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英語低年級教學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育科研論壇》2011年第9期
摘要:英語是一門實用性強的語言學科,同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對于小學生來講,也是外語習得最佳年齡段,然而一個以學生為中心交流式的教學更是學生英語學習得以提高的最好方式。怎樣將情感融入課堂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采用多種方式創設情景教學,以及如何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促進有效教學和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礎,更是發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輸出能力的關鍵。
關鍵詞:情感體驗;情境教學;適時鼓勵;教學相長
英語教學的日趨普及化和日益低齡化已成大勢所趨。我先后從事初中英語和小學英語的教學。我不斷反思、不斷更新教學思路和方法。那么,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的局限性,怎樣才能優化小學英語教學,落實素質教育呢?我認為應重在解決如何讓學生喜歡學,并且教會學生如何學。經過反復的實踐教學,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些自己的觀點。
1把情感融入課堂,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
在課堂中良好的情感體驗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喚起學生的情感、情緒,使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朝著教學目標深入具體地發展,從而集中注意力,獲得知識。在教學中,我首先注重自己的情感培養,注重師生雙邊情感和思想的互動交流。教學中要求自己把微笑帶進課堂,并且盡量做到音量適度、語言親切、語調準確,使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不感到疲倦,使學生樂于聽我的英語課。同時,還注重適當運用幽默、詼諧,給孩子們帶來歡笑,活躍課堂氣氛。其次,為了讓孩子們能開口說英語,我總是盡量創造接近真實的英語環境氛圍。當然這不僅需要教師具有正確的語音、語調,而且還要把握好課堂節奏。因此作為教師要保持一顆“童心”,和學生一起大膽地說,盡情地演,歡快地唱,縮短師生間的隔閡與距離,讓學生覺得你是他們的“朋友式老師”。進而達到讓孩子說英語的能力,從簡單的單詞一點點積累,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興趣,讓學生能產生主動探究英語的動力。
2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
學生的年齡決定了小學英語教學必須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自身的教學風格,學校的設施設備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等條件,利用幻燈、圖片、錄音、多媒體進行聽說訓練,并配合唱歌、游戲、扮演角色進行表演活動,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
2.1以“學”促學:在教學單詞時,學生如果只是跟著老師一遍又一遍地讀,或總是一個接一個地讀,他們一開始還會有些新鮮感,但時間久了大多會感到枯燥,失去興趣。這不僅教學效率低,而且會影響整節課的教學安排。這時候教師可以變換方式,讓學得快的學生來當小老師領讀或指名讀,孩子的積極性和表現欲被調動起來了,這便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能力,而且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其他同學仔細聽,認真讀,爭當小老師。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增加一些游戲促進孩子認讀新詞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其記憶力。比如,我通常會加入一些Missinggame。將黑板上的一個或一些新詞遮擋,讓學生正確說出被遮擋的單詞,孩子會用心去記憶每個單詞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認讀記憶的能力。
2.2以“物”促學:由于孩子年齡小,他們大都對形象直觀的東西或實物較感興趣,能夠更加準確的認知。在新授單詞時,教師就可利用各種教具或實物來輔助教學,對于一些較難呈現的物體,教師可通過圖片的形式在幻燈或多媒體中展示出來。例如,在教授新單詞“duck”時,教師就可利用事先準備好的動物頭飾,扮演一只活靈活現的鴨子,邊跳邊發出“嘎嘎嘎”的聲音,這樣不但讓學生記憶住了鴨子的形象而且用聲音強化所學單詞。接下來可以讓孩子自己進行表演,還可以通過模仿動物的聲音,讓孩子說出動物的名稱,這樣不但記住單詞還鍛煉了孩子的反應能力。以物促學與一張單詞卡片作用相比,教學效果大不一樣,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可以大大利用實物來促進英語課堂的趣味性。
