拓“硬件+服務”相結合的應用程序商店,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同時,蘋果公司在近十年建立的牢固的顧客忠誠度為app store的后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公司運營方面,蘋果公司有著成熟的公司制度以及尖端的研發團隊,能夠保證產業鏈各環節運轉過程中的連續性以及專業性。在整個產業鏈中,由于iphone終端內嵌式的特征,iphone與app store具有嚴格的統一性與排外性,也即iphone只能通過app store這唯一的平臺下載應用軟件。同時,從app store中下載的應用軟件業只能在iphone中運行。這極大的增加了用戶對app store的依賴。根據表1所示,我們可以看到2009年到2011年間,蘋果手機的市場份額以及營業利潤都得到了較快的增長,在整體比例中也占據相當大的優勢地位。這無疑為app store的后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app store本身作為一種電子商務的模式,在軟件開發方面十分需要技術的支持。而高達70%的應用收入分配極大的激發了軟件應用開發者的積極性,在增加產品多樣化的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用戶體驗。由于從動態視角看互動性產品給消費者帶來的快樂不易適應,滿意度不隨時間發生明顯改變,因而這種用戶體
驗的滿意度是非常高的。同時,由于app store模式中開發者與蘋果公司之間商業關系簡單明晰,這極大地方便了新應用的研發、運行以及最后的分成。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app store每周收到超過2.6萬次的iphone和ipad應用上架的申請,全年約為130萬次。而其中約有30%的應用申請由于沒有按照蘋果公司提出的相應規則被拒絕。可見,蘋果公司非常注重應用軟件的審核,并且擁有完全的主導權。
因此,蘋果公司app store的優勢不僅在于具備外部巨大的忠實顧客群。同時還歸功于內部出色的研發團隊和技術支持。在軟件開發應用過程中,蘋果公司還擁有應用軟件的專利權,有力的防止了外界競爭者的模仿。最后,蘋果公司“商品+服務”企的創新結合也顯示出其內在的強大的創新力量,這無疑也是推動app store不斷成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劣勢。盡管蘋果公司憑借app store模式奠定了良好的顧客忠誠度,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app store“半封閉圍墻式”的運營模式也逐漸顯示出其弊端,阻礙了app store的發展。具體表現在軟件產品審核過程中,蘋果公司有意的屏蔽了一些競爭對手上傳的軟件,如谷歌語音軟件、手機閱讀軟件等產品,這不僅限制了app store應用平臺的豐富性,影響了用戶體驗,更加扼殺了開發者的積極性。同時,由于目前在線應用商店市場正處于發展期,各類廠商紛紛進入該市場,它們必然首先需要尋求軟件開發者,而蘋果公司app store所屏蔽的軟件開發者或者應用程序則成為它們的目標。因此,蘋果公司在應用軟件流失的同時,也為其他發展中的在線應用商店提供了機會,這很顯然阻礙了app store的后續發展。其中,非官方iphone軟件商店cydia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主要選擇與被蘋果公司屏蔽掉的相對較優質的軟件開發商合作,采用app store未審核通過的應用軟件。目前,它已經獲得了約400萬用戶,大約為iphone和ipad touch用戶總數的10%。
同時,app store所面對的應用軟件范圍較廣,缺乏嚴格的市場細分。這不僅不利于軟件開發商快速定位目標市場,也不利于用戶更為快速準確的搜索到相應的應用軟件。在軟件審核方面,蘋果公司還需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應用軟件的審核,限制了新軟件的時效性,增加了整體的運營費用。根據2011年6月份美國市場研究公司asymco的報告稱蘋果itunes和app store一年的運營費用已經超過12億美元,很大的削減了應用軟件的收入。同時,在應用軟件排名中蘋果公司還缺乏適當的監管,這無疑是對app store的一個挑戰。
在整體戰略上,蘋果公司一直將重點放在美國這類發達國家,忽略了亞洲地區新興國家的發展,缺乏本土化的思想。然而從市場研究公司distimo公布的2011年數據中顯示,app store中國的下載量已經占有美國下載量的30%,很顯然中國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消費者市場。但是蘋果公司缺乏本土化的營銷戰略可能會喪失這塊潛在市場。
(3)機遇。目前,隨著全球網絡的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電子商務方便快捷的特征也使得用戶更加依賴這種新型交易模式,而app store作為電子商務的一種,勢必會隨著電子商務的整體發展而得到提升。
同時,3g手機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普及和發展,用戶可以通過手機來完成原來電腦才能完成的任務,例如語音、視頻等。而3g手機之所以能夠完成這些任務,在于3g手機本身的性質:第一必須是智能手機,第二是能夠與無線網連接。在無線網絡的覆蓋下,智能手機可以通過在線應用軟件商店安裝第三方軟件,繼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這種模式恰恰符合蘋果公司iphone+app store的運營模式,為app store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基于智能手機強大的性能,用戶對智能手機及手機應用的需求也不斷增強。根據法國研究機構idc報道,2011年全年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為4.914億部,比2010年的3.047億部增長了61.3%。可見,用戶對智能手機需求的增長速度之快。如果把握好在線應用商店這一急速發展的領域,必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整體發展。根據idc公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中顯示,蘋果超過了諾基亞排名第一。蘋果手機iphone的出貨量在智能手機領域排名第一,而其增長率也是名列前茅。而iphone不斷增長的銷售額和市場份額也必定為app store帶來更多的潛在顧客和銷售額,從而帶來了iphone和app store雙贏的局面
