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圖書館開展學術研究工作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全媒體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的交互性、及時性、海量性及共享性增強,各種知識信息不再是稀缺的社會資源,同時,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與方式,因此,公共圖書館在媒體大融合趨勢下的社會認同感降低,事業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同時,國家近年來尤為重視文化的大發展與大繁榮,在《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關于開展2017年全民閱讀的通知》等一系列高規格的文件中,均提到了公共圖書館在其中的作用,有些文件甚至明確提出了具體標準,說明了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形勢下,公共圖書館在探索自身事業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做了諸多的嘗試,在這些探索實踐中,厘清過現狀、發現過問題、改變過思路、調整過方向,為了總結這些探索實踐,公共圖書館近年來逐步開展了諸多促進自身事業發展的學術研究工作,以期不斷總結、思考,及時調整工作策略,找到職業的自信,從而為事業的發展指明方向,證明公共圖書館存在的價值及意義。
1公共圖書館開展學術研究工作的必要性
1.1公共文化事業政策制定的需要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機構,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推進公共圖書館事業可持續發展,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之義,是實現人民公共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公共圖書館開展學術研究工作,其成果可以提供給公共文化事業的決策制定者與管理者,幫助他們了解公共圖書館戰略服務的新內涵、公共圖書館對于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重要作用和價值,也可以給相關部門制定、完善、細化公共文化事業相關政策與標準提供參考。
1.2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公共圖書館的功能進一步拓展,兼具社會信息中心、知識中心、文化中心的功能,成為“公共書房”“第三空間”。面對事業發展的新變化,公共圖書館自身需要進行總結、思考,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將有助于公共圖書館管理者了解本館及同行的工作情況,為政策制定、制度建設、員工培訓等提供參考;還能幫助館員更好地了解自身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對其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幫助個人、各團體組織、各類型單位增進對公共圖書館的了解,使圖書館各項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實踐和大量的學術研究也表明,圖書館學術研究與圖書館事業發展呈正相關,學術研究對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力”[2]。
1.3圖書情報學研究發展的需要
圖書情報學的發展已走過上百年的歷程,學科體系不斷調整,研究內容不斷深化。公共圖書館面向大眾服務,對于各類型用戶的需求以及自身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感受最為直接。這些最直接的感受能夠促使我們調整工作方向、拓展工作內涵。而及時對這些探索進行思考與研究,不僅是對自身工作的及時總結,更是為圖書情報學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促進研究的深入。此外,公共圖書館事業是圖書情報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開展的學術研究工作涉及到公共圖書館的管理、服務、人員等多方面的內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必然會對圖書情報學的學科體系構建及學科內容豐富起到深遠而重要的影響。
2公共圖書館開展學術研究工作存在的問題
公共圖書館目前雖然已嘗試開展促進自身事業發展的學術研究工作,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完善。
2.1體制機制不健全
目前公共圖書館大多沒有通過一個獨立的建制機構來開展學術研究工作,而是分散在各個業務部門;獨立建制的館內科研機構尚不多見。對學術研究工作的引導和推動也只是在宏觀層面的調控和把握,難以顧及公共圖書館學術研究的具體性事務[3];加之公共圖書館不屬于純粹的研究型機構,還有大量的常規工作需要進行;如果沒有獨立的建制機構,就沒有完善的配套制度,也就沒有明確的工作內涵。如此將導致學術研究工作被淹沒在日常的工作中,或是產出的研究成果流于形式,也無法持續進行。
2.2研究內容不深入
總體而言,公共圖書館還沒有對自身事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探索的對策等進行系統分析和總結。因此所形成的學術研究成果并不豐厚,大部分還表現為各個部門所形成的一些工作總結、業務報告等。在一些核心學術刊物中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申報中也鮮少有公共圖書館的身影,未形成一些核心研究課題。這說明公共圖書館目前開展的學術研究工作并未形成規模和體系,研究內容無法真正反映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現象與問題,也無法指導實踐工作,更無法達到促進工作開展、推動學科建設、培養專業人才的目的。
