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鐵站內空間環境設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年第9期
摘要:
地鐵已經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成為城市地域文化中的重要載體。基于這種現狀,本文以地鐵站內空間環境設計為研究點,探究其與當地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探尋地鐵站空間環境設計突出地域文化的原則和方法,以期對現實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
地鐵;空間環境設計;地域文化;原則
地鐵是一個城市人流量最大的交通工具,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地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形象,地鐵站內空間環境設計體現了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我們可以通過地鐵站感受當地的文化氣息。
1地域文化概念
1.1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某一個地方特有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一個地方區別于其他地方的特點所在。首先,地域性體現在是本地方所處的地理環境、自然特點和季節氣候。如我國北方處于溫帶季風氣候,比較寒冷、干燥,南方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水多、空氣濕度高;其次,地域性體現在本地方的生活方式和歷史傳統,主要是指地方的人文環境,處于不同地方的人對待事物的態度有很大的區別,我們認為北方人比較直爽、豪邁,南方人比較圓滑、精明;最后,地域性是指社會環境層面的差別,例如北京和上海在經濟上不相上下,但在地域性上有所不同。
1.2地域文化
文化是一種精神意識,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存留下來的無形財富。文化這一概念具有非常強烈的地域性,我國是一個土地面積很大的國家,每個地方都具有屬于自己的地域文化。我國中部屬于內陸城市,地理位置大多屬于平原和丘陵,人們生活比較安穩,人們生活節奏慢,脾氣溫和,喜歡安穩和冷靜。南方人則愛冒險和刺激,思想上比較開放。
2地鐵站內空間環境設計
2.1地鐵站內空間環境需要突出地域文化
城市人口的激增帶來的交通問題是地下軌道交通發展的原因。軌道交通便利、快速,滿足了大城市快節奏的生活要求。外國地鐵站的設計發展起步早,有一套成熟的設計理念。中國的地鐵站設計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大量借鑒國外的設計手法,雖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一直趨于模仿狀態缺少經驗、理論匱乏,加之本土文化內涵的缺失,導致了我國地鐵站設計長期處于一種被動狀態。我們研究地鐵站內空間環境設計的地域文化就是為了打破全盤接收外國設計方法的現狀,從而使設計思想達到一種新高度,使小小的地鐵站能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地方文化傳播的平臺,一個城市最有代表性的名片。中國目前已建成與在建地鐵的城市已有數十個,然而不同的城市擁有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根據這一點,地鐵站內空間環境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不僅要在宏觀上把握中國文化的整體概念,而且要著重表現地區文化特色。對于地鐵站空間設計來說,只有在不失其地區文化源頭的條件下,才能保證其個性與創新性。
2.2地鐵站內部空間環境設計突出地域文化的原則
地鐵空間設計在與地域文化結合時,應該考慮兩個方面原則方法的依據:一個是心理和行為上,空間設計要有本地區的文化符號,以有別于其他地鐵站設計的內容,這種內容具有高度的辨識性,并能滿足來訪乘客的審美要求、認知要求以及文化要求;一個是藝術上,形象要結合城市個性的特點,并且充分滿足地鐵站內空間環境的現代感與認同感。根據心理、行為以及藝術等依據,得出設計過程中的原則有:
第一,堅持人性化原則。地鐵站是為人服務的設施,而人不僅是城市的載體,也是城市文化發展的基本元素,所以要討論地鐵空間環境設計與地域文化的特點首先就應該以人為本進行討論。以人為本,就要考慮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層次,設計良好、合理的功能空間,為每一位來訪乘客提供滿意的服務。人性化原則主要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提供舒適的生理環境。地鐵站的生理環境主要考慮幾點:室內溫度適宜、空氣流通、光線強弱、噪聲處理。室內溫度適宜指的是夏天溫度上升時,能否使室外熱量不進入空間內部;冬天溫度降低時,能否利用室內空間設計來產生保暖的效果。室內空氣流通指的是在設計階段,利用有效的設計手段來改善室內空氣質量,保證空氣的循環利用與清新度。室內光線強弱,主要指的是自然光與室內人工光的結合時,滿足室內采光需求。室內噪聲處理,主要是指在設計階段盡量處理列車泊車摩擦產生的巨大噪音。
(2)創造舒適的心理環境。人性化的設計不僅體現在生理上,心理環境的舒適感也需要被重視。小孩與老人是被社會注視關愛的群體,他們的心理往往有著許多的理論作為參考依據,但上班族作為都市生活中最主要的群體,因為其群體巨大反而被忽視。所以設計中考慮心理對人的影響,更應該考慮大眾群體。
第二,突出地域個性的原則。我國幅員遼闊、省市眾多,每一個地區的人民在吃穿飲食方面有著不同差異。這種差異雖然在現代社會發展中逐漸縮小,但每一個地區的地域個性早早地就在其地方歷史發展中被烙上了印記,這種印記正是一個地區的個性所在。在地鐵站空間設計中,我們突出地區個性的原則,就是要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地方歷史巧妙地安排在設計之中,使本地人能產生共鳴與認同感,也使外地旅客能在不經意間留下對城市最深刻的印象。
第三,堅持自然特色與人文特色相結合原則。對于自然環境層面要突出當地自然景觀和地理特色。例如云南,自然景觀優美,我們在對其進行地鐵內部空間設計時應該將當地自然景觀圖片放入其中,顏色使用綠色,綠色代表著云南的地理文化;對于人文環境來說,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地域性,例如陜西西安比較有文化氣息,這里的地鐵站在設計時應該多考慮文化氣息。對于上海這一城市來說,是一個現代都市,地鐵在設計方面應該比較時尚和潮流,體現上海人文情懷;對于社會環境而言,不同地方根據社會環境的差異在進行地鐵站內空間環境設計時是不同的,例如北京和廣州,北京是一個政治和文化中心,廣州是一個新興經濟都市,兩者地鐵突出文化是有所差別的。
3結語
地域文化是一個地方的特色所在,我們可以在某些地方感受其文化。地鐵是一個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地鐵站內部環境設計方面應該體現出當地的地域文化。
參考文獻:
[1]張輔霞,王建雄,張凌.“文化”在大學校園空間環境設計中的傳承[J].中外建筑,2007(4):49-51.
[2]湯雅莉,吉穎.西安地鐵商業銜接空間與導向標識系統的調查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726-731.
[3]湯雅莉,楊豪中,張碩.地鐵空間中導向標識系統的無障礙設計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5):683-388.
[4]蔣志杰,張捷,李麗,等.小尺度環境地形認知與空間行為的關系分析———以南京大學浦口校區為例[J].地理學報,2011(6):821-830.
[5]孟曉惠,季嘉龍,徐進.地域性文化符號在景觀設計中應用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12):141-142.
[6]林佳梁,李彬彬,羅西鋒.城市文化導向下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70-72.
作者:張曉晶 單位:池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