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三公消費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立法;三公經費;進步;問題;策略
背景:公開三公經費支出,是一項巨大的社會進步,是接受群眾監督、加強預算管理的開始,萬眾關注。只公開而不對違法違紀行為進行處罰,是難以遏制“三公”浪費的,除了公開預算接受社會輿論監督外,還應通過健全問責制度、將違反財政紀律、揮霍浪費國家錢財的行為納入問責范疇。國務院于2012年7月10日公布了《機關事務管理條例》,條例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個專門規范機關事務管理活動的行政法規。條例規定:應當按照總額控制、從嚴從緊的原則,采用定員定額方式編制機關運行經費預算,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的規模和比例;規范政府采購活動,不得采購奢侈品、購建豪華辦公用房;加強機關資產管理,防止資產閑置浪費,提高使用效益;控制會議數量,加強因公出國(境)管理,保障公務、杜絕浪費、降低成本等。
早至2011年條例征求意見稿公布前,財政部首次公開中央的“三公”總賬,接著便是幾十個中央預算單位各自公開其“三公”分賬,隨后又有北京、上海、陜西等多個省級地方政府公開“三公”賬目……在此基礎之上,國務院法制辦通過條例,明確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機關運行經費支出公開制度”,顯然并不是對此前“三公”話題的一次簡單重復,而是一次根本性的質的飛躍和提升―――不僅將“三公”經費公開的范圍、層次大幅度拓展,而且將“三公”經費公開由一次臨時的行政行為強化為一種普遍、永久性的行政制度,并用法律的形式給予確立。這意味著今后“三公”經費公開將不再限于中央和省級政府,而是適用于全國政府;“三公”經費公開也不再是一種政府可以自由裁量、自主選擇的行政行為,而是一份必須履行、非此不可的行政法律責任。
由此,立法規范極大地填補了原有“三公”披露體系的漏洞,法律的強制性使披露行為不再是“可選”的行為,其作用在于,第一,對手握大量公有資源去向的人民公仆起到了震懾效果,所需承擔的法律后果使之不得不去掂量違規違紀所需付出的代價;第二,披露的范圍的擴大以及要求的細致化(在后文會詳細論述)能加大社會輿論的參與度,為人民監督政府創造了重要平臺,有利于公民意識的覺醒和民主法治的進步。
這一進度標志著“三公”經費管理和披露體系的進步。首先,披露范圍擴大了。意見稿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級政府各部門的工作性質、特點和職責,按照總額控制、從嚴從緊的原則,采取定員定額方式,根據預算定額和開支標準編制機關運行經費預算。其次,提出的要求更細致、準確。第三,公開披露更廣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機關運行經費支出公開制度,定期公布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費、因公出國(境)費等經費的預算、決算、績效考評情況。這意味著,今后公眾要求政府披露“三公”經費有了法律依據――但究竟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還要看各地方政府的落實情況,這一點也被我們大創小組成員所注意到,其存在的漏洞與不足引發我們探討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肯定此次歷史性進步之余,我們也必須充分意識到,要想真正實現這種權力法治的強化,目前法律體系中包括公開“三公”經費在內的制度建設仍然只是初步和有限的。一方面,上述這些制度規定本身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如“三公”經費應公開到何種程度,是僅僅公布粗略的總體數字,還是細化精確到具體賬目?另一方面,要充分實現定期公布“三公”經費等制度的法治價值,也需其他一些更為基礎性的制度改革予以配套配合,比如確保財政公共性的預算制度改革、維護稅收法定原則的稅制改革等。
此外,我們也能從社會的監督發揮的巨大作用中看出現有條例中對于政府內部監督的缺失。立法規范了披露,卻無法對政府的實際運行產生規范,“三公經費”依舊存在并且耗用巨大,但也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的是補充更加嚴厲的政府內部監管以及懲處細則。比如,紀委巡視日常化納入“三公”規范制度,部門間的監管,上下級的監管,應當明確每一筆花銷的數額,而且應當解釋每一筆花銷的用途,以利公眾判斷其合理性,出現了問題應有相應的條文明確規定懲處力度。
立法規范“三公經費”披露體系的最終作用,還是在于建設“服務型政府”,保證政府的權力在“陽光下”行使,人民的利益得以保障,壓縮或控制龐大的三公經費,我國能有更多地資源投入以解決教育經費不足、民生開支不足、扶貧資金不足、大病救助缺乏、失業救濟缺乏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也會有更多的財力合理地投向涉及民生的公共領域,從而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與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三公”經費公開,意義非凡的“第一次”.人民日報.2011.8.3.
[2]公開“三公消費” 時間表是個良好的開端.江南時報(南京).2011.3.10.
[3]三公改革應整體推動.中國.鐘聲.
[4]國家立法嚴控“三公經費”.中國青年報.