2.3研究效果不明顯
研究效果不明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研究成果無法呈現工作中的問題,無法為實際工作提供理論研究支撐。另一方面是圖書館開展了一些深入、扎實的學術研究工作,但是沒有將這些研究成果用于有效地指導實踐工作,或是沒有將學術研究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提交給相關上級領導部門,廣泛引起領導與社會各界的關注,由此,研究成果沒能真正轉化為公共圖書館事業以及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的有力助推器,效果及影響力有限。
3湖南圖書館開展學術研究工作的實例探析
湖南圖書館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措施來開展促進自身事業發展的研究工作,這些嘗試和探索帶動了研究工作的繁榮,也促進了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可以為公共圖書館的學術研究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3.1成立獨立研究機構
湖南圖書館歷來重視從機構、制度的構建上加強學術研究工作。1979年,湖南圖書館成立湖南省圖書館學會。在學會的帶動指導下,1985年,湖南圖書館成立學術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全館學術研究活動,有效地針對全館開展學術研究規劃、制度建設、學術研究活動組織等工作。在學術委員會的牽頭組織下,湖南圖書館制定了多個五年計劃,為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學術委員會還制定了《關于鼓勵在職人員進修研究生課程并獲取相應學位的規定》《湖南圖書館學術成果(文章類)獎勵辦法》《湖南圖書館學術研究課題與成果管理辦法》等制度,為營造學術研究氛圍、調動館員學術積極性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2013年,湖南圖書館又在學術委員會這一部門之下設置成若干研究所(室),具體負責開展各種學術研究工作。先后成立文獻研究所、圖書館學研究工作室等機構,專門負責有關文獻學、圖書情報學這兩大學科的研究工作。兩大研究機構成立后,在崗位設置、工作內涵、工作制度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文件,更在人員培養、考核等方面制定了與別的部門不同的制度,突出其學術研究的特點,可以說,這兩個機構的建制為之后建立更為獨立完善的機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4年,湖南圖書館正式成立獨立建制的部門——研究所,將原來的兩個研究機構納入其下,來統籌負責管理全館的學術研究工作,同時也單獨負責或集合相關人員開展學術研究工作,以此來探索湖南省乃至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中的問題,從而促進公共圖書館健康、持續發展。研究所下設文獻研究與整理、《圖書館》編輯部、圖書館事業發展研究3個小組,文獻研究與整理小組主要負責文獻學和相關課題研究工作及湖南省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日常工作?!秷D書館》編輯部主要負責圖書館學資料室的服務與管理工作及《圖書館》雜志的編輯出版等工作。如果說前兩個小組是沿襲了文獻研究所與圖書館學研究工作室的工作內涵,圖書館事業發展研究小組則是湖南圖書館在探索學術研究工作機構建設方面的又一重要舉措。該小組成立之初即明確規定其主要職責是負責有關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課題研究工作、全館科研管理工作以及湖南圖書館學術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此,湖南圖書館將學術研究工作的版塊進一步細分明確,使各項學術研究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湖南圖書館近10年來在學術研究工作機構建設方面的嘗試與探索使該項工作有了制度、時間、人員、經費等方面的保障,使得各項學術研究工作穩定而又不斷發展,學術成果逐步豐碩且成系列化和專題化,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工作,有力促進了湖南省乃至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3.2豐富學術工作內涵
湖南圖書館開展的學術研究工作主要內容包括:①發揮學術引領作用。湖南圖書館一直由《圖書館》雜志及地方文獻專業委員會等多個重要平臺來牽頭組織、策劃相關學術課題研究和學術活動,以此來引領業界、學界對公共圖書館發展中的問題進行思考與研究,從而促進事業的發展。《圖書館》雜志自創辦以來,不僅成為支撐湖南圖書館學術研究和國內外同行進行交流的園地,也充分發揮雜志的學術引領作用,以推動圖書情報學學科研究為己任。針對圖書館事業發展過程中難點、熱點問題組織發表一系列頗有學術見地、創意的文章,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另外,雜志在圖書館學基礎理論方面尤為關注,2005年,《圖書館》與南山圖書館、湖南大學信息研究所推出“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論壇”專欄文章,輔之以“今日觀察”“學術論壇”“綜述”等欄目,發表相關研究文章近百篇,主要探討圖書館精神、圖書館性質和功能、圖書館自由、圖書館權利、近代圖書館事業發展等[4]。同時,雜志還多次舉辦學術研討會,如2016年舉辦了“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論壇”,探討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崛起的熱點和難點問題。2017年又協辦了“全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討會”,研討會促進了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發展、圖書館學學科進步和圖書館事業繁榮。在公共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方面,湖南圖書館作為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地方文獻研究專業委員會的主任館,多次組織業界同仁、專家召開工作會議、學術研討會及研討班,并申辦中國圖書館年會地方文獻分會場,組織論文評審,召開專題會議。
