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記憶力和思維能力的關系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可經常進行思維游戲:研究證實,經常進行思維游戲(如拼圖、下棋、聯想等),能提高人的形象思維及抽象思維能力,改善人的思維狀態。因此專家建議:人們每周進行2~3次的思維游戲,每次進行30分鐘,可增強人的記憶力。
2.可經常聞聞玫瑰花香:研究發現,聞著玫瑰花香入睡有助于增強人的記憶力。人在深度睡眠時,其大腦皮層負責思考和計劃的部分會向大腦深處主管記憶的海馬狀突起傳遞信息,而玫瑰花的香氣能刺激大腦皮層的活動,增強它向海馬狀突起發出信號的能力,從而可強化人的記憶力。此外,玫瑰花香還可使人的心情變得沉靜,緩解人緊張煩躁的情緒,起到安神鎮靜的作用。
3.可經常轉動眼睛:研究表明,經常左右水平地轉動眼睛,每次轉動30秒,能增強人的記憶力。因為左右水平地轉動眼球能讓人的左右大腦相互作用,具有修復記憶的功能。
4.可做冥想練習:冥想能夠鍛煉人的注意力。而注意力提高后可增強人的記憶力。在做冥想練習時,練習者可選擇一間安靜的房間,坐在或者躺在地板上,雙手放在胃部,同時做深呼吸,然后專注于這一份沉靜。每天冥想10分鐘可起到很好的增強記憶力的效果。
5.可經常嘗試新的思路:心理學家認為,新的思路可以幫助人們理清頭腦中的紛雜思緒,增強人的記憶力。因此健忘的人可以嘗試學習一門外語或培養一種新的愛好,如烹調、繪畫等。
6.要保證睡眠質量:研究顯示,優質的睡眠可使小腦的活性增強。而小腦控制人思維的速度和準確度。因此,保證充足、優質的睡眠可增強人的記憶力。
7.要養成“回頭看”的習慣:如果你經常忘記東西放在哪里、煤氣閥是否關好的話,可養成“回頭看”的習慣。“回頭看”的方法雖然簡單,但可以有效地增加大腦對一些事物的印象,增強人的記憶力。
8.要鍛煉不常用的那只手:慣于用右手的人要多運動左手,如用左手刷牙、拍球等。這種鍛煉能刺激大腦中神經細胞的生長,增強人的記憶力。
9.要堅持進行體育運動:可以進行任何一種有氧鍛煉或者強化力量的訓練(如慢跑、游泳、舉啞鈴等),每周可進行3次,每次至少進行30分鐘。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這種鍛煉可以使人大腦中的一種神經細胞加速生長,而這種神經細胞與防止記憶缺失密切相關。■
相關鏈接
老年健忘不等于老年性癡呆
【關鍵詞】直覺能力;情感;聯想和想象;音樂記憶力;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4-0284-02
根據形象思維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培養直覺能力、情感、聯想和想象,音樂記憶力、創造力五個方面進行形象思維訓練,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1 豐富音樂的表象積累 培養學生的直覺能力
人們對各種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維的基礎,只有豐富的表象積累才能為形象思維提供廣闊的天地。知覺的范圍很廣,如視覺、聽覺、觸覺等。音樂是培養聽覺的重要手段,有較強的聽覺能力對提高直覺能力有根大幫助,可以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音樂的表象積累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對各種音樂要素的表象積累,二是對各種音樂作品的表象積累。
音樂語言是由音樂的各種要素組成的,如旋律、節奏、音色、和聲等。把音樂課簡單地認作教歌的過程是片面的,加強形象思維的訓練就要注意各種音樂要素的表象積累。
比如我們在教授《小紙船的夢》時不僅要讓學生會唱,還要學生通過唱這首歌感到旋律的優美、節奏的舒展、力度的變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經常的訓練就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了。
熟悉更多的音樂作品是積累豐富的音樂表象另一種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會創作出風格各異的作品,和他們有著豐富的音樂作品表象積累有很重要的關系。
2 通過音樂培養豐富的情感形象
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情感性。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態度的體驗,人們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聲音的表現。從喊叫、歡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樂則是最善于表現感情的藝術。柔美、慢速、稍弱的音樂同人們平靜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強的音樂同人們激動時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壓抑的感覺又同人們悲傷時的心情一樣,因此人們常常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在強烈的音樂感情因素影響下,形象思維則得到更大的發展。
通過音樂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首先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運用一切方法啟動學生的積極性,如現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學、參與教學、趣味教學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勵學生運用音樂表現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達內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為演唱和演奏的過程就是內心情感抒發的過程,是內心情感更深層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華。比如在時期流亡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總要唱起“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表達對淪陷的家鄉的懷念和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二泉映月》雖然是一首優秀的中國作品,但也能使外國人產生同樣的情感。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指揮該曲時,就體驗到了一種深深的“斷腸之感”。
