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數學學科導論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其實,課堂導入也算是一種藝術,也算是一種創新,小學數學教師在做課堂導入時,首先要備好課,不能盲目地去準備,要確保設計的這個導入可以優化知識結構,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產生興趣,能夠有效地啟發小學生的思維,能夠很好地調動數學課堂的氛圍,能夠消除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畏懼心理等等,否則的話,這個課堂導入沒有任何作用,就是多此一舉了。
(一)運用與小學生產生共鳴的方式來進行導入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可以選擇一道與本節課有關的簡單的題,然后與小學生一起分析。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然后按照小學生的思維來思考,這樣就很容易與小學生產生共鳴。只要產生共鳴,數學教師再循序漸進,就把小學生真正地帶入到數學的課堂中去了。
(二)運用詩歌導入法來進行課堂導入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簡單,太復雜的知識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在一節課的最開始,數學教師就去講重點難點的話,那小學生就會聽得云里霧里,漸漸地就會對數學失去興趣。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把難點都簡單化,打個比方說,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把數學教材上的公式都編成一個一個短小、押韻、朗朗上口的小兒歌,然后利用這些小兒歌來進行課堂導入。這樣就很容易讓小學生眼前一亮,發現數學還可以這樣學。這樣的課堂導入,就激發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提高了小學生的積極性。
(三)運用隨機導入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小學生每天的學習狀態都是不相同的,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在走進教室的那一刻,就要仔細觀察小學生的狀態,然后學會隨機應變,快速地找到適合小學生現在這種狀態的課堂導入方法。就算在備課時都準備好了課堂導入,在發現與小學生狀態不符的時候,也要及時更正,否則就達不到任何的效果,做了也等于沒做。
(四)運用趣味導入法進行課堂導入趣味導入法就是給小學生營造一個快樂的、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小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沒有太多的顧慮,也沒有太大的壓力,非常輕松愉悅積極的學習狀態。這樣的趣味導入法可以讓小學生意識到數學這一學科并非想象中那么枯燥,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嚴肅,只有學生放松了心理,消除了畏懼的心理,才能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才能真正地投入到數學課堂中去。
(五)運用復習導入法來進行課堂導入所謂的“復習導入法”,就是指數學教師在講解新的課程時,先復習一下上節課所講的內容,利用復習上節課的舊知識來引出新的知識。因為在一節課的開始,老師都要講一些簡單的、容易理解的知識,利用這些簡單的知識再去引出重點難點,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才有助于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才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數學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這一環節
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認為“課堂導入”這一環節是可有可無的,所以就忽略了這一環節,甚至直接省去了這一環節。有的數學教師是進行課堂導入了,但因為沒有從心理上把課堂導入重視起來,做的導入也不是成功的,很多都偏離了課堂內容,沒有針對性。所以,數學教師在做課堂導入時,一定要具有針對性,所做的課堂導入內容上還有形式上都不能脫離這一堂課的內容。除卻以上,小學數學教師要保證課堂導入的豐富化、多樣化。長期使用一種方法進行課堂導入,每節課都用這一種方法進行導入,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一種導入的方法并不一定適合每一節課,小學數學教師要保證課堂導入的新穎,要根據課堂的性質來選擇導入的方法。數學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要不斷創新,不斷挖掘出新的導入方法來吸引小學生。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智力潛能并使之處于最活躍的狀態。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的差異以及課的類型、教學目標各不相同,導入的方法也沒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幾種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⑴直接導入法
直接導入法是教師直接從課本的課題中提出新課的學習重點、難點和教學目的,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誘發探求新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直接進入學習狀態。它的設計思路:教師用簡捷明快的講述或設問,直接點題導入新課。
例如:在學習“弧度制”時,教師直接引入新課:“以前我們研究角的度量時,規定周角的為1度的角,這種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今天我們學習另外一種度量角的常用制度----弧度制。本節主要要求是:掌握1弧度角的概念;能夠實現角度制與弧度制兩種制度的換算;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長公式并能運用解題”。這種方法多用于相對能自成一體且與前后知識聯系不十分緊密的新知識教學的導入。
⑵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即所謂“溫故而知新”,它利用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導入新課,淡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使學生迅速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能有效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難度。它的設計思路:復習與新知識(新課內容)相關的舊知識(學生己學過的知識),分析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圍繞新課主題設問,讓學生思考,教師點題導入新課。