(4)挑戰。
首先,蘋果公司前ceo喬布斯的去世在一定程度上給蘋果公司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這對app store的后續發展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應用軟件領域發展也較為迅速,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app store是否能夠繼續保持絕對領先的優勢還尚不可知。同時,app store秉持著蘋果公司一直以來特立獨行的企業文化,不利于app store在產品多元化方面的發展,在產品類型上也形成了一種挑戰。
其次,蘋果公司旗下產品的運營模式較為相似,c2b2c的運營模式單一。因而app store的運營模式容易被競爭者模仿,從而削弱其競爭力。繼2008年蘋果公司推出app store在線應用商店后,黑莓、諾基亞、lg、三星等相繼開發了在線應用商店。而微軟和google這些軟件業的巨頭也不斷加入了這場戰爭中。在2009年和2010年全球移動應用商店的調查報告中,蘋果公司app store在在線應用商店的市場份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市場份額遠遠超過了同類型的競爭者。然而,黑莓、諾基亞和google的年增長速度均超過了蘋果公司。其中,google旗下android market的年增長速度則是蘋果app store的六倍之多,對app store形成了很大的挑戰作用。
三、 app store運營模式對我國在線應用商店的啟示
目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迅速,我國在線應用商店應當借鑒蘋果公司app store的經營模式,豐富我國電信業的業務范圍,增強我國3業的競爭能力,不斷推動我國社會信息化的發展進程。
1. 立足本土,不斷創新。我國的主要在線應用商店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電信運營商。在電信業重組后,3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然而,和蘋果公司app store相比,中國在線應用商店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相較于app store全球化的戰略,我國在線應用商店應首先立足本土,把握好國內龐大的消費者群體,逐漸積累經驗應對挑戰。例如,在應用軟件收費方面,app store采用的是一次性付費的方式,因為目前我國軟件支付的方式比較傳統,主要是下載計費或者業務套餐,一次性付費的方式不符合我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因而是不可取的。然而一般來說,發展階段總是孕育著更大的機會。根據工信部運營數據顯示,2011年截止9月底中國3g用戶的數量已經突破了1億大關,3g已經逐漸成為目前中國手機市場的主流。而我國三大電信運營商所覆蓋的用戶也是相當可觀的,應該抓住這個有利資源,建立起自身品牌的顧客忠誠度,制定出適合本土的在線應用商店的商業模式,搶占市場份額。同時,我國在線應用商店還應當學習蘋果公司不斷創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養優秀的軟件開發商,不斷在經營模式和用戶體驗等方面增強創新意識。
2. 培育優質軟件開發商。在渠道建立與開發方面,我國在線應用商店應摒棄蘋果公司app store“半封閉圍墻”的理念,而以合作共贏的態度積極尋找有利的軟件開發商,豐富自身的程序類型。在應用軟件開發過程中,我國在線應用商店還缺乏app store所擁有的優秀的軟件開發商,用戶所能選擇的應用軟件范圍較窄,在軟件質量以及人性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在線應用商店的發展。
因此,我國在線應用商店應完善軟件開發商與在線應用商店的溝通渠道,制定適當的應用收入分成模式,綜合采用情感激勵、物質激勵、榮譽激勵等策略刺激軟件開發商的積極性,活躍我國在線應用軟件開發市場。而提供用戶應用軟件的過程中,我國在線應用商店還需注意市場的細分,做好軟件類型的歸類與整合。
3. 完善支付渠道。我國移動互聯網的第三方市場還處于發展期,支付渠道單一且尚未完善。然而完全復制app store一次性支付方式在我國是行不通的,我國在線應用商店應當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相應的應用軟件或者資費套餐,制定符合本土用戶使用習慣的支付方式,增強用戶體驗。
同時,在注重我國消費者支付習慣的同時,市場還應當逐漸形成新的更加便捷的支付理念。我國在線應用商店應借助我國電信業整合這個機會,不斷完善用戶支付渠道,增加信用卡支付、網上支付等支付渠道,向用戶普及應用軟件收費的理念。在整個產業鏈的重組與整合過程中,我國在線應用商店還需完善3g業務的市場管制,營造自由開放的通訊渠道,減少對電信運營商的依賴,建立完整的產業鏈體系。
4. 建立品
