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發展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黑龍江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從1995年起步至今,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教育國際化的持續加強,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從實際出發,對黑龍江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進而對黑龍江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黑龍江省;高等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研究
0引言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外合作辦學已發展30余年,其作為一種新的辦學教育模式,逐漸在我國原有的教育體系內起步發展,成為繼民辦教育、公辦教育之后的第三大教育形式。黑龍江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在全國各大省份來說,算是起步較早的省份,1995年哈爾濱恒星外國語學院與英國南岸大學合作成立獨立設置的辦學機構,1996年東北農業大學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國立工業大學聯合培養本科學生項目作為黑龍江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邁出的第一步,拉開了黑龍江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序幕。目前,根據中國教育部官方公布數據,黑龍江省共計批準獨立設置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76個,與18個國家開展了涵蓋專科、本科、專升本、本碩連讀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和聯合培養學生項目。黑龍江省由于其地理位置較為特殊,處于中國的東北角,與之相毗鄰的國家有俄羅斯、韓國、日本等,所以很多黑龍江省高校利用這個優勢,與上述幾個國家率先開展了合作辦學項目,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專業內容的持續擴展,不少高校也陸續與歐美、澳大利亞等國家開展了合作辦學項目,合作辦學的專業已經達到了80多個,涵蓋了文、理、工、經、管、教育、史、法、醫等學科門類。
隨著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地不斷開展,開展語言培訓、技能培訓的周邊教育形式也如雨后春筍陸續開展,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社會教育形式。近幾年,黑龍江省不斷加大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力度,舉辦中國國際教育展并召開中外院校交流與合作研討會,拿出高層次的誠意,推廣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在原有的“2+2”、“3+1”等雙校園模式上,創新性地提出“4+0”合作辦學模式,也就是將國外的師資、教材、教學模式完全引進來,讓學生在國內完成留學過程,畢業后頒發國外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著力推進中外合作辦學的本土化,此舉主要目的在于實現國外優質教學資源的原原本本引進,實現國際教育的本土化落地,為當地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參考。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國的教育形式,改變了我國原有的教育格局和形態,特別是和高等教育學校結合之后,改變了中國對于教育的理念想法。目前,人們已經普遍接受了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已經成為普遍的辦學方式,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外合作辦學并非都得到大家的稱贊,社會上良莠不齊的辦學機構比比皆是,關于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負面新聞時常聽聞。事物的發展都會經歷盛極而衰的規律,所以,我們應該審慎地看待黑龍江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高校中外合作辦學走出危機四伏的格局,破除障礙,重新前行。
1黑龍江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
黑龍江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從起步到現在,由于沒有可借鑒的成熟經驗,一直處于摸索前行的階段。再加上黑龍江省開展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幾個學校和學院相互之間辦學背景,專業設置,學科優勢等方面各不相同,學校對于中外合作辦學的具體定位也不一樣,所以,一直以來,黑龍江省的各大高校都是各自為戰,沒有綜合性統一的規劃,有些高校就陷入了困境之中,難以實現突破,中外合作辦學成為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其實,中外合作辦學對于我們來說,是將西方教育的資源、教學方法手段等進行中國本土化的過程,中外合作辦學雖然有著中式的外衣,但是實質上仍舊是西式的。這是兩種教育制度的碰撞和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出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都是正常的,我們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勇敢面對,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中外合作辦學的突破式發展。
1.1中外合作辦學生源基礎弱,合作辦學質量不高
建國之后,我國的教育形式主要以公立教育為主,國家主導教育建設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定式,在原有的觀念中,到國外留學往往代表著學生綜合素質高,成績優秀等內容,所以,當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開始興起的時候,生源還是十分充足,人們大多對這項教育形式表示認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方面生源的充足保障了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不斷發展,另一方面生源的知識基礎性較弱,導致了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逐漸失去了方向。大多數參加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都是因為高考成績不夠優秀,不能選擇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高校,才退而求其次選擇高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學生入門知名高校的心愿。可是,往往該類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即使是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降低了準入門檻,但是進入項目后,中外合作辦學對學生的學業要求并沒有降低,尤其是對語言的要求更是比普通高校的學生還要高。這就產生了高校中外合作辦學要求高和學生基礎水平差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
1.2黑龍江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缺乏統一性,制度不健全
中外合作辦學這一教育模式剛開始興起的時候,各大高校和地方就是本著邊干邊學的想法起步的,有些高校一些基本的培養方案,培養計劃還沒準備好就開始招生,把學生招到學校之后,再進行下一步工作,有的在學生出國之前,沒有進行過針對性的培訓,到國外之后,難以適應當地的生活和學習;有的學校專業設置混亂,自身的優勢專業沒有發揮出來,先將容易出成績,投入成本低的專業設置成中外合作辦學方式,就更別提在一開始就有一個整體規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了,也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和部門去統一管理這一辦學教育模式,所以,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是比較零散的。
1.3部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缺乏服務學生的意識
我國的教育具有很強的公益性,以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為主要目的,不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的。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雖然我國也在不斷地放開教育創辦,民辦教育也逐漸成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辦教育的大前提還是以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為主要內容。與我國情況不一樣的是,在西方國家,教育大多作為一項產業來發展,遵循商業管理的模式,具有商業屬性。很多與黑龍江省開展高校合作辦學的高等院校是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的的。在這種模式下,辦學者與學生之間,就像是客戶與公司之間的關系,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但是,黑龍江省的高校大多為公辦性質,學校與學生之間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即使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也是這樣,不能按照西方學校的體系模式,為學生服務,定位不夠準確,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有時讓學生有“拿錢買學分”的感慨,學校不能合理地去解決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這顯然不利于中外聯合辦學的發展。
