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開放大學教學平臺設計實證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開放大學是終身學習理念影響下的產物,建設開放大學是尊重人人終身學習權利的具體體現,是時展的需要。遠程教學平臺是開放大學開展教與學的主要場所,是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重要前提,因此,在開放大學一系列的研究與實踐中,開放大學教學平臺的實證研究尤為重要。文章根據開放大學“導、自、助”教學模式,設計了功能全面的開放大學教學平臺。平臺集網上教學設計、課程導學、自學與小組互學、在線與離線考評相結合、網絡題庫系統、課程討論、實時教學(研)活動等功能于一體。投入使用后顯示實用性強,可操作性良好。
關鍵詞:開放大學;教學平臺;教學模式;功能;一體化
一、概述
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開放大學還是一個新名詞。開放大學實際上是終身學習理念影響下的重要產物。發達國家和一些頗有競爭力的國家都把推進終身學習作為提升人力資源優勢、應對全球化挑戰的一項基本國策[1]。早在1992年,美國就制定了《終身學習法》[2]。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名為《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指出終身教育概念是進入21世紀的一把鑰匙[3]。歐盟2000年發表了《終身學習備忘錄》,旨在促進個人與社會一切有目的的學習活動[4]。建設開放大學是尊重人人終身學習權利的具體體現,是時展的需要。開放大學注重教育理念、教育機會、教育資源、教育模式和教育過程的全面開放,憑借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深度融合產生的巨大潛能,搭建起開放、靈活、突破時空的全新公共學習服務平臺[1],為每一個有愿望、有能力的社會成員提供再教育的機會。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國務院決定在部分省市、學校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在“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試點項目中,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被確定為“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試點單位。除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創辦國家開放大學外,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和云南五省也獲準籌辦地方開放大學。遠程教學平臺是開放大學開展教與學的主要場所,是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重要前提,因此,在開放大學一系列的研究與實踐中,開放大學教學平臺的實證研究尤為重要。
二、開放大學“導、自、助”教學模式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是依據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學理論,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建構起來的,它們都有特定的功能和適用條件。“導、自、助”三位一體“混合型”教學模式,體現了協作化、生態化、混合化的特征。可具體表述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學習者自主學習為中心、教育者引導學習為前提、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和交互手段支助學習為基礎的開放大學“導、自、助”三位一體遠程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導學、自學、助學三者都是圍繞“學習(Learning)”這個核心展開的。“3L”中的“L”是核心,“L”既是Learner學習者,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范式;又是Learning學習,體現學習者自學為核心;“導”、“助”活動圍繞“自學”這個核心展開。開放大學教學平臺是開放大學“導、自、助”遠程教學模式的呈現者和實踐者。
三、開放大學遠程教學平臺實證研究
(一)實踐教學理念
開放大學“導、自、助”三位一體遠程教學模式對教學平臺提出了要求。開放大學教學平臺的功能特點如圖2所示,平臺集學歷、非學歷教育于一體,教師可以利用平臺完全自主地構建個性靈活的課程設計方案,并能夠使用多樣的資源建設方式,設計形式新穎高質量的課程教學資源。平臺支持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并完全實現學、測、考的一體化設計、強大的師生、生生深度交互,能更為全面地跟蹤、督促、考評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并能提供全面的數據分析。
(二)教學模式的平臺實踐
教學模式的平臺實踐是對理論研究的驗證,更是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的過程。平臺實踐采用自頂向下模式。實踐中特別注意方法及模型的實踐研究。并且平臺實踐與理論研究是不斷迭代達直至最優的過程,實踐中更是進行多次迭代優化。下面將對以“導、自、助”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分別從網上教學設計、課程導學、自學與小組互學、在線與離線考評相結合、網絡題庫系統、課程討論、實時教學(研)活動等七個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1.網上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網絡課程的骨架,而課程資源是網絡課程的靈魂。如何科學地、合理地設計符合成人遠程學習者學習方式的教學設計是平臺實踐的核心,當然這離不開教師們的精心組織,更離不開科學的平臺構建。教學設計一般要組織的內容包括教學導學,教學文件(教學大綱、實施方案、考核說明),教學內容、視頻課堂/會議,網上教學(研)活動,小組活動,課程論壇,在線、離線作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畢業論文指導等。教師在教學平臺上在線組織教學內容的方式猶如搭積木一樣簡單。課程設計打破了形式和模式上的限制,可靈活支持多種教學策略,教師可以自主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活動以及教學資源,同時可定義每個活動環節的完成標準,系統會根據標準計算學習者的完成進度。教師還可以根據課程特點以及個人喜好,設計課程內容,課程建設更具個性化。
2.課程導學
