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兒病毒感染相關疾病臨床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對小兒EB病毒感染的相關疾病進行研究。方法選擇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48例EB病毒感染的患兒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對所有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EB病毒感染的臨床特點,特別是對于除了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以外的各種系統疾病。結果本研究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61例,除此之外還有支原體肺炎50例,重癥肝炎32例,病毒性心肌炎30例,膿毒癥12例,手足口病11例,血小板減少癥11例,病毒性腦炎7例,皰疹性咽峽炎5例,急性扁桃體炎5例,川崎病4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4例,嬰兒肝炎綜合征3例,嗜血細胞綜合征3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全身型)2例,急性壞死性淋巴結炎2例,還有胚胎型橫紋肌肉瘤、滲出性多形性紅斑、骨嗜酸性肉芽腫和神經損傷各1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EB病毒的主要感染性疾病,這種病情一般以幼兒期和學齡期的小兒為主,而且大多數都具有典型的臨床癥狀,患兒的眼瞼存在有浮腫,而且存在有鼻塞的情況,這是傳單的重要臨床特點。結論EB病毒的感染和很多疾病都具有密切的關聯,特別是對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這是導致該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臨床上對于EB病毒需要進行積極的抗病毒治療,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小兒EB病毒;病毒感染;相關臨床研究
EB病毒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人類皰疹病毒,這種疾病是導致出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主要病原菌,而且這種病毒也和人類多種疾病存在一定的關聯[1]。EB病毒的感染主要涉及到了潛伏性的感染和復制性的感染,主要傳播途徑一般為血液傳染和唾液傳染。一旦出現了感染的話,EB病毒就可以在B細胞中潛伏而表現出潛伏抗原,這樣感染者將成為病毒終身攜帶者[2]。本研究主要分析小兒EB病毒感染的相關性疾病,以便于為臨床的治療提供可行的幫助和參考,結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現將主要研究情況做出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選擇
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48例EB病毒感染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EB病毒感染的臨床特點,特別是對于除了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以外的各種系統疾病。
1.2方法
對所有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EB病毒感染的臨床特點,特別是對于除了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以外的各種系統疾病。
2結果
本研究收集了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61例,支原體肺炎50例,重癥肝炎32例,病毒性心肌炎30例,膿毒癥12例,手足口病11例,血小板減少癥11例,病毒性腦炎7例,皰疹性咽峽炎5例,急性扁桃體炎5例,川崎病4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4例,嬰兒肝炎綜合征3例,嗜血細胞綜合征3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全身型)2例,急性壞死性淋巴結炎2例,胚胎型橫紋肌肉瘤、滲出性多形性紅斑、骨嗜酸性肉芽腫和神經損傷各1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EB病毒的主要感染性疾病,感染者一般以幼兒期和學齡期的小兒為主,而且大多數具有典型的臨床癥狀:患兒眼瞼浮腫、鼻塞,正是傳單的重要臨床特點。
3討論
