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高等院校科研評價體系的機制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嘉興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4期
摘要:地方高等院校承擔著培養人才以及為科研機構提供人才資源的重要任務,因此院校應當堅持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以為國家科技發展進步提供服務等為科研方向和教學原則。文章分析了地方高等院校科研評價體系機制的現狀,并研究了建立和健全科研評價體系的策略。
關鍵詞:地方高等院校;科研評價體系;機制
0引言
高等院校作為我國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承擔著科學研究的重要任務。基于當前的科研投入增加以及教師聘任制考評的大環境和背景下,各界對于高校的科研評價也越來越重視。然而由于目前評價目的不合理等行為,造成了諸多不良現象,因此研究科研評價體系,能夠有效解決科研評價過程中的認識不清等問題,從而推動社會的經濟建設進程。
1地方高等院校科研評價體系現狀
1.1行政化
目前,我國的高校管理體制依舊實行的是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可以說自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的高校就是作為政府的附屬機關來管理,因為政府的行政教育體系在高校內容的深入,使得高校本身也依據行政模式來管理和運行,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形成了現有我國高校行政主導的管理體制。因此可以說,我國高校中的行政化現象有著較為久遠的歷史和文化。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高校進行的評價工作還是由行政系統所決定的,因此其中融合了許多行政特色,甚至有時候行政權力還會大于學術的力量,在學術類的活動中占據著主導地位。而高校行政權力缺少了追求效率的內在驅動,卻在管理教師方面尋求效率化,甚至有些時候用效率化來衡量教師的工作[1]。這種方式就會使得效率和急功近利相趨同,有時候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而過于急躁,然而科研工作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單純地追求短期效率勢必會導致學術界出現浮躁甚至弄虛作假等現象。
1.2偏離目的
高校開展科研評價的目的是建立評價體系的基礎和動力,缺少或是偏離了評價目的的行為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有可能會產生一些誤導,從而影響到科研活動的正常方向,嚴重時還可能會產生一些不符合人類價值觀或是扭曲的價值行為。一般來說,高等院校建立科研評價體系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整體科研水平,并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科教水平以及培養出人才,為國家的科技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總之,無論是想要建立起怎樣的評價體系,都必須提高科研水平,為科研人員創造出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條件,使得科研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2]。然而目前我國的高等院校科研評價中,普遍存在過于重視績效考核等問題,使得科研評價幾乎等同于績效考核,甚至將科研考核的標準歸類于文章、項目、經費以及影響等因素的數量,將評價體系當成了行政管理的手段和工具。
1.3違反科研活動
基本規律科研活動的基本規律主要表現在不同的科研活動以及科研成果較為規律兩個方面,而目前我國的科研活動卻存在著偏離基本規律的現象。一方面表現在忽視了科研活動種類的差異性和個性化特征。一般來說,科研成果依據特征可以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以及技術開發3種類型,其中基礎研究是為了探索知識,而圍繞認識自然現象和解釋客觀規律而展開的實驗性以及理論性的研究活動。因為科研成果屬于知識型的產品,是需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后所獲得的智力成果,因此具有周期長等特點。現有的單純以量化指標作為科研評價標準方式,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等問題,不僅無法確保評價的公正性,更是違背了科研的基本規律以及科技創新的理念。
2建立、健全地方高等院校科研評價體系機制
2.1以提高績效為目標
目前,我國使用的量化指標,使得科研評價體系中過于重視數量和實踐的評定,使得出現了片面化等違背發展規律的現象發生。雖然科研量化的方式有一定的好處,但是也有著巨大的弊端。因此在建立和管理科研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應當將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不能過度重視和強調評價指標的功能,或是過于夸大評價結果在評價體系中的作用,不過也不能夠完全否定科研量化管理中的積極性。地方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人員應當探索和研究出更多形式的科研評價方式,依據專家或是學術領域的學者們的積極建議,不斷地完善和改進科研評價體系機制。
2.2制定適應的評價標準
地方高等院校可以依據文理科的差異性,研究并制定出更加適合兩者發展的評價標準和體系,盡可能顧全到學科間的特點。院校還可以依據自身的特定和發展的需求,以科學和創新為基本規律,盡量減少科研評價的環節和過程,并減少一些關于數量和形式等方面的影響要求,增加一些長期評價的周期,從而使得評價工作和科研工作更加適應自身發展的規律和特征。而對于從事相關科研工作的教師評價,則可以著重參考一些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期刊,甚至可以以期刊中的代表性論文作為評價的參考指標,創造出更加輕松而自主的學術研究氛圍和環境,還可以從科研項目中的經費和成果轉換成的經濟效益等方面來評價教師們的科研成果,從而提高科研成果的實際應用效率。
2.3重視創新質量評價
在建立科研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應當著重突出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并制定出有效的指標,重點考核創新成果的質量。科技成果的質量一般是指創新科技的用途以及是否滿足特定的需求,可以說任何一項科技成果都應當是為了滿足某一種需求而誕生的,這是當前市場經濟發展和科研體制改革的必然結果,也是科技成果得以轉化成實際生產力的重要方式。科技成果的質量一般包括3方面,即先進性、適用性以及經濟性。其中先進性是科技創新的基礎,主要分為了原始、集成以及二次創新3個層次,不同層級中的創新所展現出來的作用也不同,而原始創新是目前我國甚至世界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評判基礎,也是高新技術和創新人才發展的關鍵因素[3]。因此地方高等院校在建立科研評價體系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上幾點中客觀地展現出科技成果。
2.4完善科研激勵機制
地方高等院校在建立科研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并承認教師們的勞動成果,以實事求是和按勞分配為原則,無論是在物質還是在精神角度都讓教師得到應有的勞動報酬,充分認可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院校還應當有意識地引導教師們在科研的過程中更傾向于學校的長期發展,從而提高科研水平,形成獨特的辦學特色以及學科優勢。而教師們則可以在開展科研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自身勇于創新和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并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在承擔科研的重任時不忘教書育人的社會責任。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加大對科研成果的獎勵力度,并實現真正的按勞分配制度,不斷增加教師的科研意識,才能夠充分發揮出科研評價體系的導向作用,從而在校內形成良好的科研環境。
3結語
科研是地方高等院校中的重要職能,科學合理的高校科研評價體系能夠使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對于高校發揮出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有著巨大的影響。只有系統地分析和研究這些問題,并以此為依據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才能充分發揮出科研評價體系的功能和作用,從而推動我國地方高等院校科研評價體系機制健康、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胡錦繡.高校科研評價制度的國際比較研究[J].科研管理,2015(1):324-328,452.
[2]陳小健,黎煒.高職院校科研工作量化與評價管理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6):25-26.
[3]仲潔,陳靜漪.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科研績效評價研究[J].現代教育論叢,2015(2):39-44.
作者:焦亮瑜;溫泉 單位:贛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