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繼續教育對經濟區發展的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廣西高校繼續教育的區域服務功能
(一)提供職業培訓與技能升級現行教育體制下,不同層次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基本無法突破體制局限。進入北部灣經濟區的高校畢業生、中職畢業生以及其他形式的畢業生,在學校與產業對接的過程中,難以克服專業不對口、技術落后的難題,進而造成人力資源無法進入產業企業的現象。一方面,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布局以制造業、國際貿易、港口海事、糧食食品加工為主,對熟練掌握理論與技能的成熟工人、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相當旺盛。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生、中職畢業生以及其他形式的畢業生依靠學校授予的理論知識和初級技能,難以在實際工作崗位中發揮作用。由于中間培訓環節的缺失,人才較難轉化為生產力,區域經濟發展依靠人才的支撐在一定程度上明顯錯位或難以奏效。鑒于此,廣西高校繼續教育部門應當發揮教育形式靈活、項目管理高效、專業設置匹配的優勢,積極促進北部灣經濟區的人員結構優化和人才技能升級。
(二)提供機構支撐與智力支持如前所述,北部灣的產業結構正在由“物質資本密集型”向“技術資本、知識資本密集型”轉型,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和產業結構的持續升級需要更多專業技術人員和高級創新人才。“高校繼續教育學院作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機構之一,要把握好區域經濟趨勢,通過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改革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掌握管理能力和先進科學技術的人才,優化勞動力結構以服務于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并且通過新技術的研發來促進地方經濟結構向更合理更完善的層次發展”。高校繼續教育體系的人才培訓項目多、級別高,能夠從根本上保障人才輸出質量,從而適應區域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對大量高級技術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現狀。從整體上考察,廣西高校繼續教育體系在促進人才綜合素質提升的制度化過程中,將北部灣經濟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產業與部門升級、經濟結構全面轉型的重大發展主題推進高速通道,發揮著日益明顯的作用。
二、廣西高校繼續教育促進北部灣經濟區發展面臨的問題
廣西高校繼續教育促進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具有培訓周期短、針對性強、靈活多樣等優點,但是目前從整體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對其進行深入剖析,不斷完善繼續教育體制以充分發揮其經濟促進功能。
(一)自身問題未破解,難擔區域服務重任目前,廣西高校繼續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對北部灣經濟區的服務功能尚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繼續教育機制不完善,對繼續教育不夠重視。“許多高校沒有把繼續教育當成自己應承擔的一項重要任務,沒有樹立普通教育與繼續教育協同發展的理念,沒有把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工作作為重點”。其次,專業設置較為陳舊,人才輸出“適銷不對路”。短期內需要的大量高技能、高技術、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如石化、林漿紙、能源、鋼鐵和鋁加工、糧油食品加工等方面的人才較為缺乏。除此以外,由于與東南亞各國聯系密切,還需要大量掌握東南亞各國經濟、政治、法律、旅游等方面的人才。正因為高校對繼續教育不夠重視加之社會服務意識不強等原因,導致繼續教育不能及時調研,掌握市場變化,使得專業設置針對性不強,不能及時作出調整,在主動適應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需求上明顯欠缺。再次,師資力量薄弱,“雙師型”教師稀缺。所謂“雙師型”教師是指一種專兼相結合的師資結構。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師、相關學科帶頭人很少有深入北部灣經濟區企事業單位進行實地研究,相關專業的實踐能力不夠,此外企業生產一線的理論型高級技術人才缺乏進入高校任課的渠道。
(二)對外開放程度低,無法滿足區域需求北部灣經濟區是銜接東盟各國與中國內地沿海的“開放門戶”,當地的文化習俗、生活方式與東南亞國家頗為相似。有學者認為,欲力促北部灣經濟區發展,須“著力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強烈的創新意識,熟悉掌握本專業的國際化知識和國際慣例,有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獨立的國際活動能力、較強的運用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能接受多元文化沖擊的人才”。就目前來看,北部灣經濟區能滿足這方面要求的人才比較匱乏。廣西繼續教育以高校繼續教育學院與部門為主,而高校繼續教育整合社會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力度還十分薄弱,至于高校與國際教育力量合作的繼續教育模式還鮮有涉及。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推進的進37程中,實現學習資格互認和跨國流動已成為教育區域合作的重要內容。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高等學歷互認工作已于2008年7月展開,但迄今為止,只有泰國和越南兩國與中國簽訂了高等學歷互認協議。“學分互認仍是當前東盟與中國教育合作的一個障礙”。目前,隨著知識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日益加深,各國對高校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可謂前所未有,加上北部灣經濟區的地域優勢,加強與國外繼續教育機構合作已是必然之舉。