例如:在學習“反函數”時,預先復習提問一一對應、函數定義以及函數的定義域、值域等和本節有關的基礎知識,進而用物理學中學生熟悉的勻速直線運動“”的關系自然導入反函數的學習。
運用此法要注意如下幾點:一要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結點,而聯結點的確定又建立在對教材認真分析和對學生深入了解的基礎之上。二是搭橋鋪路,巧設契機。復習、練習、提問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過有針對性的復習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另一方面在復習的過程中又要通過各種巧妙的方式設置難點和疑問,使學生思維暫時出現困惑或受到阻礙,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創造教授新知識的契機。
⑶設疑導入法
設疑導入法即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是教師通過設疑布置“問題陷阱”,學生在解答問題時不知不覺掉進“陷阱”,使他們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進而引出新課主題的方法。它的設計思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答問題,針對學生出現的矛盾對立觀點,引發學生的爭論與思考,在激起學生對知識的強烈興趣后,教師點題導入新課。
例如:在學習“兩角和與兩角差的三角函數公式”時,教師出示問題:“成立嗎?”。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成立,因為……”;有的說:“不行……”。認為正確的同學的說法是:代入第一個式子成立,立即有學生提出異議:取的角太特殊了,不信讓α=β=45°試試,大多同學認可后一位同學的說法,就連剛才同意第一位同學觀點的學生也倒向了后者。這時教師不失時機的提出問題:“那么到底等于什么呢?它與α、β的三角函數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呢?”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運用此法必須做到:一是巧妙設疑。要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從新的角度巧妙設問。此外,所設的疑點要有一定的難度,要能使學生暫時處于困惑狀態,營造一種“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問善導。設疑質疑還只是設疑導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盡快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必須掌握一些設問的方法與技巧,并善于引導,使學生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
⑷懸念導入法
所謂懸念,通常是指對那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和現象的關切心情。懸念導入法制造懸念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激發興趣,二是啟動思維。懸念一般是出乎人們預料,或展示矛盾,或讓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渴望和興奮,只想打破砂鍋問到底,盡快知道究竟,而這種心態正是教學所需要的“憤”和“悱”的狀態。一般來講,數學中的懸念需要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與分析學生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進行精心設計、精心準備。
例如:“等比數列前N項和”知識的教學,可利用學生已有的對珠穆朗瑪峰高度的認識,引導學生從“折紙”這種常見的活動出發,讓學生體會一張薄薄的紙片只需對折不多的次數,其厚度就會大幅增長,那么教師指出“有一種紙板的厚度是1mm,只需將其對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過珠穆朗瑪峰高度”的論斷,使學生心理形成強烈的反差,形成懸念,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運用這種方法需要注意,懸念的設置要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恰當適度。不懸,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太懸,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都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學生興趣高漲,自始至終圍繞問題,步步深入領會問題本質,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設疑導入法與懸念導入法有相通之處,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重在“疑”;后者重在疑的同時更要“懸”。
⑸審題導入法
審題導入法是指新課開始時,教師先板書課題或標題,然后從探討題意入手,引導學生分析課題完成導入的方法。這種方法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又突出中心或主題,可使學生思維迅速定向,很快進入對中心問題的探求,因此也是其他學科常用的導入方法。
例如:“三垂線定理”的教學,教師直接板書課題,然后針對課題逐字分析:“三垂線”三個字告訴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是三條直線之間的垂直關系,那么到底是怎樣的三條線之間的關系,教師邊畫圖邊從圖中抽象出三條直線的相互關系,引導學生開始新課的學習。
此法運用的關鍵在于針對教材,圍繞課題提出一系列問題,必須精心設計,認真組織。此外還要善于引導,讓學生朝著一定的方向思考。
⑹類比導入法(同中求異法)
類比導入法是以已知的數學知識類比未知的數學新知識,以簡單的數學現象類比復雜的數學現象,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
例如“圓錐曲線”一章的學習,學習“橢圓”知識可用學生已有的“圓的知識”類比導入,而后續知識雙曲線與拋物線的學習則可用已有的橢圓知識類比導入。
類比導入法運用了對比分析的做法,聯系舊知,提示新知。這種比較有利于學生明白前后知識的聯系與區別,而教師引導學生比較的知識的各個側面,揭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前后聯系密切的知識教學具有溫故知新的特殊作用。運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類比的貼切、恰當,兩種知識之間有很強的可類比性,才能使學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識。
⑺練習導入法
練習導入法,即先根據新課的內容和目標設置一定的練習,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或者使學生產生壓力感,急于聽教師講解的導入方法。
例如學習“等差數列前N項和”時,可給學生安排如下課堂練習:
思考題:如何求下列和?
①前100個自然數的和:1+2+3+…+100=____________;
②前n個奇數的和:1+3+5+…+(2n-1)=______________;
③前n個偶數的和:2+4+6+…+2n=___________________.
