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傳統體育開展的現狀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展現川渝地區高校傳統體育開展情況,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當地高校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得出制約開展的因素有:現代體育沖擊、傳統文化氛圍缺失、社會基礎薄弱、師資因素缺失等。提出了發展建議:挖掘傳統體育文化內涵,加大傳統體育文化宣傳,多方面提升師資水平等,以促進川渝地區高校傳統體育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傳統體育;川渝地區;高校
引言
學校是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場所,為此,國家頒布了《高校開展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文件,提出了體育課上應適量增加相應傳統體育的相關內容;《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亦提出了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應貫穿國民教育始終,貫穿于基礎教育、高校教材之中。但是,受就業壓力、高校轉型壓力影響,當前學校目標模糊錯位,導致了部分高校辦學“特色”褪去,忽視了本土知識和民族文化價值觀的教育,諸多能展現民族傳統文化的課程及資源不受重視?;诖?,對川渝地區高校傳統體育開展進行調研,在展現當地高校傳統體育開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策略,寄望能促進傳統體育文化在當地學校得到較好傳承發展。
1川渝地區高校傳統體育開展現狀
1.1川渝地區高校開展傳統體育項目的情況對川渝地區高校進行調研發現,已經有部分學校在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中開展了傳統體育的相關內容,但與教育發達的地區相比開設的面還不夠廣:川渝地區5所高校,其中有3所在課程中融入了傳統體育相關的教學內容,并且開設的項目也相對較少,當地諸多的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與現在開設的項目不相匹配。
1.2川渝地區高校傳統體育師資情況在對川渝地區五所學校調研中發現:體育教師主要教授的是一些現代性體育項目,如籃球、足球、排球等。相關傳統體育,特別是鄉土性傳統體育傳授很難勝任,相關傳統體育教師較少。對5所高校68位體育教師的傳統體育培訓調查情況發現(表1):68位體育教師參加傳統體育培訓的只有9人,占13.24%;表示很少參加培訓的有38位,達到了55.88%;有21位表示沒有參加過,占30.88%。
1.3川渝地區高校傳統體育場地器材情況通過對川渝地區高校傳統體育場地器材調查,結果(見表2)所示,部分高校沒有或幾乎沒有專門的場地器材,幾乎沒有傳統體育場地器材的占調查總數的68%和46%,絕大多數的體育教師都覺得傳統體育場地器材緊缺,甚至完全沒有器材,平時傳統體育最多是就是教太極拳少年拳之類的。實際的走訪調查上課情況也證實了很多學校傳統體育開展缺乏足夠的場地,所有班級都在同一個操場上課,經常出現與其他項目爭場地的情況發生,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1.4學生對傳統體育課程的了解調查對川渝地區高校生關于“傳統體育課程的了解情況”調查發現,其了解程度不容樂觀。不同性別的高校生很多都對傳統體育課程開設的思想認識不高:其中,對傳統體育非常了解的僅占總數的7.85%和4.74%,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對傳統體育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占絕大部分。可見,川渝地區高校學生對傳統體育課程開設的目的和意義不甚明確,由于思想上的問題導致了傳統體育課程行為的不積極。進一步對學生了解傳統體育的途徑進行調查發現,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通過互聯網、電視了解,通過武俠小說了解的也占到31%。
1.5學生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的頻次調查顯示,經常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的學生選擇僅僅有9%,很少參與傳統體育的比例最高,占被調查學生的60%。可見,學生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的頻率很低,說明川渝地區高校學生參與傳統體育次數明顯不足,參加活動的意識較淡薄。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除了主觀因素外,還可能在于學校、家庭和社會相關的外部環境有一定關系。
1.6教師對傳統體育開展看法的調查在川渝地區高校傳統體育開展的問題上,首先對體育老師和部分班主任老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78%的體育老師表示支持,有12%體育老師不支持,原因是自己對傳統體育開展持否定態度;有67%的輔導員表示支持,希望能通過傳統體育開展,一方面協助提高學生的素質,另一方面能傳承傳統文化,有29%的輔導員不支持,其原因是怕影響學生學習。學校管理層一致表示贊同,但還是有顧慮,如影響升學率、資金問題、怕出安全事故等。
2川渝地區高校傳統體育開展的制約因素
2.1現代體育沖擊不同國家都有代表該國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諸如巴西的桑巴舞、韓國的跆拳道、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相撲等,這些傳統體育項目是一個國家代表性的文化展現。同樣提及國內的不同民族,也有各民族代表性的傳統體育項目,諸如土家族擺手舞、藏族摔跤、蒙古族騎馬等等,這些代表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內涵,是一個族群歷史的文化積淀。但是,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現代體育擠壓了民族體育生存空間,無論是發達地區的大學生還是偏遠地區的大學生們在學校接受最多的都是田徑、籃球、足球等現代體育運動形式,傳統體育項目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競技性的現代體育成為高校生日常體育課及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內容。
