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工廠品質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商標,英譯,翻譯原則
據有關財經機構觀察,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一直是無可爭議的“世界工廠”。在世界各地,中國產品是隨時可見,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與“中國制造”息息相關,有的甚至不可或缺。隨著產品營銷的全球化,商標的國際化也是大勢所趨,尤其是中文商標的英文版在商標的國際化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1商標英譯的重要性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對外貿易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稱,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越來越多的中國商品進入了國際市場,每年創造G D P增長的兩個百分點。對于一種商品來說,除了好的質量,合理的價格,還需要一個知名的品牌,美國經濟學者艾·里斯在《22條商規》說:“一個譯名的好壞,會帶來銷售業績千百萬美元的差異。碩士論文,翻譯原則。”一方面企業制定和實施商標譯名戰略是全球化營銷觀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立足現代社會的必要經營理念。商標譯名顯然可以作為一種營銷策略,如果使用得當就能夠實現企業預定的銷售目標,獲得利潤。成熟的消費者認識到商標價值,對商標所蘊含的品牌內涵也越來越認同,好的品牌往往會獲得消費者較高的品牌忠誠度,為品牌的立足和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無數的例子證明了好的商標譯名使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都高于翻譯不當的同類產品。而譯名不當則可能會導致這種產品在本土以外的其它國家找不到市場。因此,中文商標英譯是產品開拓海外市場的極其重要的一環,有時候甚至成敗在此一舉,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怎樣更好地進行中文商標英譯呢?下面就提出一些我們平時在翻譯漢語商標時應注意把握的原則。
2. 中文商標英譯的原則
2..1 符合相關的商標法規定
在現代的法制社會中,任何活動都應該遵守相關的法律法則,中文商標英譯也不例外。一個好的商標譯名,首先應該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
2.1.1 符合我國商標法的規定
一個商標名稱,只有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才能存活下去,否則就面臨被取締的命運。在翻譯漢語商標時,譯者首先要遵守我國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規定商標不得同國家名稱、國旗、國徽、軍旗、勛章相同或者近似;不得同“紅十字”、“紅新月”的標志、名稱相同或者近似;不得帶有民族歧視性,不得夸大宣傳并帶有欺騙性。作為譯者,必須在翻譯前進行甄別,一旦發現有可能與與法律相抵觸的,應立即停止翻譯或采取其他補救措施,以免卷入不必要的法律麻煩和經濟糾紛中。
2.1.2 符合國際商標法及銷售目的國商標法的規定
一個商標名稱在開拓產品的海外市場過程中,除了要符合我國商標法的規定,還要符合國際商標法及銷售目的國商標法的規定。碩士論文,翻譯原則。國際商標法規定商標不得對商品的性質、質量、作用、原料等有敘述性[1]。從Pepsi到Rolls-Royce,再從Nokia到 Sumsung,國際市場中眾多的英文商標的名稱中都沒有關于商品的性質、質量、作用、原料的描述。但是商標翻譯工作者如果沒有注意到這樣的規定,在把中文商標翻譯成英語時,可能就會犯下無心的過錯。如“味美”餃子翻譯成英文是“Tasty”,在譯名中涉及到商品質量的敘述;再比如“戴夢得”珠寶翻譯成英文是“Diamond”,這一譯名觸及到了有關商品原料的敘述。如果把這兩個英文商標拿到海外去申請注冊,極有可能會遭到批駁,因為都與國際商標法相悖。鑒于阿拉伯國家和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及地區不準以類似以色列國旗圖案的六角形圖案為商標的商品進口,如果我國的“雪花啤酒”要出口到這些國家,就不能用“雪花”作商標,必須進行更換。因此,符合國際商標法及銷售目的國商標法的規定,避免觸犯相關的法律,是在中文商標英譯時所必須遵守的第一條原則。否則,商標英譯名不被國際社會所接納,“中國制造”就無從進入國際市場。
2.2 尊重商標受眾國的民族文化
中文商標英譯時應尊重商標受眾國的民族文化。進行商標英譯時應該對商標受眾國的民族文化以及消費者心理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對商標受眾國目標客戶群的喜好和忌諱有清楚的認識,避免在翻譯時踩到雷區。例如,廣東肇慶市的“百合花”牌糕點粉在國內很受歡迎,而且“百合花”也是個幸福美滿的吉祥的象征,但如果沒有考慮到文化差異而將其直譯成“LILY”輸送到英國市場的話,銷量必定會遭遇滑鐵盧,因為英國人忌諱百合花,把百合花看作是死亡的象征。沒有人愿意食用“死亡之粉”,也許轉換為“ROSE(玫瑰)”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在該國玫瑰象征愛、甜蜜、美好。
2.3符合商品本身的特征
商標是商品的一種獨特的宣傳方式,所以必須貼近傳譯商品信息。一個品牌可以根據商品特性、當地文化等多重轉化方式來滿足不同市場需要。比如中國名牌服飾“雅戈爾”的英譯商標Younger的發音與“雅戈爾”非常近似。Younger的發音比較響亮,寓意更加青春有朝氣,使消費者覺得只要穿上了該品牌的服飾自己就更年輕了,符合人們普遍追求年輕的心理。此英譯名與該服飾品牌內涵相契合,很好地向消費者傳遞了品牌的理念。此外,商標翻譯在符合商品本身的特征的同時,還應該確定其目標消費群,譯名的發音和用詞應盡可能與商品的市場定位及其所面向的目標消費群的心理因素相結合。碩士論文,翻譯原則。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五百強之一的“海爾”電器。碩士論文,翻譯原則。碩士論文,翻譯原則。作為占領海外市場最成功的中國家用電器產品,“海爾”的英文商標是“Haier”,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Haier”的發音還與英文單詞“higher”(更高)的發音相同,消費者看到這樣的商標,自然就聯想到該品牌的產品質量越來越好意,未來會有一個越來越好的發展。由此可見,一個好的商標譯名,消費者對其內涵一目了然,也更愿意選擇該品牌的產品。
