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愛護環境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兩組患者均給予老年精神障礙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實施責任大包干的整體護理干預模式,具體如下:
1.1加強護理質量管理老年精神障礙住院患者,護理難度大,質量管理是難點、重點。建立老年精神障礙患者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對存在的隱患及護理缺陷進行整理,分析,制定相應的護理安全制度和操作流程,把每次效果評價時暴露出的不足作為下一個質量控制的目標進行管理,周而復始,最大限度的保證護理質量安全。
1.2住院環境設置醫院建立了全新的老年患者關懷樓。病房格局方便老年患者,布置了人性化的活動大廳,配備了各種康復器材,病房內設有空調、電視、呼叫系統、齊全的衛浴設施等,利于老年精神障礙患者治療及療養,各活動廳免費為老年患者提供生活及娛樂的設施。改變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心中對傳統醫院冰冷的映像,增加患者對生活的熱愛。
1.3護理計劃根據患者疾病及護理診斷,定期進行綜合評估患者病情變化的程度,制定治療及護理計劃、進行實施及做出效果評價,從環節質量保證護理人員各項工作的有效實施。
1.4認真執行醫囑用藥密切觀察用藥后作用、付作用及注意事項。做好抗精神病藥物監測和治療。例如:使用富馬酸喹硫平:參考對高血壓病并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降壓治療的同時給予抗抑郁治療,能明顯提高患者的降壓效果。但同時要注意觀察其困倦、口干、輕度無力、便秘、心動過速、直立性低壓等不良反應發生。
1.5加強生活護理安排規律的生活,做好飲食、二便、皮膚清潔的護理。飲食調節根據病情、營養學原理及兼顧患者習慣三者而定。加強健腦食品的飲食。
1.6睡眠的護理幫助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保持環境安靜、整潔及舒適,避免強光刺激。對入睡困難者,可根據醫囑用藥誘導患者入睡。只要自我感覺睡眠充足、不要刻意強求睡眠時間的長短。
1.7解決心理障礙加強行為觀察和治療,加強情感溝通,尊重患者的人格,關注患者的病情和情緒變化,充分應用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的技巧,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1.8加強康復功能訓練評估患者功能障礙程度,根據體力及力所能及的功能運動,進行偏癱肢體綜合訓練、輪椅功能訓練、言語訓練、認識知覺功能障礙等訓練,保持一定體力,維持自理日常生活能。
1.9健康教育由于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態十分復雜,主要表現主觀、固執、急躁易怒、憂慮煩惱等,幫助老年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有針對性地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和預防保健措施,增強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顧的能。
1.10評價工具及指標
根據《老年科及老年精神障礙常規護理》及《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優質護理服務方案》要求,⑴采用精神護理觀察量表評分標準:包括30個條目,7個因子分: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整潔、激惹、精神病表現、遲緩、抑郁、分0-4個分值,(0)無,(1)有時有,(2)較常,(3)經常,(4)幾乎總是如此。按分值計算出30個條目得出各因子分值,通過各因子分值再得出總積極因素及病情總估計的總分。⑵采用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定表:包括4個維度: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及環境適應,滿分33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分別在入院時及實施責任大包干的整體護理干預入院6個月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精神護理觀察量表各因子分及生活質量評分統計分析比較。
1.11統計方法
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設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由表1可知,老年精神障礙干預前的精神護理觀察各因子分及總分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由表2可知,老年精神障礙經干預后的社會能力、個人整潔、社會興趣、總積極因素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在激惹、精神病表現、遲緩、抑郁、總消極因素各因子分均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干預組經過干預后提高患者社會能力、個人整潔、社會興趣及總積極因素和總分。從而降低患者激惹、精神病表現、遲緩、抑郁和總消極因素。,老年精神障礙干預前的生活質量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由表4可知,干預組干預6個月后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及環境適應各指標得分明顯好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干預組經過干預后生活質量有明顯提高。
3討論
1.1一般資料
我院從2006年共收治宮頸癌患者90例,平均年齡42歲,大致分布在30~65歲。采取隨機法則將其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兩組,各45例患者,患者術前經檢查,均確診為宮頸癌,手術方法都是采取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和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1.2方法
1.2.1手術方法
所有參與調查的患者均采用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和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手術前都進行了全身麻醉,手術范圍包含全子宮、子宮頸旁、子宮旁韌帶、子宮附件及腹膜外盆腔淋巴結等。兩組患者在患病年齡、腫瘤程度、手術方法等方面等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術后等待患者通氣,通氣之后可以進流質食物,3~5天后可以進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外陰清潔。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優質護理干預。術后每小時為患者進行下肢按摩,6h后協助患者翻身,術后讓患者盡早通氣,通氣后進流質,然后逐漸過渡到半流質、普食。手術后盡早下床活動,并開始一些基本的康復訓練比如縮肛、收縮尿道等。尿管拔除前及時,拔除后及時自尿。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并采取t檢驗,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宮頸癌患者術后康復影響因素的比較如下:首次排氣時間(h)干預組為33.2±3,對照組為45.5±4,χ2=4.961;留置尿管時間(h)干預組為11.4±3.5,對照組為17.7±4.5,χ2=4.883;首次下床時間(h)干預組為23.5±4.1,對照組為30.1±3.7,χ2=5.436;腹部切口愈合時間(h)干預組為8.1±2.2,對照組為11.5±2.6,χ2=3.698;住院時間(d)干預組為19.3±5.4,對照組為26.7±4.3,χ2=4.523。兩組各項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摘要]目的:通過對宮頸癌患者不同的心理反應進行心理治療及護理,以提高護理質量。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豐富的情感去對待每位患者。結果: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配合治療及護理,達到預期效果。結論:及時掌握宮頸癌患者的心理表現,進行心理治療和護理,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宮頸癌;心理反應;心理護理
ThePsychicReactionandMentalNursingofCervicalCancerPatient
Abstract:ObjectivePracticementalnursingandnursingcareinervicalcancerpatientstoimprovenursingcarequality.MethodsUsingeasyunderstandedwordsandsympathytotreatedeverypatient.ResultsAllthepatientsmatchedthetreatmentandnursingcareactivelywithoutanypsychologyobstacle.ConclusionUsingmentalnursingandnursingcarebypromptlyprehensionofcervicalcancerpatientspsychicreactioncanhelppatientsrecoverquickly.