這三道小題,若第一題可以勉強解決的話,2、3兩道則必須尋找解題的技巧與規律了,使學生對“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知識有了強烈的認知欲望,此時開始學習恰到好處。
值得注意的是,練習題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有筆答題,也可有口答題,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編寫將會對新知識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
⑻實驗導入法
實驗導入法是引導學生觀察與新課主題密切相關的數學現象,以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探究奧妙的愿望,進而引出新課主題的方法。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則可以借助實驗演示數學知識的應用。它的設計思路:引導學生觀察演示的數學現象,圍繞新課主題設問,讓學生思考,教師點題引入新課。
例如:在學習“棱柱與棱錐的體積”時,可以這樣導入:首先,教師取等底、等高的三棱柱與三棱錐模具各一個,通過“裝水實驗”,讓學生觀察棱柱與棱錐體積的關系,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其它的各種等底等高的棱錐與棱柱體積的關系,從而引入課題。
⑼數學史導入法
數學史引入法是利用數學家的傳記或數學發展史導入新課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通過榜樣的力量去感染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喚起他們的探索熱情。它的設計思路:先講述與新課內容密切相關的數學史,利用科學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去感動學生,同時喚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最后教師點題引入新課。
例如:在學習“二項式定理”時,教師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著名的“楊輝三角”,并介紹其發現的艱苦歷程,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進而導入新課。
⑽電教導入法
電教導入法是把不便于課堂直接演示和無法演示的數學現象或規律制作成課件或幻燈片,用計算機模擬或放映圖片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點題導入新課。幻燈、錄像、投影儀、計算機等電教設備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目前在許多大中專業學校中,很多數學專業的學生基礎較弱、邏輯能力較差,有許多不好的學習習慣,加之數學需要較強的邏輯推理和歸納總結能力,使得很多學生對數學產生反感情緒,甚至覺得數學百無一用,逐漸對數學失去興趣。所以,只有使學生覺得數學不再枯燥、抽象,使學生不再對數學感到頭疼,使他們覺得數學是實用的、有趣的、生動的,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這樣學生才不會再把數學看成是負擔,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的開始,必須有效地展開新課,并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重新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不斷掌握學習要領,并把新舊知識能夠聯系在一起。
二、通過設置問題導入
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普遍數學基礎較弱,再加上教師在開始上課時不作任何鋪墊,直奔主題,使得他們對數學徹底失去興趣。比如,在講“復數”前,首先可以提問大家方程x2=-1的解為多少,大家根據平常的知識會說無解,這時,教師可以先賣關子,讓大家聽完這堂課后自然就明白了這個是有解的。然后,引入復數的概念、特點等,使得學生了解到復數的存在。上完課后學生就會明白方程x2=-1只是在實數范圍內沒解,但是在復數范圍內就有解了。這樣逆思維的引入課題,不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會引起他們的思考,究竟有什么神奇的數集存在呢?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就成功地引入了復數的概念,提起了大家學習復數的興趣。由此可見,巧妙地引入主題不僅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能有效地將學生的思維過渡到新的知識點上。
三、借助工具進行新課導入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數學工具引入新課題,如在介紹橢圓的概念前,要求學生在下次上課時帶圖釘、細線等工具,那么學生肯定就十分好奇,數學課要這些東西干什么用呢?上課時,介紹完橢圓概念后,在黑板上用圖釘和細線、粉筆畫出一個橢圓,加深學生對橢圓的理解,讓學生能直觀地看到:橢圓的兩個焦點就是圖釘固定的地方,到兩個焦點的距離之和就是所用的細線,并且看到兩個焦點的距離一定要小于細線的長度,即在橢圓中2c﹤2a。此外,還可以觀察到橢圓上每個點到兩個焦點的距離之和都等于細線的長度。通過這樣的現場演示,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橢圓的定義,并知道怎么畫橢圓。因此,數學工具的引入,不僅可以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并能學會如何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
四、通過多媒體進行新課導入
目前,許多課堂都在用多媒體上課,所以,將難以在課堂上直接演示的數學現象用PPT的形式展現出來,加上動畫放映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利于教師引入新課。比如,在推導“三棱錐體積的公式”時,可以用幾何畫板做一個動畫課件,在大屏幕上直接顯示一個三棱柱是怎樣被割成三個三棱錐的。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三棱柱和三棱錐之間的關系,直觀生動的上課方式也容易被大多數學生接受,使得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反應更快。此外,多媒體的應用有利于在課堂教學中舉一反三。所以,多媒體教學在大中專課堂教學中應用,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他們建立立體思維,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五、通過講故事導入新課
采用故事導入法實際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穿插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的發展歷史以及某個數學知識的故事,采用這樣的方式導入新課課堂。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啟迪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在上新課之前講述和新課知識相關的故事,當然講述的過程不只是教師單純的講解,學生也可以參與到其中,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展現給學生,通過給學生講述科學家堅持真理、不斷探索知識的精神去感動學生,激發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教師再將知識引入課堂。
六、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