2.4新穎簡潔的原則
在千千萬萬的商標中,如何使自己的商標讓人過目不忘?答案是:新穎簡潔。語言只有新穎、簡潔才便于識別記憶。商標的翻譯應該簡潔傳神、朗朗上口,同時兼顧新穎。新穎是為了激起興趣并識別;簡潔是為了便于記憶;傳神是為了保持品牌的形象,維護商標在國內外形象的一致性;朗朗上口有利于消費者對品牌的廣泛傳播。比如,“南京臣功制藥“的英文是Cuccess來自success(成功)一詞,第一個字母為C,Cu來自于cure,具有“創詞”的特點,意為:成功治療,此英文譯名還與“臣功”諧音,創意新穎,表達了該品牌對療效的信心;該品牌從六個中文漢字的表達形式化為僅有一個單詞的英文商標,簡潔動聽,又具有聯想意義,使人過目難忘。
3. 結束語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走入國際市場,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要想避免做外國名牌“加工廠”的命運,就必須擁有自己的世界知名商標。商標的英譯也因此至關重要。碩士論文,翻譯原則。漢語商標盡管只有幾個字,但翻譯難度卻很大。成功的中文商標英譯必須把握住一些最基本的原則,為走向世界的商標增添無窮魅力。朗朗上口、優美準確的商標,上乘的產品質量,優質的服務,再加上正確的營銷策略,中國這樣的出口商品才會在國際商戰中鏖戰群雄,獨領。
參考文獻
[1]汪滔.廣告英語[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3
[2]吳瑛.從廣告處罰談廣告法條文的滯后[J].新聞記者. 2007,10
[3]郭貴龍,張宏博.廣告英語文體與翻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4
[4]鄒威華.文化視角中的漢英“廣告語”解讀[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02
關鍵詞:食品質量與安全 教學改革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b)-0190-01
1 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改革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一個應用性、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是多學科知識組成的綜合體。依據《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內容,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體系應包含四大模塊內容:工程技術,生產技術,管理技術,檢驗技術。
1.1 課程體系的調整
我們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體系應包含四大模塊內容調整為:(1)工程技術:食品工廠設計概論,食品工廠機械與設備。(2)生產技術:食品營養學,生物化學,食品化學,食品工藝學,水產食品學等。(3)管理技術:食品安全衛生學,食品工廠企業管理,食品物流學,食品質量管理與安全控制,食品法規與標準等。(4)檢驗技術:食品毒理學,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學,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食品安全衛生檢測,食品感官檢驗等課程。針對廣東省水產品加工業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實際,水產食品企業和檢驗部門的要求,結合我校海洋水產特色和區域性優勢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趨勢。加強了水產食品學、食品工廠企業管理等方面的課程內容。
1.2 教學內容的改革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屬于工科,大多數學生要到食品生產企業工作,并且相當一部分從事生產、品管、研發等工作,這需要很強的動手實踐能力,綜合能力與工程能力。如水產食品工廠QS、HACCP、ISO22000認證的文件之一平面圖,就包含食品工廠設計、食品車間的設計、改造、布局、繪平面圖等工作。它是由食品工廠設計、水產食品學等多學科知識的集成、綜合、應用和創新。為了培養學生水產食品工程設計能力,增加了水產食品工廠設計項目的畢業設計論文,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工程教育實踐教學內容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
2 教學方式改革與探索
為了按水產食品加工工程實際要求,水產食品加工工程技術人才的素質和要求去培養學生,對教學方式進行以下改革與探索。
2.1 結合企業實踐模式
根據水產食品企業需要的水產食品質量與安全管理人才和企業對學生工作能力的認可。結合一些授課教師水產品加工企業橫向課題,有通過QS、HACCP、ISO22000認證,國家、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有省名牌產品等水產食品加工企業的水產品加工工程技術的應用實例。課題內容有水產品加工企業的產品研發、提高產品質量、技術創新、工廠設計、改造設計、管理技術、制定產品質量標準、編寫項目申報材料,有負責水產食品企業QS、ISO22000、HACCP認證等水產食品企業食品質量與安全管理實踐技術工作。
2.2 重視實踐能力培養
