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技工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和邏輯歸納等研究方法,通過對大數據背景和技工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提出關注即時學態、不斷修正教學行為,關注學生體質自我監測、不斷提高學生自鍛自評能力,關注學生知識性體育素養學習成效,開展校園陽光體育App跑等體育教學改革的路徑和對策,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大數據;技工院校;體育教學;改革
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指出“學校體育仍是整個教育事業相對薄弱的環節”、“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仍是學生素質的明顯短板”兩個基本事實。強化體育課教學,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戰略要求,也是教育現代化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面對大數據、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大力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為學生未來就業和職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是技工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究的緊迫課題。
1大數據背景下對學校體育改革與創新發展的啟示
1.1大數據的內涵與特點“大數據”最早出現在1980年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書中,直至2012年聯合國了《大數據促發展:挑戰與機遇》的白皮書,隨后“大數據”(bigData)逐漸為各國所關注。目前對大數據尚沒有統一而規范的定義,維基百科對大數據的定義是:大數據,或稱巨量數據、海量數據、大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數據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人工在合理時間內截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人類所能解讀的信息。隨著大數據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大數據的認識越來越全面,大數據的特征由最開始的3v、4v到現在的8v,即以8個“v”開頭英語單詞表征的大數據特點:海量化、多樣性、高速性、精確性、關聯性、易變性、有效性、價值大。在信息化社會,數據來源渠道日益擴展、數據量日益擴大、從多樣化的數據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將成為這個時代的發展潮流。
1.2對體育教學改革的要求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基于大數據,學校和教師預測判斷學生的思維動態、學習狀態和行為特征,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實際需求,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優質、個性化的教育資源。本文以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和邏輯歸納等研究方法,在通過對大數據背景和技工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提出關注即時學態,不斷修正教學行為、關注學生體質自我監測,不斷提高學生自鍛自評能力、關注學生知識性體育素養學習成效、開展校園陽光體育App跑等體育教學改革的路徑和對策,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
2技工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2.1體育教學目標認知不充分通過杭州第一技師學院、杭州技師學院、蕭山技師學院、浙江省建設技師學院和浙江交通技師學院5所學校的體育教師和畢業生對體育教學目標的認知情況如下:通過調查發現:表1大部分教師對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5大領域的認知情況有一定了解,但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表2大部分畢業生認為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目的是強健體魄。說明體育教師未能充分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和科學健身提供理論知識、方法的指導,對學生體育意識、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以及對學生社會適應目標與實際要求之間的距離影響其就業競爭力,在教學目標上未能體現學生的情感需求“多功能”的特點,未能充分認識到體育對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重要作用。
2.2體育課程設置不合理調查發現:表3教學內容以球類和田徑項目為主,各占100%和96%,職業體能訓練只占8%,教學內容實用性不強,沒有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選擇職業體能訓練等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單調乏味,沒有給學生提供選擇的空間,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難以培養學生運動的興趣和愛好,難以實現對學生學會一兩項運動項目的要求。
2.3體育教學方法比較傳統調查發現:表4教師在課堂上采用講解示范占96%、分解教學占96%、重復訓練法占92%、循環練習法占80%、游戲占80%;而教師采用小組合作、觀摩展示、師生評價、情景教學法比例各占48%、20%、24%、12%。體育教師在課堂上鮮有使用多媒體技術,如音頻、視頻、ppt課件等方式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教學方法側重于傳統“填鴨式”教學,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容易造成學生學習動機不足、學習積極性不夠,學習效果不理想,同時也限制了教師與學生互動的范圍,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甚至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能力、個性特征的培養和發展。
2.4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調查發現:表5出勤、課堂表現、體育項目考核成績各占比例為92%、84%、92%,而進步幅度、理論知識以及其他各占44%、44%、16%。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對學生的評價只注重學生在校期間的考勤、運動技術掌握和身體素質的達標,忽略了課外體育鍛煉的延續性,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長此以往學生體驗不到體育運動帶來的成就感,失去了對體育鍛煉的信心和興趣,不利于學生形成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2.5體育教學網絡平臺條件不滿足調查發現,基本能滿足學校管理與教學的基礎網絡設施,但這些設施的運行和應用能力較為有限,信息系統主要集中于PC平臺,各部分內容相對獨立,缺少統一的資源整合。而技工院校幾乎不具備大數據在教育應用方面的所需的設備條件,沒有形成完善、統一的數據平臺。
3大數據背景下技工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路徑與對策
通過對技工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發現當前學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具體問題,借助大數據背景提出改革路徑,以期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
3.1關注即時學態,不斷修正教學行為線上線下多元互動的混合式教學已成為體育教學的新特征。課前的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學習需求實際,通過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開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課后學生及時反饋學習中的信息,體育教師通過教學需求與學習反饋的信息動態采集,不斷修正和完善教學行為,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實際需求,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對于優化體育教學效果起到了很好作用。
3.2關注學生體質自我監測,不斷提高學生自鍛自評能力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仍是學生素質的明顯短板,為改善該狀況,體育教師要對學生體質健康評價體系深入探索,通過身高、體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等測試數據的記錄、采集,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數據庫,提供評價標準,供學生自測自評和自析自練。根據測試結果和評價標準,學生不僅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體質與健康狀況,還可以監測自己體質與健康狀況的變化程度,并進行自我評價,設定鍛煉目標,自覺鍛煉,不斷提高體質健康水平和自鍛自評能力。
3.3關注學生知識性體育素養學習成效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還要具備一定的課程資源研發能力。從學生的興趣著眼,開發線上體育系列資源課程,構建學習積點、積分和試題庫。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地選擇課程,利用業余時間不限次數的觀看線上課程,通過試題庫所具有的查詢、考查、分析反饋等功能,獲得相應積點、積分。體育教師可由此監測學生課余學習狀況、掌握學習成效、拓寬體育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個性化學習,從而提升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水平。
3.4開展校園陽光體育App跑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精神,體育教師應鼓勵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配合體育課教學,保證學生每天進行一小時的體育鍛煉。因此,推行以校園為基地,手機為載體,App為媒介,全天候全時候,自主性自測自評的耐力跑活動勢在必行。同時,體育教師也應建立后臺綜合評價系統,智促學生不斷提高體育鍛煉自主能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大數據是一場席卷世界各個角落的深度變革,它不僅改變了人們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發揮了“鯰魚效應”,激發了體育教育事業深層次變革的活力。技工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技工教育發展任重道遠,需要加強大數據教育管理發展的頂層設計,制訂學校大數據發展戰略規劃,我們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提升學校的體育信息化應用水平是實現泛在學習、泛在管理的教育信息化新方向。
參考文獻:
[1]劉官元,劉懷金.芻議大數據時代對體育教育教學研究的影響[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8):121.
[2]劉敏斯,陳少波.大數據時代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研究[J].軟件導刊,2015(8):6.
[3]陳桂香.大數據對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7.5:17-27.
[4]周璽,劉慧靜.學校體育綜合改革研究—以大數據與高校體育教育創新為視角[C].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三),2015(11):4188.
[5]楊藝.大數據思維下教學過程數據分析及應用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6(11):22.
[6]馬祖苑.大數據思維及其對開放教育數據挖掘的啟示[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8):9.
作者: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