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水利經濟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以社會服務為前提
逐步建立水利工程社會效益補償機制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決水利工程的社會補償問題:第一,更加扎實的推進基礎工作的完善,進行調查研究,對水利工程事業進行積極的宣傳和引導,制定出水利工程的資產折耗補償辦法。第二,將水利工程的資產耗損不補償辦法,進行積極的立法和出臺相應的制度性文件,爭取得到相應部門的大力支持。把水管單位經營性資產與公益性資產分別進行管理和核算,公益性資產折耗補償應由財政撥款補助解決。當然,也可以通過政府批準后出臺某一有針對性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予以補償。這樣,公益性資產折耗有償補,經營性資產有效益,水管單位的經濟運行機制才能是健全的、健康的,也一定能夠達到良性循環。
1.2以實施人才戰略為突破口
建立優生劣汏機制自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按照“集中資金保重點,突出續建和急需”的原則,農業國債投資積極適應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要求,重點安排了國家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種養業良種工程、動植物保護體系、漁政漁港設施、旱作農業示范區等重大項目。良種工程的建設使“九五”期間全國農作物商品種子的生產能力提高25%,種子質量檢驗能力提高49%,種子儲藏能力提高22%,畜禽水產良種覆蓋率提高近10個百分點。按照《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國家在國債投資中重點加強了生態環境建設。先后啟動實施重點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綜合治理、天然林資源保護和中西部地區退耕還林試點工程,加大重點防護體系建設和重點地區水土流失治理、種苗基地和森林病蟲害防治等在建工程的投資力度。據初步統計,近年來在國債投資的支持下,全國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共完成土方工程約36億m2,石方工程近3億m2,混凝土工程5000多萬m2。提防加固完成1.6萬km,崩岸防護完成1000多km,控制性樞紐工程竣工25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75座,蓄滯洪區改善和增加撤退道路2000多km。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實施的長江中下游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工作。
2加強水利產業的創新發展
2.1水利水電工程與市場產業研究
作為我國的基礎性建設產業之一,水利水電工程由于具有投資大、建設周期較長等特點,決定了工程從投資決策階段直至竣工階段的各個環節決需納入建設成本控制的環節。從招投標標價及相關的評標方法、工程造價預算、原材料價格和實際施工過程中人工、材料的優化管理等方面指出了現行水利工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相應提出了我國目前宜采用單位估價法和實物量法的轉換,以期達到盡快與國際接軌。通過實例對單獨使用單位估價法的不合理及低價中標所產生的后果進行了簡要介紹。投資管理對工程順利進行具有重要作用。因市場經濟是一個動態的、逐步滲透的體系,同時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獨特性的影響,投資管理實際應用中面臨很多困難。雖然我國水利工程投資管理已經慢慢向社會化、專業化、規范化的模式轉變,并且也頒發了一些相關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但投資管理辦法在執行過程中仍然需要一次質的飛躍。招投標法是為了規范招標投標活動,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投權益,提高經濟效益,保證項目質量,制定的法律。作為工程承包發包的主要形式在國際國內的工程項目建設中已廣泛實施,是一種富有競爭性的采購方式,是市場經濟的重要調節手段,它不但能為業主選擇好的供貨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夠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優勝劣汏的市場機制。水利工程招標內容包括設計、監理、施工和材料等,其中施工招標是競爭最激烈的。
2.2加強水利工程市場監督機制研究
(一)思想認識不足
從總體上來看,雖然一些地方水利建設在不斷進步之中,但與水利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差距很大,主要體現為:一是對水利經濟建設信心不足,水利經濟發展的目標不明確,勁頭也不足。二是對水利經濟談的比較多,落實的卻很少。三是一直將水利經濟看成是“副業”,都是小打小鬧,沒有整體規劃。四是市場意識淡薄,服務意識差。
(二)沒有穩定的投入
水利經濟發展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政策不清晰,對水利經濟發展沒有明確的投入規劃。二是在項目上只考慮如何擴大建設,不考慮建成后如何進行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的管理,如何使項目進入良性循環中,在設計階段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問題。三是項目立項時,責任人為了爭取更多資金,故意虛報自有資金,結果導致項目資金嚴重不足,只能依靠貸款來支撐,對工程項目建設初期極為不利。
