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傳統文化教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2]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原則;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在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時要講究自然,防止生硬刻板。選擇的內容要適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能培養兒童良好生活習慣,培養兒童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好素材。比如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建筑、陶瓷等。要講究“因勢利導”,形成正確啟蒙,以正當、正確、正面的內容和方法教育蒙童,保證幼兒健康成長。要注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加強親子教育,共塑兒童完美性格。
二、學前兒童傳統文化教育的基本方法
1.形象教學法
幼兒的思維方式,0-3歲是直觀行動思維,3-7歲是具體形象思維,7歲以上才逐步發展為抽象邏輯思維。面對幼兒直觀、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選用圖畫來開展教學活動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形象教學法,就是利用圖示、圖文等以直觀的視覺效果進行教學的方法。
2.表演教學法
表演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分角色對故事進行模擬表演,再現情景的一種教學形式。這樣的教學既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表演才能。
3.活動教學法
活動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幼兒通過閱讀、游戲、學具操作、實驗等來實現認知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通過聽覺、視覺、空間知覺、觸角等在大腦指揮下協同活動而獲取知識。
4.敘事教學法
敘事教學法是關于語言教學的一種思路或理念,是近年來主要運用于外語教學的一種方法。敘述是人們認知和表達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講故事、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和本質。敘事教學法適用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經典誦讀,甚至是某些古詩的教學。這種講述式教學不但讓幼兒獲取認知,啟發心智,還實現了道德教育。[3]
三、學前兒童古典文學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以學前兒童的認知能力為根據確定學前兒童傳統文化教育的范圍為以下幾方面:古典文學教育、傳統藝術教育、傳統節慶文化教育、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等。本文著重探討幼兒中國古典文學教育。
1.幼兒古詩教學
中國古典詩歌是中國文學的代表,它具有情感性、形象性、音樂性、概括性和跳躍性等特征。特別是近體詩講究押韻、平仄、對仗等格律,在遣詞造句中力求精煉,因此朗朗上口,節奏優美。幼兒誦讀古詩能豐富他們的詞匯,鍛煉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能讓幼兒在體味古詩的優美意境中,讓他們感受美、欣賞美,獲得愉悅的身心體驗,得到情懷的熏陶,智慧的啟迪,進而豐富和厚實幼兒的文學積淀。由于古詩中所描寫的景物、事件、人物與幼兒生活的年代相差很遠,對于幼兒來說,很多古詩他們都不能準確理解其意境及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因此,古詩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適應幼兒需求,適應時代需求,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符合幼兒近期的發展和長遠發展。從詩歌的形式上多選擇絕句,特別是五言絕句。絕句短小,工于音韻,句式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幼兒容易誦讀和記憶。大班的幼兒可以學習一些律詩。從內容上來說,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如描寫景、物的:《蜂》、《詠鵝》、《詠柳》、《風》、《梅花》、《望廬山瀑布》等;反映幼兒生活的:《村居》、《所見》、《小兒垂釣》等;與季節相關的:《春曉》、《詠柳》、《清明》、《小池》、《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江雪》等。這些古詩語義淺顯、用字自然、畫面清新、意境美妙、感染力強。當然,在情景交融中讓幼兒充分感受了古詩的畫面美、意境美之后,還可以循序漸進地讓幼兒感知一些淺顯的道理。如《憫農》的學習讓幼兒知道珍惜糧食,《觀書有感》啟示讀書的重要性,讓幼兒感知《贈汪倫》中朋友之間的友誼,《游子吟》中偉大的母愛,《示兒》中拳拳的赤子之心、愛國之情。那么如何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幼兒在記憶力最強盛的時期,記誦大量的古詩呢?對傾向于寫景抒情的詩歌,可采用形象教學法,以畫面作為教學背景,把幼兒帶入情景中,同時還可配上優美的音樂,用聲及畫吸引幼兒的聽覺和視覺來學習古詩,感受詩歌的意境美。而像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孟郊的《游子吟》、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李紳《憫農》等詩歌,有明顯的故事性,那么我們可以用故事法來進行教學。甚至還可以采用表演教學法,在幼兒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讓他們用動作、表情等方式來表現內容。這既可以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又可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且能加深幼兒對古詩的理解。
2、幼兒經典誦讀
