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析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的開放性課程,我們現已實施。這門學科主要是要求學生按照文本的實踐要求,遵循教學規律,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一門學科,主要是基于學生平時的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實踐活動是所有課程領域中綜合程度最高,開放性、不確定性和聯系性最高,涉及最為廣泛的一種學科。為此,我們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首先要充分地認識、理解和把握新課程的要求,合理科學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再從挖掘文本意圖、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創新意識、提高感悟能力這些方面進行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教學;綜合實踐;親身體驗;探究;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超越了傳統單一的學科界線,而按照水平組織的原則,將人類社會的綜合性知識、社會課題與學生問題,以主題活動的形式整合起來,通過學生主體的、創造性的問題來開展學習活動,有機地將學問性知識與體驗性知識、單一學科性知識與跨學科的綜合性知識,校內的理論知識與校外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來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雖然有以往活動課的基礎,但教師對這類課程理念的理解和如何操作這類課程,目前還是霧里看花,有待共同探討,與時俱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僅是新課標所規定的必修課程,也是新編部教版所強調的重要課程。自小學三年級開始設置,平均每周三課時,已超出了一般課時數,也可以說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是歷史性的轉折,它與理論知識是魚水深情,不可分割的。因此,筆者在綜合活動課的具體實施上做了些許嘗試。
1深入探究,挖掘文本意圖
“凡善于考慮的人,一定是能根據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過行動取得有效益于人類東西的人”。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理應緊跟時代潮流的步伐,大膽創新,深入探究、拓展思維,發掘文本中所隱藏的教育意圖。如:太湖縣“國培計劃2017送教下鄉的第二輪培訓的同課異構的環節中,有兩名語文骨干教師根據師訓處的安排,以2017年部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的第七課《一匹出色的馬》一文示范教學,能看出兩位老師課前做了充分準備,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要求認真備課,精心設計了教案,制作了精美的課件,課中師生配合默契,高潮迭起,學生對本課的字、詞、句基礎的訓練也掌握得比較扎實。在評課時,老師們紛紛點贊,好評如潮。作為一名農村偏遠地區教師的我卻另有所見。2015年中央財經頻道著名節目主持人柴靜就以自己親自調查的結果和親身經歷制作一部紀錄片《穹頂天下》震驚了天下,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為了地球上的環保做出了許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增強了全民的環保意識,環保工作應從我做起,環保教育就從娃娃抓起。2017部教版《一匹出色的馬》一文中就有這樣一個句子“爸爸不作聲,他松開我的手,從路旁一株柳樹下,拾起一根又長又細的枝條,把它遞給了妹妹。”試想:“柳枝韌性很強,不是有人所為,正值陽春三月,樹木茂盛之季節,哪有一根即將凋零綠葉的枝條靜靜地躺在樹下呢?之我所見,這就是部編新教材的亮點,父親不僅處理了綠地毯似的草地上的垃圾,還以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方法教育了孩子要自強自立。“妹妹最后騎著父親給她的柳枝高高興興地回家了。”教師在理解這些句子時應適當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讓環保意識在孩子們幼小心靈里根深蒂固,所以我認為:如果沒有蜂鳴蝶舞,蜻蜓翻飛的情景,即使是萬紫千紅,也不算是最美的春天。教師應在當今探索綜合活動的實施中,要拋開束縛,大膽探索,蕩滌心中溝壑,方見天邊彩虹。
2發掘資源,激發學生情感
