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美育實踐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美育是一種能夠全面培養學生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的教育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思想與情感產生極大的影響,有助于學科教學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高中地理學科是高中基礎課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將美育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充分結合起來,能夠讓學生在審美的狀態下學習知識、開發智力、發散思維,不僅能夠提升高中生的審美能力,而且能夠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途徑。因此,有必要加強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美育實踐的研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美育;教學
地理學科蘊含了豐富的美育元素,不僅能夠通過情感幫助學生加強認知,而且可以通過認知不斷升華情感,從而引導學生將知、能、情、意等學習成果逐漸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诖耍诟咧械乩斫虒W過程中應該加強美育的實踐,通過感受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鑒賞美,推動學生內心的向往;創造美,促進學生實踐探索,讓學生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
一、感受美,激發學習熱情
高中地理教師要對教材中的美育素材進行提煉,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不僅能夠產生審美的興趣,而且能夠持續受到美的熏陶。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指出:“美感起于形象自覺。”為了能夠給予學生直觀形象的體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借助其圖文聲像并茂的優勢,在課堂上全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感受地理知識的美。例如,在設計《山地的形成》這節課時,為了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地理審美情趣,筆者呈現出了一些我國名山景觀的圖像,并且配置了描寫這些壯麗風景的名句幫助學生獲得情感體驗,之后再導入山地的形成。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美,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增強學習動力。為了能夠引導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理解地理皺褶,筆者隨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對巖層的變化進行了動態演示,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地理素材,從而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鑒賞美,推動內心向往
縱觀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當中蘊含了豐富的自然美、科學美、社會美的素材。在鑒賞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理性美與感性美,從而學會通過地理學科的視角去認識自然與人文環境,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善于將地理事物與地理現象的形態美與規律美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進行鑒賞,激發學生內心的向往,從而更加深入地學習地理學科的育人價值。例如,在教學《全球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從知識體系來看,這部分內容從概念、表現、原因、影響、對策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整個知識框架體系非常清晰,無疑體現出內容的“邏輯美”;從地理教材結構上來分析,本節內容融入了圖片、活動、案例等內容,無疑又體現了課文內容的“結構美”;在“邏輯美”與“結構美”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利弊以及原因等方面,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全球變暖的問題。實踐證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育元素,經過精心的設計,便能夠將地理學科的邏輯美與形式美充分結合起來,從而推動學生內心的向往。
三、創造美,促進實踐探索
在引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創造美的能力的提升。要結合高中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大自然,并且能夠了解更多的地理事物與地理現象,促進他們主動積極地發現大自然中存在的美,從而領會到地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在創造美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而且在實踐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進行反思。例如,可以要求學生結合每一章節后的問題研究課,再結合鄉土創設出符合主題的地理作品,做到學以致用;也可以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在實踐中發現地理的美。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有關所在地區公交車線路的資料,并且提出線路優化的具體方案;還可以積極參與學校、學校所屬地的環保行動等。在這些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并且對他們的表現進行科學的評價,很多優秀的作品與表現都應該及時被表彰,從而鼓勵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來,不僅能夠豐富地理知識,而且還能夠充實他們的精神生活。
綜上所述,感受美、鑒賞美以及創造美都深深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美。實踐證明,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入美育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要求廣大高中地理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美,通過精心的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他們的地理素養。
參考文獻:
[1]陳良豪.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美育的探索[J].基礎教育參考,2017(9):55-56.
[2]楊潤林.以“美”啟智,以“美”育人:淺談新課程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美育教學[J].考試周刊,2015(25):119-120.
作者:羅牧青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