在音樂教學中啟發學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開的,投入了豐富的情感會使歌聲(樂聲)更富于感染力,反過來又會激發學生更為深厚、強烈的情感活動。
3 培養聯想和想象力發展形象思維
聯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維的主要思維方式。作曲家創作音樂的過程首先是一個形象思維的過程,無論是從生活中提取的題材還是從文藝作品中提取的題材;無論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還是從某種藝術中萌發靈感而成,總之都是在他頭腦中最先出現他感興趣的形象,然后運用音樂語言和音樂表現技巧創作而成。
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聯想力和想象力可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1)掌握音樂的表現手法。這是引起聯想和想象的必要條件。如鋼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長笛三度音好像鳥嗚,定音鼓的輪擊好象雷聲,快速半音階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2)積累約定成俗的曲調。它可以使人產生對某一特定地區風土人情或特定歷史背景的聯想。如,聽到《信天游》就可以聯想起黃土高原的景象,聽到《茉莉花》就好象見到了秀麗的江南水鄉。
(3)鼓勵學生在特定情感基礎上的“瞎想”。過去的觀點是避免學生在欣賞音樂中編故事,如果在正確感受音樂情感基礎上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是否對發展形象思維有更大的好處呢?
(4)經常進行選擇性想象訓練。教師首先提供一個想象的范圍,由學生選擇適合的音樂。比如教師提出一個田園的景象,學生可以選擇《森吉德瑪》、《田園》、《龜兔賽跑》開始音樂等。
(5)豐富學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廣度。
4 加強音樂記憶促進形象思維發展
形象記憶是右腦的功能之一,加強記憶力的培養可以促進形象思維發展。思維是非常依賴于記憶的,由于音樂具有流動性的特點,因此追蹤和理解音樂就必須依靠己憶去完成。也就是當音樂的實際音響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這個“音響”,這就是“內心音樂感”。這種能力的形成對提高記憶力有很大的幫助。
記憶的方式概括起來有兩種,一種是抽象記憶,另一種是形象記憶,即把記憶同某種形象聯系起來。凡是記憶力強的人,他們的形象記憶能力都很強。如一個高段的棋手能夠不看棋盤與人對弈,實際上在他的頭腦里有一個棋盤的形象,一幅圖勝似千方萬語。音樂家的記憶一般都很強,莫扎特能夠憑記憶把多聲部的《贊美歌》記錄下來,門德爾松能把遺失的管弦樂總譜憑記憶再寫出來。
在音樂教學中加強記憶力的培養可以:
(1)聽記旋律。教師彈奏一般旋律,學生用模唱式唱名唱出。
(2)旋律聽記填空。如56│54│(32)│1-│,教師彈奏括號中的音,由學生填寫。
(3)記憶主題。大量地記憶各種主題,提高音樂的記憶力,力求做到博聞強記。
(4)默讀樂譜,訓練內心音樂感加強記憶。
(5)反復欣賞。為了保持記憶,在一個階段之后,重復欣賞已學過的作品。
5 把培養創造性思維與發展形象思維結合起來
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包含了才能以及心理,心理健康屬于教育的一個目標,并且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實現目標教育的具體措施及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依照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征,令受教育者具備良好的心理素養,提升心理機能,挖掘心理潛能,以加快學生總體素質的提升以及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能力對其未來在社會中身心潛能的研發與運用程度有影響。
近些年來,大學生有較大的壓力,如學習方面的壓力、情感方面的壓力、競爭壓力以及經濟壓力等。正因如此,大學生出現了各類心理問題,有的還出現了行為障礙或人格出現缺陷。學科教育在學校的整體教育中占據最多的實踐,學生大部分時間均在課堂中度過。教育部指出:在學科教學中,需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見,學科教學已經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1]
舞蹈教學作為特殊的藝術類別以及課程方式,在培養學生個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充分優勢。舞蹈藝術不但展現著運動的身體,還屬于運動的精神展現。舞蹈是身體藝術,并且也屬于心靈藝術,是通過心靈來駕馭身體,通過身體展現心靈的藝術。舞蹈藝術是心靈的產物。從這一認知可以看出,如果在舞蹈教學中有意識地滲入心理教育,則可以彰顯舞蹈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 舞蹈教育心理能夠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學生學習舞蹈的過程中,認知能力屬于最關鍵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認知能力,才可以將舞蹈的基本功練好。認知能力包含聽覺、視覺以及與運動的記憶力乃至注意力。對于一些才開始踏入舞蹈教學的學生而言,他們并不了解舞蹈的概念,也面臨著適應新環境等方面的問題。此時,老師應當先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最關鍵的是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與記憶力,如此才可以使未來的教學工作更加順利。
1.1 通過舞蹈教育心理培養學生的記憶力