通過以下課堂實踐教學,由學生在本課程最后2節課講課,講課內容強調以廣東省水產食品加工為背景,圍繞水產食品質量安全,結合已學《水產食品學》等課程,在幾大系列水產食品自選一種水產食品,編制該水產食品生產作業指導文件的內容。各組選的水產食品不能相同。強調團隊協作,由學習委員負責每班分成3組,每組11人~12人,自選一種水產食品,自選一個組長,負責各小組成員分工。如誰收集資料,誰制作課件ppt,誰代表小組主講,每組講課時間10分鐘~15分鐘。最后其它學生、教師點評、補充、講解,通過與學生一起對不同水產食品生產作業指導文件進行評價,剖析。通過實踐能力培養,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自學能力、綜合能力、應用能力。使學生達到以下目的:(1)認識水產食品生產作業指導文件的內容是水產食品企業,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的之一;(2)認識該文件是QS、HACCP等認證文件中執行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即各種具體規定要求和詳細的作業指導文件;(3)培養學生綜合應用食品法規,食品標準,食品工藝學等多學科知識的實踐能力;(4)認識食品生產作業指導文件應包含食品質量管理、食品衛生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內容。
2.3 采用案例教學方法
重視從實踐的案例及評析,對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知識的能力進行綜合鍛煉和培養。如因食品安全質量管理導致損失的案例:某水產食品加工企業出口日本水產加工食品,因水產加工食品含有雞蛋成份沒有標明,被罰款,給企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評析:因雞蛋對某些人會造成身體過敏,危害身體健康,相對這些對雞蛋過敏的人,雞蛋就是不安全的食品。對策:出口水產食品加工企業要熟悉進口國的食品安全質量管理的法規,包裝袋標簽要全部標明食品的配料成份。應將過敏原控制列為關鍵控制點(CCP),控制措施是產品標簽加注過敏原控制。
2.4 交流與互動相結合
通過加強了課堂上師生之間相互交流與互動,使學生由課堂上被動的學習者變為課堂上的主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培養,深受學生的歡迎。
2.5 采用問題教學方法
如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要求,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時,應當提交書面申請和以下相關文件之一(食品廠區平面圖、食品車間平面圖)。先把一些上屆學生設計的水產食品生產車間平面布置圖發到學生郵箱,由3個學生自己組合一組,自選一份水產食品生產車間平面布置圖,思維、分析、評價該平面布置圖設計存在對水產食品衛生、安全、質量有影響的問題,有何創新設計,最后由其它組學生,教師點評、補充、講解。
3 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一個應用性、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單純的理論學習不能夠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必須要有大量的實踐環節加以輔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經常到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質監局、食品加工廠參觀實習。所以必需要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以達到應有的實習教學效果。這些年,廣東海洋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已與廣東省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這些單位有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質監局,取得出口HACCP認證、省、國家農業龍頭企業,獲得省名牌產品等水產食品加工企業。
關鍵詞 食品科學 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08
食品工業是人類的生命工業,是一個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產業,是世界制造業的第一大產業,在世界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對食品專業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食品專業人才是推動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大力發展我國食品專業人才的培養關系到全民族的健康營養和素質發展。我國食品專業應用型人才缺口較大,食品企業的職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生產、食品質量控制與檢驗、食品新產品開發、食品工廠設計、食品中高層管理、食品設備操作、銷售人員等崗位。對食品專業的高級專門型和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在食品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1)整體發展水平不高,食品加工度較低;(2)企業規模小、布局分散,競爭力弱、效益欠佳;(3)企業研發力量薄弱,技術創新不足;(4)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治理監管缺乏長效機制等。這些薄弱環節反映了一個大問題:產品技術含量和水平不高、食品的生產缺乏系統的監管,歸根結底,是食品專業優秀應用型工程技術人員的缺乏,使食品產業的發展長期在低水平層面徘徊。因此,為了促進食品行業在國際市場的強大競爭力,食品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緩,其根本是食品專業優秀應用型人才隊伍的擴充和壯大。
為積極促進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和資源配置,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湖北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在“湖北省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方面積極行動,本文主要論述教學過程構建培養方案。
1 基本原則