>> 研究審計人員視角下的國家審計推動完善國家治理路徑探尋 審計人員視角下的國家審計推動完善國家治理路徑研究 國家治理導向下的績效審計 論國家審計推動完善國家治理的基本方法 改進國家審計 推動國家治理 基于國家治理要求的國家審計路徑選擇 國家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路徑研究 國家審計實現國家治理功能的路徑研究 基于國家治理視角的國家審計實現路徑研究 淺論國家治理導向下的經濟責任審計 試論地方審計機關推動國家治理的傳遞機制 涉農資金審計對推動國家治理的思考 改進國家審計工作,推動完善國家治理 地方審計機關實現服務國家治理的路徑選擇 國家審計推進腐敗治理的路徑研究 國家治理與國家審計的關系 國家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的職能定位及實現路徑 全球性風險背景下國家審計提升國家治理水平的路徑 國家審計與國家治理 從“三公消費”談國家治理視角下國家審計的作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5] 甘肅省審計廳農業與資源環境審計處課題組.努力實現資源環境審計突破性發展[EB/OL].[2011-05-24]. .
[6] 黃慧麗.“金磚四國”績效審計比較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05-01.
論文關鍵詞 畸形消費 馬爾庫塞 虛假需求 健康消費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滿足。但正是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導致一部分的消費群體出現了畸形消費現象。雖然馬爾庫塞對“消費控制”的批判理論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消費現象的批判,但此理論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因此我們可以運用馬爾庫塞的理論視角來分析我國當前出現的畸形消費現象,從而引導消費觀和消費行為向理性、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我國畸形消費現狀的表現
2012年8月9日,“高中生賣腎買蘋果手機”占據各大網絡新聞頭條,一名17歲的高中生為買一部蘋果手機和ipad,通過黑中介以2·2萬元的價格將自己的一個腎賣給非法倒賣人體器官組織。2012年8月中旬,一位即將上大學的女生為了在同學面前有面子,要求母親為她買iphone4s、ipad3、mac book“蘋果三件套”,她母親因承受不起高昂的價格被氣哭。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淘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開了支付寶,生活真潦倒”已成為許多網購愛好者的真實寫照。據報道,2012年11月,一個網購狂熱愛好者王女士為了戒除網購癮盡剁下自己左手大拇指以表決心。此類案例比比皆是,無論是青少年、中年、男人還是女人,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上,對物質享受的瘋狂追求隨處可見,畸形消費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二、畸形消費現狀出現的原因
馬爾庫塞認為,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于,動物的本質是對物質的追求,而人除了對物質追求外,人的真正本質是對精神的追求。但是“在現代西方社會中,人們恰恰把物質需求最為自己的最基本的需求,這種不屬于人本質需要范圍內的‘虛假的需求’是這個社會強加給人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實行‘強迫性消費’政策,動用一切宣傳機器刺激人們貪得無厭地追求物質享受,使人們把這種”虛假的需求“當作自己‘真正的需求’。”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人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由“需求型”轉變為“享受型”,畸形消費隨之孕育而生。
(一)科學技術的發展實現了對人的奴役馬爾庫塞認為,在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里,科學技術已成為一種新型的統治形式,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中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發生改變。科學技術在不斷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同時,也一再喚起新的需求使人們去購買新的商品。人們自以為他們需要這些商品,實際上自己卻被商品的拜物教給侵蝕了,并把對如雨后春筍般的各類新商品的享受的“虛假需求”奉為信條。科學技術成功奴役了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
在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存在著科學技術對人的奴役現象,在我國同樣也存在著此種現象。以通訊工具的發展為例,從BB機到大哥大,從只有打電話、發短信功能的小靈通,再到增加了照相功能、音樂播放功能的彩屏手機,再到現在的各種智能機,可以說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滿足了人們的通訊需求。但是,正是這種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不斷去追求各種新產品,人們都相信這些新產品將會滿足他們的需求,而這種“虛假需求”導致人不斷地追求更新更高的商品,于是“把小轎車、高清晰度的傳真裝置、錯層式家庭住宅以及廚房設備變成了人們生活的靈魂。”為了滿足滿足這些“虛假需求”,人們無論有沒有經濟實力都會狂妄地追求,導致自以為得到安樂的生活,卻無不生活在痛苦之中,畸形消費便由此產生。
(二)大眾文化的強制蝕了人的思想意識馬爾庫塞認為,大眾文化不斷地夸大商品的使用價值,使用具有親和力的語言,如“它是‘您’的國會議員,它是‘您’的公路,……‘它’是為你而產生的”。這里的“您”以失去了原有的尊稱的意思,而是為給人們造成一種時刻被尊重的虛假意識,使人民喪失了對大眾文化所傳達信息的真假性的辨別和批判,人們從中找到了“被尊重”、“被需要”、“認同感”。同時,大眾媒介通過一切宣傳機器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各類廣告無時無刻、鋪天蓋地而來,致使人精神麻痹并愿意去購買媒介宣傳的一切商品,以滿足自身的“虛假需求”。
