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技術與藝術的聯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兩者關系
在當代建筑學的發展過程中,建筑技術是各種科技融合的結果,其表現極其活躍。而建筑藝術是一門集合了造型藝術在內的感性學科,通過理性學科的建筑技術實現建筑結構與施工材料的科學性與合理化,將建筑產品所包含的抽象美具象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建筑產品包含多重屬性,技術性與藝術性只是其中兩個屬性。技術是理性的、物質的,藝術是感性的、精神的;技術是藝術的基礎,藝術是技術的體現。時代不同導致建筑技術水平不同,相應地,建筑藝術風格也有所不同。除此之外,不能忽視藝術對技術的反作用,因為建筑技術同樣會受到所處時代的審美取向影響,例如羅馬人因不滿足簡單粗糙石柱抬石梁的結構技術,便創造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四大柱式一樣。
2、建筑技術與建筑藝術的發展
飛速發展的現代建筑對建筑外觀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建筑師始終致力于建筑技術與建筑藝術完美融合的探索道路上。正如奈爾維在總結古代建筑發展到現代建筑時所言:“結構化的建筑導致出力與美感,技術知識與藝術手法的綜合是建筑創造的真諦”。
2.1深化建筑藝術,提升建筑技術社會風氣與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受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影響較深。縱觀我國上下五千年多年的歷史,盛唐時期的生產力發展到了鼎盛,人們的審美觀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些變化都能在建筑產品上尋得到印記。現階段,科技日新月異地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人們在追求實用性的同時還特別注重美感的存在。因此,在具體的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加強對建筑技術的監督管理,有利于保證技術與藝術的和諧統一。現代建筑施工中,人們通常首選施工工藝為一次澆筑成型的清水混凝土進行施工。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色澤均勻,外觀大方,施工結束后只需在混凝土表面涂上一層保護劑,無需其他修飾即可將一次澆筑成型的混凝土表面當作裝飾面,這種方便快捷的建筑技術因符合現代人們對實用性和美感的追求而備受追捧,并廣泛適用于各種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從而提高了建筑技術水平。
2.2加強建筑技術,推進建筑藝術建筑產品成型需要建筑技術,離開了建筑技術,其他都無從談起,試想如果一個人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他還會有心思去想精神層面的活動么?新石器時代,人類的居住環境是用石頭簡單堆砌而成的石屋,以木梁柱式結構形式呈現,彼時的建筑技術是打石、砌石、砍樹、架梁;到了奴隸社會,建筑技術在有所發展的生產力下也有了很大進步,羅馬人意識到原來石材、天然混凝土也能用來建造,此時的建筑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也相對成熟并穩定,催生了建筑藝術的出現。拿我國明后期建造的紫禁城來說,當時的建筑技術日臻完善,皇城修建得氣勢磅礴,美輪美奐,這與建筑師總結先人優秀的建筑技術經驗脫不了關系,因而其藝術價值也更有研究意義。
2.3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技術觀和藝術觀每個時代的建筑多多少少都會對當時的技術與藝術有所呈現,因為技術與藝術歷來就是人類發展長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反技術、反藝術的行為都是在與時代對著干,腳跟自然也站不穩。真實存在的技術能造福人類,是實現社會目標、增加一切可能的手段方式之一。針對人的存在來說,藝術的進步既包括物質的改善與豐盈,也包括這種進步是否有利于人的發展與進步。從1990年之后,人們越來越關注“可持續發展”這一先進思想,而生態可持續建筑正是這種思想通過建筑技術實現的產物。生態可持續的技術要求是將建筑技術視為改善人與自然、與社會關系的人性化方法,是在現實與未來之間架起一座溝通橋梁的建設性手段。
3、結語
建筑技術與建筑藝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二者不可分離,不能因當前技術水平限制藝術創作,也不能為了盲目追求建筑藝術而無視建筑技術。只有建立在建筑技術基礎上的建筑藝術才能體現建筑藝術的真正特色。紀念碑與紀念建筑群的形象將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宮殿富麗堂皇不禁會使人追憶昔日帝王的權威,小小的亭臺樓閣會使你靜靜地欣賞詩情畫意的樂趣,這是建筑藝術的魅力,也是建筑技術的呈現。如何正確運用最貼近時代氣息的建筑技術完成令人滿意的建筑造型,使人們日益增長的功能要求得到滿足,是建筑師們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作者:胡錦單位:錦州寶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