牌優勢。根據上文所述的“iphone+app store”的運營模式,我們可知在線應用商店發展過程中載體的重要性。目前,我國在線應用軟件商也在不斷尋找合作伙伴以牢固自身的品牌建設,聯合在線應用商店在我國發展迅速。例如,中國移動就聯手諾基亞推出全球首個聯合移動品牌mm-ovi商店。同時,國內手機品牌如中興、華為在近幾年也在不斷的飛速發展,市場份額逐漸增長。因而我國在線應用商店應當把握好國內手機迅速發展的這個契機,與它們聯手合作,發展自身在價格、渠道以及服務上的優勢地位。在此過程中,我國在線應用商店還需分析合作伙伴的優勢劣勢,制定完善的合作制度,規范雙方的經濟行為,最終確保合作的長期性以及安全性。在品牌知名度方面,我國在線應用商店與app store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而品牌建設在軟件應用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我國在線應用商店還需做好品牌的營銷,充分利用廣告這個宣傳媒介擴大自己的知名度。
參考文獻:
1. 賀小剛,沈瑜.創業型企業的成長:基于企業家團隊資本的實證研究.管理世界,2008,(1):82-95.
2. 鄔適融,陳潔,曾藝生,王晗蔚.消費者持續滿意度研究——基于快樂適應視角.南開管理評論,2011,(1):130-137.
3. 劉巳洋,張沈偉.中國能出現蘋果應用程序店嗎?當代經理人,2010,(10):110-116.
4. 于丹.誘人的金“蘋果”—淺談蘋果公司市場營銷學.新財經(理論版),2011.(2):07-07.
5. jaeki song,junghwan kim donald,r.jones the effects of application discoverability on user benefits in mobile application stores.e-life: web-enabled convergence of commerce, work, and social life lecture notes in bus- ines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volume,2012,(108):429-441.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項目號:10yjc790052)。
【關鍵詞】 開放性源代碼;市場份額;市場支配地位;法律對策
一、開放性源代碼系統與市場支配地位的形成
開放性源代碼系統是指系統能夠保障軟件用戶接觸及自由使用源代碼并允許用戶自行修改,復制以及再開發的操作系統,其與封閉性源代碼相對,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統就是開放性源代碼系統的代表。根據市場份額報告顯示,2009年Android的市場份額為3.9%,而ios則為14.4%。雖然Android機全球用戶數量持續攀升,但是用戶群規模卻難望蘋果項背。截止2010年9月,ios的全球用戶群數量還是Android的近5倍。[1]然而到了2011年情況卻發生了巨變。2011年7月在美國本土,Android機以41.9%的市場占有率超越ios位居第一,[2]并且上升勢頭依舊迅猛,而ios的些許增長只得益于新機iphone 4s的上市。同時在歐洲市場調研機構comScore在七月新的季度報告稱,Android用戶在歐洲也超越ios用戶,成為歐洲第二大用戶群,并且其市場份額增長最快,高達16.2%。直至2012年第二季度到2013年第一季度的有關報告顯示,Android的市場占有率對蘋果的ios已形成壓倒性優勢,僅Android一家的市場份額在2013年第一季度已達到75%,是兩者在2009年的市場份額總和的四倍有余。[3]
按照我國反壟斷法第十九條的規定,“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可以推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Android在2013年第一季度手機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已達到75%,超過了二分之一。因此根據Android的市場份額以及我國反壟斷法關于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標準,可以推定Android在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上具有支配地位。Android系統的開放源代碼為其提供的強大經濟活力在于激活了市場上的各種應用開發商,他們致力于開發各種能夠兼容于Android系統的交互界面,游戲及其他應用程序。這表示用戶在選擇Android的同時也能夠享受大多數應用程序的免費下載和使用,而蘋果的應用下載大多數是需要付費并且在實時更新方面并沒有優勢。這也是為何以三星為首的多家有影響力的移動通訊設備制造商會選擇與Android合作來提高自己市場地位的原因。
二、絕對的市場支配地位可能誘發其濫用行為
既然按照我國反壟斷法第十九條的規定,占同類市場75%的Android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是沒有異議的,并且其市場支配地位屬于絕對形態。[4]那么谷歌的營銷策略是否會存在潛在的濫用支配地位的行為。谷歌公司的本質是理性的以營利為目的主要從事軟件開發的股份制公司。正因其理性,所以不會放棄任何能夠使自己營利的經營模式。因此無論其開源亦或是提供免費服務最終目的都是要占據足夠的市場地位從而獲得利益最大化。所以,在該公司已經占據市場絕對支配地位的情況下其必然會利用已經取得的市場支配地位進一步實現利益最大化,可能出現的情況有以下兩種:
一是谷歌公司取得市場支配地位最重要的一項營銷策略就是通過自己的網絡商店免費向用戶提供絕大多數的應用下載。對于如今已經占據市場支配地位的谷歌公司來說,如果其仍想繼續蠶食剩余的市場份額,那么這項基本的營銷策略必然還會持續下去。從經濟學自由競爭的角度來看,谷歌的這種免費行為是一種自由經濟行為,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情況來決定價格,其行為應當由市場規律自我調整;從私法角度看,企業自由定價行為并未與其他的市場主體發生法律關系;但以公法的角度來看,谷歌這種免費行為則可能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而受到反壟斷法的規制。我國的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二款就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應用軟件開放商們利用Android開放源代碼研發各種應用,并將應用投放到網絡商店,以期獲利。而谷歌的網絡商店免費向用戶提供大多數軟件下載,廣告商們則以支付廣告費用為代價,將自己的廣告嵌入商店內的各種應用軟件中以便引起軟件用戶對廣告的關注,這就使得開發商們的主要獲利途徑來源于各種廣告商的投入而非用戶的付費。這也就是說軟件用戶,軟件開發商以及廣告商三方面的利益都要依賴谷歌的Android及其網絡商店。Android是開源系統,因此軟件開發商們往往會鐘情于它,網絡商店中的軟件豐富就會吸引更多的用戶,那么廣告商們也會樂于投資。由于開發商、用戶及廣告商三方對Android的依賴,谷歌營銷模式存在排擠其他競爭者的可能,這就妨礙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秩序。故而需要對谷歌的免費行為進行必要的規制。
二是我們知道谷歌公司開放Android源代碼的目的是要迅速占領市場從而最大程度獲利,如今占領市場這一條件已經形成,當其認為已經沒有別的競爭者能威脅其市場支配地位時關閉源代碼,最大限度的保護其專利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到那時候谷歌就會迫使各類應用軟件開發商們與其簽訂協議,對源代碼的使用進行授權性付費使用,這樣就會出現我國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五款規定的情況“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在軟件開發商們對其開放源代碼已經產生強大依賴性的時候,[5]此種強制關閉源代碼迫使開發商簽訂授權付費協議才能使用的行為就形成了不合理的交易條件。以谷歌在華的營銷為例,開發商在進入谷歌商店時雙方存在合同協議用來規定利潤分成,由于谷歌商店中絕大多數軟件是免費提供給用戶的,因此這時候雙方分成的利潤主要來自于廣告費用。軟件開發商們享有開放性源代碼時當然是樂于合同的履行。而谷歌公司一旦關閉源代碼,其后續措施必將是迫使那些已經基于Android系統平臺而正在投入研發應用程序的軟件開發商們簽訂授權性付費協議,軟件開發商們必須支付額外的費用才能像之前一樣獲得源代碼。
三、法律對策
針對谷歌公司正在進行的和尚未開始但潛在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法律該如何規制,又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規制將是一個慎重又迫切的問題。
1、對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行為的規制
國際上將這種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的行為稱為“掠奪性定價”。我國的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谷歌提供免費服務很顯然是一種低于成本的掠奪式定價行為。一旦其利用獲得的市場支配地位以高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時,那些為了占領市場所損失的利益則很容易回爐,這也符合認定掠奪性定價的補償檢驗標準。[6]我國的反壟斷法雖然對低于成本銷售商品的行為之認定與構成要件做出了規定,然而關于法律責任方面的第四十七條只是籠統的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缺乏具體的配套規范。對于谷歌在華的網絡商店,按照我國反壟斷法的規定當然不能任其繼續以免費的方式提供應用服務,然而卻也不能對其直接采取禁止性措施,強制其取消在華免費提供應用下載的服務。原因在于如果Android手機的應用軟件都變成了付費的話,市場一定會產生強烈反應,首先是部分消費者會因此放棄對于Android的使用,這樣直接受影響的則是應用軟件開發商們,由于他們已經成為了整條產業鏈上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不能漠視這部分企業的利益和穩定。我國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針對此種情況在反壟斷法的框架內進行可行的對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處罰措施。例如:可以要求谷歌公司承諾對受反壟斷法規制而將要實施的付費計劃數額以一定百分比的增長率按階段陸續面向用戶進行應用軟件的收費。這樣就給了用戶群及軟件開發市場一個緩沖的時機,既可以規制其濫用行為,又可以給予依賴Android而生存的應用軟件開發公司時間逐步撤離出去。這樣同時也為市場用戶的自由選擇提供了可能性。
2、對搭售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行為的規制
對于谷歌公司在Android系統占據絕對市場份額情況下可能會采取的關閉源代碼的行為又該如何應對。針對此種潛在的隱患,在認定了谷歌公司的絕對市場支配地位后法院或仲裁機構可以之后的合同違反意思自治原則和顯失公平為由裁定合同無效。這樣就能夠盡可能的避免其他應用軟件開發商以及消費用戶基于對之前Android源代碼開放的認識而做出對后續市場的錯誤判斷。
【參考文獻】
[1] Netmarketshare.市場調研機構所做的關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份額報告.來源于.2010.10.04.
