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結構與壁畫藝術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建筑的內部分內墻,有的不再起力學上的承重作用,往往采用薄的、曲面的、可隨意活動的隔墻,這就提供了實現靈活或開放的現實條件和特殊的建筑構件,在日本唐招提寺御影堂的“上段之間”以及“宸點之間”,東山魁義繪制了《山云》《濤聲》兩幅壁畫??戳吮诋嬙匍喿x《唐招提寺之路》一書:“我身旁放著1/30比例的模型。隔扇畫不是全部擺在同一平面,而是環繞房間的—綜合時必須考慮這一關系,必須進行立體構思,正殿的隔扇,北側與鑒真和尚像供合所在的青松廳為鄰,右側同梅花廳平行,其中十二面隔扇,由三根立柱分成三部分,各分為四面、兩面、兩面、四面。整體上當然是作為一個構圖來畫,單位與中間的兩面隔扇……”??吹竭@里可以想東山魁夷早已將壁畫在腦海中推出房間的布局,璧盒和隔扇的排順序,以及還要將拉開中間兩面后即見到上段廳諸因素也都統統考慮進去了,這些都成為壁畫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壁畫在大部分情況下置身與墻面,墻面賦予建筑物以形式,并給出內外空間的邊界,窗口把光照和空氣引入建筑物的內部空間。位于壁畫中的各種洞孔,構件和建筑物的墻型,為壁畫設計規定了范圍也提供了可能,既要遵循限制的制約,又要突破其限制。在法國埃菲爾鐵塔附近有一幅名叫《巴黎偉人墻》的室外壁畫,設計者極為重視墻面上的若干窗洞及外墻上端的不規則外緣等建筑結構的存在,并同主題內容組織在一起,使之產生一種新的語義和內在的生命力,壁畫把二十世紀在世界各個領域起到過重要作用的名人領袖都集中在競技場的看臺上。墻壁上的窗洞口被藝術家設計成看臺的出入口,盧森堡廣播電視地域局的縮寫,用團體操北京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在外墻上端到屋脊不規則的墻面上,行走的宇宙人用來表示電波……壁畫在語言設計上更注重為一個建筑物中的特定位置構思和制作。充分利用墻面上那些內在要素上的規律性,使之既不影響又能反映內部空間的結構特點,不規則的墻面和窗洞,都能在壁畫的內容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例如,德國巴德、茨維森埃的瑪麗教堂玻璃窗,這是一個框架式結構的教堂,沿外墻開大窗,窗外端靠近公園。路德維希、沙夫拉特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幫助人們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其中大部分是透明的冒泡玻璃,這有助于創造室內安靜的氣氛,但是在卷曲的鉛條之間,他卻使用了透明玻璃,從室內可以看到室外景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變化,外界景物的色度也隨之改變,這扇巨型的玻璃門窗把這些變化清晰而巧妙的反映出來。對待設計,沙夫拉特感到必須了解這些這座建筑物的全部材料,包括那些與門窗沒有特殊關系的一些資料,他說,“我必須十分詳細的了解要設計的建筑物,對我來說,建筑圖紙比照片或草圖更為重要,因為只有在看了圖紙之后,才能在思想上形成一個粗線條的設計。”在沙夫拉特看來,彩色玻璃設計的中心問題是如何把建筑物各種不同要素貫通起來,玻璃墻上的卷曲圖像必須與支撐的豎框和周圍的表面緊密相關,要使他們成為建筑整體的一部分,不僅僅是為了點綴建筑物中的幾個門窗,而是要尋找同建筑環境緊密結合的形式。