經典是我們民族智慧、民族心靈的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發展的依據,它也是幾千年以來,我們民族屢遭災難而始終不解體的堅強的紐帶。但由于“五四”時期的民族科學啟蒙對傳統文化的解構,我們失落了經典。朱自清和聞一多兩位老先生對經典失落非常擔憂,朱自清1941年曾寫過一本《經典常談》[4],在序中他提出“經典的廢止不是經典訓練的廢止”,“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幼兒開始,從幼兒誦讀經典開始,民族的核心價值須在經典的傳承中得以體現。自1994年,王財貴在臺灣推廣“兒童誦讀經典”教育運動后,在全球華人地區掀起了“兒童讀經”風潮。1998年北京成立了圣陶實驗學校進行分層教學,以期實現“必有大木出于深林,可望絕學繼于諸子”。誦讀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是學習經典的一種有效途徑,學習經典對幼兒思想啟蒙意義重大。北京師范大學郭齊家教授曾在論文《少兒讀經與文化傳承》[5]中闡述過“蒙以養正圣功也”等意義:回溯源頭,傳承命脈;涵養心性,培植道德;培養傾聽,鍛煉表達;感受韻味,提升美感。中國歷來重視“蒙學”,提倡幼兒讀經。幼兒中華文化經典誦讀的內容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有代表性的、歷代廣泛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近年來隨著讀經熱的掀起,蒙學讀物相繼出版,特別是2012年4月由河北省社科院語言文學研究所原所長張圣潔主編,十余位古籍專家、古典文獻學者精心編撰,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傳統文化啟蒙精華讀本”———《蒙學十三經》。傳統的讀經方式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學一句,搖頭晃腦“之乎者也”,現在某些學堂甚至還要穿漢服,跪著誦讀。所以有學者提出對兒童誦讀經典的質疑,認為是違反科學的復古倒退“鬧劇”。[6]兒童誦讀經典的教育價值不容置否,主要在于教育方法問題。不能讓幼兒死記硬背生吞活剝經典,不能一味遵守那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不能違背教育的初衷,要立足于幼兒本身,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幼兒園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活動法、直觀法和口授法,這三種方法在誦讀經典中仍然可行并行之有效,除此之外,情境法也很重要。
3.神話傳說與幼兒教育
人類最早的故事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幼兒最喜歡的教學方式就是講故事,神話傳說故事符合幼兒閱讀的心理期待。神話傳說反映了人類童年時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神話傳說大膽的想象和夸張與幼兒的思維方式一致,幼兒的世界就是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打破時空的限制上天入地,神話傳說是符合兒童思維的文學樣式。幼兒認知能力有限,無法準確把握世界,神話傳說是開啟兒童認知的一個有效途徑。幼兒對世界的形成及自己的誕生充滿著好奇,總有許多的為什么,給幼兒講解“開天地”的神話傳說就是用幼兒的眼光回答了幼兒的提問;給幼兒講述遠古祖先或英雄人物與自然作斗爭的神話傳說,有助于培養幼兒不畏艱難、頑強拼搏、機智靈活的品質。教師在講述神話傳說時,首先要選擇適合幼兒認知的神話,對神魔鬼怪的描述要注意幼兒心理的承受力,不能使幼兒產生恐懼感,影響幼兒身心健康。其次,教師還要注意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講述“沉香救母”的故事時可以讓幼兒想象“寶蓮燈”的樣子和它的功能,大班的幼兒還可以試著畫一個寶蓮燈,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同學間相互交流。這樣的神話傳說教學設計,不但培養了幼兒的傾聽能力,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通過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讓幼兒懂得相互交流、相互欣賞。
4、寓言故事與幼兒教育
一、古代心理文化
在一些古詩文的內容中還體現出了古代的心理文化,特別是一些將作者內心情懷表達出來的文本,學生通常都可以通過對這些文章的學習而感受到古代文人內心的情懷和他們的風采。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更加深入的解讀,這樣一個教學過程才能讓學生對古人的一些典型心理狀態以及古人的價值觀念進行更好的認知,這對于學生的古代心理文化教育滲透來說是很重要的。對文本核心思想的理解是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學習古詩文內容時的一個難點,造成這一點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對古文人的心理狀態不夠了解。所以,這部分內容的認知是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加強的,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古詩文的有效教學。對于一些非常典型的古代心理文化,為了更好地加強學生對這方面背景知識的認知,教師可以找出相應的文本范例來進行教學。比如,古代酒文化在《醉翁亭記》和《水調歌頭》中很好地表現出來;還有隱士文化也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種,陶淵明的隱士情趣在他的《歸園田居》中就反映出來,而劉禹錫的《陋室銘》則將一種淡泊名利的高雅之情表現了出來。在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之后,教師還可以讓他們選擇一些課外的古詩文進行學習,使學生對古代心理文化的認知得到拓寬。比如,古代的民間藝術文化和民間文學:介紹一種民間表演藝術的《口技》,還有具有濃郁民歌氣息的《木蘭詩》。這些內容都值得學生去認真學習,也是對學生傳統文化教育進行滲透的優質素材。
二、把握精髓