[2] 市場研究機構comScore的關于2010年11月到2011.2美國智能手機系統市場份額報告.來源于新浪科技.2011.04.02.
[3] 國際數據公司(IDC)公布的關于2012年第二季度到2013年第一季度手機市場占有率情況的新數據.來源于網易手機.2013.
[4] 孟雁北.反壟斷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5] 鄭鋼.淺析國際技術壟斷與技術擴散的關系.商場現代化,2007.
[6] 尚明.反壟斷法理論與中外案例評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是繼大型機、小型機、個人電腦、桌面互聯網之后第五個信息產業發展熱潮。兩年前,國際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就給正在興起的移動互聯網下了定論:它不僅給移動智能終端制造業帶來深刻影響,也完全改變了電信業的游戲規則。
實際上,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與之相關的各個產業都在重新洗牌。傳統互聯網服務商、軟件廠商、硬件廠商以及運營商等正在為搶占移動互聯網市場做各種準備。大家認為,未來移動互聯網最大的機會是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市場。
可以預見的是,在產業競爭與融合中,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市場將迎來新的征戰。企業級移動應用的興起給產業鏈中的廠商等參與者帶來什么機遇和挑戰?誰會是這場征戰的王者?
看得見的市場前景
移動正成為一種常規化需求。
市場調研公司IDC的數據顯示,2011 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首度超過個人計算機。這一數據讓業界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孕育的市場空間更加樂觀,各路創業者、投資者、傳統互聯網企業、硬件廠商、電信運營商,紛紛涉足該市場。傳統互聯網企業,如百度、騰訊、網易、奇虎360、阿里巴巴等開始涉獵硬件終端領域,而硬件廠商如聯想、三星等也開始布局互聯網,它們的目標很明確:將自身主流業務延展至移動互聯網,搶占該領域的發展先機。IT消費化是推動力
當今的IT環境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商務和消費融合的趨勢更加明顯,IT消費化特征日益顯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員工采用自己的電子設備處理日常工作,他們希望實現隨時隨地辦公,并能享受與傳統辦公環境一樣的應用體驗。云計算、虛擬化和移動設備的興起正在使滿足這種需求成為可能。
在信息化時代,手機智能化、社交網絡等交互元素讓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的界限變得模糊。隨著移動應用的爆炸式增長,越來越多的員工希望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其他移動設備隨時隨地訪問公司網絡,獲取數據并處理相關業務。因此,越來越多的雇主開始意識到,使用移動設備有助于幫助員工實現遠程辦公進而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
移動終端和互聯網業務上的各種創新的融合,推動了移動互聯網消費級市場快速發展,并逐漸向企業級市場滲透。
“企業對移動辦公的需求會越來越大。現在的公司員工至少都會在手機上安裝一個郵箱之類的應用。隨著這些移動手機、平板電腦等高科技產品日益滲入工作中,員工的工作方式正發生巨大改變。”艾瑞咨詢分析師孫崇慧表示。
比如,遠程辦公使身處北京的經理領導在廣州的團隊成為可能,而視頻會議則能夠幫助團隊將原本浪費在交通上的時間省下來用于處理工作。遠程辦公一方面幫助企業省去了差旅費用的支出從而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員工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讓工作變得更加靈活和輕松,是雙方都樂于接受的一種新興辦公模式。
目前移動互聯網給普通用戶帶來的最大便捷就是隨時隨地社交和娛樂,但是隨著移動終端設備處理能力的發展以及企業用戶應用需求的多樣化,針對企業用戶推出的企業級應用將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3~5年后和消費級市場持平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出貨量不斷攀升,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硬件基礎。根據市場調研公司 Canalys 的報告,2011 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 15850 萬部,超過個人計算機(PC) 12020 萬臺的出貨量;2011年智能手機的全年出貨量為 48770 萬部,PC出貨量達 41460 萬臺。從出貨量上看,智能手機的市場需求已經超過個人計算機。
