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工作會議上領導講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位領導,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剛才,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了在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對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地祝賀!在今天的會議上,市委書記還將作重要講話,請大家深刻領會,認真抓好落實。
下面,我就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配套改革以及林業產業發展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高位推動,強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成效明顯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農村經營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我市自年8月在縣開展深化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按照“抓林改、做產業、強隊伍”的要求,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經過四年的艱苦努力,圓滿完成了主體改革目標任務,主體改革各項硬性指標均超過省上的要求,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一)山林產權得到了明晰。在推進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過程中,始終正確處理集體與農民、管理與放活兩大關系,始終把握林權界定、農民決策兩個關鍵環節,以家庭承包為主要形式,明晰產權,落實經營主體。全市8個縣(區)涉及林改77個鄉(鎮、街道)、921個村(社區)、11278個組、436433戶農戶,全市集體林確權面積1645.65萬畝,確權率99.9%;宗地勘界合格率94.9%,集體林均山到戶率93.5%,集體商品林均山到戶率92.1%,宗地發證率99.9%,檔案合格率96.8%,群眾滿意率99.6%。通過林改,長期以來制約林業發展的產權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確立了農民經營林業、發展產業的主體地位。
(二)林業產業得到了發展。四年以來,全市累計建成特色經濟林基地933.8萬畝,其中:核桃668.3萬畝、澳洲堅果6.64萬畝、山核桃1.14萬畝、紫膠寄主樹14.97萬畝、橡膠58.81萬畝、茶葉118.89萬畝、白花木瓜30萬畝、其他樹種35.05萬畝。特別是核桃產業迅猛發展,全市新種植核桃達545.3萬畝,種植其它經濟林木達36.5萬畝。全市有涉林業國家級龍頭企業1戶、省級龍頭企業7戶、市級龍頭企業9戶。2009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3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104億元的29%。林產業收入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僅泡核桃一項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就達405元,占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719元的14.9%。
(三)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山林經營主體明晰后,林農保護山林資源、維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感明顯增強。森林資源的管理,由過去的少數人管變成了現在的千家萬戶監管,盜砍濫伐現象明顯減少,林農防治森林病蟲害和森林防火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明顯提高,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0.56%,比林改前提高了14個百分點。同時,林改極大地增強了群眾建設沼氣、利用沼氣的積極性,林改以來全市新建沼氣池8.9萬口,累計建成沼氣池14.3萬口,沼氣化村達115個,農村沼氣普及率達28.4%,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基礎。
(四)農村穩定得到了加強。在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林改工作面前,始終把維護農村和諧穩定和推進改革工作統籌來抓。改革中始終充分尊重民意,依靠群眾,把“分不分山、分多少山、如何分山”的決策權交給群眾,確保了林農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真正讓農民自己當家作主。在化解糾紛工作中,始終遵循“尊重歷史,兼顧現實,依法依規,協商解決”的原則,全市化解林地糾紛5233起,調處成功率99.4%。林改中,不僅沒有產生新的矛盾,一大批積怨多年的矛盾還得到了妥善化解,消除了林區的不穩定因素,廣大農村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得到了鞏固和加強。
(五)干部隊伍得到了鍛煉。全市共組建林改領導機構12285個,抽調林改工作隊員72291人次。廣大林改工作人員跋山涉水、披星戴月,深入千家萬戶、田間地頭,把認真做好林改工作與農業農村工作結合起來,既推進了林改工作又增進了對農村的了解、增強了對人民群眾的感情,通過林改,大批干部得到了鍛煉,一批干部被選拔到領導崗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還充分調動和激發了廣大群眾自我發展的積極性,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得到了提高,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同時,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得到了充分檢驗,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基層干部、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人翁意識進一步增強。
