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學新辦專業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黃山學院概況
黃山學院建筑學專業始建于2004年,依托浙江大學,掛靠數學系,成功申報了建筑學專業,并于2004年9月招生39名,始建時只有兩名專任教師。2008年10月獨立掛牌建筑系,2012年2月改名為建筑工程學院,現有在冊教職人員41人,其中行政人員8人,專職教師19人,專職實驗員1人,外聘教師13人。現有建筑學(五年制,現每年招生60人)、土木工程(四年制,現每年招生100人)、城市規劃(四年制,現每年招生60人)、工程造價(2013年開始招生)四個專業,在校學生數760人,16個教學班。設建筑學、土木工程與城市規劃三個教研室、一個實驗中心和實訓部,基本滿足教學需要。創辦以來,學院教師在各級各類科技期刊上共發表教科研論文20余篇,承擔各級各類教研、科研項目20余項,承擔黃山市及周邊地區規劃與建筑設計項目百余項。畢業生就業率100%,就業對口率96%。大多數畢業生在黃山市和安徽省,以及長三角就業,少數在華北和華南各省市。畢業生動手能力較強,能盡快勝任設計單位工作,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好評。
二、建設中的問題與經驗
學院從創辦之初的1個專業到現在的4個專業,從兩名教師到現在的41人,學生數從39人到現在的760人,已初具規模。學校始終堅持以應用型培養為目標,以徽派建筑為特色教育,積極融入地方經濟,實現自身發展。
(一)爭取一切力量黃山學院地處皖南,為了促進皖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弘揚徽派建筑文化,學校決定創辦建筑學專業,從零開始,在無基礎、無師資、無場地的三無條件下,創辦了建筑學專業。沒有基礎,向兄弟院校求助,依托浙江大學,引入他們的理念和師資,成功創辦了建筑學專業;沒有教師,通過各種渠道,引進清華大學建筑學專業碩士一名,引入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學士一名。與此同時,聘請黃山市建筑界的老專家和工程師來學院兼職授課,以解決教師不足的問題;沒有場地,就多次向學校提出申請,要求為建筑學專業提供專業教室和專業繪圖桌,為建筑設計課每班配備兩名教師。我們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學校的領導下,上下團結一心,積極尋求學校、政府、兄弟院校、企事業單位的大力支持,促使專業建設更加完備,更具規模。
(二)定位切合實際首先,創辦建筑學專業符合地區發展實際。如前所述,老八校、新八校以及通過建筑學專業評估的院校,多分布在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為了促進欠發達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地方經濟,地方辦學成為中國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的需要,也是大勢所趨。學校地處皖南徽州,為推動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創辦建筑學專業符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其次,結合地區情況和建筑學專業性質,緊緊抓住建筑學專業應用型這一核心特征,強調學生的設計和實踐能力,并貫穿建筑學5年教學始終。該理念與學校近年提出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目標相統一,并走在了學校各專業建設的前列。再次,控制招生規模。清華、同濟、東南、天大,在擁有雄厚師資的前提下,招生規模一般控制在60人左右。最初,學院建筑學專業招生人數始終保持在30人左右,從2010年開始,擴招至60人。較小的招生規模尤其在專業建設初期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是合理穩妥的做法。最后,專業建設必須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從國家和政府的層面來說,地方高校辦學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有利于高校與地方開展互動,也有利于專業建設取得地方支持,從而取得可持續發展。
(三)師資最為重要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專業的發展,師資最為重要,一方面是數量,一方面是層次。師資建設關系到學科建設、學生培養質量、科研實力,最終影響專業建設和發展。對于建筑學新辦專業,師資隊伍無論從數量還是層次來說都極為欠缺。為此,也切不可盲目引進教師,可通過社會招聘兼職教師的辦法緩解燃眉之急。引進專業理論精通、實踐經驗豐富的業內人士作為專業帶頭人極為重要,帶頭人不僅保證教學工作能夠正常運轉,還將推動專業順利向前發展。從數量來說,可按照本科評估師生比1∶20或建筑學專業評估1∶8~1∶12的目標進行建設,充實教師隊伍。從層次來說,以碩士為主,博士為輔;以副教授講師助教為主,教授為輔;以中青年為主,老教師為輔,新進教師要重點考察其本科是否為建筑學專業。要把建筑學專業辦好,需要花大力氣提升師資建設。對引進和在職教師,不僅要從待遇、科研、職稱晉升上給予傾斜,還要創造條件鼓勵教師進修,參加專業實踐,取得專業執業資格,提升教師教學和實踐能力。
(四)抓住教學根本專業建設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人才培養質量取決于師資力量,取決于教學體系的合理和穩定。教學體系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管理等一系列教學文件的制定,這些文件不僅要符合專業指導委員會規定的內容,還要盡可能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專業建設初期,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通過廣泛調研,橫向比較,聘請專家等一系列措施來構建教學體系。如果條件不成熟,也可引入其他院校的成功做法以推動專業建設。無論是哪種情況,在以后的建設中,需要針對實際運行情況和畢業生跟蹤調查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體系,使之逐步完善趨于合理、穩定。建筑學專業教學應堅持理論和實踐教學并重,這也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尤其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理論夠用即可,重在實踐應用。一方面,強調教師的應用能力培養,要求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完成設計生產任務;另一方面注重學生動手應用能力的培養。一二年級主要完成建筑概論、美術、畫法幾何、建筑初步、建筑力學等課程,培養學生專業入門、識圖、繪圖和初步設計等基礎能力;三四年級主要完成建筑歷史、建筑材料、建筑構造、建筑物理、城市規劃、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建筑理論素養以及多種建筑類型的設計等專業實踐能力;五年級主要安排半年畢業實習,半年畢業設計,要求學生到實習單位參與實際項目的鍛煉,并以實際項目完成畢業設計。此外,在一至五年級還安排了一系列集中性實踐環節,如美術寫生、城市認知、古建測繪、設計競賽等。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和辦法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
(五)堅持特色發展每個地區和學校的情況都不同,尋求特色,挖掘內涵是保證專業建設在同類院校中取得優勢地位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黃山學院徽派建筑特色鮮明,學校以此構建了以徽派建筑文化為特色內容的課程體系,計劃循序漸進地將徽派建筑文化系統地納入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形成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科學的、特色鮮明的地方性應用型專業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中,適當增加徽派建筑理論與實踐模塊,將徽派建筑理論與實踐系統地納入課程體系建設,分步設置徽派建筑概論(或徽派建筑解析)、徽州明清建筑、徽州村落、徽州風水、徽派建筑保護與利用等課程。學院建筑學專業采取的模塊化、選擇性、分層教學模式以培養特色人才,提高了對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貢獻度。
三、結語
黃山學院建筑學專業,從2004年開始招生至今,已走過近十個年頭。我們始終堅持以應用型培養為目標,以特色教育為靈魂,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宗旨,逐漸從小到大,形成了現在的4個專業,760余人的中等規模,為黃山市及周邊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貢獻了一定的力量,獲得了業界的普遍認可。在這十年的發展中,有經驗和教訓,有成功和失敗,希望學校建筑專業的建設與發展能夠起到抱磚引玉的作用,對同類院校新辦專業有所裨益,共同推動建筑學專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黃煒鄭名球羅磊單位:黃山學院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