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報告,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2390萬部,比上一季度增長58%,超過美國的2330萬部。艾瑞咨詢的研究數據也顯示,2011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規模達到7210萬臺,較2010年增長103.1%,預計2012年是智能手機普及發展的一年,中國市場出貨量將達到1.13億臺,增長率達到56%。
支撐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另一大基礎是無線網絡。除了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入之外,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紛紛著手布局IPv6,并確定其發展目標。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宣布撥款80億元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專項資金。
在移動互聯網的市場規模方面,艾瑞的2011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表明,2011年國內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393.1億元,同比增長97.5%。其中,移動電商占比29.2%,2012年有望超過移動增值業務成為國內移動互聯網最大的細分市場。
與互聯網發展的軌跡類似,在目前的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中,消費級市場的繁榮程度遠超過企業級市場。從蘋果應用商店AppStore、谷歌應用商店以及國內的安卓操作系統的四個第三方應用商店——安卓市場、應用匯、安智市場、機鋒市場來看,目前人們集中關注游戲、視頻、社交網絡、LBS等應用,而對企業級應用關注得少。但是業內人士堅信,在移動互聯網中,企業級移動應用將最終成為主流應用。上海延展咨詢公司市場部經理辛迪接受《中國計算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企業在互聯網應用上的投資將會越來越多,并逐步偏向企業級產品。”
賽迪顧問通信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王武軍則表示,從去年開始,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市場才開始發展起來,目前看來,行業用戶的市場潛力很大,預計3~5年后,企業級應用市場規模將和消費級市場持平。
海比研究的數據同樣預測,未來五年移動互聯網企業級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可達42%,預計2016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27.4億元。
制約因素仍不少
對于短期內企業級市場的發展前景,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樂觀。清科集團執行副總裁、清科創投董事總經理葉濱向《中國計算機報》記者表示,短期內,他看淡企業級市場。他認為,國內很多已經上市的軟件公司雖然也進軍移動互聯網,但大部分選擇在消費級應用市場上布局,在國內互聯網發展初期,企業級移動應用市場規模還遠遠落后于個人市場,這種發展軌跡同樣會發生在國內移動互聯網領域。
葉濱的觀點代表了不少投資者的觀點。CyberAgent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戴周穎目前也比較關注消費級移動應用市場。
是什么牽絆了國內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發展的腳步呢?北京壹人壹本COO方禮勇認為行業用戶對移動終端的操作體驗差是最主要的原因,人們已經習慣于用PC辦公,用移動終端辦公時,由于很多PC系統沒能移植過來,或者屏幕太小、人機交互方式不同、表單填寫方式不同等多種因素影響了人們的使用體驗。
在《中國計算機報》進行的一項關于“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推廣遇到的最大阻力”的調查中,超過1/4的受訪者選擇了“移動終端操作不變”,而40%的受訪者則認為是移動互聯網網絡環境不穩定。艾瑞咨詢分析師孫崇慧表示:“目前的國內很多地方的無線網絡信號不穩定,有些地方甚至沒有信號,這讓人們對電子產品的移動體驗大大降低;此外,目前移動終端上網的流量費用較高,這些基礎環境限制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舉個例子,北京市紅十字會醫院(999急救中心)的急救車上的移動終端,可隨時通過3G網絡采集病人的數據并傳到中心總部。如果路上遇到斷網情況,這將產生難以想象的嚴重后果。
