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技發展和圖書館流通服務變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圖書館的流通服務經歷了閉架借閱、開架借閱、射頻借閱時期。比較了不同時期流通服務方式的優劣,并對未來流通服務方式進行展望。
關鍵詞:圖書館;閉架;開架;射頻;人臉識別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重大發展都帶給人類更好的生活。萊特兄弟發明的飛行器,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實現了人類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讓“天涯若比鄰”成為現實。圖書館的發展和進步,也依賴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圖書是圖書館保存人類文化知識信息的重要載體,搭乘科技發展的快車,在不同的科技時代,圖書館藏書的借閱也深深的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圖書的流通服務方式也不斷升級換代,形成了流通服務的不同發展時期。以西華師范大學圖書館(1946—)為例,紙質圖書的流通服務大體歷經了的閉架時期、開架時期和射頻時期。
1圖書流通服務不同時期的特點
1.1閉架時期
從藏書樓發展到現代圖書館,圖書館才開始向讀者實行流通借還圖書服務。早期圖書館提供的流通服務全程是手工操作,實行的是閉架借閱服務。閉架時代的借還圖書程序:借書:讀者先查詢讀者目錄柜中的目錄卡片,通過圖書館提供的作者目錄、書名目錄、分類目錄等不同的途徑,找到自己需要的圖書。填寫索書單,交給工作人員,再由工作人員進入書庫找到讀者需要的圖書,提出書后附的書袋片交給讀者填寫相關信息,同時讀者還需填寫好自己的紙質借書券,把自己的借書證交給工作人員核驗符合之后,將圖書交給讀者。工作人員將書袋片和借書券合在一起,收藏于流通借書處,就完成了圖書的借書程序。還書:讀者將書交給工作人員,經檢查圖書沒有損壞和污跡,就可找出讀者的借書卡,交還讀者,圖書收回,還書的程序就完成了。閉架借閱的優勢:圖書在架排列整齊,不亂架,破損小。不足:讀者借書程序多,費時費力。所借圖書的匹配度小,因為只能看見書名、作者、簡介,不知道內容的深淺,很難保證所借是自己需要的。不知道圖書是否在架,待工作人員去取書才發現已經被借走,有時讀者花費很多時間結果一無所獲,容易引發工作人員和讀者之間的矛盾。由于科技發展水平的限制,這個時期,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是不高的。
1.2開架時期
隨著時代的發展,讀者要求圖書館提供更方便快捷服務的呼聲不斷增強。計算機的普及和圖書檢測儀的使用,使圖書館的開架有了可能。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圖書館在日常服務中引入計算機管理,圖書館流通服務逐漸從閉架向開架發展,圖書館的流通服務質量也有了一次質的飛躍。圖書監測系統的監測原理是在一個特定的閉環電磁場的作用下,利用粘入圖書文獻書脊中磁條的高導磁率特性探測出信號以驅動報警,達到保護圖書文獻的目的。配合計算機軟件系統,就可以為讀者實施開架借書。讀者憑借閱證(內含讀者的專用條形碼)進入開架書庫,讀者在書架上找到需要的圖書后來到借書臺,將借閱證和圖書交給工作人員后,只身通過圖書檢測通道。工作人員利用計算機系統(我館采用的是金盤系統),用掃描儀讀取讀者條碼,進入該讀者的界面,然后在計算機上點擊借書,用掃描儀讀取圖書的條形碼,借書完成,圖書交給讀者。還書也相對簡單,帶上需要歸還的圖書到服務臺,交給工作人員進行還書操作即可。開架的優勢不言而喻,讀者可以進入書庫,在書架前自由的選擇圖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書籍。同時也把工作人員從繁重的找書工作中解放出來。問題也不少:圖書污損及亂架嚴重,借還圖書需要工作人員操作,若遇借還圖書的讀者較多,也會有一定的等待時間。借還圖書需要經過工作人員之手,對讀者隱私的保護不是很徹底。
1.3射頻時代
2006年2月,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圖書館綜合書庫正式開放,成為我國首個應用RFID實現智能館藏管理系統的圖書館,標志著我國圖書館正式進入RFID的實踐探索階段。2006年7月,深圳圖書館全面使用RFID系統,成為我國首家應用RFID的公共圖書館,也是世界上繼西雅圖公共圖書館之后擁有第二大規模RFID系統的圖書館。我館于2014年6月26日射頻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實現了館藏借閱一體的開放借閱模式。圖書館基于RFID技術的自助借還設備,采用非接觸式和一次多本的方式,實現快速安全的文獻借還。無須逐冊掃描條形碼,免除了消磁及上磁工作,所有流程均由讀者自主操作,無須館員干預,既保護了讀者隱私,又減輕了文獻流通部門的工作壓力,極大地提高了圖書流通效率。射頻時代讀者可以攜帶書包,以及自己的或圖書館借的圖書自由進出圖書館,到不同的空間活動,為讀者學習研究提供最大的方便。但是,射頻檢測儀有時受到干擾,會有誤報警的情況發生;圖書損壞找不到相應的責任者。
2流通服務創新與展望
幾十年來,在圖書館人的不懈努力下,圖書流通借還服務方式進入了射頻時代,為讀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只要讀者帶上借閱證或者智能手機,都能輕松地在借還機上自助借到心儀的圖書。但是,遇到丟失或忘記攜帶證件、手機沒電,這時候只能望書興嘆,讓人感到遺憾。隨著人工智能和智能物流網等技術的普及和應用,2017年4月11日,浙江理工大學圖書館在第八屆讀書節———夢回金沙迎校慶活動上,宣布在百度云和感創科技的支持下,將百度云人臉識別等技術應用到圖書館管理中,成為全國首家將人臉識別系統引入圖書館管理系統的高校。這臺“刷臉借書”的機器,讀者只要往攝像頭前一站就能借書。“刷臉借書”的落地,給我們圖書館的流通服務創新以更大的平臺,使流通服務達到最人性化的狀態。我們可以展望“刷臉借書”的時代,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全面推廣,普惠大眾。到時候只要你來,想借就借,不再有證件未帶,借不了書的尷尬。讀者對圖書館將更加喜愛,讀者的滿意度也會進一步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廖珠.圖書監測系統中磁條的粘貼及保護[J].情報探索,2006,(7):125-126.
[2]陳定權,王孟卓.我國圖書館RFID的十年實踐探索(2006~2016)[J].圖書館論壇,2016,3(10):16-24.
[3]熊澤泉,段宇鋒.RFID技術在深圳圖書館的應用[J].圖書館雜志,2018,(3):49-55.
作者:湯驊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圖書館