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開展導考宣傳工作的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校開展導考宣傳工作,不僅有利于考生及其家長充分了解所選專業的基本情況,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及職業發展邁出堅實的一步,更是推進國家供給側改革,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舉措。目前,報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是,學生及家長獲取的高校招生信息十分有限,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導致了報考時的盲目,“家長包辦”的局限性等。對此,高校可以通過建立微信公眾平臺、編印校本宣傳手冊、開設講座等方式來開展導考宣傳工作。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導考宣傳;專業選擇
一、高校開展導考宣傳工作的背景
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首次提出了“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高等學校作為國家高級專業人才供給的重要主體,同時也是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科研產品、核心技術等服務的產業結構,應充分領會國家供給側改革的精神實質,深化高校辦學改革。當前,高校中存在的較為突出的結構性資源浪費現象是,學生缺乏專業學習熱情、甚至厭學,不僅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也加大了個人教育投資的風險。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報考時盲目選擇專業而導致的。可見,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招收充分了解專業情況、滿懷專業理想的學生,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突破口。
二、高校開展導考宣傳工作的意義
(一)學生及家長獲取的高校招生信息十分有限:中國的高等學校近兩千所,專業的數量更是數不勝數。報考什么學校?選擇哪個專業?在報考之前,中國學生及家長雖然或多或少地有了一定的目標,但是他們對院校和專業的了解還是十分有限的。目前,高校網站和當地教育考試部門制定的報考指南,所提供的信息不僅十分簡單,甚至其中不乏虛假信息,每年都有學生上當受騙,去了“野雞大學”。可見,當前我國學生及家長在獲取信息方面還存在很嚴重的問題。
(二)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導致了報考時的盲目:職業生涯規劃是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結合自身及時代特點,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學生若能將自己大學專業學習與未來的職業發展盡早建立起聯系,既能激發學習潛能,還能降低個人及家庭教育投資的風險,有效避免了教育資源的浪費。長久以來,我國基礎教育主要以書本和課堂為中心,學生參與生活實踐的機會十分有限,缺乏了在現實生活情境中了解自我、認識自我以及進一步對自我的規劃。導致在報考專業的時候,要么毫無想法,要么盲目追求“熱門”專業。因此,高校開展導考宣傳工作勢在必行。
(三)“家長包辦”現象仍普遍存在,家長自身的問題亟待解決:“家長包辦”本是父權時代的產物,隨著社會民主化進程的推進,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是,獨生子女政策之后,家長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給唯一的孩子,導致“家長包辦”問題又凸顯出來。父母閱歷豐富,幫助子女選擇專業并為其規劃未來的人生發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父母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對某些專業持有刻板印象。有些父母在為子女進行專業選擇時,會考慮性別、工作性質、環境、社會地位等因素,一般很少為女生選擇水利、電力、工程類等專業。相反,他們一般很少為男生選擇幼師、婦產科醫生這樣的專業。因此,高校有必要針對家長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開展導考宣傳工作。
三、高校開展導考宣傳工作的策略
(一)通過建立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導考宣傳:2018年春節期間,微信月活躍用戶數已突破10億大關。可見,微信已然融入中國人的生活中,并成為獲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如果高校能夠充分利用這種新媒體的力量,使手機用戶通過掃描二維碼或者查找ID添加高校招生辦,就能獲得每日最新的高考咨詢,將大大提高高校導考宣傳工作的效率。微信平臺展示的信息應包含本校的具體情況:如歷年各專業錄取分數線、各專業設置及要求、各種硬件設施情況,師資、考研、就業方向情況以及校園氛圍等,更要展示學校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特色。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高校嘗試這種招生宣傳方式,隨著手機APP的廣泛應用,高校的招生宣傳工作正大步進入“微時代”。通過手機微信工作平臺這種富有個性化和親和力的信息交流方式,能為考生和家長提供最實用的指導。高校招生辦甚至可以增加這樣一個職能部門,由專業的工作團隊專門負責和處理微信公眾平臺上的信息。
(二)通過編印校本宣傳手冊進行導考宣傳:雖然中國的手機微信應用現象十分普遍,但也有一部分人對手機的使用僅限在接打電話方面,所以傳統的宣傳方式仍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傳統的宣傳方式就是編印招生簡章,鑒于傳統的招生簡章過于小巧精練,建議編印較為詳細的校本宣傳手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導考宣傳:第一,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傳統、地理位置、辦學條件、培養目標、優勢學科等,高校在編印校本宣傳手冊的時候,要客觀、細心總結本校的實際情況。第二,介紹各專業的師資情況。梅貽琦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師資水平、師資隊伍結構等,是提供給考生及家長的重要信息,高校一定要如實、詳細地給予介紹。第三,介紹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計劃。培養目標是對人才的基本定位,課程計劃是為了完成培養目標而制定的關于課程設置、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課時分配等的綱領性文件。第四,介紹各專業的就業前景。高校面向社會辦學,緊緊圍繞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來培養人才,同時保障學生畢業后充分就業。對于廣大考生和家長來說,他們迫切地希望深入了解未來的就業前景。
(三)高校通過開設講座進行導考宣傳:考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缺乏職業體驗和職業生涯規劃、家長為學生報考存在局限等問題,這本屬于基礎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會教育問題,但是,高校也要義不容辭地擔負起責任,因為這直接關系到高校的人才選拔和人才培養。目前,已經有很多高校在高考結束后立即開展導考講座,講座內容主要涉及填報志愿的注意事項、本年度的專業錄取人數、往年的錄取分數等,還沒有深入到職業規劃、擇業觀念等方面的培訓和引導。建議高校將導考講座常態化和拓展化,幫助廣大考生和家長理性地選擇專業。高校開展導考宣傳工作,可以幫助學生清晰地進行自我定位和未來規劃,使學生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并真正適合自己的專業,從而保證入學后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使高校人才培養計劃和培養結果最大程度地實現統一,最終實現人力資源的最優配置。
作者:閆雪;李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