1.4合作渠道不夠寬,形式單一
從國家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平臺的數據上可以看到,目前黑龍江省高校合作辦學的國家大多集中在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少數幾個國家,開展合作的范圍渠道不夠寬,除了這幾個國家之外,還有很多國家的高校具有專業特色和優勢,應放眼世界,充分調研,拓寬合作渠道;另外,在專業設置上,重復建設,偏科建設現象比較明顯。大多數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均覆蓋了計算機、經濟管理、金融學等專業,但是對于工程技術、農業科學、生命科學等學科的數量較少,這些專業的人才是黑龍江省較為缺乏的;選擇合作對象不夠謹慎,對合作對象沒有做充分的了解和調查,有時一個學校同時與多個同類型、同層次的外方高校進行合作,簽訂協議合同等不夠規范和統一,外方的合作院校層次較低,縱觀整個黑龍江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幾乎沒有全球知名高校。
2黑龍江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發展對策建議
如何突破現在黑龍江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瓶頸,實現進一步的發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加強內涵建設,提高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水平
每一種教育都是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更應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排頭兵和先遣隊,針對目前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無法得到社會和家長認可的情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應該痛定思痛,加強內涵建設,提高辦學水平,讓社會看到實際效果,提高中外合作辦學在社會上的口碑和地位。目前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在生源上處于劣勢,部分家庭條件優越,但是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進入到中外合作辦學中來,學校應該加強自身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完善管理服務,樹立自己的學校口碑。針對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設定基礎夯實班,通過半年或者一年的學習,筑牢學生學習的基礎,尤其是語言基礎,增強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灌輸學校寬進嚴出的辦學思路,讓學生做好準備,明確自己在校期間的學習目標。多種途徑、多種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綜合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保障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教學質量水平的基礎之一,黑龍江省高校要開放思路,邀請國外高水平的教師到國內進行講課,開設學術講座和學術交流,保證學生在國內期間能夠提前感受到國外教學的氣氛和條件,吸收前沿專業知識,中方教師可全程參與外教授課過程,適時搭建學術交流合作平臺,增加學術交流機會,進而真正達到中外合作辦學,聯合培養優秀學生的目標,改善中外合作辦學在社會上的地位。
2.2強化政策監督,做好中外合作辦學統一規劃,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
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蓬勃發展表明這種辦學模式適應社會的發展,有其存在的合理和價值。由于中外合作辦學吸收了國外先進的教育資源,教學方法,教育模式,這就難免與國內傳統的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的沖突。例如:中外合作辦學往往采取的是寬進嚴出的政策,這和我國傳統高校中,統一制定學生培養計劃,統一進行培養,相同的畢業條件有較大的不同,但是中外合作辦學的管理依托傳統高校的管理,在管理制度上,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應該對中外合作辦學實行獨立的管理制度,發揮其特色優勢,在遵守我國法律法規,堅持我國既定的教育方針,符合我國教育必須服務于社會和國家的需要的同時,體現出中外合作辦學的自主權和獨立性,中外合作辦學讓國外優秀教育資源、先進教學方法手段原原本本落地。另外,要在政策上,完善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加強監督,高校中外合作辦學也要實現優勝劣汰,充分支持優質的辦學項目繼續可持續的發展,對于損害學生利益,破壞中外合作辦學發展進步的,給予堅決取締,從而形成良性的辦學氛圍。還要結合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強化對國外學歷學位的認證體系建設,嚴格認證各類合作辦學文憑,把學生在高校中外合作辦學中取得的畢業證、學位證納入高等學歷電子注冊體系,為參加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與普通高校畢業生具有公平、公正、透明的競爭環境。
2.3拓寬合作渠道,提高辦學層次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持續加快,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其他國家對于中國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更多的外國學生開始向往中國文化,學習漢語。黑龍江省地處中國的邊緣,與多個國家接壤,要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吸引更多的國家參與到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來,積極拓寬合作渠道,尋求廣泛的國際聯系,增加與黑龍江省高校合作的國外知名高校的比例。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專科、專升本、本科合作辦學模式,同時探索性發展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合作辦學形式。
3結束語
高校中外合作辦學依托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基礎發展起來的,隨著其發展的不斷加快,不可避免地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黑龍江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發展起步早,發展迅速,也同樣遇到了生源基礎差,辦學質量不高,辦學層次不高的各種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突破發展瓶頸,提高辦學內在質量,強化政策支持,拓寬合作渠道,從而使黑龍江省的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沿著健康有序的軌道繼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立新.解讀中外合作辦學:教育平等與效率的視角[J].高教管理,2007(4):39-41.
[2]趙素波.我國高等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研究綜述[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8(2):154-156.
[3]羅志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與實踐:以福建農林大學海外學院中加項目為例[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2(6):89-93.
[4]李毅.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管理過程中糾紛的防范與處理[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2):90-93.
[5]張星諭.論高等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科技與管理,2005,7(4).
[6]李鳳堂,王秀梅.天津市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5(5).
[7]王乃靜,等.關于中外合作辦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0(6).
[8]王文斌.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幾點思考[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1).
[9]孔憲祖.從中國入世看上海中外合作辦學[J].教育發展研究,2001(3).
作者:王駿飛 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