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村級組織建設會議講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村級組織是黨和國家在農村牧區的最基層組織。它處在各種矛盾的交叉點和工作的最前沿,是農村牧區各項工作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對保證黨的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和各項事業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并對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的村級組織建設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我們要以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思考、深入研究、扎實推進村級組織建設。
一、堅持用“兩點論”看問題的觀點,對村級組織現狀進行客觀地評析,這是搞好村級組織建設的前提條件
辯證唯物主義要求我們在觀察分析問題時,不能只看到一個方面,而要看到兩個方面,要從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中去把握事物。也就是說,既要全面地看問題,還要分清重點和一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顧此失彼,特別是對目前村級組織現狀,我們更應該堅持科學分析的態度,做出客觀地評析。只有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好。縱觀巴林右旗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情況,總的來說是好的,多數兩委班子關系和諧,團結有力,多數嘎查村干部能夠積極努力工作,黨群、干群關系處理得當,基本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這是主流,必須予以充分肯定。但同時也必須看到當前農村牧區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黨組織和黨員中存在著許多“不適應”或“很不適應”現象:一是思想觀念不適應,服務意識轉換慢。稅費改革以后嘎查村干部工作內容中管理成分明顯下降,服務成分逐步上升,但當前不少嘎查村干部沒有實現這一轉換,少數嘎查村干部思想觀念陳舊,創新意識不強,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銳意進取的精神和艱苦奮斗的長期思想準備。二是素質能力不適應,作用發揮相對弱。少數兩委班子和嘎查村干部在發展農村牧區經濟、建設新農村新牧區以及和諧社會上思路不寬、辦法不多,沒有真正發揮組織帶動作用;農牧民黨員老齡化嚴重,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突出。三是經濟基礎不適應,無錢辦事很常見。相當數量的嘎查村,集體經濟薄弱,缺乏服務群眾的物質基礎,影響了黨組織的吸引力、號召力和戰斗力。四是力量補充不適應,后備人才不足。不少農村牧區一些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術的中青年農牧民都紛紛背井離鄉,以至造成了個別嘎查村“386190”(婦女、兒童和老人)狀況,一些嘎查村工作出現“無人干、不愿意干、干不好”的令人擔憂的局面,等等。可以說,進一步加強嘎查村級組織建設仍是十分艱巨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務。
二、堅持解決問題必須首先解決主要矛盾的觀點,努力選配好兩委班子尤其是選好黨支部書記,這是搞好村級組織建設的中心環節
同志在《矛盾論》中指出:“研究任何過程,如果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復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實際工作上,在加強嘎查村級組織建設中,抓住了選配好兩委班子尤其是選好黨支部書記這一環,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就能取得工作上的主動權。
“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班子強不強,關鍵看班長”。千頭萬緒的農村牧區工作,嘎查村兩委班子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的充分發揮,關鍵看支部書記。班子選好了,“一把手”選準了,農牧民致富奔小康就有希望。為此,在近些年的組織工作中,我們以嘎查村兩委換屆選舉為契機,著力加強嘎查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同時,為了有效解決嘎查村干部職數偏多、兩委班子不和、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積極推行嘎查村兩委交叉任職,大力倡導嘎查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盡最大限度和可能減少嘎查村干部職數,減少內耗,提高工作效率,減輕農牧民負擔。全旗161個嘎查村,有112個嘎查村實現了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占全旗嘎查村總數的69.6%。
實踐證明,實施兩委交叉任職、推行“一肩挑”的做法,對于加強嘎查村班子建設是一項切實可行、有效管用的具體措施。我旗查干諾爾鎮查干諾爾嘎查致富能手孟和寶力格是第六次換屆選舉產生的“一肩挑”干部,他針對本嘎查牧民養牛積極性高的實際,以個人資產擔保在信用社借貸款60多萬元,為群眾從吉林購入216頭西門達爾雜交肉牛搞育肥,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擁護。塔西村委會原主任丁景文實現“一肩挑”后,帶領村兩委班子積極理思路、調產業、跑資金、上項目、簽訂單、促增收,實施馬鈴薯整村推進,大旱之年由于保灌措施得力而全村喜獲豐收。