(三)“校企合作”不到位,缺乏信息互動平臺當前,廣西高校繼續教育與北部灣經濟區產業企業的聯系尚為松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合作對象范圍狹窄。從合作對象的特征來看,一方面,北部灣經濟區的產業企業多選擇與處于南寧、桂林的重點高校合作,對高校繼續教育開展的項目也有所選擇,財經類、技術工程類專業比較受歡迎,而對一般高校繼續教育開展的項目關注度不高;另一方面,資金雄厚、規模龐大的企業對高校繼續教育項目認識基本到位,但一些資金相對短缺、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地方私營企業、村鎮鄉辦企業與高校開展合作的意識尚待提高。第二,合作項目單一。一般北部灣經濟區產業企業在參與廣西高校繼續教育項目時,以短期的技能培訓、企業生產技術的小范圍改進為主要內容,而在長期的人力資源開發、人員結構升級、企業生產工藝大幅度更新等方面卻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合作。高校繼續教育部門與北部灣經濟區產業企業之間缺乏信息互動平臺。北部灣經濟區是中國重點經濟區之一,更是廣西核心經濟區,但“經濟區內沒有一個統一權威的人才信息交流服務平臺,缺少專業化的人才交流市場,沒有建立一個健全的人才交流、服務和網絡,人才信息的、更新比較落后,服務措施不到位”。由于缺少高效暢通的信息交流平臺,各高校繼續教育部門對北部灣經濟區的人員需求難以全面準時掌握,導致阻隔了人才支持途徑。
三、應采取的對策
正視廣西高校繼續教育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重新審視繼續教育體系,才能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轉型、產業鏈升級,擴大北部灣經濟區立足廣西輻射東盟的綜合影響力。
(一)優化繼續教育體系,促進區域經濟縱深發展第一,對繼續教育重新進行定位。要充分認識到繼續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不可小覷。惟有意識到繼續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把繼續教育做大做強,更好地發揮服務經濟發展的功能。第二,開設區域所需專業。第四屆世界繼續教育工程教育大會把繼續教育的具體目標歸結為:“一是更新知識;二是擴寬知識;三是提高知識水平和層次;四是重新系統地學習一門新的職業性知識。”這些目標明確體現了要提高學生適應能力和工作水平層次的目的要求。因此,要依據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背景和特點,設置新課程,創設新專業。在開展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與更新,使培養的職業人才“適銷對路”。同時根據成年人的學習特點,注重專業知識的實用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概言之,要加強繼續教育中的實踐部分,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第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與北部灣經濟區經濟建設結合起來,讓高校教師深入企事業單位,掌握服務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發展的內容,合作建立培訓基地。此外,適當拓寬兼職教師來源,聘請北部灣經濟區行業企業技術骨干來校兼職授課等,促進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滿足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需要。
(二)擴大對外開放程度,迎合區域發展訴求廣西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將機制轉型與區域性經濟發展的現實訴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要借鑒“走出去”和“引進來”的經濟發展方式,在引進國外高端人才的同時,也要促進廣西高校繼續教育與國外培訓機構或高校的合作發展。在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問題上,廣西高校繼續教育可以與東南亞各國高校、社會培訓機構加強合作,適應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對特殊人才的需要。此外,廣西高校要與繼續教育體系成熟的國家,如英、法等國家加強合作,充分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繼續教育對人才升級、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構建信息溝通渠道基于廣西高校繼續教育部門與北部灣經濟區“合作對象狹窄、時間短、內容少”的現實問題,必須厘清繼續教育不同層級部門之間的功能差異、產業企業之間的多元化需求,展開有針對性的、高效的、富有創見性的合作。第一,重點理工科高校開展的繼續教育項目要與經濟區龍頭企業的技術升級緊密結合,與政府重點支持的產業布局同步發展。由政府傾斜引導將繼續教育的高級項目與地方鄉鎮村辦企業聯系在一起,打造高端項目支持基礎企業的“交叉立體”技術支持通道。第二,重點文科高校開展的繼續教育項目一方面要與經濟區中高層管理領導人員對口支持,另一方面要轉變服務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將服務層次穩步下移,吸納地方私營企業、中小產業的組織管理人員參與重點文科繼續教育項目。第三,廣西其他功能性突出的高校,如廣西醫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財經學院等高校,應基于自身繼續教育的項目特色培育服務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聚焦點與生長點,進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此外,政府應在各級部門人才服務管理網絡上建立“縱向-橫向”多級信息平臺,設置部門管理常態模式,定期更新人才需求類型,彌補經濟區產業企業人員缺口,同時為廣西高校繼續教育項目提供符合其特點與功能的推介,促進校企之間的深度了解,促進北部灣經濟區在人才導向下的跨越式發展。
作者:郭中華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成人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