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大學生創業活力的激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首先論述了大學生創業活力激發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大學生創業活力激發存在的主要問題:缺乏以課程建設為核心的“多效合一”的復合式教學體系,缺乏具有全局觀念的協同育人機制和全員育人環境,缺乏以創新為宗旨的有生命力的最優化發展路徑。最后提出了大學生創業活力激發的具體策略:構建復合式教學體系,構建協同融合創新體系,構建多元化創新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活力;教學體系;創新路徑
近年來,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的活力之源來自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相關政策措施的扶持下,我國大學生創業態勢良好,但仍存在資金匱乏、經驗不足、創業能力低下等問題,這有待于學校、政府以及社會共同努力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激發大學生創業活力,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開創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格局。
一、大學生創業活力激發的必要性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進行類比,大學生創業活力激發也來自于三個層面的需要:個人、國家、社會。這是一個精神上升的過程,即創業活力能夠幫助個人實現人生價值,還有利于推動國家戰略順利實施和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從個體角度來看,大學生創業活力激發有利于增強個人創業適應性。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人才活力競相迸發需要良好的體制機制。大學生畢業后擁有屬于自己的事業,會更有利于大學生持續性、創造性地投入社會生產。從國家教育來看,大學生創業活力激發是深化大學生創業教育改革的需要。目前,國家對大學生創業可以說是大力支持。也正是得力于政府層面的重視,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零散到系統的發展歷程。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制,建立大學生創業政策支持體系,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力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從社會層面來看,大學生創業活力激發是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根本保證。目前,大學生創業實踐正呈現出生機勃勃之姿。大學生是全面推進社會進步和經濟振興的新生力量,大學生創業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二、大學生創業活力激發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以課程建設為核心的“多效合一”的復合式教學體系當前,創業教育只是很多高校的一個擺設,沒有真正形成課程體系。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一是缺乏以創新能力為導向的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二是缺乏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優質的創業實踐教學體系,三是缺乏以創業評價為抓手的科學的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因此,建設多維復合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是激發大學生創業活力的最堅實根基。
(二)缺乏具有全局觀念的協同育人機制和全員育人環境激發大學生創業活力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業的創業指導。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與機制還不夠健全,創新創業教育缺乏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沒有形成一個具有創新活力的大學生創業生態圈。
(三)缺乏以創新為宗旨的有生命力的最優化發展路徑創新創業教育是培育創業人才的根基,創新創業是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強動力。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相對緩慢,不能滿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缺乏創新創業“一體多面”的內外資源協同建設;其二,缺乏引進國外新思想、走向國際合作的新渠道;其三,缺乏“對接式”人才培養模式。綜上所述,高校應結合新形勢下社會對當代大學生人才需求的特點,堅持國家發展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不斷提升大學生創業活力。
三、大學生創業活力激發的具體策略
(一)構建復合式教學體系1.建設以創新能力為導向的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大力推動“三個轉變”:一是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課堂,突出創業教學中的“學生本位”,將教材選擇權、課程選擇權交還給學生,增加學生的自由選擇度;二是通過轉變課程結構達到優化調整課程體系的目的,把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有效對接,建立多維教學層次,以滿足不同創業需求、不同學識水平的大學生的需求;三是轉變傳統的“以講為主”的教學方式,引進“翻轉課堂”“慕課”等新思路、新方法。2.建設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優質的創業實踐教學體系。第一,大力開展教師培訓,鼓勵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徹底根除向學生灌輸知識的傳統做法,這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第二,構建“學生好學、教師樂教、面向全體、全體參與”的教學模式。改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多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操作的機會。總之,高校應構建一個充滿活力、內容豐富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活力。
(二)構建協同融合創新體系一方面,高校應把創業教育分為“創業教育、創業模擬、創業實踐”三個階段,構建“三段對接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對接”即對接社會需求、對接專業特色、對接學生特點。對接社會需求,即讓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更加符合行業特征、地域特色、學生特點,提升創業實踐的有效性和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對接專業特色,即借助專業技術含量高、競爭壓力小、創業成功率高的優勢;對接學生特點,即立足于學生思維活躍、創業興趣濃厚、動手能力強等特點。另一方面,凸顯地方特色。高校應與當地政府和企業聯合起來,共同建造“創業命運共同體”。其一,當地政府要堅持深化改革,與高校一起營造優質創業環境。政府要完善創新創業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規,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切實解決大學生創業者面對的技術支撐、公共服務等各類困難。其二,高校要堅持政策協同,讓創新創業政策落地生根。總之,高校應堅持開放共享,與當地政府和企業聯手共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
(三)構建多元化創新路徑1.從高校本身出發,完善教學結構并實施多樣化人才培養路徑。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堅持生本理念,圍繞著學生創業心理需求展開教育。第一,高校應根據大學生個性發展和心理需求,因材施教,制訂品德、知識和能力一體化培養計劃,進行“課堂、校園、社會、國外、網絡”全方位培育,形成“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第二,高校應根據大學生的專業訴求和人生價值實現,融“課程學習+科技創新+實習實踐”于一體,做到優化師資、整合資源、多方聯動培育人才。而要促進師資隊伍結構全面優化,則需統籌優化各種培訓資源。第三,高校應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這就需要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傳統文化,以此來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創業價值觀。總之,高校不但要結合科研需求,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還要服務社會需求,提高行業企業的參與度,從而形成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的長效體制。2.從社會發展著手,完善育人機制并構建創業“大工程”實踐路徑。首先,打破專業設置屏障,樹立工程教育理念,即“大工程觀”。其次,整合校內外資源,培養工程師式創業人才。工程師式創業人才是具有決策力、判斷力、管理能力的人才。高校應幫助大學生正確判斷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并整合校內外資源搭建更多的創新創業基地。最后,建立獨立的工程型精英創業團隊,帶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高校應聘請有相關經驗的精英人士指導學生創業。他們不僅具有豐富的創業經驗和前瞻性,還能發揮指導引領作用,幫助大學生形成創業思維、創業價值觀、創業能力。
總之,高校要遵照“以科學研究為紐帶”“以互利合作為機制”“以社會服務為支撐”的發展思路,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機制。3.從國家發展來看,增加多方資源并構建國際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首先,圍繞拓展思路,培養大學生全球化意識。謀劃大學生未來發展,就必須讓大學生突破視野的局限,著眼于時代、著眼于未來、著眼于世界。其次,圍繞創新思路,改變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高校要引入國內外頂級教育教學資源,增強全外文授課專業和課程的建設力度;加強創業國際化課程建設力度,把優良的國際化課程收錄到專業培養計劃中;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合理設計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此外,鼓勵所有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國內外項目,如出國短期交流、學位聯合培養以及國際學術會議等。總之,高校及各方要打造國際化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推進中外合作辦學,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使得創業的方向更加多元。
[參考文獻]
[1]魏華.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力[N].達州日報,2015-08-25.
[2]劉平.進一步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力[N].天津日報,2014-04-29.
[3]李昆益.基于眾創空間的大學生“階梯式”創業能力提升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
[4]楊潔.創業政策、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基于中國大陸近十年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元分析[J].重慶高教研究,2016(4).
[5]王長偉,王艷偉.基于“互聯網+”視角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7(24).
[6]趙希彥,吳坡.提高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活力的對策研究[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5).
[7]向輝,雷家骕.大學生創業教育對其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2).
[8]郭智芳,韓明,葛玉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現狀與路徑探索[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7(1).
作者: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