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外社會工作教育發展與挑戰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印度的社會工作訓練(或培訓)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30年代,之后經歷了四個主要發展階段:第一,初創階段(Initialstage;1930—1950);第二,發展中期(Middlestage;1951—1970);第三,發展后期(Laterstage;1971—1990);第四,20世紀90年代后時期(1990onwardstage;1990—至今)①。初創階段被視為印度社會工作訓練和實踐的早期階段,主要是社會服務聯盟(SocialServiceLeague)給帶有志愿性質的社會工作者進行相關社工培訓,這一階段,印度的專業教育也開始出現(1936年)[1]。同時,專業的開拓者也注意開展社會工作教育書籍和文章的撰寫工作,最早的由同行評審的專業期刊《印度社會工作》(TheIndianJournalofSocialWork,簡稱IJSW)是在1940年創刊的。值得一提的是,塔塔社會科學研究所(TheTataInstituteofSocialSciences,簡稱TISS)是印度建立的第一個社會工作學院。該研究所率先開始了專業的社會工作教育模式,之后被其他學校學習和借鑒[2]。塔塔社會科學研究所的社會工作主要集中在企業社會工作、醫務社會工作和精神衛生社會工作、兒童與家庭社會工作和青少年犯罪與矯正社會工作四個方向。一是企業社會工作方向。這個方向主要是基于印度飛速發展的工業化背景,同時回應其政府關注的勞工福利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對社會工作培訓的需求。例如:1948年頒布《工廠法》(TheFactoryAct)強制要求任命500名勞工福利專員,并要求塔塔社會科學研究所對這些勞動福利專員進行專門培訓。二是醫務社會工作和精神衛生社會工作方向。1948年,印度的健康調查及發展委員會報告,要求在醫院建立社會服務部以及在精神疾病治療中發揮社會工作的作用。該研究所加強了這方面的培訓,以培養更多的醫務專業社會工作者。三是兒童與家庭社會工作方向。這是受美國社會工作專業領域的區分和當年瑪麗•斯威尼(MarySweeny)等赴印專家的影響,塔塔社會科學研究所發展了兒童與家庭社會工作方面的人才培訓。四是犯罪學,青少年犯罪與矯正社會工作是回應當時印度社會犯罪率上升,政府和民間機構對犯罪分子的干預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需求持續增加而發展出來的一個領域[2]。1951至1970年是印度社會工作的發展中期,印度的第一個社會工作專業組織“印度社會工作學校聯盟”(AssociationsofSchoolsofSocialWorkinIndia)于1961年成立。這一時期,印度大學系統內開設的社工院系數量大大增加,達到30所[3],有關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研究文獻和書籍也逐漸增多。同時,三本印度社工專業期刊也在這此段創刊。這階段的印度社會工作專業化開始發展,且專業培訓和實踐也開始了其本土化進程。1971年至1990年是印度社會工作的發展后期,這一階段,印度的社會工作專業化進一步得到提升,尤其表現在對本土化的社會工作教育和實踐知識的需求、有效性和應用性等方面的問題越來越為關注[4]。由于印度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最初受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影響較大,在后來的發展中面臨著社會工作教育是否符合印度本土特色的問題,如有學者認為印度的社會工作在專業發展中應該更注重“發展的取向”[2]。對印度27所社會工作學院的調查發現,勞工福利和人事管理是最受歡迎的社會工作領域,有的學院甚至只有這一個社會工作方向,較高的工資和較好的工作福利是學生選擇這個方向的原因[3]。其中,有14所開設社區發展的專業方向,而只有2所學校開設了少數民族福利專業方向[2]。這一階段,印度學者發表了較多有關社會工作專業在印度社會和文化情景下本土化應用的回顧與反思討論的文章和書籍。進入20世紀90年代,印度社會工作專業的實踐、研究和教育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學者開展大量研究,出版和發表書籍、期刊文章,均為印度社會工作本土化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也大大促進了印度社會福利的發展。
二、印度社會工作的學歷教育