學生在對古詩詞進行學習的時候,要懂得把握其中的精髓,不僅要了解古詩詞和詩人的精神,還應該品味詩詞中的古典韻味,從而使自身的文化氣息得到提高,這就是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作用。在對古詩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詩文進行朗讀,通過朗讀方式的變化來更好地體會和品味詩詞中的情感。對于古詩詞中的情感,教師通過節奏、語調、語速、重音等朗讀方式讓學生體會和品味,從而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在對《漁家傲•秋思》進行教學時,語文教師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就要引導他們體會詞中征夫的艱苦生活和將軍的英雄氣概;再比如,《賣炭翁》的教學,對于詩歌中描寫的賣炭老翁為了將炭賣一個好價錢,大雪天早早起床燒炭賣炭,最后卻被搶走的辛酸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賣炭翁的艱難和辛苦進行體驗,了解當時平民百姓的悲慘情況以及當時社會對平民百姓的壓榨,最終深切地體會作者在創作詩詞時的心情。又如,在教學《武陵春》這首詞時,該詞表現出的憂愁之情學生都可以感受到,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作者怎樣借助景色表達自己的憂愁之情進行思考,使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體會詩詞情感,還可以了解作者的表現手法,使自身的文學素養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介紹創作背景
語文教材中包含了不同時代的作者在不同背景下創造出來的優秀作品,所以,這些詩文中就表現出了各種各樣特殊的情感。想要對古詩文的主要內容還有詩文所表達出的情感進行更好的了解,教師就應該將文章創作的背景內容用合理的方式為學生介紹出來,在這個教學的環節中,針對語文教學的拓展教師可以借助背景介紹的方法進行,讓學生在了解作者創作時代環境的同時,明確這個時代我國傳統文化發展的主要特點。比如,在教學《武陵春》這首詩時,為了將南宋慌亂環境下的文化特色展現出來,就要著重介紹作者李清照在后期的生活狀況,所以,在對詩歌進行賞析的時候,對作者借助詩歌表達出的凄涼之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感悟。而在對比不同環境和文化發展路徑的情況下,學生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從而可以更加有效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作者:柯鵬飛 單位:湖北省陽新縣高級中學初中部
參考文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農村急需的專門人才。然而,近年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準則對職業教育的發展造成嚴重沖擊。部分高職院校一味追求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忽視學生人文素質的養成,造成只見專業技能不見個人修養,只見科學不見人文的現象。
1.高職學生理想信念缺失。
崇高的理想是一個人成功的精神動力,是一個民族繁盛的精神支柱。孔子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墨子的“志不強者智不達”,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都是對理想信念的詮釋。高職學生正處青春時期,人生的道路剛剛開始,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是今后健康成長,成就事業的前提條件。由于身處社會轉型期,西方文化不斷涌入我國,其中極端個人主義和個人利益至上等不良思想對一部分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不少高職院校學生對傳統文化中“立志”認識出現嚴重缺失,不注重以道德修養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信仰迷失,理想淡化,缺乏社會責任感,誠信意識淡薄,這些導致高職學生出現精神空虛、內心迷茫,自私自利等不良現象。
2.高職院校漠視傳統文化教育。
在教育產業化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往往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不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首先,漠視傳統文化課程的設置。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一些實用性強,短時間見效的課程擺在前面,公共基礎課程被不同程度的壓縮,甚至被邊緣化。目前在我國,英語教育盛行,反之,大學語文,中國傳統文化卻最多開設一年,甚至不開,或者僅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高職院校的這種功利主義思想,使得中國傳統文化此類人文教育課程在高職院校難以存續,從某種程度上淡化了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其次,缺乏高素質教師隊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傳統文化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學生傳統文化教育質量的好壞。能夠擔負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存在重專業、輕素質,重技能、輕人文的現象,尤其是在一些理工科專業為主的院校內,教授專業課程的教師普遍具有高學歷、高技能,教授人文類課程的高素質、高文化的教師卻嚴重不足。高素質教師的缺失,嚴重影響了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
二、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歷史源遠流長、內容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養性”“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重義輕利”等優秀部分對于建構高職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愛國主義是青年學生的基本政治要求,是學生思想教育的基本內容。盡管從小學到高中、從學校到社會都已經進行過多種形式的教育,但高職德育教學仍不能忽視愛國主義的教育,特別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國內外的情況復雜多變,青年學生思想還不能完全定型,對于愛國主義的基本要求還不能做到堅定和理性,堅定青年學生的愛國信念,教育學生做到理國,仍是高職德育教學的重點。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有著優秀的愛國主義傳統,蘊含在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追求中,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理想中,在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社會責任中,在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氣概里。