課程導學首先明確課程的地位(課程在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結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再次需要在所有教學環節中引導學習者利用網上多種媒體教學資源進行學習。雖然在遠程教育過程中,師生處于“準永久性分離”狀態,但教師周到細致的導學服務會加強學習者的社會存在感,感覺教師隨時隨地在身邊幫助自己學習,讓學習者在自學過程中,方便找到支持自學的“腳手架”和支持互學的團隊。
3.自學與小組互學
學習小組是教師課堂教學與學員自主學習的中間橋梁,是教與學、學與學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載體,為了發揮好學習小組的功能,應充分考慮學習小組的構建、組織形式、活動內容的指導和設計、效果的測評等方面,并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調整和完善。一是要細心構建學習小組,靈活小組活動形式。學員的工作單位不同,住地分散,工作性質又差異很大。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團隊經過調查協商后,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按學員的工作單位或是家庭住所,將學員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以2016秋數控專科學員學習《電工電子測量》課程為例,該季學員共57名,我們把他們劃分為7個學習小組。要求各學習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地(有的學員工作流動性大、季節性強,無法定期)開展4次小組學習討論。二是要精心設計小組討論,有意培養團隊學習、協作精神。小組討論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目的是培養學員的合作學習精神,互相學習交流,共同探討,解決疑難問題,取長補短,進而提高學習效果。討論的內容可以是討論、分析、歸納課程中的疑點、難點和有關案例題。選擇的案例往往與學習者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能夠切實調動學習者的討論積極性,幫助他們從實際出發牢固掌握知識。這樣的討論學習在實施過程中容易落地且頗有實效。
4.在線與離線考評相結合
以練促學,形成性考核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環節,能讓學習者逐漸明確課程教學目標、鞏固所學知識、幫助知識遷移、檢驗學習效果,訓練他們的思維,培養其應變能力。教師在利用平臺建立題庫的過程中,也可以方便地像在Word軟件環境中一樣進行圖形和文字編輯,所見即所得。
5.網絡題庫系統
網絡題庫系統是在充分研究現代遠程教育教學與考務結合的管理模式、深入調研分析現有題庫系統后,運用B/S架構技術,解決目前通用題庫系統存在的問題,研究基于遠程教育教考結合模式的自適應網絡題庫平臺(AdaptiveItemBankOnlinePlatform,AIBOP)。AIBOP工作主要分為AIBOP題庫管理模塊與AIBOP考試模塊兩個部分。AIBOP題庫管理模塊:根據遠程教育教學與考務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模塊實現命題任務分配、試題管理、組卷、審核、抽卷、統計與分析等功能,動態分析學習者的學習狀態,根據試題的考查結果對試題的難度系數動態自適應調整,再運用信息推送技術,有針對性地向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料和信息。AIBOP考試模塊:當遠程學習者需要考試時,可登陸機登錄服務器,設置好考試信息,結合學習者提出的組卷要求生成測試試卷,答題考試。
6.課程討論
課程討論包括兩種方式,分別是私聊討論和課程公共論壇。私聊討論的內容只有參加私聊的兩個人能夠看到,教師授課的過程中平臺設置不能向教師發送私聊要求,否則會影響教師授課。在教師授課過程中,教師會根據課程內容安排公共討論時間,大家可以在公共討論區使用“提問”,與教師、同學進行語音討論或文字討論。
7.實時教學(研)活動
實時活動包括網上實時教學活動和網上實時教研活動。實時教學、教研活動一般有視頻和文本兩種形式。實時教研活動在三級教師團隊中開展,包括國家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分部以及教學中心三級系統的老師。教研活動的內容一般是專業、課程建設、考試改革等方面的具體措施。通過教研活動的開展,分部及教學中心的團隊教師能深刻領會國家開放大學的教學指導方向,能集結三級開放大學教學力量為全國開放大學學習者提供到位的教學指導。實時教學活動由國家開放大學教師或分部教師組織。在開展實時教學活動前,教師預先將教學活動的討論主題在討論區告知學習者,以免整個教學活動像一盤散沙,問題不集中會導致教學活動效能不高;活動進行中,學習者圍繞討論主題在討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根據學習者的帖子給出實時、恰當的回復;教學活動后期,教師總結本次教學活動的情況,對討論主題給一個方向性的討論結果。通過實時教學活動,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解決了學習者的疑惑。上述七個版塊基本組成了開放大學教學平臺架構。在此架構上,教師還可以根據專業、課程自身的特點,在其中加入虛擬實驗、畢業論文指導等元素。
四、結束語
開放大學教學平臺主要包括課程教學設計、導學設計、在線、離線考評、題庫管理系統、課程討論、實時教學(研)活動等功能。投入使用后顯示實用性強,可操作性良好。從教師角度來看,較為靈活的課程設計、360度課程評價體系、豐富的欄目設置,使教師擁有更多的設計自主權;從學習者角度來看,一體化學習空間、支持多終端斷點續學、支持師生及生生深度交互、支持筆記分享,學習者能夠得到實時幫助;從教學服務環境角度來看,具備導學、助學、促學分層多元的支持服務,教學、交互工具高度集成。整個平臺可全面跟蹤、督促、考核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并提供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為教師和學習者提供強有力的教學支持服務。
參考文獻:
[2]厲以賢.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國際發展趨勢[J].中國遠程教育,2007(05S):6-7.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叢書: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4]張亞斌.科研對話縱論終身學習學術交流共推成人教育———歐洲知名成人教育專家赫里波特.漢森教授訪問我校[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3.
[5]王娟.開放大學建設與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改革[J].高教學刊,2016(17):151-152.
[6]陳娟娟.對新媒體時代開放大學師資建設的思考[J].高教學刊,2016(10):207-208.
[7]張微微,楊海寧.淺談如何激發開放大學學生的學習興趣[J].高教學刊,2017(22):123-124+12.
作者:周利平1;馮立1;梁黎2 單位:1.四川廣播電視大學2.四川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