三、堅持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能動作用的觀點,加強嘎查村級組織的思想建設,這是搞好村級組織建設的重要保證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肯定物質決定意識的前提下,還承認意識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表現出的巨大的能動作用。實踐證明,社會的變革與進步固然依賴于物質力量的推動,但精神力量的反作用也是不能低估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過程中,要十分注重思想建設。近年來,在這方面,我們首先是加強干部教育培訓。針對新形勢下黨員和干部能力素質提升的新要求,改進培訓方式,通過“固定課堂”、“實踐課堂”、“異地課堂”、“流動課堂”、“遠程課堂”等平臺,采取集中辦班、分期輪訓、“現身說法”、建立培訓教育示范基地和“走出去”等形式,引導基層黨員干部開拓新視野、接受新事物、樹立新觀念、建立新業績。其次是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堅持學以致用,用有所成。著力提高理論思維、戰略思維和科學決策能力,創新發展理念,更新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模式,優化發展手段,把學習的成效轉化成謀劃發展的科學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辦法,全面推動了農村牧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第三是強化思想教育引導。經常性地堅持“”、“面對面談心”和民主生活會等制度,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既立足于經常性工作,又抓緊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可以說取得了很大成效。
四、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觀點,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搞好社會化服務,這是增強村級組織的戰斗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物質基礎
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從理論上看,嘎查村級組織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而上層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及與之相應的各種制度設施的總和。因此,村級組織必然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經濟基礎對其有決定性的作用。從這一意義上講,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是加強村級組織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必須抓緊抓實。直觀地我們也能感到,沒有集體經濟的嘎查村,無力興辦各種公益事業,無力開展生產技術服務,無力解決群眾想解決而本身又難以解決的問題,總之,沒有集體經濟,嘎查村組織舉步維艱,何況每個嘎查村每天都面對一大堆事務。沒有集體經濟,不僅影響了干部的工作積極性,甚至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
從目前我們右旗的嘎查村集體經濟狀況來看,可以說很不樂觀。絕大多數嘎查村的年集體經濟收入不足萬元,甚至更少。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高收入水平。下一步一是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通過開發礦業和農畜產品加工業來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二是依托旅游資源,通過發展旅游業和服務業來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三是通過發展集體農場、牧場來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四是盤活集體現有的房屋等固定資產,并通過開發其它閑置資源來增加集體收入;五是通過結對幫扶、財政轉移支付等辦法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起村級組織工作經費保障制度,以不斷提高嘎查村級組織工作水平和服務群眾能力,又快又好地促進新農村新牧區建設。
五、堅持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著力解決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后繼乏人的問題,這是今后村級組織健康發展、永續發展的有力保證
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同志曾深刻指出:“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因此,著眼長遠,居安思危,以對黨、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培養選拔嘎查村級組織后備力量作為一項十分緊迫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好抓實,以保證農村牧區工作的連續性和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對于培養選拔村級后備干部工作,一要高度重視,列入議程。農村牧區黨組織要把大力加強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工作目標,蘇木鎮建立以黨委書記負總責、主管書記和組織委員直接負責的責任體系。嘎查村黨支部也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著眼未來建設發展的需要,把培養選拔后備力量作為一項十分緊迫的政治任務來抓。二要創新觀念,慧眼識才。積極從優秀村民代表、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專業戶、務工經商人員中物色后備干部。突出年富力強,敢于把那些思想活躍、精力旺盛,文化層次高、年紀輕的“能”人選出來;立足增收致富,把不僅自己帶頭致富、而且能主動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富”人選出來;著眼創新發展,把開拓意識強,敢想敢干,勇于改變落后面貌的“強”人選出來,真正把農村牧區各方面優秀人才選拔到嘎查村干部崗位上來。三要拓寬視野,多方選才。加大發展黨員工作力度,按照農牧民占70%、致富能手占70%、35歲青年占70%、高中以上學歷占70%的“四個70%”積極發展黨員,在黨員中培養和物色“苗子”。同時,發揮市場機制在人才配置中的突出作用,打破地域、身份、行業界限,沖破“限定村內選人,固定本村任職”的束縛,采取機關下派、村際交流、公開招聘等多種形式,選拔各方面的優秀人才到嘎查村任職,真正建立開放靈活、資源共享的人才流動機制。四是加強培養,強化鍛煉。建立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對現任干部和發展有前途的后備人才,強化教育培訓。采取集中培訓、專題培訓、委培、代培等多種形式,提高他們的政治業務素質和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在選聘和重點培養對象中,實施嘎查村干部助理制和掛職鍛煉等,通過交任務、壓擔子,促其早日成熟。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