對于人的心理活動而言,記憶力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形式,假如不具備記憶,學生就無法更好地進行學習,甚至平時的生活也無法正常執行。舞蹈是人體運動的一種形象藝術,對學生而言,他們應當先具備視覺的記憶力。也就是說,在老師的教學當中,學生應當牢記老師的動作。因此,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通過十分優美的姿態乃至十分標準的動作進行示范,如此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視覺記憶力。除視覺記憶力以外,還有運動記憶力和聽覺記憶力。運動記憶力指的是學生在活動當中,所有身體均能體會到一種反應。實際而言,人們在所有技巧當中,均可以令自身體會到身體各處在活動當中的信息。而在培養學生的聽覺記憶力方面,老師應當在教學當中透過較為生動、科學、合理的語言,對概念進行表述。在表述時,要做到準確,如此方能良好地提升學生的聽覺記憶力。在培養學生記憶力的過程中,老師應當通過較為合理的方式對學生的記憶從無意識到有意識進行培養,研發學生智力,令其構成一個思維體系,真正提升舞蹈教學的效果。[2]
1.2 通過舞蹈教育心理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在實際教學當中,老師應當將學生的注意力轉至教學當中,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教學效果。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時,老師可以利用標準的示范動作、生動的語言乃至積極的教學情緒。在實際的教學當中,老師很難長期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想盡方式令課堂變得更為豐富、有趣,提升訓練的價值。
2 培養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是舞蹈基本功教學的重要所在
學生學習的中級階段,通常是指大二、大三學生的學習,屬于思維與想象力提升的心理過程。因此,強化培訓學生的思維及想象力,在這一時期尤為關鍵。
2.1 培養思維
思維是認識活動的重心,不論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均為打造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重要所在。在學習的中級階段,學生對舞蹈基本功認知能力的提升,對周遭環境的適應,對舞蹈知識乃至舞蹈技能的把控,均屬跨越。此時,老師需要對學生的成熟給予肯定,還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令學生融入教學當中。在課堂中,學生需要獨立思考,以提升思維能力。老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通過換位教學法,讓自己處于學生的位置,對如何教學進行思索及觀察;同時讓學生做老師,談論自己學過的舞蹈組合或者舞蹈技巧。學生需要將動作的標準乃至正確的概念講解清楚,并且將規范的動作示范出來,以更好地理解所有時期的動作要領,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具備分辨正確動作以及錯誤動作的能力。要通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令其想象力更加豐富。
2.2 培養想象力
想象是對人腦中原本的表象進行加工和改造,以構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學生依照自身的觀察和想象,感受四肢與身體部位所需的力度以及相互協調的關系,將動作表達得比老師的示范更加精準動人,對學生而言尤為關鍵。并且,還要加強學生的情緒想象力與音樂、文學、構圖的想象力。這就需要老師精于想象、勤于想象,如此才可啟發、引導學生的想象。在舞蹈教材的設計和傳授中,除卻動作的規格外,切不可強加其他給學生。應當激勵學生超越老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令學生的想象力更富生命力,更為生動。通過實踐可以發現,培養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是提升舞蹈基本功教學的重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以心理方面協助學生平安度過,是提升教學品質的良好方法。
3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藝術創造力是舞蹈基本功教學法的根基
3.1 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創新性思維包含了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兩方面。發散思維為根基,集中思維為理論依據。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指的是在已經具備的知識與經驗無法處理目前的問題時,則需形成一種特有、新穎的探索性思維方式。在課堂訓練當中,由于學生條件各異,在傳授技巧時可以通過不同的訓練方法,獲取最好的結果。例如,通過地面轉動的方式處理身體直線的問題,讓初學者不會有腰部的負擔,并且能夠迅速將腳、膝、跨、肩一同打開,規避了常規訓練時無法一同打開的問題,獲得了良好的成效。[3]
3.2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學生向老師學習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時,無法擺脫模仿,可是絕非單一地模仿,應當在學生模仿當中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并且,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知識與技能的積累、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需要在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藝術創造力培養的比重,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意志,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