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關于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朗讀是一種具有個性、融理解和表達于一體的綜合性再創造學習活動,它將無聲的語言文字轉化為有聲的情感,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朗讀教學,可以生動、形象地再現文章的內容和情感,助推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加深學生情感體驗和進行心育的最佳方法。教師恰當有效地運用朗讀技巧,正確地指導學生朗讀,加快學生語感的形成,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水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反思;探討;科學指導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工具性都很強的學科,而朗讀是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方法,能否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更是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朗讀是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其表現形式是用響亮的有聲語言來轉化書面語言,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掌握文本的語氣、節奏、句式、格調等。朗讀一定要持之以恒地訓練,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如何讓語言文字的美感染學生,又能不斷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和課文本身的理解和探討呢?朗讀就是一種好方法。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在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基礎上,不斷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讓他們在朗讀中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從而不斷豐富他們的語言,培養他們的語感,發展他們的思維,在讀中體會美、感受美,形成一定的朗讀能力,讓朗讀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必須,“不可一日不讀書”,并在各種場合,如課前十分鐘、班隊活動課、“六一”和元旦聯歡會等,及時鞏固朗讀成果,讓語言文字及文章內涵的美浸潤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讓他們終生受益。
1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自身水平有待提高絕大多數教師都熱愛自己的這份工作,任勞任怨,不想誤人子弟,但也有個別教師由于多種原因,不能完全勝任語文教學,尤其在朗讀教學中不能起到示范作用。在一所學校里,如果教師的朗讀能力不均衡,參差不齊,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產生阻礙,就容易讓學生的朗讀誤入歧途。在多年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朗讀情況真是千奇百怪:有的搖頭晃腦地唱讀,有的扯著嗓子喊讀,有的只動嘴巴不出聲音地“啞讀”……聽起來南腔北調,不倫不類,讓人恨不得堵上耳朵。要想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教師自己要有較強的朗讀能力,才有可能把優良的朗讀技巧介紹給學生,才有可能對學生產生強大的震撼力,使之受到感染,產生有效的示范作用,才有可能起到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的作用。這就要求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真正落實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
1.2課堂教學中教師忽視朗讀指導文章是作者感情的載體,只有理解文章內容,才能體會作者的心境,才能讀出作者的情感,才能吸納文章的精髓。加強朗讀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于朗讀能力的提高,它們互相促進,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有感情朗讀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方法,也是文學欣賞的一個重要手段,無論是以前的應試教育,還是現在的素質教育,它都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這已然是語文教學中的共識。為什么朗讀在教學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因為朗讀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甚至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抓住時機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積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將朗讀訓練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然而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指導學生朗讀缺乏趣味性,學生情緒不容易調動,也擠占了教師在課堂上表演發揮的時間,進而沒有將朗讀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大多數教師在公開教學時選擇的都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鮮有選擇第一課時的初讀、朗讀課文。這些都源于教師對朗讀不夠重視。正因為教師和學生在朗讀上下的工夫不到位,有時一篇課文雖然在課堂上學完了,但仍有少數學生不能讀通、讀順、讀流暢,也就談不上透徹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涵了。
1.3課堂上朗讀訓練不到位,朗讀流于形式我們縱觀小學語文公開教學的課堂,充斥著分角色讀、賽讀、表演讀,看似熱熱鬧鬧,實則為讀而讀(學生只是為了配合老師應付著讀)。長此以往,容易讓學生注意力渙散,學習不專心。有時只是單純地為了背誦而讓學生重復朗讀,也是學生應付朗讀的一個原因。我們要知道,即使是反復誦讀,也要避免重復地機械地讀,而要組織安排多種形式的朗讀。初讀課文時可以“帶著問題讀”,品析欣賞時可以“自主選擇讀”,深化拓展時可以“比賽評獎讀”……具體采取什么形式朗讀,應由文章體裁來決定,如果文章中對話較多,可分角色朗讀;如果是寫景類散文,就應個別朗讀;有些文章語言簡練,句式工整,適宜齊讀,應放聲讀。其間,教師也可范讀、領讀,師生交替讀。如此變換方式朗讀,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們讀書的熱情,讓學生真正愛上朗讀,而不是讓朗讀流于形式。