除了以上的宏觀因素以外,導致企業級移動應用普及受限還有兩個重要而復雜的因素——用戶意識和軟件本身。
在用戶方面,很多傳統行業對移動辦公的接受程度還比較低,所以現在用戶的使用習慣還需要培養。“企業對移動辦公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王武軍表示,企業內部結構非常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的發展。葉濱也認為企業復雜的決策機制阻礙了移動互聯網應用在企業內部的推廣,他向記者表示:“在一個企業中, 管理層、業務人員、職能部門人員對移動辦公的需求不同,有人需要,有人抵制,即使業務人員對移動辦公有很強的需求,也可能導致移動應用不被企業采納。”
另外,企業擔心系統的安全問題,這是無可厚非的,也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這是PC時代便存在的問題。再者,員工不愿意在自己的手機上安裝一些辦公軟件,覺得自己私人的空間被侵占了。這樣,企業就需要為員工配備移動終端,成本又成為問題,并非所有企業都愿意承擔這個成本。
如同PC上的企業級軟件一樣,企業用戶擔心安裝在移動終端上的企業級軟件能否滿足企業的需求,擔心應用軟件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問題,還要求新老系統數據庫能流暢對接。這對企業級應用的開發商提出了很高要求。葉文榮認為目前軟件還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用戶應用需求,是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開發者對國內企業的信息化需求把握不準,沒有為企業提供一款特別適合企業使用的產品。”金和軟件市場部總監劉沁松持類似觀點:“一款企業辦公產品會被企業所采用,最重要的是產品要在滿足用戶辦公管理的需求基礎上,做到易用、好用。”
最好的創業時代
對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市場來說,現在是最好的創業時代,也是最差的創業時代。雖然人們清晰地看到移動互聯網美好的發展前景,但如何攀越荊棘達到成功彼岸,成為幾乎所有創業者還在摸索的難題。
商業模式更清晰
在移動互聯網消費級市場,除了游戲,幾乎所有的應用都處于燒錢階段,并在短期內無法找到穩定的商業模式。這個窘境使不少開發者將目光從消費級市場轉移到企業級市場。
這并不難理解。企業用戶肯定比個人用戶更愿意為自己使用的產品付費。“企業還是愿意為一款能為自己帶來價值的產品付費的,所以企業級應用采用收費模式行得通。”艾瑞咨詢分析師孫崇慧表示。從目前企業級市場的發展狀況來看,商業模式似乎也是顯而易見的:許可證收費模式、項目型收費模式、硬件收費軟件免費模式、和電信運營商分成、自運營模式……
“在目前已經存在的商業模式中,項目型收費模式、硬件收費軟件免費模式、和電信運營商分成這三種方式比較常見。”賽迪顧問通信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王武軍表示。
雖然很多企業級應用開發出來后帶著明顯的商業模式,但實現贏利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雖然企業用戶更愿意付費,但是他們對付費產品的要求卻是很高。做出一款產品不難,難得的是如何做到讓企業心甘情愿地為這款產品付費。”北京億企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 文榮表示,對一款企業級產品,企業用戶最看重的三個方面是:是否能滿足企業用戶的需求,是否能和企業原有數據庫對接,是否實現數據安全。
當然,并不是所有企業級產品都走收費的道路,北京億企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產品今目標采用免費模式。“今目標雖然是永遠免費的,但是我們有自己的商業模式:首先,目前今目標給企業提供足夠的存儲量,假如企業所需的存儲量超過我們給企業免費提供的,企業就需要花錢來買;其次,未來我們希望通過提供第三方增值服務來贏利。目前我們已經開放了開發接口,未來企業如果需要比如安全等軟件,我們可以通過第三方來提供。”文榮表示。
市場更集中
商業模式形成的基礎是推廣方式。王武軍認為,目前選擇在應用商店進行推廣的企業級應用比較少,因為對企業用戶來說,在選擇一款應用時,他們更看重應用性能、開發商品牌、開發商的售前售后的支持能力等,所以他們不傾向在應用商店下載一款產品;此外,每個企業用戶都有自己個性化的需求,他們更希望應用開發商為自己定制開發產品。
“目前大部分應用開發商更愿意選擇和電信運營商合作,向用戶推廣一體化的軟硬件解決方案。”王武軍表示,因此在目前的企業級移動應用市場,運營商占有主導地位。
對于企業級移動應用市場,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有希望能分得一杯羹。除了各路開發者、中間件提供商等,為了搶占競爭先機,傳統企業也紛紛加大投入。以騰訊、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傳統互聯網公司、以金蝶、用友為代表的傳統軟件開發商、以聯想、三星為代表的硬件制造商……誰更有移動互聯網的基因?誰能在該領域的競爭中獲得話語權?