對于加強地方文獻理論研究、促進地方文獻工作者的交流和學習以及推動地方文獻工作的發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5]。②深入調查研究。在圖書館學研究工作室和研究所的大力主導下,2010年和2015年,湖南圖書館組織了兩次湖南省衡陽市公共圖書館回訪調研活動,由此探究總結了10年來衡陽地區公共圖書館的變化,并以衡陽地區基層公共圖書館為例,提出了新時期基層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對策。在2015年湘鄂贛皖四省公共圖書館聯盟開展的四省公共圖書館服務情況調研活動中,湖南圖書館也組織本館館員及專家對湖南省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基本情況、服務工作、資源利用及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進行了重點調研。調研對于進一步探索湖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的模式、路徑和方法,對提升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全面了解掌握湖南省公共圖書館服務狀況有著重要意義。③編纂事業報告。事業報告不僅是對工作沉淀的思考總結,更能讓人從中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圖書館事業發展研究小組成立后,更有針對性和系列化地開展事業報告的編纂工作,每年堅持編制全省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基礎數據概覽手冊及湖南圖書館事業發展報告。手冊對湖南省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要指標進行統計分析,涵蓋湖南省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總體情況及各地區(省、市、縣)公共圖書館發展情況;事業報告對湖南圖書館每年發展的整體規模、主要業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提出發展建議。除了常規系列化的事業報告外,還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重點調研分析,如2016年撰寫的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數據分析報告;以2005、2010、2015年為時間節點,采用全國綜述以及東中西比較分析的方法,對全國31省公共圖書館2005—2015年的設施建設、資源配置、經費保障及讀者服務進行了統計分析,印證公共圖書館“中部洼地”現象并撰寫調研報告;此外,還撰寫了華中地區圖書館事業發展報告。這一系列事業報告對于推動我省乃至全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3.3擴大學術工作影響力
10余年來,在專人專室設置的保障下,湖南圖書館首先積極關注各類課題申報和項目資助信息,并由研究所負責在全館進行宣傳,對要求進行講解,并有配套政策進行獎勵,鼓勵員工積極申報。同時,根據申報要求,湖南圖書館還組織團隊將本館開展的特色工作或亮點工作進行總結梳理,集結為各類學術專著,申報各類課題,升華研究成果,助推各項工作開展。2006—2016年,湖南圖書館成功申報國家級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10余項,廳局級及其他級別課題20余項。其中,2016年申報的《內源驅動的基層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機制研究》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資助,這是湖南圖書館多年來關注基層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成果積累和研究積淀,課題的成功申報也將有助于進一步深入研究基層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相關問題。此外,湖南圖書館年均出版專著5部,及時對一些重點、特色的專項工作進行梳理與研究。其中2010年完成的《公共圖書館事業志》厘清了1個多世紀以來湖南省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歷史脈絡。2013年完成的《湖南圖書館古舊文獻目錄叢編》共計16冊,不僅反映了湖南圖書館全部的古舊文獻資料概貌,對于保存與開發湖湘文獻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6]。在扎實的館藏摸底工作基礎上,湖南省古籍保護中心與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就編纂《中華古籍總目•湖南卷》一書簽署任務書,成為全國最早承擔《中華古籍總目》(分省卷)編纂工作的兩家單位之一。