天頂與地面是形成空間的兩個水平面。由屋頂解構所演變出的天頂,可以反映出結構的形式和跨越空間的方式。天頂是給人以強烈視覺感受的大面積界面,其裝飾特性對室內空間總體裝飾有著非同小可的影響。壁畫有時沿著垂直的墻面通過轉角走向天頂,組合成特殊的空間。天頂與觀者是有一定距離的,并且是分離的。這一距離通常大到足以使觀者能夠在一個相對窄的視角內一覽到整個天頂畫和周圍有關場景的環形裝飾。如果處理得當,將有助于空間的完整與統一。地面通常反映著它跨越空間和傳遞荷載的方式,一般被看作是共用的表面,要承托家具、設施,人又要活動在其上,顯露的程度受到一定的局限,觀者還要借助人的有限高來看它的透視,但由于其位于視平線以下,因而給人的視覺感受較天頂更為強烈。許多作品皆在地面上展開,以加強其空間變化來謀求效果。再如在美國紐約尼亞加拉停車場,迪維斯所作的局幅地面丙烯畫《藝術廣場》耗費將近540加侖的顏料,碩大無比,創下了1979年吉尼斯百科大全的世界記錄,其尺寸之所以顯得重要,不僅因為迫使人們不得不注意,而且對于我們探索藝術創作的手段提出了懷疑。
它取代了觀賞一幅正面疊立,置于鏡框以及畫廊白墻之中的繪畫,可以從直升機上往下看。可以在作品上信步,可以按實際所派的用場——在上面停車。顯然,天頂與地面上的壁畫引出了特殊效果。而對在其上的壁畫設計應遵循魯道夫、阿根海姆的告誡:“一幅天頂畫必須要么分擔天花版的物理牢固性,如一些巴羅克式穹頂上的天景所表現的那樣。而一幅地板裝飾則應該是觀者相信他能夠安全的通過它。”
2壁畫與建筑相得益彰
壁畫有雅俗共賞的特點。壁畫既宜于表現花木蟲鳥、生活小品,更適合于反映氣宇軒昂、雄偉輝宏的重大主題性題材。技巧上可簡筆粗線,亦可精雕細刻,儀態上可清秀俊美,也可雄渾挺拔。而且,壁畫有廣闊的空間,能幽居賓館樓閣,也能露宿公園街頭,是一種具有公共性和群眾性的藝術表演形式。能滿足人們多方面的審美需要。壁畫與建筑的關系以及壁畫的形式特點,這是一個既大而又復雜的問題,各說不一。一般講建筑本身沒有具體思想意義,如果要求建筑具體反映某種思想,那么只能利用雕塑、壁畫等藝術手段來實現,從而形成藝術綜合體。這種三結合的例子,在古今中外的宮殿、教堂、廟宇、公共場所等建筑中都可以看到。運用雕刻、壁畫來表現建筑的某種思想意義,必須反映建筑的功能作用,只有壁畫與建筑結為一體時,才會產生新的特點。所以,壁畫的內容、構圖、色彩和形式一定要考慮到建筑這個特定空間,進行綜合處理。當然,可以采用多種手法,既可以協調一致,也可以對比統一,但不能歪曲建筑本身,更不能硬給它不可能承擔的任務。另外,建筑具有時間藝術的特點,所以,壁畫要融入到建筑這個時間藝術中去展開,相互依托、相互協調。
關于壁畫的形式特點,有人認為壁畫必須是裝飾的,夸張變形的,在構圖上必須是平面性和具有安定感,不使建筑造成凹凸不平房屋傾倒的錯覺等。事實上這些只是壁畫形式的一個方面,還不能包括歷史上各個時期不同建筑所出現的壁畫藝術特點。評定一幅壁畫,必須與建筑聯系起來。時代不同,國家和民族不同,帶來建筑風格也不相同。如古希臘的神廟建筑,很注重尺度,內部長度與寬度,比例十分勻稱。羅馬建筑中用券拱結構,內部空間相當宏大而十分完整。羅馬帝國的早期壁畫,傾向寫實,加添裝飾性,但后來發生了變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加復雜的風格,即通過壁畫創造出深遠的幻象,壁畫造成了建筑透視上有“墻上開窗”的效果,內容包括人物、風景,把墻壁開向另一個世界,這樣巧妙的透視法,確實使空間顯得非常宏大。
本世紀以來的墨西哥壁畫,其中西蓋羅斯的壁畫韻律感、力度感都超過前人,他的壁畫表現出一種超越造型形式以外的奇特力量,人物有強烈的雕塑效果,有時,畫中人物的大動勢,將一個封閉的正方空間造成不規則的形體。類似這種運動感很強的壁畫,外國近代和現代的壁畫比比皆是。當今的許多室外壁畫,為了在空曠的空間與建筑外形協調,采用高浮雕做基底然后用大理石塊,陶瓷板或馬賽克將形象鑲嵌而成,這種凹凸不平的處理辦法,比平面的處理方法的效果更佳。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變化,建筑上各種流派也很多。目前明顯的兩種傾向,一種是造型趨向簡潔、單純、明朗、輕巧,平面和體積組成規律性很強的幾何形體。所有建筑裝飾也跟著趨向幾何化、圖案化、整體化。另一種是建筑外形與設備都是現代化,而室內裝飾又采用了民族的傳統風格。建筑上的多樣化為壁畫多樣化開拓了途徑。
作者:席凱來單位:蘭州職業技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