縱觀我們的社會,電視、廣播、網絡、雜志、報紙等等大眾媒介植入大量廣告,人民被迫接受這些廣告的耳濡目染。以電腦為例,由最開始的最為笨重的“大頭電腦”、到液晶顯示屏電腦、到筆記本電腦,再到現在的ipad、超級本,每一種類型的電腦時代,電視劇、電影、廣播、紙質媒介都在進行宣傳,人的思想意識受到侵蝕,人們在這種“專為您設計”的廣告中感覺到,此類產品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商品的使用價值以顯得不再重要。
(三)勞動的異化增強了人的消費欲望馬爾庫塞認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一方面在于把不屬于人本質特征的對物質的追求強加于人,另一方面對人的本質肆意壓抑。”馬克思認為勞動本是人的本性,但是由于工人的勞動環境極其惡劣,資本家為獲取更多的剩余價值通過增加勞動時間對工人進行壓榨,工人勞動因此發生異化。馬爾庫塞在吸取馬克思的觀點的基礎上提出,“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勞動分工越來越細,人們在勞動中從事的是一些‘單調無聊的’、‘翻來覆去的動作’,人越來越成為一種工具。這種勞動把整個的人(包括肉體和精神)變換成為一種工具。”
如今,各行各業競爭激烈,機械化高度發達,雖然體力勞動減少,但是人被束縛在機器上精神變得高度緊張。人們為了滿足自身的“虛假需求”,通過高強度的勞動、工作賺取更多的勞動報酬去獲得所謂的“享受”,殊不知自己反被束縛在高強度的勞動痛苦上,“房奴”、“車奴”是現在中國人最熟悉不過的詞,而休閑娛樂成了最大的奢侈品。正是因為這種勞動被“強迫性消費”牽制、消費成為勞動壓抑的發泄方式的惡性循環,導致了畸形消費的出現。
三、畸形消費造成的危害
(一)個性的泯滅馬爾庫塞認為,在現代西方社會,資本主義為追求利益的需要,通過科學技術不斷提高生產效率,生產越多,消費就越多。同時,資本家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大肆宣傳他們為人們偽造的“虛假需求”和“應有的生活方式”,使得消費者盲目地將社會的需求與自身的“真實需求”混為一談。電視、網絡、廣播、報紙等大眾媒介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讓人們覺得某種商品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沉醉于無休止的商品消費當中。人們失去了對自身真實需求的辨別能力,失去了對這些廣告或是產品的批判能力,成為單向度的人。為了迎合商家的利益需求,為了滿足自己的“虛假需求”,iphone、NoteⅡ成為“街機”,人的個性已被泯滅。
(二)物質世界豐富,精神世界匱乏從馬爾庫塞對“消費控制”的批判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出,“高度的物質文明只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一極,處于這一社會另一極的則是極度的精神墮落,在優裕的物質生活后面隱藏著人精神上巨大的痛苦和不安。”利用馬爾庫塞的視角來反觀我們的社會同樣存在著物質世界豐富,精神世界匱乏的現象。所謂幸福不僅是物質世界的滿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充裕。但現在大部分人則把物質需求當作了人的本質,以為只要物質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滿足幸福便會由此而生。但殊不知自己卻“被消費”、“被幸福”,消費的短暫地發泄完后剩下的是高強度的工作、鄰里親友關系的冷漠、提高自身學識和文化水平的欲望熄滅,人完全交給了商品的拜物教。
(三)違法商業行為層出不窮商品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之分,對于消費者來說,使用價值是消費者購買商品的依據。但是,畸形消費已經忽略了商品的使用價值,追求的是名牌、檔次、豪華,實質則是滿足消費者自身的虛榮心。掌握了消費者的這種消費心理,唯利是圖的商家采取一切違法手段在滿足消費者的同時賺取更多的利益。包裝精美豪華的天價月餅、各種生猛海鮮、奇珍異品層出不窮,消費者以為吃到了稀世珍寶,卻不知蘇丹紅、防腐劑、三聚氰胺早已侵入你的身體。
四、引導理性、健康消費的建議
(一)就是消費者自身而言,樹立理性、健康的消費觀,豐富自身精神生活之所以會有畸形消費現象的出現,正是由于人們錯誤地把物質享受當作了人的本質,把商品的拜物教奉為信條。馬爾庫塞說:“什么是真實需求,什么事虛假需求,這個問題應該由個人來回答……只有當他們能夠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回答時,才能這么說。只要他們不能夠自主,只要他們被灌輸和操縱,就不能認為他們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他們自己的。”因此,作為消費者自身而言,應樹立理性、健康的消費觀,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所以對大眾文化的傳播要有正確的辨別能力,做到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按照自己“真實的需求”去消費,這樣才能回到健康的消費軌道。
同時消費者要明確,人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是由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相互平衡發展的結果。如果把所有的時間、金錢都花費在“虛假需求”的畸形消費上,必定會阻礙了自我發展,精神世界受到極大的壓抑。因此,要扭轉畸形消費,必須注重自己精神世界的建設和豐富,不能在物質和精神方面顧此失彼,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二)就政府部門而言,運用經濟、法律手段規范市場消費行為政府部門應繼續推行節約型社會的建設,政府要起帶頭作用嚴格控制“三公”消費,對于不合理不合法的“三公”消費要依照法律規定嚴格給與處罰。同時對于市場上商家惡意渲染的“奢侈型消費”、“浪費型消費”等畸形消費形式應課以重稅并將其繩之以法,努力營造、維護健康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