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農村英語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當前高考閱讀和完形填空中對學生文化禮儀的考察越來越看重,但是與之相悖的是時下的英語教學大多還停留在語言教學上,對文化的重視度不夠,未能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滲透到教學之中。致使學生離開了課堂就幾乎不使用英語。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刻不容緩。對于中學生來說,課堂傳授的絕大部分是課本知識,因此教師應重點挖掘教材內涵,以“本”為本向外拓展、滲透。比如,在學習《Thatmustbearecord!》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索中國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和英國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項目,讓學生們找出兩者分別在哪些方面的記錄比較多,從而歸納出中國人和英國人在鐘愛的挑戰項目上有什么區別。而在學習《HealthyCare》的時候可以著重介紹一些英國人的飲食習慣,人們平常的娛樂活動等等,同時學習一些像Calorie、Vegetarian、keepthediet等比較常用的表達讓學生能夠站在英國人的角度為他們制定健康計劃。同時,英語文化的滲透也應盡量從學生感興趣的領域入手,這樣不僅能擴充他們的文化知識,還能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強調課堂互動,提高聽說能力
現在的學生普遍聽說能力比較弱,近幾年高考中英語聽力的比重也逐漸加大,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也要逐漸加強。語言環境對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尤其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用英語授課,用英語與學生進行問答,實現英語互動。而有的學生由于性格比較內斂,或者是知識掌握不牢、發音不標準等原因,存在心理障礙,不敢開口說英語。這時教師應當針對這種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利用組織小組討論、同桌對話等方式,把學生個體放到群體中去進行英語說話練習,借助群體的力量來帶動其說英語,在融洽的氣氛逐步培養學生的開口意識,在聆聽他人的同時也學會表達自己,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此外,在新課的導入階段或是早自習時間,教師都應該進行準確的帶讀或聽光盤錄音,讓學生模仿發音、反復練習,以達到語音純正之效;靈活運用教材插圖、教學掛圖或自制的卡片作為對話練習的提示,讓學生“看圖說話”,逐漸脫離“認字說話”,達到口腦同步的效果。
三、開展課外活動,營造英語氛圍
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來培養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能力是遠遠不夠,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英語、用英語的興趣,是補充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輔助手段。因此,英語教師要經常組織多種課外活動,營造英語氛圍,讓英語教學回歸生活,實現其英語交際能力的內化。以下主要介紹三種可行性較強的活動:
(一)課前演講
教師在新的單元開始前給學生個人布置任務,讓他們課后通過看書、上網等方式查找資料準備一個3分鐘以內的演講,用以鍛煉他們的整理和表達能力。所演講的話題是與本單元所學知識相關的外國文化,如《GreenWorld》可布置的話題就有各國的環境污染情況、環境治理措施、各國的珍稀動植物,等等。在查找資料準備演講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在鍛煉表達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文化意識和文化敏感性,是學生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二)角色扮演
任何語言的使用都離不開語境,只有當人處于某種場景之中,交流才會發生。而在交流時,不僅要求言語合乎語法、還要根據談話的對象、場合有所變通,表情和肢體反應也要恰如其分,這對于農村學生來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所以教師主要還是以參與為重,標準可稍微放寬,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編寫對話,并與同桌之間進行角色扮演練習,重點在于鼓勵學生更多地去創造、去使用,能夠在具體角色之和情境之中體驗到英語的價值和魅力。
(三)交流展示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有利的動機。有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產生排斥心理,尤其是在農村。農村信息技術不發達,學生很難接觸到城市學生很容易接觸到的那些英語節目、英語電影、英語動畫片之類的信息。這讓學生很難感受到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而事實證明,幾乎所有的學生,包括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學生,都會表現出對跨文化知識的濃厚興趣。例如,從跨文化的角度給學生解釋“為什么英語中會有Youarealuckydog.Heworkedlikeadog.而漢語中‘狗’一詞一般用于貶義”,學生就非常感興趣,且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如果教師能在農村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大量跨文化知識,必然會激發絕大多數同學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二)增強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