首先對EB病毒感染的相關疾病臨床特點進行分析:對于循環系統,主要導致病毒性心肌炎,經對本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患兒進行相關指標分析可以看出,符合全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其他的病原諸如柯薩奇病毒和肝炎病毒等,經檢查為陰性。在治療的時候采用與果糖和大劑量的維生素C,患兒出現的心律異常和心肌酶的改善并不明顯,然后采用更昔洛韋和干擾素等進行治療,治療3個月以后進行復查,發現患兒病情得到明顯好轉,心率和心肌酶等恢復正常[3]。EB病毒感染引起血液系統的主要病變為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通過甲基強的松龍進行沖擊和抗病毒的治療能夠使血小板迅速回升正常。在采用激素治療的過程中,血小板計數會明顯上升,而且激素減量以后血小板計數明顯下降,選擇抗病毒治療后血小板計數會有所恢復。EB病毒感染對于消化系統的影響來說,容易導致嬰兒出現肝炎等情況,這時候全身的皮膚為中度黃染,存在間歇性的濃茶樣尿,對肝體進行檢查存在有明顯的腫大現象,肝功能會受到較為嚴重的損害。EB病毒感染還會對泌尿系統產生一些影響,易導致腎病綜合征,腎病綜合征也是一種主要的EB病毒感染相關疾病[4]。分析EB病毒對于呼吸系統的感染,會導致多種呼吸道疾病,患兒會伴有發熱咳嗽癥狀,而且年齡越小的患兒相關的臨床體征也越加明顯。還可能導致淋巴瘤、嗜血細胞綜合征、過敏性紫癜等。小兒EB病毒感染在我國較為普遍,對我國兒童來說VCA-IgG抗體呈陽性會達到90%以上,所以本研究組以此作為急性感染的重要依據,據此進行診斷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從EB病毒感染導致的疾病來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一種主要的疾病,它是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急性增生性疾病,發病年齡主要以學齡前的小兒和幼兒為主。而且嬰兒期的感染一般存在典型的臨床癥狀,這和一些臨床的報道具有一致性。6歲以下的兒童會呈現出不顯性的感染,對原因進行分析目前來說還不明確。
本研究組當中的患兒存在有眼瞼浮腫情況和鼻塞癥狀。浮腫一般出現在發病初期或者是發病后的2~3d,絕大多數的患兒都存在有雙眼的眼瞼浮腫,偶爾會發現有全身浮腫情況,而且浮腫大部分都出現在早晨,到下午的時候會有所減輕,沒有發現相關的異常情況,在治療以后大約2周內,這種情況會消失[6-7]。鼻塞情況一般會伴隨著疾病的發生而出現,病情會導致患兒出現煩躁不安等情況,對患兒的睡眠質量產生影響。在發熱退去以后,患兒鼻塞會有所減輕,至完全消失還需要2~3周的時間[8]。EB病毒感染的相關疾病涉及到了EB病毒侵襲性疾病和免疫反應而導致的一些疾病。有文獻報告顯示,EB病毒感染的疾病幾乎涉及到了患者全身各個系統,而本研究當中的248例患兒當中,所涉及到的疾病也比較多,主要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61例,除此之外還有支原體肺炎50例,重癥肝炎32例,病毒性心肌炎30例,膿毒癥12例,手足口病11例,血小板減少癥11例,病毒性腦炎7例,皰疹性咽峽炎5例,急性扁桃體炎5例,川崎病4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4例,嬰兒肝炎綜合征3例,嗜血細胞綜合征3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全身型)2例,急性壞死性淋巴結炎2例,還有胚胎型橫紋肌肉瘤、滲出性多形性紅斑、骨嗜酸性肉芽腫和神經損傷各1例。這和臨床文獻具有一致性,可以起到相互印證的作用。同時也能夠證明EB病毒的感染和人類許多疾病的發病都有密切的聯系,所以也需要我們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通過本研究的分析和論證可以看出EB病毒的感染和很多疾病都具有密切的關聯,特別是對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來說,EB病毒感染是導致該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臨床上對于EB病毒需要進行積極的抗病毒治療,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易世紅,蘇盈盈,張國梁.EB病毒檢測及EB病毒感染相關疾病的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5,4(1):524-525.
[2]段紅梅,謝正德,申昆玲.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的研究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13,4(2):57-59.
[3]王群,朱春江,彭娟,等.小兒EB病毒感染相關性疾病的血液學研究[J].華夏醫學,2013,28(3):164-165.
[4]鄧繼巋,鄭躍杰,袁雄偉,等.兒童非典型EB病毒感染的臨床回顧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4,27(2):63-65.
[5]劉勇,陳琴,薛紅漫,等.EB病毒抗體檢測在兒童EBV感染相關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15,3(2):175-176.
[6]周海霞,阮積晨,錢江潮,等.兒童EB病毒感染相關疾病臨床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5,4(3):142-144.
[7]李強.EB病毒感染相關性疾病[J].臨床兒科雜志,2015,17(4):31-32.
[8]李中躍,樓金玕,陳潔.兒童EB病毒感染首發癥狀及相關疾病譜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14,3(1):78-79.
作者:歷建芝;高德強;伊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