(三)經濟結構不合理
在傳統經濟體制背景下,水利企業缺乏對市場的適應性,大多是在市場上搞拾遺補缺發展起來的,數量多、規模小,缺乏拳頭產品,品牌優勢不明顯。目前,水利經濟傳統項目不少受到經濟市場的擠壓,發展道路越來越艱難。而具有水利經濟優勢、受國家政策支持的水利項目剛剛起步,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明顯較低,不足以承托整個經濟走向。
(四)職工隊伍素質整體不高
規模小、工作艱苦、地域偏僻的特點使許多人才望而卻步,再加上沒有有效的用人機制,所以水利系統的人才問題也是制約發展的主要問題。同時,水利企業又是國家的事業單位,靠關系進來的家屬子女不在少數,這部分人要么專業不對口,要么文化程度低,發揮的作用并不明顯。而經營者大多是搞水利出身,搞專業非常優秀,但不一定適合管理,真正懂經營、善管理的專業人才不多。
二、對促進地方水利經濟發展的思考
(一)放下思想包袱,快速更新觀念
在新形勢下,水利經濟發展要依靠“三種觀念”、“五個意識”。“三種觀念”指資本觀念、資源促進發展觀念和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市場的觀念。應積極倡導這三種觀念,形成科學發展觀,為水利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思想環境。“五個意識”是指機遇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效益意識和管理意識。機遇意識是指水利企業要有獨到的眼光和判斷力,能第一時間捕捉到市場經濟發展動態,主動尋找和把握機遇。競爭意識是指水利企業善于運用政策和周圍環境增強自身競爭力。效益意識是一切以經濟效益為前提,項目建設投資要作科學性論證。管理意識是向管理要效益,建立和完善責任制,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二)依托行業優勢做活水電大文章
近年來,各級水利部門通過與市場經濟的接觸,逐漸意識到依托行業優勢來發展水利經濟的重要性。隨著經濟發展的日趨國際化,水利部門要不斷變換思路,強調發展自己熟悉的項目,在不斷縮小的利潤空間中,以降本增效來獲得效益。從行業上講,要充分發揮水利人員、資金、技術、場地的作用,大力開發水資源,如興建水庫、建設泵站、發展小水電等。小水電開發是一項重要的工程項目,應依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招商辦電”的新思路,改變政府一家獨占的傳統做法,依靠民間投入,加大小水電開發力度,從而獲得更多經濟效益。
(三)加快科技創新,提高企業素質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科技發展的根本動力。在復雜的市場經濟中,任何領域都不可能保持純粹的一種成分或一種形式,水利企業要加強體制創新,吸引其他市場主體參與進來。水利企業要有憂患意識,不斷推進科技進步,依靠人才優勢、技術優勢、設備優勢,增強企業競爭力。只有不斷提高水利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水利資源的優勢,實現水利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現代化水利人才
1.1效益具有外部性
水利工程效益的外部性指的是水利工程運行所產生的效益不全是反映在水利工程行業內部,在其他部門也有反映,而且,大部分的產業效益由產業循環轉嫁給其他行業和其他部門。水利工程投資效益的外部性是由水利工程的屬性決定的。
1.2產出具有滯后性
基礎設施和產業具有產出滯后的特點,而水利工程作為基礎型產業的一種也不例外。第一,水利工程需要較長的建設周期,從初始的投資到工程施工再到最后的工程產生效益,需要經歷幾年甚至幾十年,因此水利工程的產出具有滯后性;第二,水利工程能否發揮效益與工程設計年型和水文氣象有關,也就是說,水利工程并不一定在竣工時就產生效益而是要遇到合適的水文氣象以及符合設計年型時才能發揮效益。
1.3收益具有不確定性
水利工程的收益不確定性是由于在對水利工程投資進行收益預計和工程分析時,對外來的發展變化預測的不全面性。一方面,水利工程的投資活動開始階段就具備了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不確定因素出現的比重隨著水利工程建設周期的增長而增長。事實證明,水利工程投資活動中的不可預測因素會對其投資效益產生巨大影響。
1.5經營具有自然壟斷性
無論是基礎產業還是基礎設施,其投資開發模式和生產經營模式都具有十分明顯的自然壟斷性,水利工程也不例外。這種壟斷性主要是由于水利工程的服務范圍和對象是由工程建設地點決定的而不是以市場競爭情況為轉移。而且,水利工程的經營具有自然壟斷性的特點直接決定了其投資效益鮮明的計算特征。
2水利工程投資存在的問題
2.1不合理的水利投資結構
水力資源產業主要有3種類型,一是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產業,二是水資源的節約、保護產業,三是水資源的防治產業。我國水力投資結構的不合理性在于大部分的水利投資用于防洪建設等基礎設施,其中,僅2002—2006年四年間,我國水利投資規模達5600多億,而用于防洪建設的投資占80%以上。雖然,大規模的防洪基礎設施建設使我國洪澇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減小,但是,每年由于水資源短缺和水資源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7800億,而生態損失比經濟損失更大。
2.2不健全的水利回收補償機制