二、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全面加快林業改革發展步伐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市林業發展的目標是:圍繞把建設成為林業資源大市、林業產業強市、林業景觀美市,到2015年,高質量建成以800萬畝核桃為主的特色經濟林基地1000萬畝以上,農民人均擁有經濟林果5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3%,活立木蓄積量達2億立方米,改造中低產林300萬畝,林業總產值達120億元,林業增加值達60億元,農民人均林業純收入達3000元,城市建成區綠化率達45%,公路綠化率達35%,農村沼氣普及率達40%、利用率達80%。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6%,活立木蓄積量達3億立方米,林業總產值達300億元,林業增加值達150億元,農民人均林業純收入達7000元,城市建成區綠化率達50%以上,公路綠化率達40%,農村沼氣普及率達50%、利用率達90%。
圍繞上述目標,要突出抓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鞏固主體改革成果,加快推進配套改革
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解決的是產權問題,配套改革解決的是發展問題,要在鞏固主體改革的基礎上,按照“資源資本化、服務規模化、管理制度化”的要求,正確處理集體與農民、管理與放活兩大關系,加快推進配套改革。
一是要建立以林業經營者為主的造林育林護林機制。林改后,集體商品林都有了明確的經營主體,各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要從以前繁重的林業生產任務中解脫出來,把不該管和管不好的事交給經營者,把精力放在引導、服務林產業發展上來,建立起以林業經營者為主體的造林育林護林新機制。
二是要加快推進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林改后,林業呈現經營主體多元化,經營形式多樣化,導致林權相對分散與適度規模經營、小林農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在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家庭承包、分戶經營體制的同時,要結合林改后集體山林經營面積小,經營主體分散的實際情況,引導和鼓勵以親情、友情或資金、技術、產業鏈為紐帶,促進股份林場、家庭合作林場、林業專業合作社、林業專業協會等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要加大宣傳力度,抓好典型示范,讓林農懂得專業合作社的好處,增強信心,自覺自愿的走向聯合,提升運作水平,以降低經營成本和風險,提高規模經營效益。
三是要把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政策作為重中之重。加快推進商品林木采伐管理試點工作,力爭在采伐限額管理、采伐審批公示、采伐審批程序等方面取得突破。要建立既能保證森林資源的消長平衡,又能適應林業生產經營需要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今后,林木采伐計劃按“經營者申請、鄉(鎮)匯總、縣(區)平衡、市級和省級備案”的辦法進行管理,限額控制內的采伐可由經營者直接向鄉(鎮)林業站或縣(區)林業局提出采伐申請。非林地上林木的采伐不納入采伐限額管理,憑村委會的證明,經鄉(鎮)林業站核實認可后進行采伐。要完善木材運輸管理,在本縣(區)范圍內運輸木材的,憑縣(區)內運輸證運輸,運輸出縣(區)的辦理省內運輸證。同時,林業部門要簡化集體林木的采伐作業設計和審批管理手續。
四是要建立健全規范的森林資源流轉制度。加快市、縣(區)林權交易服務中心建設,重點解決有場無市和管理不規范的問題,要進一步規范森林資源轉讓的信息、資產評估、林權變更,保障公平交易。要通過建立流轉平臺,使林權所有者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下實現流轉,盤活資源,切實做到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讓農民吃下“定心丸”。需要警惕的是,林業發展要實現規模經營,就必須推進森林資源的流轉,但森林資源通過流轉又容易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導致林農過早失山失地。可采取限期(一個輪轉期)、限量(部分林權)和現貨(采伐權)的辦法,進一步規范森林資源流轉行為,防止投機商炒作,林農因為信息不對稱而賤價流轉、失山失地。
(二)穩步改造中低產林,著力建設十大產業
我市中低產林占了全市林地面積的49%。要切實把中低產林改造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推進山區綜合開發、加快林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堅定不移地抓好中低產林改造,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一是要高標準完成今年中低產林改造任務。圍繞“生態功能不降低、發展空間得擴展、農民收益有保障”的目標,從今年起到2020年,用10年時間完成中低產林改造800萬畝,今年重點是高標準完成24萬畝改造任務,為今后全市中低產林改造提供示范,此項工作,各縣(區)要高度重視,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在中低產林改造過程中,要堅持“先規劃、后改造,先設計、后施工,先報批、后實施”的原則,認真組織開展摸底調查,嚴格界定改造標準,明確改造范圍和改造重點,堅決杜絕一哄而上、無序改造、甚至亂砍濫伐情況發生。要按照適地適樹并注重比較效益的原則,圍繞核桃、澳洲堅果、咖啡等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科學合理確定中低產林改造樹種,嚴把種苗質量關、整地質量關、栽植質量關、撫育質量關,認真組織實施,嚴格檢查驗收,提高改造的質量和效益,做到經濟功能與生態功能并重,為林產業發展提供優質、充足的后備資源。
二是要著力抓好十大林產業建設。要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要求,突出抓好核桃、茶葉、橡膠、澳洲堅果、咖啡、林化工、木材精深加工、林下、苗木、森林生態旅游十大產業建設,促進林業由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把森林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發展林業產業要兼顧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要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托資源,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各縣(區)要圍繞十大產業建設目標,編制好林產業發展的
“十二五”規劃。要正確處理好農地與林地的關系,處理好經濟作物和特色經濟林之間的關系,根據市場需求、龍頭企業培育等因素綜合確定縣(區)、鄉(鎮、街道)主要發展的優勢產業。要建設以精深加工為重點、企業協作配套的產業集群和現代林業示范區為目標,著力建設以資源為主導、集約經營、各具特色的林業產業帶,提高林地產出率和產品附加值。
(三)增強林業發展活力,大力提升產業化水平
要按照“構建產業鏈條,培育產業集群,壯大核心企業,建設重大項目”的思路,把引進、扶持、培育龍頭企業作為林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措施,強化龍頭帶動,走“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循環發展”的路子,促進優勢資源轉化為優勢產業、優勢競爭力。