2.3以“動”促學:好動是孩子的天性,40分鐘的課堂,讓孩子一動不動坐在那里是不太現實的。小學生喜歡熱鬧喜歡活躍的課堂,只有當孩子們得愉快時,往往會隨心而發,手動身動,以這樣輕松的狀態進入課堂,孩子才能順應老師的教學步驟,老師才能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所以在教學中有時候我就會讓孩子自己盡情地動,有時帶著他們一起動起來。例如,唱“Bodysong”時讓孩子們邊指邊唱,跟著音樂的旋律跳起來的同時還學會了新知識;當學“Leftright”時,我就讓孩子們痛痛快快地跳上一曲兔子舞,在教室里圍著圈跳,通過一首歌還拓展了很多新的詞匯,這樣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Touchyournose”等指令時,我就請部分學生到教室前面做游戲,進行Simonsays的游戲,學生們對于游戲是百玩不厭,通過這樣的方式以動促學,學生玩得開心也學到了新知識。這些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能將學生帶入到英語情境中來。
3多鼓勵,多表揚,讓孩子有成就感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時地對學生的突出表現予以鼓勵,使他們感到所做的努力老師都能看得見。尤其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同學,更應多鼓勵。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感到自己是班級的一份子,是知識的主人,從而更積極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當然,教師的鼓勵和表揚應適當、有效。如果鼓勵的次數太多,便會失去效果,適得其反。所謂“有效”,就是經過教師的鼓勵,孩子真的學會了、學對了,或是有興趣了。在課堂提問中,接受能力較差的孩子,勉強答對了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及時的表揚了他,告訴他有進步,學得很快,如果語音再準確些,就更好了,相信你下次會有更大進步。相信孩子會馬上露出笑容,而且會更積極地向同學學習。所以老師對學生指出錯誤時,也要使用鼓勵的語言,語言是一門藝術,應該多運用:“如果你……就更好了”、“其實你有……的潛力,只是要再勇敢一點”等等。在學生的心里老師的一句話可以引導孩子對待學習的正確心態和面對困難應該有的勇氣和態度。只要教育培養好孩子通過大膽問,不懂就問的好習慣,那么這對學習英語也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總之,適時鼓勵和表揚是提高學習興趣的催化劑。它能讓學生嘗到學習的甜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看到學習的前景,感到有奔頭,從而樹立信心。
4培養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英語教學的成功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好英語也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僅靠課堂上的時間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教育學生認真地復習,在課后、家中要自己自覺地練習。但學生年齡較小,自覺性不夠高,自學能力較差,這就需要老師教給他們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給孩子們聽磁帶的方法:第一遍,只聽不看,熟悉語音語調,聽出大概段意和情景;第二遍,邊看邊聽,查漏補缺,以此前沒聽懂的部分加深印象;第三遍,邊聽邊看邊讀,糾正自己的語音語調;最后,再對難讀的部分進一步鞏固,理解文章,這對學習新知識有很大的幫助。由于有些孩子的自覺性較差,他們大多不能主動地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方法促使他們學習。在班里,我組織許多個學習小組,每組有組長定期檢查老師布置的各項復習任務。教師按時檢查,各小組間互相評比,同桌互相競賽,評選優秀小組,并給予獎勵。這樣,孩子對學習英語有了積極性和主動性,好習慣便自然形成了。有時學習困難的同學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我便會讓學生結對的師傅進行“兵教兵”,幫助他學習。對于學習困難同學,還是需要老師不斷耐心地教育,只有老師給予足夠的幫助和鼓勵,孩子才能不懼困難,有信心學好英語。當然,學校和家庭很好地配合,教師和家長共同的幫助也是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必要條件,在家也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堅持聽讀磁帶,要能合理安排好自己作息時間,要善于觀察身邊的英語標識語,能積極參與到一些英語角等活動中。將英語運用到生活中,將知識實際運用起來,這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將英語融入到生活中,將這份熱情融入生活中,才能促使學生有動力學英語,有探求知識的欲望,從而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總之,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要不斷努力,不斷探索,同時要不斷創新,才能使自己和學生共同進步。教學相長,同時教育也是雙贏的,只有不斷努力共同進步,才能為孩子的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
作者:孫媛 單位:西交利物浦大學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