綜合實踐活動之源源于生活,綜合實踐活動之根源于文本,綜合實踐活動之利源于真情。學生只有通過生活的體驗,文本的鉆研,情感的激發,才能有感而發,達到有效的學習目的。由此,我們教師在實施綜合活動課時要密切關注孩子們的生活動向,耐心指導孩子們對文本的探究,深切體驗孩子們的真情實感,把學生的切身體驗融入到活動之中,讓學生以飽滿的激情去探尋活動之源,以積極的心態去收獲活動之果,多給學生盡情展示自我的機會。我校位于大別山南麓,長江之北,綠水青山、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筆者經常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學習、去鍛煉、去尋找、去發現,學生其樂融融。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探討,強調學習目的,再讓他們帶著目標去自主尋找、發現、記錄、了解大自然中瑰寶,如:綠水青山、飛鳥爬蟲、奇花異草、風云霧景、翠柏蒼松。花叢中、大樹下、小溪邊、山坡上,陣陣歡聲笑語,處處精彩畫面。看,他們有的仔細尋找;有的喜笑顏開;有的皺眉思索:有的認真分析,個個天真活潑,興趣十足。活動結束之后,我再次組織大家坐在以藍天為屋頂,以綠樹做圍墻,以草坪為地毯的大自然之家里,匯報各小組的觀察結果。學生滿懷信心在這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大膽質疑,各抒己見,把最可喜的豐盛碩果,毫不吝嗇地分享給大家,共同享受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快樂。
3實地考察,增強創新意識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開發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綜合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綜合實踐活動賦予學生以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為培養孩子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文化的高尚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水平和感悟能力。筆者以家鄉著名景區“五千年文博園”作為重點的文化資源,帶領學生離開校園,走進第二課堂,領略祖國山河的神圣與秀麗,了解中華文化的歷史及內涵。在活動過程中我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各景點的特征,細聽各景點來歷的解說,再根據各景點的雕像和人物簡介,進行詳細解析,讓學生身臨其境,敬佩歷史人物,真正了解歷史,熱愛中國。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無數中華兒女的英勇頑強和勤勞智慧;感受到幾千年中華大地的幾度興衰感受到中華經典仍然散發著古韻飄然迷人的馨香。我們的祖國山河是如此多嬌,我們的中華歷史是多么輝煌。學生受到了一次次的實地教育后,都感覺到自己肩上的擔子任重而道遠。活動后,學生根據自己獲取的知識,精心制作了許多卡片,繪出了許多圖案,寫出了許多優秀文章,還挑出精美作品制作成展板進行展示,宣傳了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歌頌了歷代風流人物;了解了風雨滄桑的中國歷史,逐步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筆者認為這樣的綜合活動能超越歷史,超越教學時空,能加快實現現代課程教學目的的步伐。
4貼近生活,提高感悟能力
貼近生活就是讓學生成為活動中的主人,教師先應鼓勵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大膽體驗生活,再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來總結經驗,并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時,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參與機會,既要鼓勵學生踴躍參加,又要讓他們從活動中增長見識,提高自己的感悟水平;培養他們合作、探究、積極進取的優良品質。學生除了實地考察外還可以圍繞“環保工作,人人有責”“家鄉環保,從我做起”等主題進行環保宣傳;也可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搜索、請教他人等形式,收集有關資料,豐富自我,增長環保知識、增強環保意識。還可以撰寫環保小提案,征集環境保護的好辦法,用手中筆和紙記錄身邊的文明行為,向當地環保部門提出更好的環保建議,弘揚文明精神。積極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月”“我為環保做什么”等大型環保活動來提高人們的環保素質,以實際行動為家鄉環保多做貢獻,以表率行為帶動更多的少年兒童來做好這項環保工作,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不是為了應付教改形式,而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它不僅給教改工作增添了活力,帶來了希望,還讓學生從活動中感受到了放飛自我的快樂,在實踐活動中獲得了新知,在生活中得到了收獲,在現實中鍛煉了能力,感受到了學習中的樂趣。對于綜合活動課也希望廣大一線工作者大膽探索,勇于創新,不斷進取,讓這艘承載新鮮事物的巨輪在教改的滾滾碧波中揚帆遠航。
參考文獻
[1]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試驗稿)[Z].
[2]新課程標準[S].[3]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M].
作者:蔣水平;彭春茂 單位:安慶市太湖縣城西鄉界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