“產業鏈的每個環節的廠商都有其市場空間,這些廠商并不是處在對立的競爭的狀態。”孫崇慧表示,目前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的發展潛力非常大,足夠讓每個環節的廠商都有利可圖。
既然轉型移動互聯是整個業界的大勢所趨,那么企業級移動應用在哪些領域會更加有利可圖呢?王武軍認為,在企業移動應用市場中,教育、金融銀行、政府三大行業的規模更大。首先教育行業的用戶基數比較大,而且父母更愿意為子女付錢;其次金融行業有較高的信息化意識、信息化基礎,還有布局信息化的實力。
而從應用屬性方面來說,一些IT廠商從市場應用情況中得出結論,認為基于手機特性的移動應用市場更大。比如移動終端的身份認證、定位、通信等功能,是PC無法企及的,更加容易受到用戶的認可。
傳統中小企業、大型企業,甚至包括政府單位,都很重視對外營銷推廣和員工實時協同工作。中小企業對成本更加敏感,隨著智能終端價格的降低,企業在移動信息化方面的應用需求會增長得更明顯。“對于一些開發商來說,通過中小企業用戶切入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市場是更容易成功的。”王武軍表示。
投資更謹慎
當前的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可以分為延展性應用和原生態應用。延展性應用是指是直接從PC上移植到移動終端上的應用,原生態應用是指專門針對移動終端開發的應用,這些應用往往結合了通信、拍照、觸摸屏、定位、體感等智能終端特有功能。
“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的突破口是原生態應用,也就是那些擁有在移動終端上能實現但在PC上無法實現的功能的應用,比如銷售的外勤管理系統,這個系統通過定位可以檢測員工位置。在這個系統的基礎上,應用開發者還可以幫助用戶開發其他功能,以滿足用戶的其他需求。在這些應用領域,一些新創企業和傳統桌面軟件開發商的競爭優勢是相當的。”葉濱說。
雖然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目前面臨的挑戰還是多層次的、復雜的,但是如同一座金山,它需要人們的慧眼去識別、開采和開發。無線網絡基礎設施會越來越完善,其資費也將逐漸平民化。隨著應用的不斷開發以及軟硬件技術的發展,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也將逐步完善。“硬件終端的上網速度會越來越快,操作系統也會越來越完善,軟件廠商開發的軟件多了以后,會對用戶的需求把握得更準確,并開發出用戶體驗越來越好的產品。”方禮勇表示。
同互聯網領域一樣,移動互聯網的產品同質性也很高。在一款模式創新的產品取得成功后,會吸引越來越多開發者開發功能相似的產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級移動應用市場,簡單模仿別人的產品通常不能取得成功,因為企業級應用通常需要一個強大后臺的支撐。只要企業潛心研究產品和用戶體驗,廠商無論大小,都可能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分一杯羹。
目前來說,企業級移動應用的客戶主要是中小企業,這些用戶在使用這些移動產品時,并沒有先入為主的品牌包袱,他們更容易接受一個新品牌的產品,而且這些中小企業用戶對費用更加敏感,專門做企業級移動應用的廠商為他們提供的服務一般會更便宜,所以企業級移動產品從中小企業用戶入手,會更容易獲得發展。
“大型企業的進入會給中小企業帶來很大影響,但是這些大型企業未必能這么深刻地了解這個行業的精髓。企業級應用的進入門檻相對要高,所以小企業進入這個行業的難度肯定會更高,中小企業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產品,在激烈的競爭中還是有機會的。” 孫崇慧向記者表示。
“目前移動互聯網應用市場剛剛發展起來,整個產業的發展速度比較快,應用會層出不窮,每年都有新的熱點出來,不過它離成熟還早。”方禮勇說。因此,對各個進軍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市場的企業來說,機會還有很多。
對于進入企業級移動應用市場的創業型企業,雖然贏利看似很容易,但面臨的競爭會更大。清科集團執行副總裁,清科創投董事總經理葉濱表示:“從整體來看,移動互聯網的投資沒有泡沫。清科創投一直在積極地進行投資,只不過今年的資本環境比想象的得更悲觀,大家在投資方面更謹慎。”
雖然如此,北京壹人壹本COO方禮勇依然很樂觀。他認為,目前移動互聯網還是投資的熱點,投資公司、大型互聯網企業、傳統硬件制造公司等都在尋找好的投資對象。“現在或許是在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領域創業的最好時候。前幾年,投資人關注的是投不投的問題,而現在大家關注的則是投多少的問題。”方禮勇表示。
記者手記
警惕陷入創新者的窘境
從目前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類型來看,延展型應用是主流。也就是說,目前大部分的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是將在傳統PC上運行的應用移動化。這主要是因為目前辦公的主流設備還是PC,移動辦公產品為了更好地和PC應用對接,在功能等方面并沒有太大改變。
基于這個狀況,傳統桌面軟件開發商比移動互聯網創業企業更具優勢,這些優勢體現在品牌、渠道、原有用戶基數以及對企業業務流程的熟悉度上。從這個角度來看,創業型企業從一開始就似乎注定在企業級移動應用市場的競爭中敗北了。
然而記者看到的情況似乎并非如此。
在目前企業級移動應用市場,備受用戶青睞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創業型企業開發的。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這些專門做企業級移動應用的開發商對用戶的移動需求理解得更透徹,用戶使用他們產品的成本更低……當然,這些因素也是導致這種狀況出現的原因。但記者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創新者窘境效應在發揮作用。
如果大家看過《創新者的窘境》這本書,你可能會認可一個觀點:在面臨破壞性技術時,管理制度越科學的公司越有可能走向失敗,因為他們會認真傾聽并努力去滿足現有用戶的需求。
我們不妨運用這一觀點來評估一下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市場。雖然我們都能看到未來移動互聯網企業級應用的發展潛力巨大無比,但相對于傳統桌面軟件開發市場,這一市場依然小得可憐,現有用戶甚至向他們表示,我們的移動辦公需求其實并不大,至少和PC應用相比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