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教學法在中學文言文教學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中學文言文的教學中,老師都扮演著一個主體角色,即在文言文課堂上逐字逐句的講解,再配合一些文言文字詞句的簡單釋意,大多數學生忙于記憶文言文字、詞、句,沒有幾個學生能從老師的課堂中體會到文言文的魅力,更別提愛上這門學科了。本文將探究文言文的教學方式應用,探索如何在中學教學中使用探究式教學法。
關鍵詞:探究教學法;中學文言文教學;應用
文言文給很多學生的印象就是枯燥、無味、讀不懂,加之不少老師采取的教學模式就是簡單解釋字、詞、句,沒有對文言文的語言分析以及美學體驗,使得很多學生在上課時都提不起興趣,覺得老師在“念經”,甚至出現個別學生翹課的現象。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要求,加上中學生身心發展愈加成熟,已經有了較強的表達能力和文學水平,如何提高中學生的文言文水平,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已經成為目前中學文言文教學中的首要任務。目前,筆者將根據現有資料及實踐中的經驗,談談如何在中學文言文教學中使用探究式教學法。
一、誦讀———幫助學生理解
文言文主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書讀多了,意思自然而然就出來了。這句話就充分體現了誦讀的重要意義,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當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文言文歷經千年,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絕大多數的文言文都是精品,不管是那精煉的語言、令人側目的文采,還是匠心獨運的篇章結構,都是后世應該不斷學習的。很多文言文讀起來朗朗上口,不少還能編成歌曲來演唱,這些都能體現文言文的藝術魅力。例如,劉禹錫的《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周敦頤的“予獨愛蓮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等,都充滿了藝術美感和真摯的情感,誦讀時仿佛感覺是自己內心的感召,是內心情感的一種宣泄。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首先帶領學生去搞清楚文言文當中的每一字、詞到底怎么讀,該如何去讀,并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字、詞的意思。然后根據句子結構和句式的變換理解句子的含義,進一步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最后帶領學生抓住文章中的重點,反復誦讀,把握語氣語調,挖掘文言文中的深層次感情,體會文章主旨,在反復的朗誦中體會作者鮮明的文章層次,進一步探尋文言文的主旨含義。例如,在學習蒲松齡的《狼》時,由于這篇文言文的文字白話,淺顯易懂,建議在課堂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自學參透每個字、詞、句的含義,并在讀時對主題、意思等進行揣摩。《狼》共分為四段,第一段寫遇狼,第二段懼狼,第三段寫御狼,第四段寫殺狼,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貪婪、兇惡、奸詐的狼的形象,告誡我們在面對“狼”一樣的惡人時,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二、記憶———研究文言文規律,方便記憶
由于文言文歷史悠久,語境方面缺乏相應的氛圍,因此,學生必須要有基本的古漢語常識。這不僅要求教師要發揮自身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還要通過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自覺自愿地去探索、去發現。教師在教學時就需要注意使用對比法不斷拓寬學生思維方式,激勵學生自覺自愿地去思考,求同存異。例如,在學習詩句“從此君王不早朝”中的“朝”就與我們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的讀音不同,第一個讀“chao”而第二則念“zhao”等,是由于字詞的意思不同導致的字音之間的差別。再比如,在比較虛詞“以”和“之”時,就要總結,比如“以”能做介詞,也能做連詞,“之”可以做代詞、助詞等。這樣方便記憶,學起來也輕松。
三、討論———在交流中提高文言文技能
討論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以及社交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來。比如,讓他們其中一個學生自己備課,給其他學生上課,又或者充當小老師給學生們答疑解惑,讓學生們參與到學習當中的來,還可以采用分組學習的方法,讓不同組之間互相交流,共同探討。再者,還能就文言文當中充滿爭議的部分擬上一兩個辯題,讓學生在辯論中不斷提高個人的思維能力,暢所欲言,各盡其能。例如,學習完《曹劌論戰》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就文中的“肉食者鄙”進行辯論,“肉食者”真的都是鄙陋的么?這篇文章的情感色彩是不是過于濃烈呢?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練習課文、歷史,提煉出更為新奇的觀點,提升個人的思辨能力。
四、練習———在實踐中提升文言文水平
練習是學生復習課文,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知識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也是提高文言文技能,提升閱讀能力的一個有效方式。一方面,我們要依照教材的標注,對教材當中的實、虛、特定的句式、詞、句,段等進行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也要在翻譯的過程當中注重文段的情感和脈絡結構的把握,充分理解文言文段中的含義,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練習題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復習,亦或是自己購買一些文言文方面的練習題進行鞏固和提高,批改完成以后,再進行錯題的收集,反復總結,不斷實踐,進而達到提升個人文言水平的目的。例如,《木蘭詩》一文當中,就使用了大量的擬聲詞進行模擬,如“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等,通假字的使用如“對鏡帖花黃”和“著我舊時裳”中的“帖”同“貼”以及“著”同“著”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句式或者白話文翻譯的題目形式出現。同時,有不少練習教材中還會將其與樂府詩集中的《孔雀東南飛》進行比較分析。
五、結束語
文言文是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比很大的一部分教學內容,作為中國人,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這些文言文才能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斷地繼承和發揚下去,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文言文教學的重視程度。通過探索式教學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他們主動自覺地去學習,體會文言文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王芳.初中語文古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法的有效應用[J].教育,2016(3):00101.
[2]李艷梅.探究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14):44-45.
[3]陳通倫.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探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6(8):7-7.
[4]王多軍.如何引導初中生探究性學習文言文[J].文教資料,2016(6):55-56.
作者:周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