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研究性學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研究性學習的改革實踐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是改變普遍存在于計算機基礎課程傳統教學中,學生單一接收、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追求“知識”發現、“方法”習得與“態度”形成的有機結合與高度統一。
(一)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現狀
我校從1979年就開設了算法語言課。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情況下,計算機課程的內容也在不斷擴充。伴隨著計算機文化的形成,授課內容涵蓋了數據結構、數據庫和操作系統等基礎學科領域。目前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有《C程序設計》《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等,講授程序設計語言和計算機基礎知識,使學生掌握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大多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完成教學內容是課堂的首要教學任務,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學生主體活動,教師的認知結果代替了學生認知結果。在課堂上進行大量的講授和習題訓練,很少開展研究性學習。目前國內也已開展相關課題研究,但理論研究不夠深入,在實踐中也沒有得到充分應用。
(二)創新教學模式的實踐
我們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理論指導下,進行創新教學,情感、知識、技能構成了新的教學模式。2010至2012連續三年,在《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C程序設計》等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
1.改革傳統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計算機基礎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實踐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選擇是關鍵環節之一。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不同,采用不同方法教授。學生自主預習課程內容,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在課堂上分析討論。在教學中綜合運用CAI課件等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包括使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采用新的教學模式等。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科研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索知識。參加科研活動可以將新知識融入課堂教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習興趣。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重視學生自我發展,指導學生主動探究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課堂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出問題并討論解決方案。鼓勵學生通過在課下收集資料、分析整理和處理信息等實踐活動來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生在課堂上充分交流探討,發表自己的觀點。在課外自主研究,同學間積極合作。教師也要在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中,給予恰當的引導,給出學生探究的問題,最后要進行分析總結。
3.網絡教學模式由于課堂上班級組織的限制,要實現按層次的分級教學比較困難。嘗試在課外利用網絡進行分級教學。網絡教學系統包括分組討論、分組教學、搖控輔導、答題示范等功能,徹底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通過網絡開展教學,在網上學生可以隨時和教師交流溝通;教師利用網絡完成課外答疑,將教案、課件和習題等放到網絡上資源共享。學生不出門,就完成了答疑。這種方式深受學生喜愛,效果良好。此外,還可以通過在網上建立班級用戶群,完成網絡作業等方式,進行教學和輔導。班級用戶間可進行相互討論、互相答疑。學生網絡討論、網絡作業完成等可計入平時成績。對表現良好的學生給予獎勵,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
4.反饋信息,及時評價實踐教學期間,在我校理工科多個專業,針對各個學習階段開展問卷調查,以全面了解學生對研究學習的態度、收獲等。統計結果顯示學生的主要收獲是:促進了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學會了利用網絡收集資料;學到更多課外知識和有利于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2012年度,在本校光電工程學院的探測技術及儀器、光電信息工程等專業,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5%的學生認可并喜歡研究性學習方式;通過采用研究性學習,實踐前后學習興趣和收獲分別提高了28%和37%。實踐結果表明,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的興趣明顯提高。實踐教學中,教師充分與學生交流,學生參與學習的結果被及時地反饋回來,同時獲得恰當的評價。教師注重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三)建設立體化教學資源與實現網絡化考試管理在實踐中,更新教學內容,完善基礎課教材改革。教學內容和思想通過主教材體現,配合學生用書為學生提供實踐指導。不斷總結經驗,形成綜合理論、設計、實踐于一體的立體化教學資源系統。為學生提供參考書目、案例教程、習題庫等豐富的學習參考資源。改革考試管理,建立試題豐富、覆蓋范圍廣泛的題庫,用全自動考試系統完成組卷、考試、評分、試卷分析等全部過程,考試過程全部實現網絡化管理。所有學生考試數據一律存儲在數據庫中,可以對其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數據挖掘,對教學質量評估起到輔助決策的作用。除常規考試外還包括自選題目的論文(包括答辯)、自選題目的項目訓練(包括答辯)等考核方式。考試過程實現計算機管理,學生的考試更加公平、公正、透明化、正規化。
二、實踐結果
經過為期3年的教學實踐,通過定量與定性分析實踐結果,表明:計算機基礎課程創新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非智力因素水平的改善,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等產生了顯著變化,創新思維能力獲得很大提高。相對其他實踐方式而言,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興趣更加濃厚。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培養創新人才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與實踐,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對于推動高校教育與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作者:李海蘭單位:長春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