湖南圖書館將事業調研工作進一步擴大,其調研成果成為促進政府相關部門制定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參考。2005年開始的衡陽調研工作和隨后10年開展的兩次回訪調研活動以及對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的數據調研就是典型案例。在湖南圖書館的牽頭組織下,調研人員由專家學者、公共圖書館館長及實際工作者(包括研究所的人員、湖南圖書館其他部門成員以及其他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新聞工作者組成,2005年調研總結提煉出“人吃書、書吃人”的問題,2010年提煉出“人吃樓”的問題,2015年提煉出公共文化建設“中部洼地”的問題,這些我國基層公共圖書館不同時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引起了社會及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專家學者還將調研數據進行總結、思考,形成了一系列調研報告和學術論文。2005年的“衡陽調研”引發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同調研團隊共同策劃了“中國圖書館學會百縣館長論壇”,引導和動員業界更廣泛的力量對縣級公共圖書館的發展進行專題研討。2010年的調研成果,為2011年出臺的“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政策中形成“限期收回出租設施”的要求提供了聚焦問題、解決問題的依據和支撐。2015年調研中發現的公共文化“中部洼地”現象,已經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專題講座匯報到了國家最高立法決策機關,讓調研結論通達決策部門,讓調研結論轉化為政策成果,真正發揮促進事業發展的作用[7]。
4公共圖書館開展學術研究工作策略
由湖南圖書館的實踐可知,公共圖書館要開展促進自身事業發展的學術研究工作,就應該在機構設置、內涵設定、宣傳力度及人員培訓方面給予全方位的規劃。
4.1完善機構建設,夯實各項工作的保障基礎。
機構的完善建設能為學術研究工作的發展確定方向,同時,進行崗位設定也就對工作的具體運作有了詳細規定,從而在工作的規劃設計、制度建設、人員管理、協調運作等方面有了保障。專門獨立的機構能夠使學術研究工作者脫離公共圖書館的一些常規工作,為他們提供安靜的工作環境,并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同時,獨立的機構也有利于研究者更好地從全面、宏觀的角度來規劃、設計、構思促進本館、本地區的事業發展研究的選題和工作,容易形成系列化、專題化,產出高質量的成果。因此,完善的組織架構是開展促進自身事業發展的學術研究工作的重要保障。例如,國家圖書館設有“研究院”、南京圖書館設有“研究部(國學研究所)”、重慶市圖書館設有“研究咨詢中心”,上海圖書館也在1995年與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合并,成為綜合性研究型公共圖書館和行業情報中心。上述圖書館都依托這樣獨立的部門或機構,跟蹤國際圖書館的新發展,開展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為圖書館的戰略規劃、業務發展和服務創新提出建議。
4.2注重工作內涵,強化研究工作的扎實開展。
公共圖書館應該立足于國家、本省、本地區的政策環境及自身的現實環境,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制定符合自身事業發展的工作內容。工作內涵的界定必須按照學術研究工作的特點,分為常規性、積累性的研究和重點突破、專題性的研究。常規積累性的研究需要我們在某一時間區域內持之以恒地進行數據積累和分析,以便在某一節點形成時間跨度長、支撐數據充分、資料積累豐碩的研究成果,為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某一方面提供系統性強且較為宏觀的指導策略。而重點突破、專題性的研究則是根據本館的情況,將那些有本地特色或是本館重點工作進行深入研究,以促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也可針對事業發展過程中的難點和關鍵點,通過學術研究工作找出癥結,從而在實際工作中付諸有針對性的措施。例如,國家圖書館研究院通過《中國圖書館年鑒》和《國家圖書館年鑒》的編纂來積累數據,形成常規研究項目,同時也會同相關部門策劃重大科研項目,針對圖書館及圖書館文獻相關理論與實踐開展研究,為本館戰略規劃、業務發展和創新服務進行前期調研;還負責開展國家圖書館與全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政策研究,提出相應的研究報告或政策建議,為本館領導與圖書館事業主管部門決策與政策制訂提供參考。
4.3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提升工作效果與影響力。
學術研究工作不能以研究工作的完成為結束標志,而是要將這些成果轉換為真正能夠促進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直接推動力量。這就需要將成果在最大范圍內宣傳推廣,如可以通過論壇或研討會的形式成果,或是召開成果會,并邀請相關領導、專家、媒體等參加,以最大的媒體效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或是形成報告及提案向相關部門提交,或是尋求社會力量的支持與合作等,總之要選擇最為恰當的方式宣傳研究成果,形成最大的合力推動圖書館事業前進。例如,由深圳圖書館、深圳圖書情報學會成立的“公共圖書館研究院”,是國內首家以公共圖書館為研究對象,以公共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為研究主導,面向全國并具有國際視野的學術研究機構。該機構成立后,為其研究成果提供一個發表或向社會建言獻策的渠道。通過出版《公共圖書館年度藍皮書(研究報告)》、舉辦研討會、編寫考察研究報告、出版專著等方式,及時對外公布和宣傳,并有效地應用這些研究成果,達到向整個社會宣揚公共圖書館行業價值、提升整個行業影響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