2.2傳統文化氛圍缺失學校應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學校所提供的學習氛圍能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文化知識。學校良好的傳統體育文化氛圍能夠促進學生較好地學習和傳承傳統體育文化和知識。但是,在對川渝地區高校傳統體育開展的調查中現實,傳統體育項目開展不容樂觀、傳統體育文化氛圍有待提升,相關的文化挖掘及宣傳沒有跟進、推廣力度不大,傳統體育在學校中開展很難。另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打破了傳統文化氛圍,上網成為學生的娛樂活動,導致學生網絡成癮,對網絡形成一種依賴,學生對新科技與新文化的陶醉,課余活動抱著手機玩耍是一種常見現象,現代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問題越發嚴重,網絡孤獨癥的產生,使學生現實的交際能力下降,學業荒廢的逐年增多。
2.3社會基礎薄弱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在當下現代化進程中,人們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生活逐漸“麥當勞化”,可能導致的是整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繼承在逐漸削弱。在節假日人們寧可選擇在家中玩電腦、看電視、打麻將,也很少再進行傳統體育活動,以傳統體育形式進行的健身娛樂逐漸遠離,其社會基礎日漸薄弱。傳統體育薄弱的社會基礎必然會對高校傳統體育開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次,家庭教育中對傳統體育的開展也逐漸弱化,第三,整個社會傳統體育參與度降低也影響到學校傳統體育開展。
2.4師資因素缺失良好的師資水平是保障川渝地區高校傳統體育開展的基礎。因此,在高校傳統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傳統體育技能和文化修養。調研發現,川渝地區高校相關體育教師主要教授一些籃球、足球、排球等現代體育項目,諸多相關的傳統體育項目教學不能勝任或很難勝任。同時,川渝地區高校體育教師參與傳統體育相關的師資培訓較少,主要體現為參加培訓機會較少、相關的培訓班也較少。這些因素導致了體育教師傳統體育業務教學水平不能較好提升。
2.5場地設施不足在調研中發現川渝地區高校傳統體育開展的場地設施不足與學生健身對場地的廣泛需求形成了一對矛盾,這一矛盾制約和影響了學生參加傳統體育的外部可能,進而制約了整個傳統體育在當地高校的推進。川渝地區高校大部分沒有或幾乎沒有專門的傳統體育場地器材,并且體育教師在傳統體育教學過程中都反映相關場地設施的不足,最終導致平時傳統體育最多是就是教一下與對場地設施要求不高的武術相關內容。
3川渝地區高校傳統體育發展的建議
3.1充分挖掘傳統體育文化內涵在當下傳統體育文化在高校的發展與傳承中,我們應深入挖掘傳統體育的文化內涵,與現代社會相應的道德、文化相融合,而后重新以挖掘后形成的新文化內涵展現出來。通過學校的教育、傳統體育的教化功能,型塑川渝地區高校學生群體,并建構青少年群體的性格、智慧、精神等文化知識體系。如何有效利用有益教育資源,發揮在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基礎上豐富期文化教育功能和認知、情感、道德教育功能,成為學校教育的應然選擇。
3.2實現傳統體育與“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融合首先,傳統體育在傳統社會擔負著族群重要的教化功能,雖然經歷了社會變遷及漫長的歲月,但是其教化功能并沒有磨滅。我們可將帶有鄉土特色的傳統體育與學校教育充分結合,一方面能夠充實學校的體育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又能充分發揮傳統體育在現代社會的教化功能,實現傳統體育文化與學校教育的融合發展。其次,傳統體育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如能將其與家庭教育相融合發展,無論從生理意義上說、心理意義上說,還是從溝通交流方面說,都能促進家庭的和諧。第三,傳統體育同社會教育的融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的相關資源,豐富當地社會教育的文化資源。
3.3加大傳統體育文化宣傳無論是作為學校還是全社會,應充分利用傳統性及現代性等多種宣傳手段,實現傳統體育文化的廣泛宣傳,讓更多的高校生、教師、家長等了解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傳統體育文化強健身心、和諧發展的價值,讓學校、家庭及社會形成一個濃郁的傳統體育文化氛圍,這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高校生傳統體育的學習與傳承。在宣傳過程中高校生能夠自覺的將傳統體育的學習成為他們日常學習生活的重要內容、提升他們的參與意識、提高他們的參與興趣,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實踐上,都能夠形成熱愛傳統體育、崇尚傳統體育文化的習慣。
3.4多方面提升師資水平師資問題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第一,從全國的專業院校聘請專業人才,注入新鮮血液,為當地高校傳統體育普及做鋪墊工作。第二,也可以從民間選拔優秀的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到校園教學,結合傳統體育的創新發展,走特色路;第三,也可派有基礎的體育教師或優秀地體育教師去培訓學習。要注意的是師資的提高,不僅從技術技能上掌握各類傳統體育項目,還需注重理論上的進一步研究、深入探討,從而培養一大批適應高校、社會發展需求的合格師資隊伍。
3.5實現場地設施資源優化配置我們可以設想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優化配置:首先,應多方面募集場地器材的經費投入,建設標準化的傳統體育場地、購置充足的傳統體育設施;其次,應針對現有的場地設施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充分利用現有的場地設施開展多樣化的傳統體育項目;第三,應協調當地體育相關部門或社區,充分利用當地體育部門或社區的傳統體育場地設施,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同時,應加強教育、體育行政部門及其他公共服務部門的合作,在學?;蛑苓呍O置部分與傳統體育相關的健身路徑,實現學校與社會的共同利用。
參考文獻:
[1]許中華.廣西高校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現狀及其發展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2]劉全福.新疆高校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現狀及其發展策略[D].北京體育大學碩士論文,2005.
[3]余貞凱,張燕,何劍康.云南學校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5(12):35-37.
[4]楊振興.安徽省高校開設民族傳統體育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2)57-59.
作者: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