在初中階段,有很多語言使用規則,學生不易理解。農村學生更傾向于將語法規則看做是語言運算公式,只會套用,出現例外就無法接受。而對此,農村英語教師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去特殊記憶,不知道怎樣解釋。對于很多中式表達的不恰當和語用失誤的解釋更是難中之難。但是,如果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際知識加以解釋就會事半功倍,例如,從跨文化角度給學生解釋為什么與美國人打招呼時說:“Haveyouhadlunch?”是不合適的,學生則更容易理解。再如,英國人喜歡談論天氣,那么學生可能就覺得與英國人見面打招呼就應該說:“It’srainingtoday,isn’tit?”而實際上,英國人在談論天氣時,總是包含人們對天氣的評論。所以,打招呼時說“:It’srainingterri-blyhardtoday,isn’tit?”更為合適。這些例子,從語法的角度是無法解釋的。必須結合跨文化交際知識來解釋,才能增強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三)為教學改革提供有效途徑
成功的教學改革必須從正確的教學目的出發。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交際。從跨文化傳遞和跨文化交際的角度,轉變農村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讓農村英語教師明確語法教學雖然重要,但它也只是為實現成功的跨文化交際打基礎。只有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教學目標,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安排教學活動,增加有趣的教學內容,并以此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實現英語素質教育。
二、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功能的缺失
(一)課堂教學
現在的農村英語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傳統英語教學的影響,仍習慣將語法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師沒有把外語的教學,看做是一種跨文化的傳遞。從教學目標來看,記憶語法規則,記憶固定用法一直是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從講授方法來看,都是教師主講的傾倒式傳授,學生只能是記筆記和背誦;從課堂練習的形式來看,都是仿照課本內容做固定模式的對話練習,沒有給學生充足的發揮空間,學生仍然是依靠記憶在對話,而不是考慮交際語境在對話,書面練習幾乎都是練習冊講解,完全沒有交際的訓練。在這樣的教學必然導致學生只能將語言看做一系列的符號,不能將學到的語言與交際聯系起來。課堂的對話教學內容都是離學生生活較遠的,呆板的,學生只會做對話,但不會交際。在現實中,雖然學過幾年英語,但學生該說英語的時候卻還是不知道說什么。學生背誦的課文只像背臺詞,這樣的教學完全沒有體現英語教學的跨文化交際功能,學生很難在課堂上學習到有關英美文化的知識和跨文化知識,這種教學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農村學生來說,課堂幾乎是他們接觸英語的最佳場所。因此,充分利用課堂傳遞跨文化知識,訓練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當搜集相關文化信息,融入課堂講解。拋棄逐字逐句翻譯的講課模式,給學生呈現語境教學和啟發式交際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語言的使用。教師通過啟發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對話中的角色在該語境下應當說什么,應當怎樣交際,這樣的交際與中國文化中的交際有什么區別。這樣學生學習的是如何利用所學的語言進行交際,而不是站在語境之外觀看語言文字的使用規則。
(二)課后作業
農村中學英語作業基本上是背單詞、課文和做練習冊,沒有給學生提供練習語言的機會,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交際,所以練習語言的最佳方式必然也是模擬交際,而實現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一定需要跨文化知識的積累。因此,英語課的作業,不應當只局限于死記硬背的記憶和類似文字游戲的語法練習冊。應當采取措施,讓學生在課后練習語言的交際和對跨文化交際知識的自主學習與積累。雖然農村學生的學習資料較城市學生少,但學生可以組成學習小組,教師向學生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安排幾個學生一起完成一個選題的口語練習,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教師給予點評,這樣的開放式作業,能夠實現英語教學的跨文化交際功能,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體會到文化的差異,體驗到語言的實用性。這對農村的中學和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應當盡量為教師提供讀書、上網、交流及培訓的條件和機會,教師也應當積極主動地鉆研如何將英語課堂的跨文化交際功能不斷提升。
(三)考核方式
從農村中學英語的考核方式來看,題目過多地關注了語法規則的考查,對文化和交際的考查幾乎沒有,英語的考核方式決定了學生學習的目標,沒有安排在考核范圍內的知識,學生不會重視。因此,提高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交際功能,必須將跨文化交際能力列為考核內容之一,這樣教師才會重視,學生才會重視。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考核可以有多種形式,如口語考試和書面考試,在口語考試中,可以設定若干選題,由學生抽簽選擇。讓學生在某設定語境下分別進行與教師會話和學生之間自編對話,以考查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是否順利。與教師對話考查學生的隨機交際能力,學生之間的自編對話考查學生對該語境的理解及在該語境下語言的使用,在書面考試中,可以給出不完整的對話讓學生在多個選項中選擇最恰當的語句填空,也可以給出交際對話,讓學改錯或加以評論等。在考試中增加這類考查內容,一定會提高學生對語言跨文化交際的重視,更正學習英語的目的,改進學習英語的方法。
三、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方向