印度的社會工作學歷教育涵蓋學士(BSW)、碩士(MSW,MA)和博士(PhD)等各個水平。學歷教育主要是以學分制為基礎的,社會工作學士階段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全科型社會工作人才,可以在個人、家庭、組織、機構和社區等各個領域發揮才能。碩士階段則是培養能在專門領域提供社會工作服務的人才。社會工作學士學位是3年制,碩士學歷為2年,社會工作碩士申請者學士學歷專業不限,通常要通過國家的碩士招生考試,但是,部分學校會針對三個階段進行招生考試,包括筆試考試、小組討論和個人口試三項。在印度從事社會工作專業工作的最低要求是獲得社會工作專業本科學歷[1]。社會工作博士教育培養社會工作各個領域的專門人才,以培養學者或研究人員為主。申請博士的條件大部分需要有社會工作碩士學位,有的博士項目(如TISS)還需要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并通過專門的考試(如ResearchAptitudeTest)和個人面試,有的項目則實行申請制(需提交研究計劃等申請材料)。各個學校的社會工作學歷教育內容和教學大綱(包括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都有很大差別,沒有統一的課程要求和實踐模式。一般來說,學士教育需要修滿80個理論學分和實踐學分。有的學校是一周3天理論學習、3天實踐,有的學校一周3天理論學習、2天實踐。在學士階段,沒有類似一個月這樣長時間在機構或社區的實踐,但是會安排由督導帶領的參觀訪問。社會工作碩士階段的課程也是各不相同,但通常都是80~90個理論和實踐學分,在總體學分中,三分之一必須是在實習機構的實踐。目前,大部分學校的社會工作碩士項目主要包含個體資源與管理、社區/社會發展、醫療和精神健康社會工作三個方向的相關課程,印度社會工作者大多在相關政府部門工作[1]。
三、印度社會工作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社會工作教育專業化水平亟待提高目前,印度的社會工作教育受西方影響較多,雖然做了很多年的本土化實踐,但還是沒有完全實現專業的本土化[5]。在目前的印度社會工作教育中,社會工作實踐也面臨著較多挑戰:一是缺乏統一的社會工作實踐操作規范;二是大學管理者不夠重視實踐對社會工作教育的重要性,給予的重視度不夠;三是機構中有足夠資質進行機構督導的社會工作者數量不夠,影響學生的社會工作實踐[1]。社會工作專業在全國范圍內缺乏統一的學歷教育標準,學校對社會工作實踐缺乏足夠的重視,也缺乏對社會工作實踐的專業規范,沒有對最低實踐學時要求、督導標準、實踐地點等方面予以規范。另外,印度社會工作教育缺乏對于印度的社會環境和文化發展脈絡的關注,如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缺乏對于印度種姓、階級等制度的深入理解與反思。同時,社會工作教育沒有很好地將印度教或者印度本土的文化與價值整合到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中,如未將瑜伽作為一項干預服務融入專業實踐中。另外,印度社會工作目前沒有職業標準化考試,也沒有建立全國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NationalCouncilforSocialWorkProfession)來管理社會工作執照考試,社會工作職業標準準入制度缺乏[1]。
(二)社會工作教育發展不平衡印度社會工作的發展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如開設社會工作專業的學校相對比較集中。目前,設立社會工作專業的學校集中在印度北部。同時,受到經濟發展和目前社會工作專業崗位設置的限制,印度的社會工作教育更多偏向對城市發展問題的回應,常常忽視了農村地區的社會問題[1]。此外,在印度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有些項目具有較強的商業性,如有的學校在社會工作學歷教育上可能有較大的牟利。
(三)社會工作教育投入不夠,對社會工作研究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印度在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等各個方面都缺乏應有的投入。各個學校的社會工作都面臨著研究和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沒有足夠的資源投入社會工作的教學設施,也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專業建設和發展。對于社會工作研究的投入不足,使得社會工作研究的進展相對比較緩慢,由此導致印度的社會工作教育也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1]。
四、結語
作為我們的鄰邦,印度近年來設立社會工作的學校數量不斷增加,未來,印度的社會工作遠程教育也將迅速發展,這些都跟中國目前社會工作發展的趨勢類似。本文簡單回顧和介紹了印度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并簡要介紹了目前印度社會工作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希望能夠幫助中國社會工作同仁更好地了解印度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狀況,從中汲取有益經驗,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社會工作教育與發展。
作者:吳世友 劉芳 吳銘 單位:華東理工大學國際社會工作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