因此,對高職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有利于促進學生團結奮進,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有利于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人們為人處事,工作學習的基石。但現今社會,80、90后成長背景發生了很大變化:物欲橫流,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盛行,社會群體道德滑坡,見利忘義,金錢至上,致使部分學生道德感缺失,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缺乏感恩之心,缺乏禮儀、不懂禮貌,缺乏誠信,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以追求個人享樂為人生目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諸多關注德行修養的內容:《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提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周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載物的意思是說,外在的財務、身份、地位、名聲,都是靠深厚的德行來承載的。《大學》上有句話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治國平天下,德行是根本,財富是枝葉花果。一個人能夠取得高于他人的財富、地位,因為他具備一般人不具備的德行。這些古訓對于塑造高職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有著良好的浸潤作用。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和諧意識。
人類社會是人們交互活動的產物,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人離不開社會,社會也離不開人。人在社會中生活、生產,需要人們之間的合作,只有彼此的合作和群體的力量,才能使人類社會得以維系。自2013年9月份新學期開始,95后學生開始逐漸成為高職院校在校生的主體,部分學生身上帶有獨生子女生的深刻烙印,如:自我意識增強,缺乏合作意識;迷戀網絡,人際關系淡漠,不懂得如何用和諧之道化解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矛盾。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特別強調人與人相處時要多替對方著想,“推己及人”;孟子以仁、義、禮、智為母德,將它擴展為“五倫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這給每一種社會角色都提出了明確的行為規范,希望在這樣的行為規范下達到一種互愛互敬,和諧共處的境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仁愛”之心,能夠使高職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愛國、愛家、愛人,增強合作意識,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同舟共濟起,乘風破浪萬里航”。
三、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途徑
高職院校是社會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平臺,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可主要從以下三條實施途徑進行:
1.創建富有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
高職學生在校期間,課堂教學與校園活動是其獲取專業技能與人文知識的主要場所。一個人文氣息濃郁的校園必將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高職院校應該以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為目標,創建富有文化氣息的校園。具體地說,可以在校園內以傳統文化為主題擺放一些主題雕塑,進行主要道路、人文景觀命名;在教學樓走廊、教室內貼掛傳統文化勵志格言;在學校墻壁、宣傳欄、校報中進行傳統文化征文;利用校園廣播、電視、多媒體教室播放經典的傳統文化視頻;引導學生成立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社團組織,如:書法類社團、棋類社團,讓學生在一撇一捺間、在手起棋落間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呼吁學校開展藝術節,以此為平臺傳遞文化信息,介紹文化遺產。以上這些都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2.將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有著重大作用。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重要資源。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主,以“仁愛”為核心,其中“人本思想”“修身養性”“重義輕利”“自強不息”等諸多理念對高職院校學生理想樹立、人格培育、為人處事有著重大的引導作用。當前的中國社會面臨著一個傳統與外來、過去與現代并存的時代,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不同的意識形態不斷地涌入中國,使高職院校學生在面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建構的關鍵時刻無所適從,陷入了無法選擇的困惑和尷尬。在這一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的結合迫在眉睫。2013年8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的《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中指出:“宣傳闡釋中國特色,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講話再次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
3.培養“道德素養”和“職業素養”雙高的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