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結構的課程改革闡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構建理念
在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構建中遵循能力本位、知識保證、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任務載體、實訓保障的指導思想,實現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能力本位,知識保證:按照工作過程來序化知識,即將陳述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整合,通過設計教學情境實現做中學、學中做、能做會學,突出發展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主體,教師主導:采用“行動導向六步法”組織教學,強調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解決職業實際問題時應具有自主咨詢決策、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和檢查評估的能力,而教師是學習情境的設計者、學習舞臺的導演。任務載體,實訓保障:以建筑工程施工崗位能力為依據制定學習任務目標,以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實施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學生以實際任務承擔者的角色完成課程的學習。
2課程定位
依據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建筑結構》課程為職業崗位課,是核心課程。該課程是在《建筑力學》、《建筑材料》、《建筑制圖與識圖》等課程的基礎上構建的,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建立正確的結構概念,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處理一定的施工問題,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2.1知識目標(1)建立正確的結構概念和構造要求;(2)具有較強的結構施工圖識讀能力;(3)具有常見結構體系認知能力;(4)具有基本構件設計和驗算能力;(5)具有施工中結構問題認知及處理能力。2.2能力目標(1)能自主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2)能通過網絡資源查找所需信息;(3)能獨立制定工作計劃并進行實施;(4)善于總結經驗,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5)具有辨證思維的能力。
2.3素質目標(1)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2)具有敬業愛崗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4)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3學習情境設計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思路下的學習情境設計,以完成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務為目標,融合了課程要求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在“行動導向,理實一體,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讓學生在掌握建筑結構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鍛煉實際工作崗位中需要運用的各種方法和綜合能力,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共為《建筑結構》課程設計以下10個學習情境和24個學習任務。
(1)結構材料學習:①建筑結構的組成分析;②材料強度指標選取。
(2)建筑結構設計方法應用:①結構極限狀態的認識;②某辦公樓樓面荷載效應值計算及概率極限狀態實用設計表達式的應用。
(3)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①某教學樓現澆簡支板設計與模型制作;②某鋼筋混凝土雨篷板的設計與模型制作;③某辦公樓矩形截面簡支梁設計與模型制作;④某廠房肋形結構次梁設計與模型制作;⑤某廠房鋼筋混凝土外伸梁的設計與模型制作。
(4)鋼筋混凝土受壓構件設計:①某商鋪底層鋼筋混凝土軸心受壓柱的設計與模型制作;②某鋼筋混凝土框架柱設計與模型制作。
(5)梁板結構設計:①某工業廠房單向板肋形樓蓋設計與模型制作;②雙向板肋梁樓蓋設計要點;③某住宅鋼筋混凝土板式樓梯設計與模型制作;④某住宅雨篷的設計與模型制作。
(6)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設計:①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理解與模型制作。
(7)單層工業廠房設計:①單層廠房的結構布置與模型制作;②單層廠房柱設計與模型制作;③柱下獨立基礎認識與模型制作。
(8)鋼筋混凝土多層及高層結構房屋:①多層辦公樓框架結構設計與模型制作;②剪力墻結構認識與模型制作;③框架———剪力墻結構受力分析與模型制作;④高層建筑基礎認識與模型制作。
(9)砌體結構房屋設計:①某多層辦公樓混合結構設計與模型制作。
(10)結構施工圖識讀:①多層砌體結構施工圖識讀;②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圖識讀。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學組織,其改革的最終落腳點是學習情境的設計。因此,《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組織中,就如何設計形象、活潑的教學情境成為教學考慮的重點問題。因此,通過在教學中構建建筑結構構件設計與模型制作的“體驗情境”,對本課程的教學組織進行了改革。模型制作是按一定的縮小比例,科學合理地展示建筑結構層次、建筑物內部結構如鋼筋布置等。在鋼筋骨架的制作和下料過程中,必須考慮鋼筋的抗震等級、錨固長度、搭接形式、保護層厚度、鋼筋的彎曲調整值等因素。因此,通過制作建筑結構的鋼筋骨架,不僅鞏固了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使學生對原先不甚了解的鋼筋構造要求有了準確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專業學習的興趣,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必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4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教學實施
課程采用“行動導向六步法”組織教學,圖1、圖2、圖3為“某辦公樓矩形截面簡支樓面梁設計與模型制作”學習任務、完成任務的教學設計步驟和任務工單。在學習任務的教學設計中重點把握:①做中學、學中做、能做會學———能力本位;②把握好六個步驟,完整的工作過程———任務載體;③學生主體,教師主導;④利用任務工單引導學習過程———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習內容、控制學習進度和評價學習效果;⑤知識保證、實訓保障。
5結束語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改革模式,由于教學內容以工作過程要素為核心,以情境教學為方式,營造真實的職業環境,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協作,使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同時,運用各種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得到鍛煉,發展能力和素養有了明顯的提升。其與以往學科體系下的課程模式比較,具體表現在:學生學習積極熱情,學生之間和教師的主動交流、溝通明顯增多;做事變得善于計劃和思考,團隊和協作精神得以顯現;自學能力、信息獲取與資料運用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責任心也大大增強;基本達到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方針。
回顧《建筑結構》課程的發展,我們深信課程改革工作是無止境的,且沒有統一的標準,它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它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先進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自身經驗,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之路。
作者:蘇延芬單位:青海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