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鐵路復線路基工程的施工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建材科技雜志》2016年第一期
摘要:
本文首先對軟土地區概況及軟土地基常出現的問題做了簡要介紹,其次對軟土地區鐵路復線路基工程建設階段及病害整治階段的施工技術進行了重點論述,旨在從各個階段對路基工程的質量進行控制,從而在整體上提高軟土地區鐵路復線工程的性能。
關鍵詞:
軟土地區;鐵路復線;路基工程;施工技術
軟土是指濱海、湖沼、谷地、河灘等地區因為水流作用而沉積的天然的孔隙比大、含水量高、抗剪強度低及壓縮性高的細粒土。軟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較大、固結系數小且時間長、壓縮性高、抗剪能力弱、靈敏度高、透水性不強、土層層狀分布復雜、各層之間的物理及力學性狀差距較大等特點。
1軟土地基常出現的質量事故
與軟土特點相對應的軟土地基,也因地、因層而異,不可預見性較大。在軟土地區的鐵路復現路基工程的施工階段,因為技術方面的一時疏忽出現質量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要對常見的質量事故及引發事故的施工技術層面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及掌握,才能在后面的施工中引以為戒,不再出現類似的錯誤。軟土地基施工中常出現的質量事故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1勘察不準確勘察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勘察過程不詳細或不準確,會導致應該進行軟基處理的地段沒有進行相應處理,為后面的質量問題的出現埋下隱患。在施工中經常會出現此類事故。例如珠海南屏橋引道,對軟土采用了砂并結合分級加裁預壓處理,但在南岸砂井施工完成后,填土至2.5m高(第一級加載)時就發生破壞,北岸在第三極時發生破壞。挖開之后才發現是地質資料不準確。
1.2軟基處理不到位已知是軟土地基,但未做好軟土地基處理,導致路堤的穩定性降低或對線外建筑物的安全產生威脅。此類事故也非常多,例如汕頭磊口大橋引道。高填土引起線外土地隆起,導致民房受損,路基無法穩定,只好通過增加橋梁長度的方式來緩解這一問題。橋梁建成一段時間后,仍然出現錐坡不均勻下沉,又對其做了處理。
1.3堆料不當未按規定進行分層填筑。一般都會對軟基做袋裝砂集合砂墊層加固處理,但在施工過程中,很多時候由于資金方面的限制,大部分路段的處理都取消,沒有按規定進行分層填筑,也沒有進行施工觀測。且填料沒有做到均勻卸土,導致大塊石存在。也沒有進行合理分層,而是堆成厚層進行強震碾壓,使得本來就強度低、靈敏度高的軟土路基受到破壞。此外,還有臺背填土不合理、“硬殼層”破壞導致的軟土層路基破壞等。
2軟土地區鐵路復線路基工程建設階段的施工技術
本文所介紹的建設階段的路基施工技術主要是路基加固技術。為保證鐵路路基的穩定性,最終確保鐵路的使用性能及行車安全,筆者對歷年來各種不同地質條件下各種軟土路基加固技術進行了總結。各種技術的適用范圍、包含的具體方法、操作步驟等都不盡相同,但都能較好的提高路基的承載力,減少沉降。軟土地基加固技術的具體情況見表1。
3軟土地區鐵路復線路基工程病害整治階段的施工技術
鐵路路基病害整治施工技術也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鐵路路基的病害整治技術主要有粉噴樁加固法、擠壓片石法、換填碎石法等。
3.1粉噴樁加固法粉噴樁加固法的大致施工程序為:測量—樁機安裝—樁位對正—機身調平—鉆進—達到設計深度時停鉆—料閥開送—啟動噴料機進行噴料—將鉆提至停粉高度停止噴粉—在樁頂保護層高度停止提鉆,轉動鉆頭—二次攪拌—填寫施工記錄—將鉆提至地表之上—停機并移動樁機。同時對樁距偏差、有效樁長偏差、樁頂高程偏差及樁垂直度偏差進行控制。
3.2擠壓片石法采用擠壓片石法的地點是泥炭呈現流動狀,厚度較薄,且表層無硬殼的基底處。本方法所使用的石料是不易風化的石料,大小隨淤泥及泥炭的稠度而變化。該方法的操作步驟為:首先,從路堤中部開始擠壓,向前突進后再向兩側轉移,使淤泥最終從兩側擠出。如泥沼底面或軟土有較大橫坡,則從高的一側向低的一側擠壓,并在低側多擠壓片石。其次,擠壓后使用重型壓路機或其他適宜的機械設備進行反復碾壓,目的是將片石壓密,然后在其上鋪設反濾層,最后填土。擠壓片石的斷面如圖1所示。
3.3換填碎石法假設鐵路路線通過的軟土層位于地表,厚度小于3m且呈現局部分布,那么最大換填深度應為2.6m;原炭質頁巖和炭質泥填料地段換填1.2m碎石土。主要方法有:首先,采用機械或人工手段將全部軟土挖除,然后整平成橫向流水坡;其次,填筑碎石土。要確保碎石土中碎石和土的比例,從而提高碎石土的滲水性。碎石土進行分層填筑,一般每層為20~30cm,攤平后用壓路機壓實。密度達到要求后才可進行上一層填筑,直至達到設計高程。
4結語
綜上所述,在軟土地區鐵路復線路基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技術是多種多樣的,它們對鐵路路基的穩定性及使用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注意對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的控制,從而提高路基的承載力,減少沉降。
參考文獻
[1]李治國,李寧,左文榮等.軟土地區高速公路沉降特性研究[J].山西建筑,2009,(8)
[2]何陽銘.軟土地區鐵路新線60km/h開通問題探討[J].鐵道建筑,2011,(7)
[3]李永峰.公路工程中軟土地區路基處理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5).
[4]楊勇.淺談高等級公路軟土地區路基處理方法[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2)
作者:李桂蘭 單位:中鐵十局第四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