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國家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本文以大數據為視閾,探索大數據對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影響,結合大數據的內涵與特點,從理念和模式上分析大數據時代為高校法制教育帶來的變革。
關鍵詞:大數據;法制教育;變革
2018年4月,國家網信辦了《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全面總結和梳理了過去五年來,我國數字中國建設的成就,國家信息化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時代機遇和變革。大數據已悄然走進大眾生活,并為社會發展與建設所廣泛應用,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按髷祿边@一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講,大數據是指一個體量特別大,數據類別特別大的數據或信息資產的集合,廣義上講,大數據除狹義上的含義外,還包含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本文采用廣義上的概念。大數據視閾就是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采集、架構、處理和分析,從而挖掘和預測數據規律與發展的研究視角。大學生法制教育是通過教學、實踐等多途徑培養學生樹立法律信仰、塑造法律素養的教育,其核心是為使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實現綜合素質養成。法制教育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眾生活的改變必將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影響和作用,因此,探索和研究大數據對高校大學法制教育的影響,對更好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網絡思政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大數據對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影響
大數據有其特殊的特點和內涵,應用于教育領域時,更體現和反映出教育的包容性,尤其是以及信息技術時代帶給教育領域的全新機遇與挑戰。一方面,借助大數據技術變革,拓展法制教育的平臺,延展全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實現法制教育以需求為導向,適應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大數據技術與法制教育的結合應用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教育的模塊化、信息化和技術化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改進。在推進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應充分搶抓機遇,利用大數據及其技術分析改變法制教育內容僵化、效果不佳的境遇,找到信息化手段與教育的契合點,充分實現科技服務教育。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的變革
(一)“規律與發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新思維大數據技術就是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挖掘和預測數據相關性或關聯規則,構建數據規律模型,從而帶動某一領域的發展變革,因此,大數據變革的核心理念就在于“規律與發展”,而大數據的核心理念恰好為新形勢下大學生法制教育提供了“探索教育規律,促進創新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思維。法制教育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符合思政教育規律,并結合社會發展變革和大學生特點的變化而不斷的創新,才能使法制教育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時代的大變化。
(二)“采集與架構———處理與分析———挖掘與預測”:新形勢下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新思路大數據處理流程大致有采集、導入和預處理、統計和分析、數據挖掘等步驟,大數據幫助我們從海量數據本身這個源頭識別意義,從而幫助某一領域實現價值。這就是啟動內需的原理。而大數據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恰好為新形勢下大學生法制教育提供了“以需求為導向,以處理和分析為手段,預測和構建教育模型”的新思路。
1.“采集與架構”———運用多源信息基礎理論,使教育素材來源于廣泛實際應用從這種意義上講,大數據是以“海量數據”為基礎的研究處理,這里的海量數據多以多源信息形式呈現,對海量數據的采集和基礎架構(這里的基礎架構指云存儲、分布式文件存儲等),是對數據處理和挖掘的源數據基礎,這對于準確預測和構建數據規律模型至關重要。而在我國法制教育的素材,主要來源于教材、法律法規和案例,主要有“泛而空、可操作性低、可借鑒性差”等特點,未能完全遵循教育素材來源于廣泛實際應用的原理,從而忽視了用大數據的視角來看待和分析問題的角度。大數據具有數字化、可視化、極強的應用性等特點,為法制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并帶來重要的改變。在教育教學和大學生實踐活動中滲透數據的采集與架構,使高校法制教育更有基礎數據的支撐,是構建大學生法制教育模型的基石。
2.“處理與分析”———應用大數據的方法論成果,構建大學生法制教育實踐育人模型從這種意義上講,大數據對采集和架構的海量數據,基于數據質量、形式、相關性、兼容性和使用價值等,進行整合處理與分析,才能洞悉和認知某一領域的規律。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實踐教育模式的不同,在于傳統課堂教學使用的語言抽象、概括、模糊,缺乏數據支持,因而實踐教育模式更側重于對數據搜集、處理與分析,以需求為導向,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借鑒性。在大學生法制教育中,“需求”既是吸引大學生融入其中的內生動力,也是大學生實踐活動中策略指南,以需求為導向,運用處理與分析的思維,開展法制教育,有利于推動教育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有利于推動實踐育人機制的構建。
3.“挖掘與預測”———結合大數據的理論思維,為法制教育提供科學的教育指南從這種意義上講,大數據的理論思維與傳統的“原因———結果”的思維方式不同,它更強調:要相關不要因果。因此,相關性是大數據挖掘與預測的理論思維,這主要與海量數據是以無結構化或半結構化數據形式呈現有關。在大學生法制教育模型構建中,就是要利用大數據,運用挖掘與預測的思維,基于海量個案的處理與分析,探索普遍規律,為大學生法制教育提供科學的教育指南,例如從法律應用的角度,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挖掘和預測大學生在社會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并提出相應的法律防范方法,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從法律價值的角度,挖掘和預測大學生在社會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法律價值沖突,并及時提出警示,使大學生社會活動在法制框架下開展。
[參考文獻]
[1]李懷杰,夏虎.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
[2]米華全,宋瀟.大數據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格機制研究[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
[3]王兵.基于大數據平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01).
作者:常明陽;魏雙 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