Keywords:Cervicalcancer;Psychicreaction;Mentalnursing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婦女的生命。患者在經受身體上的痛苦之外,還經受著巨大的精神創傷。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社會因素對惡性腫瘤發生與轉歸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關注。對癌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促使癌癥患者康復已成為護理人員的職責。我科近年來共收治宮頸癌患者34例,年齡31歲~51歲,平均年齡41歲。本文通過對患者心理狀態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是提高護理質量,促進康復,減少并發癥的有效措施。
1宮頸癌患者的心理狀態
1.1震驚、焦慮
常表現為發呆,或出現一些令人費解的自發。幾乎所有的病人都會產生恐懼感,會害怕疼痛,被遺棄和死亡等。經常坐立不安、失眠等。
1.2敏感、多疑
多表現為情感很脆弱,對醫護人員的任何信息包括語氣、表情、態度等都很敏感,總認為別人在議論自己,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往往認為自己的病情比醫生說的更嚴重。
1.3否認、僥幸
患者表現為始終不相信自己會得癌癥,幻想是否會誤診,仍存在僥幸心理,經常自我安慰,希望這一切都不是真的。大量研究證明,一定程度的否認,對緩解心理應激是可取的。
1.4抑郁、悲觀
患者一旦知道自己的病情已被確診,表現為抑郁、緊張及睡眠障礙。情緒低落,對未來生活充滿悲觀、自暴自棄、感到一切無望、顧慮重重。
1.5同情、憐憫
希望家庭及社會能給予同情、憐憫。指望醫生是菩薩救世主,盡快解除其痛苦,有求生欲望心理。
1.6擔心、缺乏自信心理
根據病情確定手術方案后,又擔心手術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擔心手術失敗,擔心癌癥是否再復發,擔心從此改變生活狀況,擔心自己不再是個女人。
2心理護理
2.1心理安慰
對新入院病人要熱情接待,為病人創造一個舒適、安靜、整潔、和諧的環境。鼓勵家屬、親友多接近患者,給予心理安慰,對病人要熱心、和藹、親切,積極發揮語言的治療作用,幫助病人克服不良心理,盡快減輕病人對疾病的恐懼,穩定病人的情緒,耐心解答病人疑問,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取得病人的信任感
對敏感、多疑患者,護士在患者面前應表現為鎮定、自如、得體。說話流利,決不含糊,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調理,糾正病人不良狀態。以微笑、周到、親切的服務態度,適當、耐心、細致的解釋說服,嫻熟的護理技術,贏得病人的信賴,多與病人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病人的信任感。
2.3耐心傾聽病人訴說,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克服僥幸心理。讓病人做到既來之,則安之。激發病人潛在的生存意識,調動積極主觀能動性,讓患者充滿信心去戰勝病魔。
2.4調節患者及家屬的情緒,鼓勵戰勝疾病的信心
隨時調節患者家屬的情緒,使其在與病人接觸中,既能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恐懼、不悲傷、不厭煩、不淡漠。始終保持鎮定、熱情、耐心的良好心境。對病人細心照料、盡心盡責。醫護人員要以樂觀的態度感染患者,建立患者對醫院的信賴。護士向病人講解癌癥并不是不治之癥,介紹同類病友認識,介紹治愈病例。請同種疾病的康復者給病人說親身感受和經驗,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5病人患病后情感特別脆弱,特別是作為女性患者,感情特別細膩,擔心自己會喪失對家庭及社會的義務。護士對患者應多一份愛心、關愛、友誼,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鼓勵病人家屬積極參與,盡可能滿足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要。用良好的形象和行為去消除病人心理上和軀體上的疾病。
2.6經常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
術前做好解釋工作,講明盡早手術的目的,進行各項操作的目的,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及成功的范例。語言要帶鼓勵性,既表示出同情,又表示會給予積極的幫助和支持。為手術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讓患者對手術充滿信心和希望。病人擔心子宮切除后會影響性生活,應該在術前給予充分的解釋和健康教育,認真傾聽患者的一些想法,并給予“一樣是女人”的保證,與患者共同討論問題,解除其顧慮,緩解其不安情緒,使病人以最佳身心狀態接受手術治療,從而減少治療期間的心理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力,提高遠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