第一,用來防洪和改善生態的公益性項目因維護運行資金不足造成排澇泵站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喪失其主要作用;第二,較多的中小型水庫亟需加固;第三,年久失修的大壩很難承擔防洪的重任。為此,國家對一些用來灌溉和供水且有一定經濟效益的經營性水利工程進行了有償使用的收費制度,但水價按國務院1985年制定的標準執行,價格偏低,形成機構不合理。這種規定雖然對農業、生活用水采用微利水價,工業水價利潤較小,但在實際中很難執行。收費價格未能全面、統一導致在稅費征收過程中遇到不少阻礙,因此,項目簡單的水利產業不用擴大生產甚至連再生產都無法維持。水利投資收益較少,水利工程得不到良好運行,導致水利產業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逐漸弱化,甚至缺少了對資金市場的吸引能力。
2.3尚未形成真正的水利投資市場
一直以來,我國水利投資的模式一直是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具體表現為由行政主管部門牽頭、管理單位負責實施基本建設、管理單位負責對建成后的水利工程進行管理和維護。雖然這種模式為我國興建了一大批中小型水利工程并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水利工程體系,并為我國抗洪抗澇、農業灌溉和居民供水等方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這種模式未能遵循市場規律和市場的考驗、致使一些錯誤發生并造成了相應損失。我國現在的水利工程主要是由財政供給的事業單位負責,政府對其水利工程管理進行投資,因單位本身不需要對水利投資經營效益負責任,故水利工程工作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因此,我國的水利投資效益發揮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為盡量避免投資失誤,國家應將水利工程由自負盈虧的建設單位作主體,并對其進行充分的勘察、研究和論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行。
3有關提高水利工程效益的辦法
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能夠盡可能的降低對自然面貌改變而造成的損失,解決相關后續問題。還要正確利用水利工程優勢,大力發展相關產業,如水利養殖業和旅游業。在水利工程竣工的同時,要健全相關配套設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質量監督機制,保證招標全程公平透明是保證水利工程質量的基礎。
3.1規劃合理、設計科學
一般而言,水利工程為盡可能地降低負面影響,會對自然面貌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這就造成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因此,要想減少對生態環境影響而產生的損失,就要對水利工程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科學的設計,水利工程負責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在工程竣工后不斷加強對后續工作問題處理。
3.2正確利用水利工程優勢
一個基礎產業和基礎工程的竣工會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而水利工程并不只是水利大壩,其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此區域的經濟整體進步發展。所以,搞活水利工程的重要途徑為水土資源的充分利用,發展綜合產業,因地制宜,提高水利工程收益。一般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大力進行水利養殖業發展,比如就一個水庫而言,一般具有遼闊的水面積,穩定的水資源,具備良好的養殖環境,適宜發展養殖業;第二,可以大力進行旅游業發展,大的壯觀的水利工程加上工程所處的區域環境能夠構成風景獨特的景觀群,比如:我國的三峽工程;第三,充分利用水利工程所在區域周邊閑置的經濟林木,這種做法不僅可以提高經濟收入,還可以調節當地的生態平衡,美化環境。
3.3配套設施的建立健全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相關配套設施,并充分配合水利工程特點,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水利工程效益。為降低因配套設施不足帶來的嚴重問題,盡可能滿足主體工程對設施的需求,爭取在工程竣工的同時,輔助設施也相應完成,而不是首先在主體工程竣工結束后進行配套設施建設,導致配套設施建設拖延或根本不建。只有在水利工程竣工同時建立健全相關配套設施,才能夠使兩者同時投入使用,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4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管理
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不只是體現在水利工程建造過程中,在工程投入使用過程中也要加強管理,爭取降低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問題。第一,在工程招標階段,要公開透明,避免不法分子的暗箱操作和行賄受賄現象的發生,選擇有能力、有責任的企業承接工程;第二,工程設計過程要進行嚴密的研究,根據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和水文地質環境來確定設計方案,事關農民生產和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小型水利工程,在設計前要進行民意調查,征得區域內居民意見;第三,堅決杜絕對工程承包的層層轉包行為,畢竟每一次的工程轉包都會造成利潤的產生和成本的提高,可能會造成工程質量下降;第四,對于工程施工過程,要建立健全嚴格的監督制度,確保監理人發揮其工程監理作用,各環節相互監督,建立健全工程的整體質量監督體系。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