一是要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農民與企業共贏。要積極引導林農在自愿的基礎上,以資金、林木為紐帶,規范、有序流轉林地。積極探索完善“林農+企業+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產業化經營機制,搭建企業與林農、林農與林農之間聯合開發、共享資源、相互協作、互通信息的服務平臺。結合規劃用地的地類性質,以農民得到最大實惠、企業實現最大效益為核心,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占”的利益共同體。
二是要積極探索現代林業經營模式。鼓勵企業以租賃、聯營、股份合作等形式與農民開展互利合作,共建原料基地,形成由林業專業合作社、企業、科研單位為主體的“基地—加工—供銷”產業鏈和“科技+金融+市場”的經濟聯合組織以及服務體系,走產供銷一條龍、貿工林一體化的現代林業經營組織模式。
三是要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對重點扶持的龍頭企業,市、縣(區)要在林地林木流轉規劃配置、林木采伐指標分配、項目資金安排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到2015年,全市重點培育關聯度高、產業鏈長、輻射帶動作用明顯、核心競爭力強的優勢林業龍頭企業15戶,其中:年產值超過1億元的10戶,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3戶,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2戶;到2020年,優勢林業龍頭企業達30戶,其中:年產值超過1億元的23戶,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5戶,年產值超過20億元的2戶。要積極支持核心龍頭企業上市融資,促使各種生產要素流向林業,著力打造林業投資“洼地”,增強林業發展活力,實現農民得實惠、企業得效益、社會得生態的目標。
(四)強化森林資源管護,加快推進林業生態建設
要始終抓好森林資源管護,進一步加快植樹造林步伐,提高森林經營水平,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任何時候都不能以破壞森林、犧牲生態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發展。
一是要加快構建綠色生態家園。堅持以公路兩側、水庫庫區、城市面山為重點,加大造林綠化、林分改造力度。要切實抓好公益林建設和管護,廣泛開展森林城市、森林小鎮和綠色小康村創建活動,加大社區、鄉村、校園、礦區、機關、營區綠化造林力度,筑牢生態安全綠色屏障。
二是要著力提高森林生態質量。要按照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的要求,切實加強森林經營工作。要加快引進先進的森林經營理念和技術,樹立森林經營方面的典型。要抓好中幼林撫育,大力發展珍貴樹木,積極培育大徑材,提高森林的質量和效益。
三是要大力發展林業生態文化。深入挖掘森林文化資源,做大做強森林生態文化產業,為社會提供豐富的森林文化產品,為林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生態文化支撐。要廣泛開展生態道德教育活動,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深入推進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小水電等新能源,提高農村新能源利用率,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道德觀、生態價值觀、生態消費觀。
三、加強領導,硬化措施,努力開創林業改革發展新局面
加快林業改革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一個重點。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做到加強林業改革發展的決心不動搖,支持林業改革發展的力度不減弱,推進林業改革發展的各項工作不松懈,扎實推進林業改革發展工作。
第一,領導要加強。林業改革發展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操作難度大,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要繼續堅持“四級書記”親自抓,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格局,層層落實責任,確保林業改革發展工作積極健康推進。要堅持“一線工作法”,深入基層、深入一線,了解林業改革發展過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解決新矛盾,落實好市委、市政府關于林業改革發展工作的各項要求,確保抓出成效。
第二,合力要增強。加快林業改革發展是各級各部門的共同責任,形成工作合力至關重要。發改、財政、國土資源等部門要完善各項林業扶持政策,不斷加大林業投入。金融、稅務、保險等部門要完善林業投融資機制,不斷拓寬林業投融資渠道。宣傳部門要大力宣傳黨的興林富民政策,大力培育和宣傳典型,用典型示范和榜樣力量,增強群眾參與改革、發展產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林業部門要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政策指導、行政執法、資源調查、市場監管、科技和信息服務上來,指導各縣(區)把握好改革的節奏和力度,妥善處理改革中的各種新舊矛盾,及時查處各類涉林案件,健全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切實搞好技術推廣、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為農民經營林業、創業致富提供更好的服務,各有關部門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為加快林業改革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第三,作風要轉變。加快林業改革發展,實現興林富民的目標,不能停留在一般號召上,不能以會議落實會議。從規劃開始到資金籌措、苗木培育、龍頭企業培育等環節,都要精心組織,抓好落實。要以飽滿的政治熱情,扎實的工作作風,用心、用情、用力,勇當林業改革發展排頭兵。只要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林業資源增長,有利于農民增收的辦法和途徑都可以勇敢的去闖、去試,真正把加快林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同志們,加快林業改革發展,任務具體、責任重大。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繼續發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為把我市建設成為林業資源大市、林業產業強市、林業景觀美市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