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入黨積極分子研究性學習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黑龍江教育雜志》2015年第七期
一、研究性學習引入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過程中的價值
目前,高職院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工作中存在著諸多困境和難題。黨課培訓體系不夠完善、培訓內容古板老套、重理論輕實踐、黨建工作缺乏有效的工作載體等詬病一直是困擾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問題。面對這些困境和難題,黨和國家給出了“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學生黨員經常性學習教育體系”的解決思路。作為原有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的一種補充,將研究性學習的引入為創新高職院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提供了新的途徑和選擇。研究性學習能夠豐富入黨積極分子教育培養的方式。傳統黨校培訓一般會講授黨的性質、宗旨等理論知識,考核是以寫心得體會和筆試進行。將研究性學習引入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就是想辦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學,自己去觀察、發現,自己表達,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結果“當家作主”,逐步實現學習的“獨立自主”。這樣的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研究性學習能夠拓展積極分子教育培養的內容。有別于黨校的短期、統一、集中培訓,研究性學習是長期的,各小組主題各異,分散學習與集中交流相結合。因此,研究性學習涉獵的寬度和深度較黨校學習有明顯提升。以黨校學習的知識為起點,入黨積極分子可以進一步研究每一個理論知識點是如何提煉形成的,也可以去發現這些理論知識是如何應用在實際中的,還可以去探索實踐中不盡合理的地方,提出進一步優化的策略。研究性學習在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對于我黨“實事求是”的精神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有更真切的感受。
二、研究性學習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過程中的應用
近年來,研究性學習逐漸進入高校教學工作者和研究者的視野。不少研究者嘗試將研究性學習引入思政教育、英語等課程教學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實踐中,筆者根據研究性學習的要求,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搭建了有效的學習、交流平臺———研習會。
研習會由學生支部教師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參加,每周定期召開。研習會主要內容包括時政播報、黨史知識介紹、專題討論三部分。研習會由學生主持,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由團隊一起完成。在學生準備一起研習會的過程中,學生會經歷關注與思考、討論與交流、反思與總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收獲和體驗。關注與思考。學生須要關注時事政治,搜集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應知應會的信息,搜集社會熱點話題,搜集學生思想中普遍存在的困惑。研習會引導學生積極關注國內外變化,把咨詢變成學習資源,關注問題的同時就開始了思考和篩選。有了這些信息,學生須要去主動思考,分析信息之間的聯系;思考每個熱點背后的焦點、矛盾點;探索每個問題的關鍵點和解決策略。學生在思考中得到成長,在思考中找到學習的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在進一步提升。
討論與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和活的靈魂,也是在一切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的基本方法;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只有從實際出發,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區分事物,認識事物發展的特殊規律;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只有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描述自己的探索過程,也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困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聽到不同的聲音,感受不同的思考結果,多視角全方位的看同一個問題,有助于學生形成求實、求是的學習態度。而且,學生也借機學會表達自己傾聽他人,有助于綜合素養的提升。
反思與總結。針對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綜合學生觀點并加以總結、反思、升華。一般來講,入黨積極分子熱衷于參加一項活動,做一項具體工作,闡發自己的某一個觀點。對于如何通過這些已有的活動、工作和積累的觀點進行反思,往往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師須要提醒學生在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從選題、分析能力、表達等多個方面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積極意義。
三、幾點建議
1.保障有力。完善制度,鼓勵各基層黨支部結合自身實際開展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提高發展黨員的質量。建議學校教務部門將這些學習活動納入選修課的管理體系,給予學員一定的選修學分,鼓勵學生參與,認可指導教師的工作量,這樣有益于學習活動的開展和推廣。
2.循序漸進。較本科學生相比,高職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對問題的思考和分析往往停留于表面。對剛入校的高職生來說,最需要的是對黨的基本了解,對入黨動機的教育和引導,解決“黨是什么”“我為什么要入黨”的問題。研習會選題一定要小而具體,用通俗的語言表達、解釋,這樣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和記住。
3.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就是要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第一,要讓學生敢說話,說真話。只有學生說真話,教師才知道學生迷茫之處何在,指導才更有針對性。無論是觀點不正確還是表達不清晰,老師都要有足夠的耐心,既指出學生的不足,更要對學生的進步表達期待和信心。第二,要解決學生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到自己有成就感、對社會和他人有價值感。尤其是學生的研習會上提出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困惑,教師要有切實的建議和解決方法,讓學生感到有理、有用,這會提高教師的威信,更增強了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作者:劉珠潤 單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