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方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課題通過對公共資源電子交易監管方式現狀進行分析,結合大數據技術手段,對公共資源電子交易監管方式提出了創新性的建議及研究方向。通過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分析,提升行業部門監管水平,有利于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監管和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公共資源交易陽光操作,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
關鍵詞:監督;大數據;公共資源
1公共資源交易監管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當前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方式
由于利己主義動機,公共資源交易參與者存在機會主義傾向,希冀通過投機取巧獲取私利,如不履行合約中規定的義務、曲解合約條款、以信息優勢欺騙對方等。為保障交易過程的公平、公正、公開,行業主管部門、公共資源交易監督部門和紀委、監察、審計等部門需對交易流程進行監督。近年來,通過電子化交易平臺建設及推廣應用,實現了項目備案審核在系統中辦理,按照項目招標流程,項目登記、公告、文件等主要環節細分成一個一個的獨立審核事項,行業監管部門對每個涉及環節進行備案審核。項目備案審核辦理過程留痕記錄,對于存在問題的項目,綜合管理部門在事后可回查每個階段的情況,追溯問題點,初步實現交易在線監管。
1.2公共資源交易監管
目前存在的問題相對于傳統的紙質備案,電子交易線上監管提高了流程完整度,保障了事后可查,但該方式下只對于“過程”管控較好,對于事后監管缺乏有效手段,只能在接到某項目質疑反饋后有針對性的去倒查記錄,發現問題,而不能主動發現項目中的問題,如異常操作的主動預警,圍標串標的潛在傾向分析等。上述監管方式,同時加劇了交易監管在時間和經濟上的損耗。
2基于大數據的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方式應用
2.1大數據對監管方式的調整
①利用歷史中標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工程造價指數指標,有效防止論證不充分、投資規模不合理等問題發生,提高行業監管部門的監管能力。②多維度深度分析招標人已招標項目、招標人在評標委員會推薦的中標候選人外確定中標人、招標人采用公開招標與其他交易方式的對比、招標過的項目為同一中標單位的幾率、有無在某一階段大量招標的情況、變更交易方式的情況、委托同一機構的幾率、抽取相同評標專家的幾率,可有效監管招標人和招標違法行為。③分析出投標人圍標串標線索,深度分析投標人在多個項目中采用的資質資格信息和掃描圖片文件,發現偽造、人員掛靠等異常信息,遏制投標人種種不良行為發生。④通過海量數據的深入挖掘分析,對交易項目的價格進行智能研判:如評估價、掛牌價和成交價三者之間的差額規律;預算價和成交價之間的差額規律;采用不同評標辦法是否合理等,提高監管質量,促使招投標回歸原始的經濟和市場特性。
2.2大數據對監管方式的調整效應
①公共資源交易新型監管方式有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通過對交易大數據的分析挖掘,可以得出一些很有價值的信息。對于政府中的交易主管部門和監督部門通過數據分析和圖表展現細致地把握交易的全過程,更大程度的杜絕腐敗和暗箱操作,保證交易公平、公開、公正。而政府利用大數據分級搭建一個這樣的平臺,可以為政府贏得好的口碑,提升政府的公信力。②公共資源交易新型監管方式有助于打擊交易過程中的違法行為。投標人為了利益驅使在交易活動中會存在多種違法違規行為。針對這種情況目前在標書中預留一些制作機器特征碼,一旦特征碼一致,就會被認定為標書一致性被廢標,投標人也會被記錄到不良行為中。但是投標人工作做的較細致,就會很容易繞過這個檢測點。但這種行為下,都是一家投標人做多份標書,這些標書差異性不可能非常大,那就可以通過分析標書的相似性來發現一些線索。③公共資源交易新型監管方式有助于交易的公平、公正。在公共資源交易新型監管方式中,可以有助于交易的公平與公正。例如:專家在評審過程中,雖然計算機可提示一些輔助評標信息,但是對需要評審技術點還是需要人工打分。既然是人工打分,就可能存在一定傾向性。那么通過記錄的專家打分過程和開評標室視音頻文件能否用大數據分析的方式發現一些端倪呢?首先,在系統中預置了一些數據采集點,如記錄下評委閱讀標書某章節時間,閱讀標書時鼠標鍵盤操作,記錄下同一評分點反復修改得分次數等。通過記錄閱讀標書時間,結合章節的所在位置,反復修改得分次數,可以分析出該評委是否是在認真閱讀(內容過長是否進行鼠標滾頁操作)完該評分點后打分。這樣就可能看出該評委評審認真程度。如果對某家單位評分時間過短,其他家評分時間過長,則有可能是對非意向單位標書內容“挑刺”,尋找將其否決投標的理由。通過大數據對歷史數據分析,就可以分析出該評委評標認真程度或者發現某評委是否和某投標人是利益共同體的線索。其次,在正常評標過程中,評委都是行業中專家,多個評委打出的分應該是在相近范圍內,不可能相差太大。如果差別太遠,則存有一些可疑。會存在一些評委與某單位串通后,故意將單位分數拉高,將其他單位分數拉低的情況。建立不同專家和不同投標人打分離散度模型,通過大數據對歷史數據分析,就可以看出某專家是否經常給某單位打高分,是否經常給某單位打低分的情況發生。最后,對評標錄制監控視音頻數據和整個評審過程的電腦操作錄像大數據分析。也可以發現評標過程中的一些異常行為,如評委在評審某單位時表情比較不自然,亦可將該評委操作拿出來重點分析。
3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監管的對策意見
3.1推動政府出臺針對交易過程中出現問題的管理方法在調查方法上,豐富政府調查數據的類型,利用已有的電子行政記錄、商業交易記錄和網絡用戶信息,降低調查成本。在指標設計上,應由宏觀向微觀轉變,增設滿足社會需求指標,減少重復或不必要指標。在數據標準上,明確數據含義、計算方法、數量單位和應用環境,使數據合理使用。
3.2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監管的法律法規完善相關法律規章保障,確保大數據環境信息安全。這屬于大數據信息安全保障的范疇,大數據時代數據的透明開放并不意味著數據無條件開放,國家、企業和個人的數據安全隱私仍然受到法律保護。政府部門有必要建立健全大數據相關法律法規,重點制定與大數據新問題相關的法律法規,使新法規與就法規有序銜接。
4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以及相應的管理和監督工作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技術手段,有望突破公共資源交易改革零和博弈的僵局,額外降低的成本和增加的收益使得“增量改革”成為可能,即在不放松管制的情況下提高公共資源交易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德毅.云計算支撐信息服務社會化,集約化和專業化[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2(6):698-702.
[2]陳涵.省級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研究[J].福建電腦,2016(3).
[3]馮君.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何去何從[J].中國招標,2014(25).
[4]李世東.論政府網站的集約化管理———中國林業網的創新與發展[J].電子政務,2013(1):102-106.
作者:錢軍 單位:江西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