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部長在媒體合作研討會議講話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尊敬的張研農社長,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
很高興再次來到美麗的天津,參加“第三屆10+3媒體合作研討會”。首先感謝人民日報為此提供的寶貴機會,使我們可以與各國媒體朋友共同探討進一步推動10+3經貿合作的重要意義。
下面,我主要就如何“深化互利合作,共謀區域發展”與大家交流一下看法。
一、開放的東亞引領全球經濟走向復蘇
過去的幾十年中,開放和穩定的宏觀經濟發展策略是東亞取得成功的關鍵。在和平、發展、合作日益成為主流的今天,東亞國家間對話與協調增強,相互依存加深,區域合作方興未艾,經濟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東亞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地區。
2009年,東亞經濟體的貿易額已占全球的40%,外匯儲備超過全球總量的60%,域內貿易比重達到一半以上。根據不久前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的預計,2010年東亞經濟規模將達到12.89萬億美元,超過歐元區12.7萬億美元的水平,2014年東亞經濟規模更是可能達到17.34萬億美元,與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并駕齊驅。
4月7日,世界銀行的東亞地區半年評估報告也指出,受庫存增加、國內需求提高以及出口上升的刺激,東亞經濟體的工業生產水平已回到或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為此,世界銀行預測,東亞新興經濟市場(不包括日本和印度半島)今年的經濟增長將達到8.7%,遠高于4.1%的全球增長預期,區域經濟增長前景樂觀。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經過短短一年時間,東亞地區已經從出口和投資市場崩潰的逆境中恢復過來,并為全球經濟復蘇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二、以緊密的經貿合作有效應對外部沖擊
97年亞洲金融危機,10+3合作機制臨危受命。自此,東亞各國堅持開放合作的發展政策,不斷深化完善區域合作機制,促進各國共同走向繁榮。
2010年1月1日,中國與東盟經過8年努力,實現了90%的貿易商品的零關稅,最終建成中國—東盟自貿區。作為一個互利共贏的經貿制度安排,中國-東盟自貿區成功經受了金融危機的考驗。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最新統計數據,2009年,受外部需求萎縮影響,世界商品貿易額整體下降了23%,其中,中國的出口下降16%,東盟出口下降18%。但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9年東盟對中國的出口僅下降了8.8%。今年前三個月,雙方貿易恢復迅速,其中中國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46.7%,而東盟對中國的出口增長更是高達76.6%。數字表明,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有效提升了雙方應對國際經濟危機的能力,雙方企業和人民均從中極大受益。
與此同時,中日韓經貿合作也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日本和韓國的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進口來源地。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日本、韓國對中國的出口雖同比略有下降,但均遠低于其對世界出口的降幅。
另外,作為中國與東盟合作應對金融危機一攬子方案的組成部分,為加快中國-東盟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雙方互聯互通,總規模為100億美元的“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已于2009年底開始運作,中國還將在今后3至5年內向東盟國家提供150億美元貸款。目前,中國已經與印尼、馬來西亞以及韓國簽署了總金額達3600億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并與東盟成員嘗試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三、抓住機遇,實現中國與東亞共同發展
中國的發展不僅造福了13億中國人民,也給東亞國家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目前,中國進出口的40%和超過一半的外資來自東亞各國和地區。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向外投資。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已經超過2200億美元。即便受到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仍達到433億美元,同比增長6.5%,其中對亞洲的投資達到207.2億美元,占比高達58.7%。2009年,中國居民出境旅游達到4221萬人次,同比增長5.2%,個人平均境外消費金額超過許多發達國家旅游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保證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近幾年來,中國政府不斷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居民消費需求。據統計,2009年中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3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9%。從世界角度看,中國2009年零售銷售增長總額與美國的零售下降總額基本相當,對世界經濟和貿易形成強力支撐。尤其是,2009年中國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突破4萬億元人民幣,較2003年增長120%,農村耐用消費品市場開始呈現爆發性增長。擴大內需不僅將幫助中國企業減少對美歐等傳統出口市場的依賴,也有助于貿易伙伴擴大對華出口,東盟等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安排的國家和地區必將優先受益。在此,我希望東亞各國能夠切實抓住這一機遇,實現中國與東亞的共同發展。
四、加快東亞經貿合作條件已基本成熟
自2005年開始,10+3自貿區研究已歷時5年,形成了大量具體并具可操作性的方案建議。在此期間,東亞經濟一體化也有了長足發展,東盟分別與中日韓簽署自貿協議,形成三個10+1并駕齊驅的良好態勢。
同時,根據中日韓三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今年三國在投資協議和自貿區聯合研究領域也將努力取得新的進展。下月初,我本人將有幸代表中方參加在韓國舉行的中日韓自貿協定聯合研究的啟動會議。另外,中國還將繼續積極推動10+3框架下貿易便利化的合作,準備于近期向各成員提出一份旨在加速貿易便利化的行動倡議,以貿易便利化為先導,為全面建設東亞自貿區做好必要的準備。
據我所知,中、日、韓三國的企業都對未來更緊密的經貿合作充滿期許。去年12月,日本經濟新聞社和韓國每日經濟新聞社共同對日韓企業經營者開展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成的企業認為三國有必要盡快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我認為,目前東亞地區加快經貿合作的條件已經具備,我們可以按照以下幾方面原則加快推動東亞經貿合作:新晨
凝聚共識,夯實基礎。東亞合作事關本地區的前途和各方的切身利益。我們應繼續廣泛開展官方、民間、學術等多層次、多軌道的討論和交流,充分照顧各方關切,求同存異,統一認識。希望今天在座的媒體朋友回去后能夠進一步加強對東亞區域合作的分析和報道,引導民眾正確認識區域合作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明確方向,扎實推進。確立東亞共同體為10+3合作的長遠目標,支持東盟在10+3與東亞合作進程中的核心作用。各方應充分發揮10+3機制的主渠道作用,根據10+3自貿區的研究成果和建議,穩步、扎實地推動10+3自貿區的建設,然后本著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推進東亞一體化進程。
開放透明,兼收并蓄。堅持開放的地區主義,廣泛學習和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經驗,不搞自我封閉或排他性集團,支持10+3與域外國家和組織加強溝通與對話,在10+3自貿區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區域一體化的范圍,尋求共同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是東亞地區的一員,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東亞各國的支持與幫助。中國將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繼續積極參與包括10+3在內的區域合作,與各方一道,為建設和平、和諧、繁榮的亞洲而努力。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