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體育專業課程開展雙語教學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門球之苑》2008年第4期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對高校體育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可行性、教材的選用、課程設置、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等進行研究,研究發現:高校體育專業課程采用雙語教學,勢在必行,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關鍵詞:高校體育專業;課程;雙語教學
一、高校體育專業雙語教學的可行性
1.英語學習為體育專業雙語教學打下了基礎,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初高中連續的學習為雙語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雙語教學成為可能,英語學習是以語言學習為主,間接進行語法和語言理解的學習,而體育專業雙語在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習慣英語的基礎上附加很多專業技術和技能的學習,更增加了學生學習英語、使用英語的積極性和趣味性。
2.體育的國際化和體育教學的靈活性使雙語教學更容易開展。體育更具有國際性,隨著我國體育強國的推進,更多的國家賽事在我國舉行。賽事的完美操作需要具有高水平的體育人才,而雙語人才更加緊缺。而體育教學雖然有德育和專業知識寓于其中,但獨特的肢體語言和場地的寬闊、藍天白云之下,則使英語的學習有了更加鮮明和舒適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動作表現和其他的肢體語言深刻領會技術動作英語。
二、高校體育專業雙語教材的選用
1.原版教材的選用。使用英語的原版教材有助于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知識迅速拓展和更新,體育技術和技能更快的提高,能更好的把脈世界前沿學術水平、拓寬專業技術和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方法,使高校學生在獲取最新專業體育知識和技術、技能的同時,提高使用英語的能力,學生用英語思考和表達專業知識的方式方法會更好的得到鍛煉。但是原版教材的選取,不可趕時髦,而應根據本校學術的具體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可一哄而上,盲目為之。
2.自編教材。現在比較常用的是主講教師自己編寫的體育雙語教材,這種教材教師會緊扣教學大綱,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進行編寫,具有針對性,自己使用會得心應手,但是自編教材因為教師水平有限,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它里面的內涵非本土人則很難把握,所以自編教材缺少深度和廣度,最好自編教材最后請專業英語教師校對,以避免出現錯誤。
3.翻譯教材。這種教材的最大優勢可以避免學科損傷,還能滿足高校學生學習和訓練的需求,但是這種教材與翻譯者的素質有很大的關系,會具有明顯的傾向性,首先譯者必須熟悉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術語,最好是有專業背景的留學生更能勝任。
三、我國高校體育專業雙語教學的課程設置
1.雙語教學的課程設置原則。雙語教學的課程設置非常重要,雙語教學的過程不僅是體育學科學習專業知識、技術和技能,同時也是學生學習英語和熟悉英語的過程。學生的學習負荷比一般單純使用一種語言學習要高很多,心理負荷也較一般的學,所以課程的設置不好,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不但不會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會挫敗學生和教師的教學效果。課程的設置原則應該以奧蘇伯爾的學習遷移理論為指導,根據認知結構的三個特征——可利用性、可分辨度和鞏固程度為原則,盡可能選則與學生已學過的知識相聯系的、互為補充的材料和課程,與原有的知識相接近的課程,就能比較容易地完成知識的再升華,從而使雙語教學比較順利的實施,以達成學習目標。
2.高校體育專業雙語教學的課程設置。情意過濾假設是由杜雷德和勃脫(DulayBurt)提出的。此假設認為,情意過濾是指學習者接受所學信息的心靈的選擇、也可以看作是排除障礙。障礙少,學習者對于學習內容吸入也會越多。這就要求在進行高校專業雙語教學的課程設置時,要選擇學生喜歡的、比較大眾化的項目,學生對這些非常感興趣,情意過濾障礙減少,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明顯高于學生不是很感興趣的項目,也可適當分組,相同愛好或相近的學生分為一組,教師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學效果會大不一樣。
四、高校體育專業雙語教學設計
1.高校體育專業雙語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系統理論。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的、不可分割的若干元素結合而成的整體,所謂系統理論就是強調雙語的教學應該把握教學的整體性,注重各組成要素之間的獨立性、相關性、動態性、有序性和整合性;傳播理論。傳播理論包括信息傳播者、信息、信息通道和信息接收者,而體育教學過程就是信息傳播過程。教師通過手勢、身體姿勢、語言、表情等傳播方式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認知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認知結構和認知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教師在使用雙語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要以學生為中心,要求他們由被動的灌輸者變為主動接收外部刺激的積極主動者,在主動接收外部刺激的同時,注重知識結構的重塑。
2.高校體育專業雙語教學設計模式。高校體育專業課的雙語教學可分為三種模式:第一是滲透模式,即以中文講授為主,課堂上穿插外語講授。比如技術中的關鍵環節可以用中文母語講解便于學生理解,而其他的相關環節則可使用外語,這樣雙語講授,可以增加上課的趣味性,但是開始外語講授不宜太多,在學生慢慢適應的基礎上,逐漸增加外語講授的數量。第二是整合模式,教師在講課時交替穿插使用中英文,讓學生熟悉并學會使用外語表達所學內容,其實有很多的詞和句子在一堂課中會反復出現,教師一定要注意這些句子的重復,久而久之,學生不但能聽懂,也能敢于使用。第三是外語思維模式,這種模式對教師的英語水平要求很高,對學生的聽說能力要求也很高,建議在前兩種模式交替使用的基礎上,再使用此模式,讓學生學會用外文來思考和解決問題方式和方法。
五、高校體育專業雙語教學情景教學法
1.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身心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目的就是通過創設一定的情景引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動機,是在生活中通過反復提煉加工濃縮而成的精華,諸如好人好事、英雄人物,形象的肢體語言都是把具體的體育教學內容融入到具體的富有個性的情景之中,其中必然蘊藏著豐富的滋潤心靈的含義。
2.情境教學法教學特點。創意性:體育情境教學具有鮮明的創意性,突出情景,傳達意境。它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的設計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發散思維,為新知識的傳授創設恰當而鮮明的情景,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結合適當的情景創意,突出新穎靈活。激發性:需要是動機的源動力。動機是激發人進行思維和活動的源泉,是發自內心的需求,而活動的目標就是實現和滿足個人的愿望和夢想。”情境教學法正是由教師設定相應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用語言描述或肢體語言或動畫設置等把學生帶入到該情境之中,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產生想要學習的欲望和動機,使這種學習動機和教師的導向發生共鳴,學習的動機和教師指導的“碰撞”,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教授和學生學習之間的多邊互動的鏈接,學生和教師相互之間形成的“共鳴”,進而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主動性:體育情境教學要求教師不只單純地備好教材、備好學生、場地器材,而且要主動創設特定的與教學相關的特定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人境一體,通過語言、動作、音樂、視頻等特定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景之中,充分發揮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出問題并設法解決問題,體現學生和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方式靈活,教學效果良好。實效性:體育情境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情感、動機和想象力,將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場地器材與學生情感的調動充分結合,教學設計必須全方位到位,要合理利用教學場地和器材、人和物,設置教學場景,使學生快速融入教學情景,把握教學基本技術和技能和知識的教學目標能夠得以實現。
總之,在體育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術技能課教學中,采用雙語教學,不僅能提高體育專業學生專業知識水平,而且使課堂教學情景化,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熟悉英語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學以致用,起到雙向調節,高校體育專業課程雙語教學勢在必行,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任北上,等.高師院校雙語教學的理論探討[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
[2]劉漢德.吳曉云.語言教學還是教學語言淺談我國推廣雙語教學的困惑及對策[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2).
[3]陳奕男.對我國高校雙語教學實踐與改革的調查研巧[J].科教導刊,2012,(1).
作者:鄭玉梅 單位:濱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