教學改革必定是從教師做起。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轉變,還是教學內容的調整,亦或是教學方法的改進,都對農村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提高農村英語教學的跨文化交際功能,必須先提高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培養教師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教師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是實現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功能的前提。只有教師具有跨文化交際意識,具有文化敏感性,才能在教學中準確把握文化信息,捕捉文化差異,合理設置交際語境和場景,讓學生得到很好的鍛煉。
(二)豐富教師的跨文化知識
教師的跨文化知識的儲備是課堂跨文化知識講解的基礎保障。因此,農村中學應當盡力解決教學資源缺乏的重大問題,創造條件讓教師有充足的資料可以查閱。作為英語教師,跨文化知識的積累是無條件的。教師自身應當積極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備,如定期到市區的書店購買圖書,經常利用手機、互聯網學習英語文化知識等。多看英文原聲電影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英文電影體現英語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師在看英文電影時,只有時刻保持著對異文化的敏感,才能夠及時抓住文化差異的訊息。要不斷地針對捕捉到的文化差異進行搜集、查閱相關資料,并對其進行解釋和理解。經過長期的積累,會有非常大的收獲。跨文化知識儲備越多,對英語教材中出現的跨文化信號越敏感,越能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發揮英語教學的跨文化交際功能,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提高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提高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師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才能準確把握和發揮實現英語課堂跨文化交際功能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斷針對教學現狀作出相應調整。提高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有助于教師抓住教材中的跨文化信息,教師能夠準確掌握何時應當展開,何時可以安排學生活動以及怎樣安排學生活動。教師的熏陶對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教師對異國語言的差異與美的展現,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農村英語教師來說,應當多找機會參加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訓,多與城市中學英語教師以及外教交流。多讀書、多看英語電影、英語節目,為自己提供更多的接觸英語的機會,從電影中、文藝作品中體會不同的文化、體會語言的使用。多參加英語角活動,為自己創造更多的運用英語口語的機會,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結語
受到農村自身條件的限制,農村英語教師獲得學習和培訓進修的機會很少,教學能力、業務素質相對較弱。一些教師未經過正規訓練,語言技能較弱,加之夾雜鄉音,而且專業基本功不扎實,又缺乏教學經驗。從教師的英語口語到課堂教學的組織,從對教學規律的把握到對教材的理解,從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到,都相對滯后。這樣,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要加大培訓的力度,不斷提高農村英語教師素質。首先,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要加大投入,創造條件,開展培訓工作。可以從教師自學和集中培訓兩個角度開展培訓。集中培訓應結合當地實際,有計劃、有目的地定期舉辦,可以利用雙休日、寒暑假進行,這樣,廣大教師有時間有精力參加學習。針對農村學校的特點,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自學是一種自我培訓,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素質。堅持學習有關的英語專業知識,閱讀相關的英語報刊、英語學科教育理論書籍,收聽收看英語節目,都可以促進自己知識的不斷更新,能力的不斷提高。另外,要學習新課標、新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精心備課,鉆研教材,吃透教材。
2開展教研,以活動促發展
教師的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既要具有過強的學科知識,又要具有較強的學科教學能力。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學術根底要深厚,學術視野要廣闊,還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把握教育發展動態,又要了解學生發展的規律,形成教育技巧、教學智慧。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然而,現在大多農村小學在英語教師師資嚴重不足,教學設備落后,教師教學和提高業務的積極性不高,僅滿足于按部就班進行課本教學。學校缺少教學活動,缺少教研氛圍,教師缺乏業務進修的自覺性。因此,提高農村英語教師素質,不僅僅要加大培訓力度,還要通過開展教學活動,調動老師的積極性,促進其在活動中學習、交流、反思、提升。促使教師在發展方向上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化。如,開展教研會議、說課交流、年組教研、評課、匯報課、新秀課等,通過教學活動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責任感、上進心,在活動中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在活動中提升教學水平。另外,在現有的條件下,可以與城市學校聯誼,讓校際之間、教師之間進行強弱結對互補,通過傳、幫、帶、研等形式共同提高。
3加強管理,在評價中激勵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