著眼于食品產業的發展趨勢和人才的需求,結合校情,大力改革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體系設置及課程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內容、形式及考核管理機制的改革,緊密結合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要求,實現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培養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深加工方向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食品工程和食品技術知識,通過3+1培養,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在現代食品深加工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技術與設備操作管理、品質控制、產品研發、工程設計及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具有堅實的化學基礎、生物化學基礎和食品科學基礎與實驗技術;(2)掌握食品工程單元操作理論和技術;(3)有針對性地掌握若干類食品深加工的技術,并且具有新技術和新產品開發的能力;(4)具有食品加工設備的配套選型及工廠設計的實踐能力;(5)具有食品質量分析的能力,能利用先進技術和手段實現產品的安全質量控制;(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產品研發所有環節所必備的理論和實踐能力;(7)掌握一門外語,能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外文書刊,具有聽、說、寫的基礎。
3 教學培養模式
采用“3+1”培養模式,即學生在校期間用3年的時間進行理論教學和實踐環節的教學,完成理論與實踐教學,強化基礎、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活動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題大實驗和食品加工工藝大實驗等,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實驗技能,提高動手能力,并初步形成新產品和新技術設計的能力。再用1年的時間將學生分散到企業,在企業接受教學和實踐活動,由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聯合開展教學和實踐活動,主要包括認識實習(認識實習在一年級,主要使學生初步了解食品工廠的基本情況,產生感性認識)、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或設計(均在第四年全年進行,使學生熟悉企業生產管理全過程,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并幫助企業解決實際技術難題),畢業論文必須在企業完成,根據企業急需解決的個別難題或新產品開發的需求等,在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的聯合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或設計。
4 課程體系構建
課程體系構建如表1、2和3。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食品生物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化學、食品分析、食品工廠設計、食品營養學、食品保藏原理、食品生物技術、食品冷庫的設計與管理、果蔬加工技術、糧油加工技術、蛋品加工技術、肉制品加工技術、水產品加工技術、乳制品加工技術、白酒食品生產技術、果酒生產技術、調味品生產技術、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食品工程單元操作、食品機械應用與維護、食品工廠設計、食品貯藏運銷技術、食品營銷策略等。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完成學業最低課內學分(含課程體系與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要求:200分。完成學業最低課外學分要求:8分。在課程教學方面,積極改革課程教學的手段和方式,推廣使用多媒體教學、視頻教學、網絡教學、實物及現場教學等多種現代教學手段,同時采用課堂講授、分組討論、辯論以及課外閱讀等相結合的靈活的教學方式。逐步推廣除試卷考試之外的文獻綜述、指定產品生產方法及工藝設計、實驗或技術方案設計、現場操作、答辯等靈活多樣的課程考核機制,以徹底改變學生以往被動枯燥的學習方式。通過校企合作建設學生實踐平臺及科研平臺,既可以讓學生通過平臺得到充分的鍛煉,又可以實現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將加大專業綜合性和工藝性大實驗以及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生產與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專業性實踐教學改革。首先,增加實踐教學(包括實驗教學)的學時比例;其次,學生在企業進行的實踐活動均實現雙導師制,由專職和兼職教師組成。另外,加大實踐教學的考核力度,特別是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生產與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由雙導師共同考核。為保障實踐教學取得實質成效,將建立多家穩定的實習單位基地,并成立由學校、學院和系級人員組成的監督管理小組,加強對實踐教學過程的監督管理。經常邀請知名公司企業的高層領導及人事、技術管理部門的人員到學院授課、講座及學術交流,介紹企業的現狀、發展動態、技術需求及人才要求等情況,聘請部分企業的技術及管理方面的人員作為本專業的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定期到學院為本專業學生講課,同本專業教師一起共同探討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修訂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