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科技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4年科技工作的總體思路是:緊緊圍繞富民強市目標,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扎實推進科教興農,著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推廣,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著力推進科技管理機制創新,抓好科技服務體系建設;著力培育科技型創企業,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著力加強全民科技素質,發揮科技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綠色食品生態城的建設步伐。
一、加強領導,健立健全科技管理、服務體系
1、加強科技管理機構建設。在各鄉(鎮)、街成立科技工作領導小組,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科技副職任副組長,負責本鄉(鎮)街科技工作,配齊配強科技助理,各村配備一名科技工作聯絡員。
2、骨干企業成立技術創新、研發機構。在骨干企業設立主管科技工作的副職領導,建立科技科室和研發機構,負責技術創新工作。
3、加強基層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整合現有科技服務資源,建立、健全市、鄉、村三級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完善制度,健全機構,配齊工作人員和農業技術人員,適當增加農業科技人員比重。拓寬服務領域,增強自身實力,提高推服務能力和水平,提高農業創新服務能力。
4、加強科技典型的培養。努力建設一支科技管理人員、科學技術人員、科技典型齊備的科技隊伍,今年的重點是發現和培育各類科技典型,發揮科技典型的引領作用。
二、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充分發揮科技支撐的引領作用
1、深入開展農業科技試驗、示范競賽活動。圍繞作物良種、作物栽培、旱作節水、蔬菜大棚、地膜農業、畜牧良種、安全生產及相關配套技術、土壤改良及肥料施用、農業機械、節水灌溉技術,在全市開展農業科技試驗、示范、競賽活動。全年實施競賽項目50項以上,設立一、二、三、等獎和管理獎。
2、加強優良品種和新技術的引進,加快推廣和應用。引進優質、高產、全安、抗病農作物新品種10項,畜禽新品種10個,引進新技術及組裝配套高產技術20項,在全市各鄉鎮(街)進行重點推廣應用,提高新技術、新品種的覆蓋面,增加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實施標準化生產,保證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對于輻射能力強、效益突出的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給予適當補貼。
3、開展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在全市各鄉(鎮)街開展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園區建設要堅持標準化、現代化,體現區域特色。2014年,抓好市級園區5個,鄉鎮級園區16個。
4、以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培育星火專家大院建設。在鞏固6個省級星火專家大院的基礎上。全市新建3個專家大院,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架起專家與農戶、農牧企業的橋梁,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為農業科技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渠道。
5、不斷加強農業機械化建設,大力推廣農業保護性耕作技術。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機補貼政策及相關項目資金,引導扶持合作社及農民購置農業機械,培育、扶持、發展一批保護性耕大戶、農機經紀人及專業合作社。完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加強先進農業機械技術的應用推廣,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應用能力和水平,推進全市農業機械化建設。
三、搭建服務企業平臺,積極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
1、積極組織項目申報和立項工作。加大項目調研、儲備、申報力度,積極向上申報項目5項,爭取3個項目立項。采取多渠道爭取項目資金,一是通過國家富民強縣計劃、農轉資金和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爭取資金;二是通過省廳科技支撐計劃、地方引導計劃、專利轉化和推進計劃爭取資金;三是通過科協系統,爭取惠農項目資金。
2、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促進產學研結合。依托省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優勢,采取對接、協作、合作等形式,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提升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和在創新能力。年度促成產學研結合5對,引進、消化、吸收、高新技術成果2-3項,引進高新技術人才10人。
3、實施科技特派員入戶工程,支持新農村建設。選派市、鄉兩級級科技人員40人作為科技特派員,進入20個企業和20個村,開展科技服務活動,引導他們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4、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培育創新型科技企業。充分利用科技資源,把招商引資工作和引進技術、引進項目相結合,把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與增強自主創新結合起來,采取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幫助創新型科技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需求和融資難問題,促進科技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四、落實公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不斷提高勞動者科學素質
堅持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熱愛科學,應用科技,促進生產,改善生活的原則,從加強科普設施建設入手,加強市科技館的條件和設施建設,在鄉(鎮)、村和街道社區,開辟科普活動室、建立科普畫廊、創辦科普大學、設立科普書屋,為科技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落實提供保障。以開展科技素質行動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等科技素質“五進”行動為載體,不斷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提高勞動者科學素質。
1、科學素質行動進機關。圍繞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等科技知識,為機關干部組織專題講座。在干部培訓中,開展現代科技理論培訓,提高干部科技意識和科學發展觀。全年邀請3-5位國內著名專家,來舉辦科普報告。
2、科技素質行動進企業。各企業要加強員工的科技素質培養,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和理論培訓,努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在職工中開展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成果轉化活動。充分調動廣大職工在打造創新型企業中的積極性,引導職工在推進企業的發展中發揮更好的主力軍作用。
3、科學素質行動進校園。充分發揮科技館、青少年宮等活動場所的科普教育功能,開展好校內外科技活動,組織好“學科學、愛科學活動”、科技大篷車進校園活動、科技藝術大賽,使中小學生了解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與方法,培養科學理念,激發科學興趣,了解科學本質,樹立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促進校外科技活動場所與學校科學課程的有效銜接。
4、科技素質行動進農村。提高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圍繞科學生產和增效增收,組織開展好農業科技培訓工作,增強農民的科技意識,提高他們獲取科技信息、依靠科技致富、提高生活質量的能力;全面開展綠色證書教育,大力組織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等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下鄉活動,注意解決好科技下鄉的針對性、實效性和長效性問題;
5、科學素質行動進社區。組織開展“5.12防震減災日傳宣傳活動”、“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宣傳活動”。通過開辟社區科普活動室、“科普進樓道”、舉辦市民科普論壇等各種有效形式,開展社區節能減排主題科普活動,引導社區居民樹立節能減排理念,參與節能減排家庭社區行動。宣傳科學理念,普及安全知識,引導合理消費,倡導健康生活,充分發揮社區在提高勞動者科學素質方面的作用。
五、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
1、扎實推進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積極爭取進入國家知識產權示范縣。
2、開展“知識產權宣傳周”宣傳活動,并組織知識產權培訓3次,培訓人員3000人。4月23日,邀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管理司司長馬維野來做“知識產權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助推器”專題講座。
3、加強專利工作。增強創新意識,加強科技創新,鼓勵發明創造,專利的申請量40項,授權量25項。培育2戶專利示范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