2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教學,且要貫穿于各個學段的目標之中。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朗讀教學便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讀是一種具有個性,融理解和表達于一體的綜合性再創造學習活動。在閱讀教學中,它是加深學生情感體驗和進行心育的最佳方法。因此,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2.1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閱讀有了興趣,朗讀就有了動力。由于低年級孩子識字少,字詞積累有限,語言貧乏,在閱讀時雖然會讀文章,但基本停留在一字一句地讀,不添字,不丟字,基本讀正確就很不錯了,把句子讀破或頓讀是常有的。這時,如果在朗讀指導時要求過高,不但收效甚微,還可能挫傷他們朗讀的積極性。因為朗讀不只是一種方法,還是一個過程,更是一種能力,它需要循序漸進,堅持不懈。低年級對朗讀的要求不應很高,它強調的是在老師的指導、示范下,用普通話進行朗讀。在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選擇那些內容豐富的美文、押韻的詞串、短語和一些淺近的、文質兼美的富有美感語言的童話、寓言、兒歌、童謠、古詩詞等,運用教師的語言并恰當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地示范給學生,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起到“以讀促讀”的作用。因為通過“范讀”可以讓學生領會語句的停頓、重音及語調的變化。特別是一些較長的句子,“范讀”就顯得更為重要。在范讀中讓學生欣賞,在欣賞中模仿,在模仿中感受語言的優美,來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從而愛上朗讀。如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池塘》一文,描寫了春天小池塘的優美景色,語言很美,學生十分喜歡。教學中,教師范讀課文后,學生也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地舉手要求朗讀?!昂猛?,今天,咱們就來比一比,看誰能把小池塘讀得更美?!庇谑侵付▋擅麑W生進行朗讀,其他學生當評委,認真聽?!袄蠋?,春風姐姐輕輕吹了一口氣,小池塘就醒了,她讀得太慢了,聲音太小了。我想和她比一比?!薄@樣的朗讀訓練,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無窮樂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培養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2.2言傳身教,注重良好朗讀習慣的培養習慣是由多次重復而達到的帶有穩定性特點的主動的思維或運動方式。良好的習慣可以使人終生受益,朗讀習慣也不例外。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就顯得十分重要。從孩子們踏進教室的那天起,我就建議家長們為孩子準備拼音讀物,每個孩子每學期至少要有一本課外書籍。并在班級設置了圖書角,學生們可以將自己的書籍放置其中,寫上自己的姓名,期末可以帶回家。每周至少安排兩三次集中朗讀,每次時間不少于20分鐘。從二年級起我又鼓勵學生備好一本可連續使用的摘抄本,將自己喜歡的詞句、兒歌、童謠等摘抄下來,并在班級交流。同時指導學生朗讀、背誦《三字經》《笠翁對韻》等國學經典,不定期地舉行朗讀比賽。在第一學段的朗讀教學中,我不僅培養學生朗讀的興趣,還培養了他們良好的朗讀習慣。為了讓學生愛上朗讀,愛上讀書,并且會讀書,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為孩子們創設朗讀情境,搭建朗讀平臺,在班級里形成良好的朗讀氛圍。比如,向他們介紹優秀的節目主持人,鼓勵他們在六一聯歡會上進行朗誦,課間十分鐘進行講故事比賽,每周誦讀一首古詩詞等,并及時交流、匯報,同時注意及時糾正學生們不良的朗讀習慣。2.3教給學生正確的朗讀方法,并提出一定的要求教師要教給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學生只有學會了方法才能充分地運用。第一,教會學生正確的讀書姿勢,即“頭正、身直、臂開、足安”。第二,讀準每個字,讀清每句話,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第三,要讀流利,不唱讀,不扯著嗓子喊,不把句子讀破,要求做到口到、眼到、心到。第四,要邊讀邊想,讀出句子和文章的感情。對待不同的句式,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語氣去讀。(1)讀陳述句,就應該用平直的語調。如“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尋找食物?!保?)讀疑問或驚訝的語句,應該要先抑后揚,逐漸上升,用高昂的語調。如“風先生,你敢同我比本領嗎?”(3)讀祈使句或感嘆句時,往往是先高后低,用低沉的語氣。如“老天爺派我來管你們百獸,你吃了我,就是違抗了老天爺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膽子!”(4)讀反問句時,首尾聲調較低,中間要高。如“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廣大,你還只是個孩子,怎么對付得了他呢?”只要學生們肯這樣腦、眼、口并用,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朗讀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3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重在科學指導
語言文字看似是靜止的符號,卻可以轉化成有聲的藝術。書聲瑯瑯的校園是人們心目中神圣的知識殿堂,而我覺得抑揚頓挫的讀書聲是語文課堂上最悅耳的聲音。在致力于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理解、運用能力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朗讀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一環,符合語文教學的內在規律:感受———理解———升華。通過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朗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用自己的聲音創造出文本形象,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地、高效地利用課堂教學來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呢?可以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后教師加以引導:讀懂了什么?哪些沒讀懂?也可以先由教師讀,然后學生跟著讀,再讓學生自己反復練讀。這時教師再強化細節,幫助學生們理解重點和難點。這里應注意:初讀要讀準,練讀讀出情,再讀讀出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應該是科學地指導,不能走馬觀花似的一讀了之。教師要通過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將語言文字轉化成具體的形象,留存于腦,印記于心,從而達到提升人文素養、陶冶情操等作用??傊?,我認為學習語文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無論用什么樣的方法指導朗讀,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學生感悟課文主旨,品味文章內涵,領悟表情達意的方法,練就學生朗讀的能力,最終在朗讀中積累,在積累中成長,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提升。
作者:吳興榮 單位:安徽省池州市城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