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毛概課對高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作為兼具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雙重屬性的醫學,其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意味著其人文素質的培養是醫學教育的重點。高職醫學生人文素質普遍較低,因此高職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備受關注。思想概論則為高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提供載體支持,本文主要就毛概課對高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優勢進行分析,實現對高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提升。
關鍵詞:思想;醫學生;高職院校;人文素養
思想概論是高等職業院校必修的課程,是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組成。思想概論在發揮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同時,在高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上優勢明顯,是醫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主要培養渠道與課程載體。縱觀當前的醫學人文培養,高職院校醫學生也存在服務意識弱,社會責任感不強,道德修養、人文修養不高的情況。因此必須發揮思想概論的德育人文培養優勢,真正實現高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提升,輸出醫學技術一流、人文素質德育素質高的優秀醫學畢業生,為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注入活力。
一、高職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文素質的培養涉及多個方面,道德品質、集體主義、責任意識、法治觀念等,對于學生來說,還包括科學世界觀的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強化、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等。世界經濟一體化,經濟體制也面臨重大變革,市場經濟的影響下,也出現了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等不良思想,導致醫患關系緊張,醫生道德滑坡嚴重。因此新時期加強高職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具有現實必要性。
二、高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表現
1.服務意識薄弱。服務意識是基本的社會公德,也是醫學生從事醫學事業的基本要求。但是當前部分高職醫學生追求享樂和經濟利益,淡化了服務意識。主要體現為臨床實習時,見病不見人,忽視病人其他層次的需求,忽視病人的心理疏導,甚至漠視病人的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也有部分醫學生在實習時自認為高人一等,對患者不管不問,導致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矛盾激發。這些都是服務意識欠缺的表現。
2.缺少奉獻精神。奉獻社會,服務群眾是醫學生不變的追求與使命。曾經很多醫學生基于祖國醫學的需要,扎根一線,深入基層,為醫學事業做貢獻。這是因為其具有強烈的奉獻精神。而如今部分高職醫學生更現實,更關注自身利益,更急功近利,多數醫學生希望留在大醫院,而沒有多少學生愿意服務安排扎根基層,服務偏遠地區。這是其奉獻精神缺失的表現。
3.社會責任感不強。作為醫學生,其必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樹立責任意識,用責任指導實踐。具體來說,社會責任感是個人對國家對人類及對社會自覺承擔責任。現代多數醫學生雖然有愛國思想和責任意識,但是不足以指導實踐行動。也有部分高職醫學生把個人價值、個人利益放在突出位置,缺乏集體意識,合作理念,自以為是,無法處理與他人與群體間的關系,這本質上是責任感不強的體現。
4.道德修養亟待強化。高職醫學生最終要走上醫學崗位,服務于醫學事業,除了有精湛的醫學技術外,必須具備較高的道德素質和人文素質。但是當前高職醫學生普遍道德人文素質較低。多數學生缺乏責任目標,甚至缺乏起碼的社會公德心,行為缺乏規范。在考試中抄襲作弊,在遇到危險情況時不能挺身而出,多數學生對道德修養低習以為常。
三、思想概論中的人文素養培養體現
早在1941年就提出了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的號召,這也成為我國醫務人員共同堅守的職業準則。對革命的人道主義,又做了具體闡述,對于傷病員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要關注到,精心地照顧他們,讓他們生活得更好,還要安撫家屬的情緒,教育他們,培養他們。而革命的人道主義思想也成為思想概論的一部分。無產階級的革命人道主義倡導尊重人、關心人、服務人,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樹立奉獻精神,救死扶傷作為醫生的最高追求。在學習上醫學生必須樹立責任意識、服務意識,認真學習,掌握優良的醫學技術。此外思想概論對醫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也起到育人教育的作用,因此概論課程對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
1.堅持人道主義精神,強化服務意識。針對高職醫學生的思想概論教育,必須突顯服務的重要性,引導學生以人道主義精神為指導,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思想概論中指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而社會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合作關系,因此必須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服務意識。高職醫學生必須認識到群眾的平等性,深入社會,服務群眾,為良好的醫患關系奠定基礎。加強白求恩服務精神的學習,努力做到負責任,全心全意服務。其一工作負責任,醫學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服務群眾的使命。其二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真正理解與認識自己在社會中的本性,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熱忱地工作,服務群眾。高職醫學生必須加強思想的學習,以白求恩為榜樣,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高職醫學生深刻認識到必須基于自身醫學能力為群眾提供最大限度的幫助,同時盡可能地追求醫學技術的精益求精。
2.加強毛概學習,堅持無私奉獻。思想中強調醫學生必須具備無私奉獻的精神,堅持人道主義精神,為病人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高職醫學生最終要走上醫學醫護崗位,因此其必須樹立奉獻精神,更好地救死扶傷,服務群眾,將服務意識,奉獻精神貫徹落實到位。當前高職院校部分醫學生奉獻積極性不高,奉獻意識弱,加強思想概論的學習,找尋思想的奉獻價值,高職醫學生以服務群眾衡量自我的社會貢獻,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刻苦鉆研,努力學習,用精湛的醫術造福群眾,用高尚的道德服務社會,從而在無私奉獻中實現自我的價值。
3.承擔社會責任,增強責任使命感。高職醫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這是醫生醫護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想概論中的精神核心體現。每個醫學生必須認識到,在走向社會的過程中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只有樹立責任意識,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做好角色的扮演,在工作和服務中實現責任感與使命感的強化,而責任感的強化又轉化為學習的內在動力,不斷提高醫德修養,做好必要的工作準備。思想概論中把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與醫學生理想信念有機結合起來,重在對醫學生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引導,激發其愛國熱情,實現革命醫務人員責任意識的強化,轉化為實際行動,赴湯蹈火,服務群眾。
4.學習偉人榜樣,加強醫德建設。醫德,作為醫生的職業道德,其服務的對象是患者,因此醫德和醫學技術水平同樣重要。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道德,保持足夠的工作熱情,對醫術精益求精,努力為病人消除痛苦,救死扶傷,這些都是醫學生道德建設的基本內容。高職醫學生必須學習榜樣,感受偉人的力量。因此,通過對思想概論的學習,感受到偉人風范,從而受到啟迪與感染。堅持其人道主義思想,踐行人道主義,轉化為高職醫學生醫學精益求精,醫德不斷提升的內動力。通過思想概論的學習,樹立終身奮斗的信念,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加強自身道德建設,提高醫德和人文素質。
四、結束語
思想概論課對指導醫學生道德素質教育具有現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針對高職醫學生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和醫德修養的不足,加強思想概論的教育引導,奠定醫學生道德素質的哲學基礎,加強德育引導,切實提升高職醫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德育水平。
參考文獻:
[1]夏莉瓊,陳文麗.如何通過醫學實踐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J].考試周刊,2017,(88):85.
[2]王桂美.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與培養途徑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37):227.
[3]羅一民.以實踐教學為平臺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質[J].文教資料,2015,(09):171-172.
作者:趙旭敏;王櫟;安曉倩 單位: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